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_第1页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_第2页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_第3页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_第4页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第一单元三峡工程(一)小数乘法主备人:李荣勇主备人:李荣勇复备人:复备人:信息窗一信息窗一小数乘整数小数乘整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5 页。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计算。2、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总第总第 1 1 课时课时) )一、创设情境

2、,引入新课。1、出示情境图,提出要求。介绍三峡概况,如三峡工程建设有关图片,特别是发电情况。师: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学生说出三峡美丽、能创造财富、建设三峡工人辛苦等。)二、合作探讨,理解算法。1、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读取信息。学生读情境图中的文字。师: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寻找信息,提出问题。)生 1:6 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生 2:10 台发电机组又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每台发电机组 15 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2004 年有多少台发电机组投入发电?26 台发电机组可发电多少万千瓦时?)(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有用问题,板书在黑板上。)2、列出算式,估算结

3、果。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好不好?(师板书问题)(生独立列式计算,看学生能否根据数量关系和乘法意义列出合理算式。)生:58.66=3、竖式计算,小组讨论。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正确的得数?(学生先独立用竖式计算;然后小组交流计算方法。)4、理解算理算法,总结概括。师:哪位同学说一下你的答案?请你估计一下 58.66 大约是多少?生:58.660,606=360。(1)汇报展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258.658666351. 6351658.610=5865 8663516351610=351.6师:刚才这两位同学的做题形式虽然不一样,但老师发

4、现了他们都用到同一个方法,就是先将小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多媒体演示转化过程,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掌握。58.6扩大到原来的 10倍58666351. 6缩小到原来的3516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是同学做的,同学们看,他是直接用竖式计算的,我们请同学说一下他的计算思路,好吗?58.66351.6生:我是先将 58,6 扩大的原来的 10 倍变成 586,5866=3516 ,再将 3516 缩小到原来的1就是 351.6 。师:我知道了,原来同学的做法和前面两位同学的做法一样,只不过他把转化过程放在脑子里进行的,这种方法非常的好,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给同学做个样子,好不好?师

5、:刚才,我们学习的是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乘法,如果小数部分是两位、三位的,你还会像同学那样用竖式计算吗?出示:0.6245=学生独立计算后,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订正并说出计算思路。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具体方法。三、巩固应用,完善算法。师:同学们表现得这么好 ,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要大家解决。出示问题:每台发电机组 15 小时可发电多少万千瓦时?师:谁来介绍以下你的想法和做法?我们第一步算出的是谁乘 15 的积?(一生板演, 共同探讨, 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注意引导学生算理的表述和结果的化简。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多媒体出示火眼金睛辨对错。1 4.675.861 48 8022 3 25 8

6、8.1 22.我帮妈妈算一算。(课本 4 页第 6 题)生独立计算,互相检查,看学生能够根据乘法意义正确列式计算。五、回顾反思,总结全课3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一起研究了什么内容?生回忆交流,看生能否回顾所学知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总第总第 2 2 课时课时) )一、复习引入:口算练习1、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0.37100.371000.3710002.542540.2542、看谁又快又准4.89=0.123=55.8=0.283=0.1654=7.967=2、笔算练习:0.32471.652640.251.3721二、走进生活1、课本第 3 页第一题。(1)指生描

7、述图意(2)独立列式计算,交流算理2、课本第 5 页第六题根据提问解决生活问题。(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图 l,小男孩从家到学校要走多少米?图 2,跑道长多少米?(2)独立解答,集体交流(3)你的步长是多少,你也找段路测一测。(课下实践)3、你能解决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吗?自己试一试。(1)海豚 l 小时能游 24 千米,25 小时能游多少千米?(2)一头大象每天吃青草 045 吨。照这样计算,36 头大象 l 天能吃多少吨青草?5 头大象一周能吃多少吨呢?(3)已知白萝卜每千克 l20 元豆角每千克 450 元,青椒每千克 340 元。问:买 l5 千克白萝卜和 l5 千克豆角一共要花多少元

8、钱?如果让你来采购你想买什么?算一算需要多少元钱?三、拓展提高刚才同学们当了小小采购员采购了蔬菜看看下面的采购任务你能完成吗?供选择的各商场单价表糖酒超市,批发市场利群商场白菜 0.350.230.36面包 5.833.505.80拖鞋 15.208-0013.581、请帮老师设计一个合理的购物方案,能行吗?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集体确定方案,按表格填好。看看那个小组的方案最好购买地点单价数量总价白菜204面包3拖鞋4合计金额2、交流设计方案,说明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些什么情况?四、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信息窗二信息窗二小数乘小数乘小数小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6

9、10 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及竖式写法,明确因数大小的变化与积的关系。2、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及小数点的处理,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因数大小的变化与积的关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总第总第 3 3 课时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说你们都去过哪些旅游景点?(学生纷纷发言说出自己到过的旅游景点后 出示一组三峡沿途各景点图

