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和柳宗元_第1页
刘禹锡和柳宗元_第2页
刘禹锡和柳宗元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刘禹锡和柳宗元本文是关于 柳宗元的文学文章 ,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 评和分享。导语:我们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学过刘禹锡和柳宗元的诗歌,他 们都是唐代非常有名的诗人。那么,他们彼此之间是否认识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刘禹锡和柳宗元,欢迎阅读 !每当我翻阅柳宗元的文集, 每当我品读柳宗元的诗文, 总让我情 不自禁地想起另一个人,这就是柳宗元的铁杆兄弟一一刘禹锡。刘禹锡虽然在群星灿烂的李唐皇朝的文坛上还不算顶尖级的人 物,在开宗立派、领袖群伦方面无法与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 白居易相提并论, 但是, 历代评论甚高。升庵诗话 里赞之曰: “元 和以后,诗人全集之可观者数家,当以刘禹锡为第一。

2、其诗入选及人 所脍炙,不下百首矣。”四库全书总目对他的评价是:“其古文 则恣肆博辩,于昌黎、柳州之外自为轨辙。”由此可见,其诗文之影 响足以了得。于此,我对刘禹锡的敬慕与仰望, 不仅仅是因为他诗文言辞的精 锐与意境的妙道, 而更在于他人品的高洁与对朋友之情的真挚。 因为 没有他的艰苦努力与多方筹措,柳宗元文集就难以刊行于世。像江 雪、渔翁、捕蛇者说、三戒、天对、封建论这样的绝妙 美文,也许只能如流星一般消解在历史的夜空之中, 化为随风而逝的 尘埃,无法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今天学子们互相吟咏的文学范本。刘禹锡的身世与柳宗元极为相似,于大历七年 (772 年 )出生一官 宦人家,字梦得,洛阳人氏,祖

3、籍为中山 (即河北定州 )。据资料考证, 他是匈奴族的后裔,七世祖刘亮随魏文帝迁洛阳,始改汉姓。刘禹锡 自幼好学且博闻强记,童年时代曾受到著名诗僧皎然与灵澈的指点, 贞元六年 (790 年 )游学长安,于贞元九年 (793 年 )与柳宗元一并进士 及第,从此,两人因同道而相识,由相识而相知,由相知而成莫逆之 交。冥冥之中的命运之神, 不知捉弄还是恩赐, 将这两位文学巨匠在 后来的二十多年的仕途旅程中紧紧地拧在一起。 他们同登博学宏辞科, 同入二王集团,同时成为朝廷命官,又同时贬为远州司马,同时应诏 回京,又同时外放岭外刺史同升迁,共沦落,命运之神的安排, 使这两个萍水相逢的同路人,成了荣辱与共

4、、患难同当、肝胆相照的 铁杆朋友。我们知道,历经安史之乱后的李唐皇朝,已是一个风雨飘摇、朝 不保夕、危机四伏的颓废的朝廷,到处是宦官专权、冗员沉积、官府 横征、藩镇割据,百姓是十室九空、民不聊生。刘禹锡、柳宗元等为 了匡扶大唐社稷,为了救生民于水火,在王叔文、王伾的支持下,于 永贞元年 (805 年)进行了一场气势浩大的变革运动,这就是历史常言 的“永贞革新”。但是,由于革新触及了宦官与藩镇的利益,于是, 遭到强烈抨击,半年后,革新失败,王叔文、王伾被逼身亡,刘禹锡 贬为连州刺史,柳宗元贬为邵州刺史,被远远地逐出了长安,离开了 他们施展才华与抱负的用武之地。命途多舛,厄运接踵而来,他们还在行进

5、途中,朝廷又传圣旨, 加贬刘禹锡为朗州司马, 加贬柳宗元为永州司马。 随后,还下诏规定: “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从此,“刘柳”跌至政治旋涡的深渊, 从官爵显赫的红人滑变成了新政的阶下囚, 成了名副其实的闲人。 对 此,柳宗元曾在冉溪一诗中不由自主地感叹道: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 空缧囚。缧囚终老无余事,愿卜湘西冉溪地。却学寿张樊敬侯,种漆 南园待成器。坎坷的仕途,使刘禹锡与柳宗元年轻时的那种“励材能, 兴功力, 致大康于民, 垂不灭之声”的理想一步步破灭时, 他俩不约而同地将 自己的精力与志趣转移到了文学与哲学上来, 认为“贤者不得志于今, 必取贵于后”

