《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概要_第1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概要_第2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概要_第3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概要_第4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概要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GDOU-B-11-213 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820042学分3总学时50理论46实验/上机4英文课程名Automatic Control Principle开课院(系)航海学院开课系轮机工程系修订时间2005年7月5日课 程 简 介本课程针对轮机工程(陆上)专业开设,其主要内容既包括一般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如传递函数的基本概念及其求法、方块图的等效变换、时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频率特性法等,又针对本专业的需要,包括控制对象的特性和控制器规律等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课程轮机自动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 程 大 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随着自动控制技

2、术的不断发展,船舶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这就要求轮机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有关自动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本课程正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而设的。本课程是轮机工程(陆上)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并引入了控制对象的特性和控制器规律等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既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又了解船舶具体对象的特性及其调节规律,以便应用自动控制规律对船舶控制对象进行控制。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为后续课程船舶动力装置自动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以轮机自动化基础教材为主,配合相应的参考书。教学采用课堂教学、实验、习题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互相协调进行。二、课程的

3、目的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为后续课程船舶动力装置自动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1正确理解下列基本概念:反馈,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反馈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传递函数,方块图, 单容对象、多容对象动态特性, 两位式控制,比例控制、积分控制、比例积分控制、比例微分控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作用规律,一阶系统,二阶系统,系统稳定性,静态误差,根轨迹, 频率特性,开环频率特性。2熟练运用如下方法: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求取系统的传递函数,方块图的等效变换,单容对象、多容对象动态特性,各种控制作用规律,一阶系统、二阶系统的时域

4、分析法,稳态误差的分析方法,劳斯稳定判据,根轨分析迹, 频率特性、开环频率特性求法。三、面向专业:轮机工程(陆上)专业四、先修课程:积分变换、电工学、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一门较为抽象的专业基础课,理论性较强,与实例结合紧密,需要具备微积分、拉氏变换、复变函数、电工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液压技术基础、流体力学等基础知识才能学好。物理系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内容与微积分、拉氏变换、电工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液压技术基础、流体力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单容对象、多容对象动态特性内容与流体力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时域分析法内容与微积分、拉氏变换基础知识

5、密切相关。系统稳定性、根轨迹分析法、 频率特性、开环频率特性内容与复变函数基础知识密切相关。后续课程船舶动力装置自动控制以本课程为理论基础。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2学时)第一节:引言(C)第二节: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 开环控制系统(C);闭环控制系统(B)。第三节:反馈控制系统的概念 系统的组成(B);系统的特点(B);系统的分类(C)。第四节:自控系统的性能要求 过渡过程(C);过渡过程性能要求(B)。作业一:1. 反馈控制系统的特点;2. 水位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方块图;3. 反馈控制系统过渡过程的性能要求。第二章:自控系统的数学模型(10

6、学时)第一节:物理系统的运动方程 基本概念(C);数学模型的线性化(C);数学模型的建立(B)。第二节:传递函数 拉氏变换(A);传递函数的概念(B);传递函数的求法(A)。 第三节:方块图的等效变换方块图的组成(B);方块图的等效变换(A)。第四节:自控系统的传递函数系统传递函数的求法(A)。第五节: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典型环节(B);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A)。作业二:1. 拉氏变换的计算;2. 求电路系统的传递函数;3.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4. 方块图的等效变换。第三章: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4学时)第一节:单容控制对象容量系数与阻力(B);自平衡能力(B);单容控制对象的数学模型(B);

7、单容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B)。第二节:多容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多容控制对象的数学模型(B);多容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B)。作业三:1. 具有自平衡能力单容对象的过渡过程分析;2. 容量系数与阻力对单容对象过渡过程的影响;3. 单容对象和多容对象阶跃响应曲线的区别。第四章:控制器的作用规律(6学时)第一节:双位式控制器双位式控制作用规律(B)。第二节:比例控制比例控制作用规律(A);比例控制作用特点(A);比例控制器用于单容对象和多容对象的传递函数(B);比例带对过渡过程的影响(A)。第三节:积分控制规律积分控制作用规律(A);积分控制作用特点(A);积分时间对过渡过程的影响(B)。第四节:比例积