10、片让学生进行欣赏。)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的旅游景点吗?(可能会有学生说出三蛱,如果没有说出就由老师告诉是美丽的三峡风景,这时学生已被美丽的三峡景观所吸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接着出示信息窗 2 的情境图)师: 通过信息窗 2 你获取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将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板书出来:问题一:巴东、香溪两地问水路长多少千米?问题二:巴东、秭归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问题三:巴东、宜昌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师: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你能列出算式解决问题吗?(学生尝试自己列式解决)二、尝试计算,探索方法先让学生解决闯题三:巴东、宜

11、昌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通过问题三的解决,让学生回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为下面学习小数乘小数做好铺垫)尝试解决问题一:巴东、香溪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师:求巴东、香溪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怎样列式?生;53505师:观察这个算式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生: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师: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5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师:同学们,你们能跟据前面学习小数乘法的经验解决这个问题吗?师:请同学们在计算前先估一一估结果可能会是多少,然后再计算。(引导学生反思笔算结果的合理性)1、学生已有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经验,可能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2、学生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巡视

12、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给予指导和帮助。3、集体交流探讨思考过程,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分析算法、理解算理。使学生明确:将小数变成整数再计算。1)两个因数分别扩大了 10 倍,积扩大了多少绪?(积就扩大了 100 倍)2)要使积不变,应将积缩小多少倍?(应将积缩小 l00 倍)4、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积极寻找策略解决问题,初步建立了小数乘小数怎样计算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二:巴东、秭归两地问水路长多少千米?(通过问题二的解决使学生发现规律进而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1、学生共同研究探讨 535X 12 的算法。并将有代表性的方法展示出来让学生简述其道理。可能有学生将“千米”

13、化为“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也可能有学生按书上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沟通两种方法的联系,以帮助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2、学生在解决问题一的过程中初步建立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这里放手让学生在探讨尝试解决 53.5 1.2=的过程中进一步验证了上砸初步建立的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正确性。3、发现规律,及时总结。同桌互相说说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三、自主感悟,得出规律师:通过解决以上问题你发现小数乘小数有什么规律吗?1、鼓励学生在同桌讨论说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后,将讨论后总结出的计算方法说给全班同学昕听。这里可让多个同学站起来说一说。2、 在学生

14、纷纷说 m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时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进步总结 i_l=: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3、 组织学生探索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之问的关系, 让学生体会积的小数位数不够需要补“0”占位。师:你会用刚才总结的计算方法计算 0483 X 008 吗?生:(跃跃欲试)会!通过计算 0483006使学生体会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需要补“0占位。进一步完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4、通过前面一系列的尝试练习,学生初步形成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也就水到渠成了。四、有序练习,促进发展1、下面各题的计算不完楚你能运用今天的知识接着算下去吗?(试做教科书第 8 页第 l 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计算过

15、程和方法集体订正。(练习目的:正确判断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2、巩固练习教科书第 8 页第 2 题。师:你能正确计算下面各题吗?先估一估计算结果可能是多少,然后再计算。(出示教科书第 8 页第 2 题)1)学生独立完成,讨论交流算法,集体订正。2)对计算正确书写工整的同学提出表扬。(练习目的: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的一种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63、综合练习教科书第 8 页第 3 题师: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数学问题吗?(出示教科书第 8 页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新知。强调规范书写竖式。五、回顾反思,及时总结:师:通

16、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第第 2 2 课时课时( (总第总第 4 4 课时课时) )一、复习旧知,巩固认知1、口算训练。先说说积有几位小数再计算。08 7=024 02=35 01=02 04=078=156=13007=1032=2、根据算式填空。教科书第 8 页第 4 题。1343=40256 15=8401343=()5615=()134 03=()5615=()0134003=()05615=()(1)先让学生独立填空,要一组一组的填,填完后想一想有什么规律?(2)再全班交流,说说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3、火眼金睛辨对错87729165125O9000406+43

17、7 83291699016 8重点引导学生说说每道题错在哪里?注意区别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二、组织交流,探究新知 。1、计算再把每题的积和第一个因数比一比,有什么发现?49 001=58 12=315 14=49 1=58 l=315 l=49099=58 09=315 06=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积比第一个因数大?在什么情况下积比第一个因数小?明确:当一个数乘比 I 小的数,积比这个数小。当一一个数乘比 l 大的数,积比这个数大。2、不计算你能在里填上“”、“17(4)10m=2(5) 8y+5y=110(6)3x=12方方程程等等 式式652看图列方程 (略)3解方程5x-7=

