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书知识点总结归纳_第1页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书知识点总结归纳_第2页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书知识点总结归纳_第3页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书知识点总结归纳_第4页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书知识点总结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书知识点总结归纳8 / 8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书知识点归纳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平行线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 1 与/6, /2 与两条线(a,b)被第三条(c)直线所截,在截线的同旁,被截两直线的同一方, 把这种位置关系的角称为同位角。如图:/1与/8, Z2与/7, /3与/6, /4与/ 5均为同位角。两条线(a,b)被第三条(c)直线所截,两个角分别在截线的两侧,且在两条 被截直线之间,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如图:/ 5均为同位角。两条线(a,b)被第三条(c)直线所截,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一侧,且在两条被截线之间,具有这样位置关

2、系的一对角互为同旁内角。如图:Z 1与/5, / 2与/6均为同位角。2、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4、平移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简称平移。5、平移的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接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1)图形

3、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2)图形平移后,对应点连成的线段平行且相等(或在同一直线上)(3)多次平移相当于一次平移。(4)多次对称后的图形等于平移后的图形。(5)平移是由方向,距离决定的。(6)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接的线段平行且相等。二、三角形1、由三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依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的性质1)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由此得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2)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在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大于等于60度,也至少有一个角小于等于60度)(一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中最少

4、有2个锐角)3)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5)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重合,即三线合一6)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高线的所在直线交于一点,三条中线交于一点7)三角形的外角和是 360 °8)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9)三角形的任意一条中线将这个三角形分为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3、三角形的分类1 )按边分 不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含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2)按角分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可统称为斜三角形)4、三角形的有关

5、定义1)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中,从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为高。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这一点叫三角形的垂心。垂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也叫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并交于一点,这一点叫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3)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三条中线在三角形的内部,并交于一点,这一点叫三角形的重心。每条三角形中线分得的两个

6、三角形面积相等。三、多边形1、多边形: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线段首位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按照不同的标准,多边形可以分为正多边形和非正多边形、凸多边形及凹多边形等。2、n边形内角和为(n-2) *180 °3、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为 360 °4、正n边形的一个外角为 360 /n5、n边形具有不稳定性(n>3)第八章事的运算哥指乘方运算的结果。an指将。自乘n次(n个。相乘)。把an看作乘方的结果,叫做 。的n次哥。对于任意底数 a力当1!1, n为正整数时,有am?(n=am+n (同底数哥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屋+=4(同底数哥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

7、减)(am)n=cT (哥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bycnd (积的乘方,把积的每一个因式乘方,再把所得的哥相乘)c?=1( a w 0M可不等于0的数的0次哥等于1)dn=1/ cT (a w 则何不等于0的数的-n次哥等于这个数的 n次哥的倒数)科学记数法:把一个绝对值大于 10(或者小于1)的整数记为aX0n的形式(其中1W回10),这种记数法叫做 科学记数法.第九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一、单项式、多项式、整式1、代数式:由数和表示数的字母经有限次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等代数运算所得的式子,或含 有字母的数学表达式称为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字母也是代数式。2、单项式:由数字与字

8、母或字母与字母的相乘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是单项式)。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1)分母含有未知数的式子不属于单项式。因为单项式属于整式,而分母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分式。例如,1/x不是单项式。2)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是单项式。例如,1和x2y也是单项式。如果一个单项式,只含有字母因数,如果是正数的单项式系数为1,如果是负数的单项式系数为一1.3)单项式书写规则:数与字母相乘时,数在字母前;乘号可以省略为点或不写;除法的式子可以 写成分数式;带分数与字母相乘,带分数要化为假分数3、多项式:若干个单项式的和组成的式子叫

9、做多项式(减法中有:减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这些单项式中的最高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4、整式是有理式的一部分,在有理式中可以包含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但在整式中除数不能含有 字母。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5、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6、合并同类项: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可以合并,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7、去、添括号法则1)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2)括号前是&qu

10、ot;-"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改成与原来相反的符号)3)若括号前是数字因数时,应利用乘法分配律先将数与括号内的各项分别相乘再去括号4)遇到多层括号一般由里到外,逐层去括号,也可由外到里.数"-"的个数.8、单项式乘单项式,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哥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 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9、单项式乘多项式,就是根据乘法分配律,用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1 0、 多项式乘多项式,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二、

11、乘法公式1、完全平方公式:(a b)2=a2i2ab+b22、平方差公式:(a+b)(a-b)=a2-b23、完全立方公式:(a b)3 =a3i3a2b+3ab21b34、立方和公式:a3+ b3= (a+b)(a2+ab+b2)立方差公式:a3b3= (a b)(a2+ab+b2)三、因式分解1、公因式:各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2、因式分解(分解因式) Factorization :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最简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作分解因式。3、因式分解的方法:提公因式法: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到括号外面,将多项

12、式写成因式乘积 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运用乘法公式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的方法叫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把各项适当分组,先使分解因式能分组进行,再使分解因式在各组之间进行.十字相乘法:有些二次三项式,可以把第一项和第三项的系数分别分解为两个数之积,然后借助画十 字交叉线的方法,把二次三项式进行因式分解,这种方法叫十字相乘法.4、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是互逆的两种运算。5、通常,把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应用公式法,或者其他方法。进行多项式因式分解时, 必须把每一个因式都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

13、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2、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3、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4、代入消元法:把二元一次方程中一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带入 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5、加减消元法:当方程中两个方程的某一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相 加或相减来消去这个未知数,从而将二元一次方程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最后求得方程组的解,这种解方 程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6、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可概

14、括为审、找、歹U、解、答”五步,即:(1)审:通过审题,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分析已知数和未知数,并用字母表示其中的两个未知 数;(2)找:找出能够表示题意两个相等关系;(3)歹U:根据这两个相等关系列出必需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组;(4)解:解这个方程组,求出两个未知数的值;(5)答:在对求出的方程的解做出是否合理判断的基础上,写出答案 第十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一、不等式1、概念:一般地,用符号 之"(或“码”,斗"(或“孝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不唯一,把所有满足不等式的解集合在一起,构成不等式的解集.2、解不等式:

15、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3、不等式组:由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4、不等式组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5、等式基本性质:(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6、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注:移项要变号,但不等号不变。)(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4)若 a>b,贝U a+c>b+c;(2)若 a>b, c>0 则 ac>bc 若 c<0,则 ac<bc7、不等式的其他性质:(1)反射性:若 a>b,则b<a。(2)传递性:若a>b,且b>c,则a>c。8、解不等式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合并同类项(4)系数化为1。9、解不等式组步骤:(1)解出不等式的解集(2)在同一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10、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实际问题步骤:(1)审题(2)设未知数,找关系式(3)设元,根据关系式列不等式(4)解不等式组,检验并作答。第十二章证明1、对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