8、分控制规律比例积分控制作用规律(A);比例积分控制作用特点(A);积分时间和比例带对过渡过程的影响(A)。第五节:比例微分控制规律微分控制作用规律(A);比例微分控制作用规律(A);比例微分控制作用特点(A);微分时间对过渡过程的影响(B)。第六节: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比例积分微分控制作用规律(A);比例积分微分控制作用特点(A)。作业四:1. 各种控制器的控制规律;2. 各种控制器的特点;3. 比例带、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的调整。第五章:时域分析法(10学时)第一节:一阶系统的过渡过程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A);一阶系统的斜波响应和脉冲响应(B)。第二节:二阶系统的过渡过程及其性能指

9、标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A);欠阻尼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性能指标(A);高阶系统的主导极点和偶极子(B);高阶系统的简化(C)。第三节:稳定性与劳斯判据稳定性概念(B);稳定性充要条件(A);稳定性必要条件(B);劳斯判据(A)。第四节:静态误差分析误差及静态误差的定义(B);输入信号作用下的静态误差(A);扰动信号作用下的静态误差(A);提高系统静态精度的方法(B)。作业五:1. 一般时间响应的求法;2. 二阶系统性能指标的计算;3. 劳斯判据的应用;4. 静态误差的计算。第六章:根轨迹法(6学时)第一节:根轨迹的基本概念根轨迹定义(B);根轨迹方程(A)。第二节: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基本规则(

10、A);根轨迹的绘制(A);参数根轨迹(C)。第三节: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根轨迹与动态性能对应的关系(B);根轨迹分析(A)。作业六:1. 根轨迹的绘制;2. 根轨迹分析。第七章:频率特性法(8学时)第一节: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B);频率特性的计算(A)。第二节: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典型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图(A);典型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图(A)。第三节: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开环幅相频率特性图的绘制(B);开环幅相频率特性图的绘制(A)。第四节:奈魁斯特稳定判据开环幅相频率特性奈魁斯特稳定判据(B);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奈魁斯特稳定判据(B)。作业七:1. 频率特性的计算;2. 开环频率

11、特性的绘制;3. 奈魁斯特稳定判据的应用。七、实验名称与类别:序号实验名称学时实验类别1一阶惯性和二阶系统运动规律的研究2综合型2控制系统的品质及校正实验2综合型注:实验类别指:演示型、操作型、验证型、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八、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实验1: 一阶惯性和二阶系统运动规律的研究实验目的:1研究一阶惯性环节的运动规律。改变时间常数,观察在单位阶跃作用下的过渡过程的变化。 2研究二阶系统(振荡环节)的运动规律。 改变阻尼比,研究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分析与超调量%、过渡过程时间ts的关系。实验内容:1在一阶系数的输入端加入单位阶跃信号,输出端接示波器,通过调整有关电路参数,改变其时

12、间常数,观察单位阶跃响应的变化。 2在二阶系数的输入端加入单位阶跃信号,输出端接示波器,通过调整有关电路参数,改变其阻尼比,观察单位阶跃响应的变化,测量并记录峰值、稳态值和过渡过程时间,计算超调量%。实验要求:按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认真完成实验的各项操作,达到学习目的,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实验2: 控制系统的品质及校正实验实验目的:了解比例微分、比例积分、比例微积分校正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研究校正前后控制系统的时域动态品质。实验内容:未加校正装置时,观察系统稳定性如何,记录波形及数据;分别加入比例微分、比例积分和比例微积分校正装置后,观察系统稳定性如何,记录波形及数据。 分别调整比例带、积分时间常数和微分时间常数,观察系统输出的变化,记录波形及数据。实验要求:按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认真完成实验的各项操作,达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