18、28x-117=1396x-x=411.5+x=12.93x+7=284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教材 P128 至 12910 到 13 题(2) 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用方程解决比较方便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算一算【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练习题的设计体现了由基础知识到实践应用的过程,既巩固了基本的知识技能,又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三课时第三课时(复习因数与倍数的有关知识)(复习因数与倍数的有关知识)一、一、典型引入,回顾旧知。典型引入,回顾旧知。谈话:在“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许多自然数朋友,今天还请到了其中的几位。多媒体出示:1、5、2、3、

19、6师:看到这些你能想到本单元的哪些知识?(生可能会说我看到 2 就想到质数、偶数、倍数、因数;看到 6 就想到合数、分解质因数、质因数)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贴出概念卡。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这些概念的意义,同位互相举例说一说。【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看数字联想概念”这一教学环节,大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静与动的结合中回顾了所学概念的意义,初步建立起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二、二、合作整理合作整理 知识建构知识建构1.谈话:这么多知识杂乱无序的放在一起,让人看着真不舒服,同学们说该怎么办呀?引导学生说出分类整理的方法。2师:这个建议好,请大家同位讨论一下这些概念间的联系,然后独立地分类

20、整理,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好吗?学生独立整理,教师巡视,参与其中,个别指导。3.小组内交流,并推选出本组的最佳整理成果。4.全班交流,构建知识网络谈话: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成果展示给大家?学生用实物投影展示汇报,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引导形成知识网。师:这组同学找到了这么多的联系,我们看看还有没有没找到的呀?哪个小组还有不同的整理方法?(其他小组交流)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设计出这么清楚便捷的网络图,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把黑板上的这些概念也连成一个网络图啊?找学生边摆边说。师:经过梳理,我们把这些知识整理成一棵知识树,看着这棵知识树你能想到什么?再倍数倍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5 5 的倍数的倍数

21、3 3 的倍数的倍数2 2 的倍数的倍数分分 解解 质质因因 数数质因数质因数合数合数质数质数因数因数662020一次对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内化,并及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教育。师:对,只有牢固掌握乘法算式、因数、倍数等知识,才能使这棵知识树根深叶茂。【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小组讨论,使学生明确各概念间的联系,自主建构是学生个性化的体现,通过合作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整理能力。5谈话三评价鼓励,总结深化三评价鼓励,总结深化这节课同学们都开动了脑筋,通过与大家的合作交流和自己的主动探索整理出了有个性的知识网络,获得了许多知识,真了不起,谁愿意把你的收获跟大家交流一下?还有什么疑惑吗?【设

22、计意图【设计意图】教师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再次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换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有增无减,体现了对学生心灵的关注。四四 综合运用综合运用 全面提高全面提高1 .在 1-20 这些数中,奇数有()偶数有()师:20 个数都找到自己的家了吗?再多写一些数试试,你发现了什么?在 1-20 这些数中, 质数有 () , 合数有 () , 20 个数都找到自己的家了吗?还有几?你发现了什么?师完善板书内容。2. 判断;(1)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3)个位是 3.6.9 的数都能被 3 整除(4)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的因数大(5)12 分解质因数是:1212233

23、.下面各数哪些是与众不同的?3、2、5、1、9、7、4(如 1 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2 是最小的质数)4.游戏:拿出学籍号卡片,一生说,另一生猜。 (如 我的学籍号是六位数最高位上是最小的质数)5.拓展题:一个自然数 47, 如果是 2 的倍数,里可以填()如果是 5 的倍数,里可以填()如果是 3 的倍数,里可以填()【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进一步加深了对本单元的众多概念的理解,既巩固了基本的知识技能,又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四课时第四课时(复习多边形的面积的有关知识)(复习多边形的面积的有关知识)一、一、典型引入,回顾旧知。典型引入

24、,回顾旧知。1典型引路师(出示学校花坛图) :同学们,为了进一步美化校园,学校准备在花坛里栽种上不同品种的花,你能分别计算出各种花的栽种面积吗?(单位:米)105655下底18567高 16上底 12学生集体交流,教师启发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各种平面图形知识,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从课堂实际效果看,学生很难把这么多的知识一下子全回忆起来,需要教师的多次引导补充。所以,有必要联系生活实际,从兴趣出发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回忆。2回顾旧知师(课件出示三种图形) :同学们还记得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怎样用字母表示?学生抢答

25、公式。师: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请同学们小组内借助手中的学具卡片演示一下推导过程,好吗?学生分 6 人小组进行演示推导,回顾整理各种图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教师巡回关注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推导出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让学生分小组演示各种图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一方面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合作意识、动手能力,让优生带动学困生;另一方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各种平面图形公式的理解,便于学生熟练地应用各种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二、合作整理,知识建构二、合作整理,知识建构师:刚才大家分小组演示了各种图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你们小组能根据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选用合适的方法表示出来吗?学生

