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性散文之“由实入虚”法_第1页
议论性散文之“由实入虚”法_第2页
议论性散文之“由实入虚”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8届高三议论文写作训练(二)议论性散文之“由实入虚”法NO.2学习目标:一1、学习并初步掌握以景或物为感发点,由实入虚的议论性散文的写法模式;2、写出议论性散文的个性特色和精彩。学习重点:学习并初步掌握以景或物为感发点,由实入虚的议论性散文的写法模式;学习难点:写出议论性散文的个性特色和精彩。-、议论性散文的定义: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 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它的思想内涵是理,是对关于社会、人生等

2、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散文只是它的 写作笔法。二、议论性散文范文赏鉴:【名家名篇】说村落(阎连科)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人们把村落、村庄、乡村等而视之,笼统解释为农民们聚居的地方。但若仔细辨认,村落、村庄、乡村似乎应该有些什么差别,比如说乡村必然是在偏僻的乡下 ,而村庄就有可能独立出现在繁闹的城市。 许多大都市里至今还有村庄的存在 ,但那村庄里的主人却已不是农民了。然而,这些好像都不重要,人们都不会去刨根问底,重要的是农民聚居的地方和那个地方的人。【引题】你走在山脉上,阳光斜斜地照着,山梁上除了嘎嘎不止的乌鸦就是徐徐晃动的树 ,这时候口也渴了 ,而回答 你的是荒凉

3、无垠的黄褐褐干裂的田地。恰就在这时你听到了井上辘轳的叽咕声,水淋淋的,明亮而又清丽,心中一震,转身看到一凹山腰上有几间、 几十间草房,掩映在树木间,仿佛卧在树荫下疲累的牛一一这个时候 ,你心里 叫出了 “村落”二字,开始对村落有了一些真正的了解。 【描述1】再或,你走在南方稻田的埂上,沉浸在一种诗意里,唐人的诗句、宋人的词句如春风一样掠过你的心头。放 眼良田万顷,正为“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的夸张感到贴切时 ,一阵乌云先自来了。于是,你惊了手 脚,在田埂上跑得东倒西歪。 也就这个当儿,从哪儿划出一条小船,先递你一张荷叶顶在头上,赶着雨水到来之前 把你载到了一丛草房的檐下。这个时刻,你

4、心里哐当一声,忽然更加明了村落的含义。【描述2】实际说,村落的真正意义,并不仅仅就是农民居住的地方这一点。村落应该还有一种精神、一种温馨、一 种微微的甘甜。村落是和城市相对应的存在,对于农民,它给予他们居住、生活的必需,而对于都市,它给予温暖 和诗意。它既是一种物质存在 ,又是一种精神存在。我们可以从村落中找到农民、房舍、树木、耕牛和鸡羊,同时也应该找到农民自身生存的艰辛和对外人所付出的温馨。古文人怕是最能体味村落的含义的,无论是李、杜、白还是“八大家”,他们对村落的理解,都浓含了“愁滋味”。可轮到我们,却偏颇得很,不仅没有了对农民 的“愁味儿”,连诗境也剩下不多了。单单地写出愁苦来 ,那不是

5、村落,而是村落中的人;单单地写出温馨来,那 也不是村落,那是村落表面的诗境。到了今天 ,村落剩下的就是一个符号,就是聚居农民的某个地方。所看到和 理解的是新楼瓦舍,而农民那千古以来一成不变的生存形式和给别人的温馨、对自己的麻木和忍耐,却被人们从村落中删去了。【揭示内涵、特征】连我自己,做小说的时候,对于乡村的描绘,也是不断重复着抄袭别人的说法 :“站在山梁上望去,村落、沟 壑、林地、河流清晰得如在眼前”,或说“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而实际上,村落真正是个什么,沟壑的意义又是什么,河流在今天到底是什么样儿 ,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是果真地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了。【联系自己创作

6、实际】我不敢说别人什么,而我自己,或多或少,总是感到一种内疚的。 我们对村落意义的删节,并不单单是因为社 会发展所致,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农民的背叛。只有在大都市住腻的当儿,我们才会想到村落,而想到的那个村落 除了田园的诗情,对农民的愁情是决然不会有的。这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而对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谈不上的,或幸或悲。【反思当今】【写法模式分析】 本文是一篇以“说村落”为题的议论性散文,以“村落”为话题线索,采用传统的议论文的 思路结构“起承转联合”的程式化和散文化的笔法行文:表达了自己对“村落”含义的独特理解:物质层面来 看它是农民的居住地,精神层面来看它包括诗意与温馨、愁苦与艰苦、对

7、自己的麻木与忍耐等精神;唤起人们 对村落命运的关注和思考。第一段一一由村落的符号化和含义的模糊引出话题。 第二至三段一一以具体描述形象地说明村落的含义。第四段一一由村落的“物质存在”的阐述转入深层的“精神存在”的阐述,“村落应该还有一种精神、一种温馨、一种微微的甘甜”是本段的关键句、中心句。第五段一一联系自己创作实际揭示村落精神的被遗忘。第六段反思当今社会村落精神的被遗忘实质。简而言之,其结构模式可以概括为:引题一一具体描述一一揭示内涵一一联想一一反思。【高考范文】烟火蓝边碗 【2016江苏卷】今年喝粥时我用的是一只白底素净的蓝边碗。你或许会问:如此平淡无奇的碗有什么好说?错矣!此中考 究可大