6、。于是,这对政治上的失意文人,并没有因政治的沉沦 而潦倒下去,却是互相鼓励,相互支持,在文坛上撑起了另一片蔚蓝 的天空。至元和十年 (815 年),革新人士已死伤大半,于是,“执政有怜 其才欲渐进之者,悉召至京师”。从而,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终于盼 来了生命的转机。柳宗元立即打点行装,便匆匆奔向长安。一路上尽 管非常劳累,但内心深处甚为欢快,扫去了心中的阴影,天地间变得 开阔而祥和。他在汨罗遇到大风,船不能行,但心情还是格外的明朗。 他在汨罗遇风一诗中写道: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关于回京的欢快心情柳宗元在 郎州窦常员外寄刘二十八诗见促 行骑走笔酬赠中写得

7、更为真切:投荒垂一纪,新诏下荆扉。疑似庄周梦,情如苏武归。赐环留遗响,五马助征騑。不羡衡阳雁,春来前后飞。元和十年 (815 年)春,刘禹锡也从贬所朗州奉召回到长安,看到 眼下的长安已物是人非,再也不是十年前的样子,于是,心有所感, 便写下了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刘禹锡的这种冷嘲热讽的思想情绪, 深深地刺痛了当朝权贵, 于 是权贵们以刘“语涉讥刺”而不宜留在京师长安为由, 宪宗皇帝只好 将他们再次流放远州为官。当柳宗元得知自己被贬至柳州, 而刘梦得被贬到比自己更远的播 州时,不禁大哭起来:“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 复

8、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执友, 胡忍见其若是。”(新唐书 ?柳宗元传)于是,柳宗元立即“请于朝, 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 得于是改刺连州”。可见,柳宗元与刘禹锡二人的确是肝胆相照,亲 如兄弟。其实,我们检点柳宗元文集时,也可从其相互间的题赠得到 印证,柳宗元题赠刘禹锡的诗文达十篇之多, 是柳文中题赠最多的人。 其最具凄凉之意的要算他俩于衡阳分路时的情景。 两人依依不舍, 但 又不能不别,只好题诗相赠,以寄心中情思。柳宗元于离别的船上感 慨万千:“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 岁当为临舍翁。”( 重别梦得

9、) “同是天涯沦落人”,此时的刘禹锡,内心也是同样的悲苦,而在其酬答中却是对柳宗元进行劝解 与宽慰:“弱冠同怀长者忧,临歧回想尽悠悠。耦耕若便遗身世,黄 发相看万事休”。这何尝不是血的文字 ?衡阳一别,刘禹锡越过五岭,南下连州,而柳宗元沿湘江而上, 然后再由湘入漓,最后到达柳州,从此,天各一方,只能凭窗瞭望, 以书信往来聊寄相思。来柳州任刺史,已不再是一个闲职,而是一级行政长官,在一定 程度上可以实现自己的某些政治主张。于是,柳宗元大兴教化、释放 婢奴、发展生产,本想大干一番。可是,由于南方气候的潮湿,以及 内心的疲倦憔悴,身体日趋恶化,明显感到一天不如一天。自知将不 久于人世,料想难以完成书稿的整理任务,于是,写下遗嘱,要仆人 在他死后将书稿交与中山刘梦得君, 并于信中说:“我不幸卒以谪死, 以遗草累故人。”元和十四年(819年)十一月八日,遗响千古的大文豪一一柳宗元就 这样油尽灯灭,客死柳州任上。此时的刘禹锡正扶着母亲的灵柩行走在衡阳的路上, 而他获知好 友柳宗元病故的噩耗后,顷刻间便泪如雨下,可见他心中的悲痛之深。 随后,他一边派仆人前去料理柳宗元的后事,一边含泪给韩愈写信, 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