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判断题_第1页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判断题_第2页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判断题_第3页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判断题_第4页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判断题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活与哲学观点辨析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源于人们的思想。【注】错误。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2、哲学智慧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注】正确。3、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注】正确。4、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能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注】错误。真正的哲学能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5、世界观就是人们

2、对整个世界的一切看法和观点。【注】错误。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6、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就是哲学。【注】错误。把哲学简单化了,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7、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注】错误。有什么样世界观的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8、哲学是具体科学之和。【注】错误。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9、哲学和具体科学都是对整个世界的研究。【注】错误。具体科学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是对具体领域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

3、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研究整个世界的共性)10、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注】错误。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或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11、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注】错误。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真正(科学)的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12、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科学研究之母”。【注】错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不能说哲学是“科学之科学”13、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注】错误。科学家的研究活

4、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14、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注】正确。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注】错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注】错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

5、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注】正确。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反映到生活中,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注】正确。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注】错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6、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注】错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既有合理性也有局限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7、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

6、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注】正确。8、荀子认为,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这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注】错误。该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9、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 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哲学的存在毫无意义。【注】错误。唯心主义在根本立场上是错误的,但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10、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二者都把人的目的、意志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注】错误。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

7、界的主宰和本原。11、朱熹说: “理生万物”, “理主动静”。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注】错误。该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12 、哲学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注】正确。13、各种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思想总是附属于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注】错误。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阳光、空气等都是物质。【注】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

8、,阳光、空气等是具体的物质形态。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2、物质和意识是密不可分的。【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可以独立存在。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依赖于物质。3、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集中体现在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注】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个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4、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客观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经济关系,二者都具有物质性。【注】正确。5、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物质的唯一特

9、性。【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6、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无条件的。【注】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7、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注】正确。8、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就是联系。【注】规律是一种联系,但并非所有联系都是规律,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才是规律。9、规律是客观的、永恒不变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注】规律是客观的,但并非永恒不变的。规律是事物运动的规律,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当事物的性质发生变化,规律

10、也会随之而变。10、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或改变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注】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改造、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因为规律是客观的。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注】正确。2、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注】正确。3、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大脑的机能。【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4、意识是人脑的产物。【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

11、映象。5、只要有人脑和客观存在就会产生人的意识。【注】意识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并非有人脑和客观存在就会有意识。6、鬼神观念是人脑想象的结果。【注】不论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包括鬼神观念),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7、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注】正确。8、电脑也能思维,也有意识。【注】思维、意识是人脑才有的机能。9、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直接现实性和主动创造性。【注】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10、人

12、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注】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正确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错误意识是对物质的错误反映。11、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注】正确。12、每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是无限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注】正确。13、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注】正确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注】该说法正确。3、实践

13、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4、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5、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注】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二:一是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6、马克思主义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注】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7、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注】该说法正确,或者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8、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注】 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许多认识中,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即真理只有一个。不同对象有不同的真理,不能笼统地说真理只有一个。9、真理超出具体的条件和范围,就会变成谬误。真理中包含

14、着谬误。【注】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而谬误则相反。真理和谬误有严格的界限,不容混淆。10、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客观与主观、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注】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1、真理是永恒不变的。【注】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12、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不断推翻原来的真理,不断向前发展。【注】真理超越历史条件,就会变成谬误。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但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

15、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注】联系是普遍的,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但联系又是有条件的,联系的普遍性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2、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 的。【注】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3、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注】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联系存在的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4、人可以根据需要 ,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注】人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5、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

16、变的,改变条件是无条件的。【注】改变条件也是有条件的。6、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无条件的。【注】正确。7、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整体功能总是 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注】只有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8、部分能决定 整体。【注】关键部分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9、要用局部的变化 推动整体的发展。【注】要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10、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 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注】 “一定意义上“才是11、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注】正确。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每个事物都是永恒发展的

17、。【注】具体事物都有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不是永恒发展的。2、发展就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就是发展。【注】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3、新出现的、力量强大的、完善的、大众喜欢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注】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不能以出现时间的先后、一时力量的强弱、是否完善、是否被大众喜欢等作为判断新事物的标准。4、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意味着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的方向是前进的,每一步的发展方向是前进的。【注】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5、量变是质变的必要

18、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必然引起质变。【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6、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我们要积极促进量的积累。【注】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当量的积累有利于事物向前发展时,要积极促进量的积累;反之,当量的积累不利于事物发展时,则要控制量变。7、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就是发展。【注】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一种质变,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但只要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是发展。8、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 否定。【注】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而不是全盘否定。9、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注】正确。10

19、、联系的观点和矛盾 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注】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一体中。2、哲学上的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整体和部分关系。【注】二者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注】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0、而不能理解为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5、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注】说反了,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 “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普遍性包含特殊性”。6、一分为二就是既要看到事物好的 一面,又要看到事物不好的 一面。【注】矛盾的双方是具体的、多样的,不能简单理解为好与不好两个方面。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都是要实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者没有区别。【注】前对后错。二者是有区别的:世界观依据有别,具体内涵有别。9、事物的性质

21、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10、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 取得成功。【注】解决主要矛盾只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11、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注】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影响,而且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注】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3、坚持重点论,就是 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就是 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注】缩小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内涵。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1、辩证的否定

22、是来自外力 的否定。【注】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注】正确。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注】正确。4、辩证的否定是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注】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5、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注】正确。6、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注】正确。7、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突破落后的思想观

23、念,敢于突破规律的制约,实现事物的发展。【注】规律是客观的,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制约,不能突破规律的制约。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注】正确。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联系,是否承认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是否承认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注】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注】正确。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

24、谛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因此,二者的变化、发展是完全同步的。【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社会意识能够决定社会存在。【注】社会意识的作用始终是第二位的,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说明社会意识有时取决于社会存在,有时不取决于社会存在。【注】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取决于社会存在。4、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

25、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注】正确。5、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关系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注】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6、国家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注】国家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7、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注】适应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8、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注】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

26、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9、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注】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10、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注】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根本动力。1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作用的人们。【注】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12、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注】正确。13、我们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注】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