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阅读23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研讨课教案_18_第1页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阅读23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研讨课教案_18_第2页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阅读23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研讨课教案_18_第3页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阅读23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研讨课教案_18_第4页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阅读23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研讨课教案_18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备课教师课文题目十五从军征课标要求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九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欣赏文学 作品, ,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 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如从意象、表现手法等角度来鉴赏诗歌。教材分析十五从军征 是部编本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2323 课的诗歌。扌田述了 位老人征战多年回到家乡,看到家中 片凄凉的情景。 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 及对和平的向往。学情分析学生在经过近九年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诗歌 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能通过资料以及对背景

2、的了解对诗歌 的大意进行自学理解。但冋时,乡村学生的朗读基础差,还存 在理解诗歌有时候不够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过程,特别是在 品味诗歌情境上有明显的不足,因此,在教学中应着力教会学 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帮助学生 在头脑中更好的构建起诗中情境画面,让学生由诗句产生丰富 的联想,并能够学会迁移,懂得赏析冋类型的诗歌。教学目标1.1.借助工具书,积累生字生词。通过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感受诗歌中人物的心酸和无奈,2.2. 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 1 借助工具书,积累生字生词。通过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2

3、.2.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感受诗歌中人物的心酸和无奈,感受战 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 感。课时安排1 1 课时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导课一、导入:乐府是古代朝廷中管理音乐的机构,负责 采集民间的诗歌,后来就把采集的诗歌也叫做 乐府。乐府诗来自劳动人民中间,没有具体的 作者。如七年级我们学过的乐府诗 木二 诗就是民歌。在魏晋以后,出现了文人摹仿 乐府的作品,如我们七年级学过曹操的观沧 海。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也是一首乐府诗十 五从军征。(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由乐府引题,了解乐府的相关 知识通过整体感知,让学生对作品 有一个初步的 了解。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感

4、。1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从军征” 被征到军队里打仗)。整体感知2 2、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己 结合注释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 节奏、读通诗句。3 3、谁来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4 4、指明学生再读,评价。 (课件出示有节奏 的诗:(强调:“兔/ /从狗窦入,雉/ /从梁上飞”。)品读关键词句(三)品读鉴赏1 1、诗歌的主人翁是谁?从那一句话可以知 道?(生接读: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他服了多少年的兵役? 6565 年。这是人生绝大部 分的岁月。(在汉朝,男子二十三岁起正式服 兵役,直到五十六岁止。)如遇战争,还要做 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

5、。这 位老兵十五岁参军,八十岁回乡,说明了什 么?2 2、他在回家过程中,心情有哪些变化?请冋 学们再读课文。预设:(1 1)“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喜)(2 2)想象他曾经的家是怎样的?(3 3)他见到的景又是怎样的?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由远一一近)“遥望是君家,松柏 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 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凄凉)(服了整整六十五年兵役的人,竟然还是全家唯 的幸存 者,那些没有服兵役的亲人们,坟上松柏都已 葱葱郁郁,可以想见他们生前贫寒凄古的生活 还不如每时每刻都可能牺牲的士卒;他为国征 战六十五载却有家归不得,等到归时却又无家 可归的不幸遭遇和惨痛心情,而

6、他的不幸与那 些苟生且不能只有走进静默、暗湿、冰冷的坟 墓的亲人们相比,他又是“幸运者” 了。)分析作品,感受诗歌中人物的 辛酸和无奈,感 受战争给人民 生活带来的苦 难。看到这一切老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 睛,再也看不到熟悉的亲人,感受不到热闹的 家园了。6565 年的思念,6565 年的期盼,就这样 化作了满目苍凉。然而 6565 年前,我离开家时, 我的家并不是这样的啊,而现在呢,一切都已 经荡然无存,不复存在了,剩下的只有一一苦 苦思盼的亲人成了荒野枯骨,曾经热闹的家园 也是片荒凉破败,这真是久而不归,归而不 见啊,这番荒凉的景象,怎不让人悲伤难过呢! (板书:悲)3 3、在这样的一个

7、家中,8080 岁的老人是怎么生 活的呢?: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 时熟,不知饴阿谁。这样的饭菜,吃起来是什 么味儿呀?结合刚读的句子来谈。他的苦,不仅是生活上的艰苦,更是失去亲人,无依无靠的心里的痛苦。4 4、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他走出年 久失修的破门,向东方看去,他也许还抱着希 望,他看到了谁?看到了什么呢?他也许看到 了久别的亲人?也许什么也没有看到。他“十 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家中已了无亲人,而只有荒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板书: 泣)5 5、揭示悲剧原因。“封建社会兵役制度”,又是什么催生了 这么残酷的兵役制度呢? “战争”。总结全文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我国伟

8、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曾在兵车 行中这样写道: “君不见, 青海头, 古来白 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大阴雨湿声啾 啾。”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残酷以及 战争给劳动人民带来的巨大伤害。(四)总结拓展同学们,这首诗,让我们从一个老兵的从 军和回家的经历中看到了不合理的兵役制度、战争给一个老兵、一个家庭所带来的深重灾 难。那么,是不是只有一个老兵,一个家庭承 担着这种有家归不得,等到归时却又无家可归 痛苦?(不是,不仅仅只有八十老翁 人的不 幸,而且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黑暗,表 现了比个人不幸更深广的全体人民的不幸和 社会的凋敝、 时代的动乱。 ) 渴望和平,是从 古至今咱们每一个老百姓的共同心愿。(五)作业布置1.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 2 将你对老兵回家的经历的想象,扩充细节,将这首诗改与成一片记叙文与在小作文本上。板书设计十五从军征喜老兵悲泣通过总结,激发学生热爱和珍 惜和平生活的 情感。通过改写考查 学生对诗歌的 掌握情况,锻炼 学生的写作能 力。反思十五从车征,是 首暴露圭寸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