8、着呢,且听我慢慢道来。新居落成,我与父母前往景德镇购买瓷器布置新居。【引题】这里瓷器种类繁多,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白瓷;有造型精致小巧的骨瓷;有绚丽多彩的斗彩让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描述1】买什么好呢?有人说,只要弯了够多尽选造型独特的买,显得荣华富贵的买,精工极致的买,这还不简单?又错啦。器皿的选择体现了 主人的生活态度,不可不慎重。【内涵1】有的瓷器过于大件且富丽堂皇,赤红、明黄、宝蓝与我家简约的装饰风格不符;有的过于小巧,家人并无英国绅士贵妇那般品下午茶的闲情;有的瓷器上绘着泼墨山水工笔花鸟,我们一行人中行家不知如何鉴赏如此看来,竟无我们能买的瓷器了!【描述2】突然,

9、这平淡无奇得突兀的蓝边碗闯入我眼帘。如此简陋的碗会在这里出售?我要走,爸爸却在这碗前驻 足许久。为何?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家户户都用的碗,这是盛放了父亲的记忆 的碗。【内涵2】据工作人员介绍,这蓝边碗在传统蓝边碗上加以细节上的改良与创新。我拿起一只仔细端详,发现手感极好,分量厚重让人踏实。底足的角度略微加大,让碗显得端庄典雅不失大气。【描述3】而且这碗极易打理,深受妈妈们喜欢。蓝边碗没有繁复精致的花纹修饰,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复杂的工艺。可当你凝视起一家人围在一起乐呵呵地吃热腾腾的饭菜的情景;就会想起苦日子里的精打细算的不易;就会想起寻常百姓人家人家烟火的温度 【联想1】蒋勋曾在品味四讲中说

10、“纯棉衬衫就像爱人”,让我感动了好久。一件物品使用久了,就会产生难以割舍的情感,对我来说,蓝边碗亦是如此。 【联想2】景德镇作为瓷都,常有瓷器新品推出,我却独爱这蓝边碗并歌颂它。因为它注重在细节上的改良,把创新的点子用在提升人们的生活上而不是争一时的噱头。距离人的生活太远的创意并不是人真正想要的,新鲜感过后便如失了灵敏般只能束之高阁。【感悟思考】每日捧着这只蓝边碗吃饭, 不但手感好,我仿佛能听到它无声的诉说, 谆谆教诲我认真踏实地生活的真谛, 这,才是它的精魂。听我如此道来,你可有话反驳?【评语】此文为议论性散文,朴素而有韵味,寓丰腴于平淡之中。本来,面对一只白底素净的蓝边碗,应 该无话可说,

11、可作者却“无话则长”,表达了富有启示意义的主旨:选择应该适合自己,生活应认真踏实。构思有特色。“错矣”,“又错啦”,“如此看来,竟无我们能买的瓷器了”,可谓步步蓄势,层层铺垫。“蓝边碗”前加上“烟火”二字,暗示对比,激发联想,实属灵光一闪,巧慧之举。判为一类卷,70分。(蔡建明)【姜堰中学范文】炊烟是一缕不逝的乡魂炊烟是一缕不逝的乡魂,一头系住了游子漂泊了万里之外的心,而另一头系住的,或许并不是那高起的烟 囱,而是那些盼归之人紧锁的眉头【引题】或许,现在许多人早已远离了乡村,他们在城中生长,而炊烟于他们只是一个美好的意象,又或许即使土 生土长于农村中的人来说,炊烟也早已消逝了好久,其实,并不是

12、这样。我始终相信,炊烟深藏在每个人的心 中,溶在我们的血液里,就像每个炎黄子孙的血管里都全藏着长江黄河的隐晦涛声,它们都是刻在我们的族谱 里的,无论多少代都将传承。 【内涵1】“古道西风瘦马”的陪伴下,穿过“枯藤”“老树”与“昏鸦”的惊鸿似的一瞥中所看见的在夕阳余辉中被染得如云如霞的一缕极细的烟,从地平线上升起却又在 空中不断的漫开,化为烟尘,下面却又源源不断地将之补满。而那块在空中的,却不似一幅极简的泼墨,只需 在天这张偌大的空纸上用墨碗洒出一条极细的墨线,直曲、断续或许都不是问题,【描述】但由它染开,便有了几分令人 相思的意蕴,所以游子们触目惊心。炊烟,却在不知不觉中 刺痛了他们隐于心田最

