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 (2)_第1页
但愿人长久 (2)_第2页
但愿人长久 (2)_第3页
但愿人长久 (2)_第4页
但愿人长久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内容2、但愿人长久备课人孙婷婷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心绪不宁”、“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屈指算来”、“埋怨”、“转念又想”、“宽慰”、“婵娟”。3、引导学生在品读感悟中了解词的创作背景,感受作者在中秋月夜思念亲人的感情变化过程,体会亲情,理解诗词的含义。感悟苏轼“宽慰”的心情和他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4、调动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领略诗中的意境。注重积累诗词,培养学生研究探讨古典诗词的兴趣,激发起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精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从而理解词的内容,领略

2、词的意境,从语言文字中体会苏轼在中秋月夜思念亲人的感情,并相机进行美的教育。,教学难点感悟苏轼“宽慰”的心情和他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课堂设计修改案第一课时预习要求:1、正确认读生字词语。练习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心绪不宁”、“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屈指算来”、“埋怨”、“转念又想”、“宽慰”、“婵娟”。3、了解作者苏轼,诵读苏轼的词:水调歌头。镇江实验学校 四语 学科电子备课课时教案教学过程课堂设计修改案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

3、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心绪不宁”、“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屈指算来”等。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结构。文包诗课文的一般结构:(1)在什么情况下写诗词?(2)诗词的意思(3)诗词的内容4、引导学生在品读感悟中了解词的创作背景,感受作者在中秋月夜思念亲人的感情教学过程:一 、揭题导入1、月到中秋分外明。每到中秋,一轮明月勾起多少游子的思念之情啊!古代文人关于明月思乡,写过许多诗篇,你会吟诵那句诗?(学生吟诵)2、千年以前,就在这一轮明月下,文学家苏轼被贬职,派往密州做官,长年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望着这一轮皎洁的明月,他大笔一挥,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词: 揭词、读词水调歌头今

4、天,我们就来了解这首词作,以及它的写作过程。(板书:但愿人长久)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多音字埋(mán)怨,区别于埋(mái)伏。针对难写的“缺”进行书写指导,侧重学生识记宇词能力的提高。2、整体感知:这篇课文和以前学过的哪些课文比较相似?这类课文有什么特点?(咏华山李广射虎每逢佳节倍思亲与但愿人长久比较相似,都属于文包诗)。像这样的文章,以前你是怎么来说段意的?(文包诗课文的一般结构:(1)在什么情况下写诗词?(2)诗词的意思(3)诗词的内容)讨论归纳出段意:一(13):介绍苏轼创作词作的原因,即思念分别七年之久的弟弟苏辙。二(45):具体

5、描绘词的意境。三(6):苏轼低声吟诵新作水调歌头,词作完成。三、合作探究,感悟“思念”过渡:苏轼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这首词的?(中秋之夜,苏轼思念分别七年之久的弟弟苏辙而作此词)他的心情前后经过了几次变化?请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苏轼心情变化的词语。(相机板书;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1、  我们先来看看小节,他为什么心绪不宁?(思念)、为什么苏轼会这么思念弟弟? 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一起  一起  ”“整天”“形影不离”“又有七个年头”等词的理解体会。(实物投影圈画关键词) 原因之一:手足情深,聚少离多。 “手足情深”:“手足”原来指手和脚,这里指兄弟。你从

6、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一起   一起  “形影不离”板书。相机理解“形影不离”。)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指名读。 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还能体会到什么呢?(兄弟间的感情十分深厚)“整天” 引读:可是,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的就会。 因为古人不像我们今天的人有手机、视频,可以用聊天等。 “各奔东西”意思?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屈指算来动作演示,联系生活理解。圈出“又”(“又有”,表示聚少离多板书)如此情深的弟弟又分别七年之久,怎能不令人思念! 读读这句话,让老师感受到苏轼和苏辙的感情很好。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7、整天”“!”突出。 原因之二:中秋之夜,孤身一人 师简介:苏轼的父母、妻子在他做此诗前相继去世,他只剩下苏辙一个亲人。 过渡:在这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你能想象一下在这月圆之夜人们是如何共度佳节的吗?第节,指名读。真是一个温馨的画面。 但此时的苏轼却独自“独在异乡为异客”,在异地,在哪里?指名读第小节。 想一想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什么。(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身份) 原因之三:触景伤情 在这团圆之夜,他却孤身一人(板书),看到别人(圈画)“欢欢喜喜品尝瓜果”“观赏着明月”。中秋之夜本来就倍感思念亲人,而且目睹他人的团聚,“每逢佳节倍思亲”,触景伤情(板书),更勾起了他对弟弟的思念。难怪他“

8、心绪不宁”。理解。 、现在请你把自己想象成苏轼,在中秋之夜你孤身一人,远离故乡,远离亲人,读读小节,把你的情感、你的思念表达出来。(自由练读、分小组分段赛读) 有感情朗读课文小节。 指导:描写明月和人们欢聚的句子用愉快的语气读。 描写苏轼思念之情的句子用伤感的语气读。 四、师小结: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渐渐西沉,远远望去,月光如水,这如水的月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窗前。瞧,多美的一番夜晚美景呀!(出示图片) 可是,正所谓“月圆人不圆”,在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却躺在床上,心中顿时升起难以名状的惆怅与埋怨。他在埋怨谁?为什么埋怨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五、作业。1、完成习字册第二课。2、抄写水