26、小组内先交流自己的收获,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展示设想。师:下面让我们交流一下好吗?小组汇报,小组长结合图形关系图进行讲解演示,进行知识梳理,从不同的角度交流汇报所得的收获。汇报后选取几份较好的图形关系图贴在黑板上。师: 同学们观察这几幅图形关系图, 回想一下各种图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你能发现什么?学生结合图形关系图,分析比较各种图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交流各自的发现。 (关注学生能否发现转化的方法)师小结:通常情况下我们要探究一个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一般是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利用已学过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这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所以说,转化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经

27、常会用到。希望同学们能逐渐掌握这种方法。(课件演示)图形面积公式字母公式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三角形三角形面积=底高=梯形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b)【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此环节注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学生间不同意见的交流碰撞,使学生学会思索,学会表达,学会倾听。通过引导学生呈现各种不同的展示方式,使学生初步学习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加深对知识间内在联系的深层认识。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图形关系图,在学生的观察交流中加深对化未知为已知,这一转化方法认识理解。68三、综合应用三、综合应用 ,全面提高,全面提高师: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大家整理过的这些知识来做一些练习。1计算下面各

28、图形的面积。 (单位:厘 米)2那种说法正确?(单位:分米)1065三角形的面积最大B.梯形的面积最大C.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最大D.三种图形的面积一样大25 米3右图示一块樱桃地,平均每棵樱桃树占地 9 平方米。这块地大约可种多少棵樱桃数?35 米4. 出示学校花坛图: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分小组计算出各种花的栽种面积好吗? 如果每栽 1 平方米花大约需要 30 元钱,那么栽满花坛这些花共需多少元钱?(小组合作分工计算,教师关注学生能否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小组交流汇报大约要花 16500 元。师:16500 元!这一笔钱足够一个同学上完小学,面对这一笔钱,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学

29、生谈感想,借机对学生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珍惜校园的各种文化环境建设等思想品德教育。5拓展延伸,课本第 131 页第一题。学生交流思路解法。【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首先, 练习题的设计体现了由基础知识到联系生活到实践应用的螺旋上升的过程。通过练习,既巩固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又提高了学生灵活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练习查漏补缺,可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基础知识,是否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借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样也是数学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四、谈收获四、谈收获学生交流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以及对转化思想的理解,谈一谈自己的收获、体会!教师小结:在这节课中,我们运用转化思想整理

30、复习了平面图形的知识,理清了知识的脉络,加深了对各种图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转化的思想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五、作业设计五、作业设计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为我们的操场设计一套最佳的美化方案,画出平面设计图,并应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计算出各部分的面积及招标底价,准备下一节课的模拟招标活动。课后反思:课后反思:4203.82.220607506520421 米69第五课时第五课时(复习有关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有关知识)(复习有关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有关知识)一、典型引入,回顾旧知。一、典型引入,回顾旧知。谈话:同学们,有个魔术师正在表演图形魔术,想看吗?(

31、课件出示五环旗、莲荷旗标志等) 。请同学们边看表演边观察:这些图形是通过什么方法变出漂亮图案的?哪些图案是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学生交流回答。【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图形魔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乐学落到实处,同时通过典型题目,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二、合作整理,知识建构二、合作整理,知识建构谈话:前面我们学了许多有关平移、旋转和对称的知识。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一下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回顾,小组交流,师参与其中。师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汇报,师引导学生补充、充实、梳理成二大板块。(一)板块一:平面图形对称,包括哪些部分?1轴对称图形(1)学生交流判断

32、方法,重点强调沿一条直线对折,图形两边完全重合。(2)学生交流画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重点强调:找线段端点,画相应的对称点。(3)常见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条数。生独立完成师设计表格,在小组内交流,师组织全班交流。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半圆等腰三角形靠 边 三 角形等 腰 梯形对称轴条数2镜面对称重点强调:物像左右相反(二)板块二:图形移动,包括平移和旋转。谈话:你认为平移后的图形和原图形有什么联系?重点是位置变,方向不变。谈话:谁想交流一下平移图形的方法?重点强调:找端点,先将端点移动。谈话:你认为图形旋转后有什么变化?方法是什么?重点指出:旋转后方向变,位置不变。方法是先确定点,再确定方向、角度和

33、基准边。【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由回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同时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合作的意识和学生初步整理归纳的能力。三、综合应用,全面提高三、综合应用,全面提高。谈话:同学们,我们头脑中已经对本单元知识有了一个整体认识,光说不练非好汉,老师想考考你们运用知识的能力,敢接受挑战吗?1. 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是对称图形的有几条对称轴?学生交流时重点说明判断理由。2.火眼金睛辨对错。70(1)圆只有一条对称轴。 ()(2)长方形有 4 条对称轴()(3)只要图形两边一样,图形都改变方向。 ()(4)平移和旋转一样,图形都改变方向。 ()(5)半圆不是轴对称图形。 ()3.做综合练习 130 页第 16 题。学生交流时重点说方法。4.拓展应用:请同学们利用本单元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