13、深处的柔软 。【内涵2】 他们全闭上眼,或转过头不敢看它,但心中的刺痛却愈加清晰;他们又会迫不及待地再次睁开眼,多看几 眼,因为他们依稀觉得那弯曲的弧度竟恰如心中时刻念着的人的眉弯,不知她们此刻是否也因自己的不归而将眉弯紧锁着,那一桌透着热气的菜肴,也该伴着人等着,直到菜与心俱凉,仍盼自己来尝。如果真这样,游子 会想,西风啊,我愿为你再添些许恨意,去将它们吹散。【联想】或许,只要来一阵雨或仅仅是一阵不断地风,亦或许只要时间,便会让炊烟化为烟尘,彻底地消散于游子 的眼中,但心中的呢,那隐晦于血液中的呢,又该如何?而且,我永远都相信,炊烟是不会散的,不信你问天 上的云,它们会告诉你,它们是炊烟的残

14、骸,在你的头顶一直飘扬着,无论是现在,亦或将来。【思考感悟】所以,只要游子在,云还在, 炊烟就在,乡魂不逝, 它们足以将你包围。依稀间, 远处好像响起了一首歌, 该是王菲的又见炊烟回首,天边,炊烟还在飘荡,未曾停歇。【往届范文】何时药香再飘起想到中药,就想起儿时外婆为我煎中药的样子:红酥被映红的脸庞,眼睛眯着,躲着烟气。她努力地不停扇动着大蒲扇,让火候在文武之间变换游走,让中药发挥 最大的功效。她安静地坐在土坡旁的矮凳上,安静地等待药的煎熟。霞光四起的时候,这样宁静悠远的画面格外动人, 在雾气氤氲中 【描述】,仿佛煎的不是中药,煎的是年华,煎的是岁月,煎的是历史,煎的是我们一脉相承的古老文化。

15、【内涵1】是这样古老而又深沉的中药文化让我的童年有了更深刻的内涵。药香四溢的时候,便是我去品味甘苦的时候了。外婆家有一只大的土坯碗,专用来盛中药,她总是用湿布 裹着把手,让滚烫的中药投入土坯碗的怀抱,递与我时总不忘那一句话的经典的:“良药苦口利于病。”良药苦口,苦尽甘来。这大概是我最早真切体会到的人生道理了。每次我捏住鼻子,将苦涩的中药倾到入口中,任凭那一股暖流弥漫身体,任凭苦香纵横四溢的时候,我都能感觉到,吃苦对于人生的意义。因为我深 深地明白,端起的酒杯里盛的是浮华,各色鲜亮明艳的饮料里充斥的是无益而有害的种种。只有端起土坯碗, 将中药一饮而下时, 我才明白人生其实是要吃苦的,这样的吃苦方

16、能叫你踏实,叫你去珍惜今天的甜,叫你去 向往明天的甘许多年后,我才发现蕴藏于中药中的道理,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力量的缩影 。我们民族勤劳吃苦的本性,或多或少汲取了中药“苦”的意义。【内涵2】然而也随着时间的冲洗,我们逐渐淡忘了一些东西。正如外婆离开我后,我便再也没能闻到过中药那熟悉 而深远的味道了。我身边的许多人们也同我一样,渐渐习惯于在感冒时吃几粒含片、胶囊,不再有人操起那沉 重的锅炉,去耐心地煎一碗或浓或淡的中药了尽管中药只是我们伟大的传统文化的一角,我仍然痛心于今天的人们把原本该注入给它的力量默默地收走,让它逐渐疲软、无力、苍白甚至在明天消失。【联想当下】我更担心不仅仅是这一古老传统的丢失

17、,人们的吃苦意识,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在丢失 悲伤之余,也忽然想起前几日在路上见到的药渣,不免宽慰。我们中始终有人在坚持吧,我们中需要更多人去给予古老而优秀的中华文化的力量,让它保持与散发专属于中华民族的热度。【反思呼吁】我期待着药香再飘起的那一天。最美的风景去古镇玩的那一天,正巧是中秋月圆时。【引题】走过许多熙熙攘攘的长街,看了舞火龙,去了方酒馆,十分热闹。明亮的花灯照亮了古镇夜的黑,喧闹的 人群鼎沸了小城原本的静。随着人流,伴着喧嚣,一种莫名的躁动涌向心头,走到小巷尽头,蓦然回首,便看 到那一抹月光下,美人红酥手,执著细点茶,静如止水的身影,突然觉得这便是此行见到的最美的风景。你看,银盘高挂,

18、流泻一地静谧。月辉柔柔地将女子拥抱,好不安祥。女子面前摆着一条长桌,铺着天青 色的桌布,上面放了几只瓷碗,几枚茶罐。女子翻来一个茶罐,食指并拇指执起温润透明的勺柄,挑起一些茶 末,小心翼翼地抖落到碗里。 又轻盖上盖子,左手平稳地端起另一只盛有热水的碗,沿着碗壁将热水冲净茶里,一边冲一边拿着细而长的木棒快速搅动。【描述1】茶末跟滚水充分混合,茶汤上泛起一层乳白色的泡沫。女子仿佛在做一件极为神圣的事,脸上的神情专注、虔诚、恬淡、安详,我不禁为之动容,讨了茶来喝。 心神一下子就静了下来,先前莫名的烦躁荡然无存,对那点茶的女子点头致谢,她微微一笑,如一朵白莲花在 银湖中恬静地绽放,这无疑是世间最美的风景。【描述2】于是想起了晋代张载的诗句“茶芳冠六情,滋味播九区”,可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