9、调歌头                第二课时预习要求:1、 熟读课文,试背水调歌头。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埋怨”、“转念又想”、“宽慰”、“婵娟”等。3、精读课文46小结,感受作者在中秋月夜思念亲人的感情变化过程,体会亲情,理解诗词的含义。感悟苏轼“宽慰”的心情和他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4、调动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领略诗中的意境。注重积累诗词,培养学生研究探讨古典诗词的

10、兴趣,激发起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千年以前,同在这一轮明月下文学家苏轼被贬职,派往密州做官,长年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的他望着这一轮皎洁的明月,思念起自己的弟弟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苏轼的情感变化,谁再来说一说苏轼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二、合作探究,感悟“埋怨” (精读第4小节)1、自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苏轼在埋怨什么?指名回答,齐读。 2、指导感悟 ()如水的月光透过窗子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睡不着。此情此景,就像李白在静夜思中所说的,引背已学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1、,他的神情是怎么样的?(眼睁睁)你会觉得他怎样?(很孤独、很无奈,若有所思。) ()圈画出示:“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圈画:埋怨、无情 谁来埋怨月亮?指导读。 你平时是怎样埋怨别人的?带着这种感受再读。 请一位小诗人上台站在电视机前试着埋怨一下。 此时,离别之苦、思念之情使他心潮起伏。一起再次用朗读体会埋怨的心情。 ()为什么苏轼在中秋夜会觉得月亮无情? 教师归纳:其实月亮不是人,无所谓有情无情。但是苏轼认为,是月亮增加了自己的烦恼和思念之苦,是月亮无情和自己作对。“花好月圆,人不圆”在苏轼看来,月亮应该是有感情的,应该是有同情、仁爱之心的,不应该和

12、诗人过不去,所以,自己和弟弟身处异地,天各一方,月亮应该同情手足兄弟的分离,不应该这么圆、这么亮。这看似无理的埋怨和责问,实则表达了他思念弟弟的强烈感情。原来这埋怨之情来源于思念之苦。 ()其实他不仅埋怨月亮,还在埋怨什么?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如果你是苏轼,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这美丽的夜景,如水的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 ()你能带着这样的的心情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吗?齐读。(注意读好反问句,“怎么也”让人感觉苏轼辗转难眠。) 四、合作探究,感悟“宽慰”(精读小节) 1、过渡: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 “宽

13、慰”是什么意思?板书。(宽解安慰。课文中指因得到安慰而宽心。)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 、他换了一种想法,他转念想到了什么?默读课文第小节,找出反义词。投示:“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师实物投影圈画几对反义词。 、师边指边述。 、“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换种说法) 什么叫“十全十美”?有句话叫做“遗憾也是一种美”。 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句话的意思?(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小结:是啊。生活中有痛苦悲哀的时候,也有幸福快乐的时刻,人生就是喜怒哀乐交集在一起的,

14、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也就是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过渡:苏轼仅用“悲欢离合”四个字概括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再读。 、是啊,世上的事情都是这样,既然事实如此,离别在所难免,那就不必悲伤了,将思念之情藏在心底,一同欣赏这良宵美景吧! 、想到这些,一种美好的感情萦绕在他的心间。正所谓 继续投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是水调歌头中最有名的几句诗,其中最让人感受到苏轼豁达乐观的句子就是我们文中节选的部分,让我们共同感受一下吧!齐读诗句。 结合上文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书本中找找这两句话的意思。 (2)指名答,生齐答。(“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5、”的意思是:“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重点理解“人长久”: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 “婵娟”:美好的月色。 (3)上面三句话的意思找一找。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 (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 指名再读意思。重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但愿:只希望。 婵娟:美丽的月光。 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      、让我们也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齐读这几句词。配乐读、背诵。

16、、再读:轻轻抬起头,对着这轮皎洁的明月,带着你的理解,你的感受,读读词,再读读那一段话! 、所以苏轼心情宽慰了。  由此可以可见,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 板书:热爱生活    积极乐观(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我们有时也需要换一种视角去看待生活、看待悲伤离合。 四、总结课文 、今年的中秋节即将到来,在中秋佳节,月圆之季,还有许多人因为生活、工作等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让我们对他们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你想把这份美好的祝愿送给谁?学生不会说的时候,师引导(解放军叔叔、海外学子、台湾同胞) 、还有两句诗句也表达了这个意思:王维的“海内存

17、知己,天涯若比邻。”秦观的“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婵娟”指的是什么?   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美好、团圆的象征,也是人们相思的寄托。明月触发了许多文人墨客的情怀,你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词吗? 课件出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第46自然段  2、完成语补 、赏读苏轼的水调歌头 、搜集古代诗词中表达相似情感的诗句。 如:王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