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中常用的20种心理效应_第1页
教育工作中常用的20种心理效应_第2页
教育工作中常用的20种心理效应_第3页
教育工作中常用的20种心理效应_第4页
教育工作中常用的20种心理效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工作中常用的 20种心理效应1. 罗森塔尔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 随意从每班抽 3名学生共 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 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智商很高。”事过半年,罗氏又来到该校,发现 这 18名学生的确表现超常。罗森塔尔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运用 到人事管理中, 就要求领导对下属要投入感情、 希望和特别的诱导, 使下属得 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领导在交办某一项任务时,不妨对下属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办好”、 “我想早点听到你成功的消息。 ”这样下属就会朝 你期待的方向发展,人才也就在期待之中得以产生。反之则称作 刻板效

2、应。 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 最 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 10分钟,牧师还没有 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 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 完, 于是他决定, 1分钱也不捐。 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 开始募捐时, 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 2元钱。这种刺激过多、 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 称之为 “超限效 应”。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 如:当孩子不用心而没考好时, 父母会 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

3、子从内 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 抗心理和行为。因为孩子一旦受到批评,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 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老这样对我?”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 无法复归平静,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 应对孩子 “犯一次错, 只批评一 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 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 之减低。蝴蝶效应 196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研究“长期天气预 报”问题时, 出现了疑难问题:她在计算机上用一组简化数据模拟天

4、气的演变, 原本是想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但是,事与愿违, 多次计算表明, 初始条件的极微小差异, 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心理情绪也是如 此, 有一组漫画显示, 一个人在单位被领导训了一顿, 心里很恼火,回家冲妻 子发起了脾气,妻子无来由地被训,也很生气,就摔门而去。走在街上,一条 宠物狗拦住了去路,“汪汪”狂吠, 妻子更生气啦, 就一脚踢过去,小狗受到 踢打, 狂奔路过一个老人面前, 把老人吓了一跳。 正巧这位老人有心脏病, 被 突然冲出的小狗一吓,当场心脏病发作,不治身亡。此效应说明, 事物发展的结果, 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 初始 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

5、果的极大差异。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师的一 个微笑会产生多大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空白效应 上课铃响, 教师走进教室时, 面对吵吵嚷嚷的课室, 采用不 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刚走上讲台的教师也许会大声疾呼制止学生 吵闹。 可是任凭你如何大声嚷嚷, 如何生气, 学生也许都无动于衷, 教室也许 依然如故。而有经验的教师则会一言不发走上讲台,用威严的目光环视四周。 这时, 教室却会奇迹般迅速安静下来。 这就是空白效应带来的效果:威严的目 光和恰当的沉默让学生更快地从吵闹中醒悟过来上课时间已到。晕轮效应 又称“光环效应”、 “成见效应”,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 中形成的一种夸大了的社会印象, 正

6、如日、 月的光辉, 在云雾作用下扩大到四 周, 相成一种光环作用。 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 (或事物的最初印象决 定了他的总体的看法, 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 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 “成见” 。 所以光环效应也称为“以点概面效应”。霍桑效应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 厂。 这个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 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 但员工们仍 愤愤不平,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为探求原因, 1924年 11月,美国国家研究 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由心理学家等各方面专家参加的研究小组, 在该工厂开展了 一系列的试验研究。 这一系列试验研究的中心课题是生产效率与工作物质条件 之间的

7、关系。这一系列试验研究中有一个“谈话试验”,即用两年多的时间, 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 并规定在谈话过程中, 要耐心倾听工人们 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 并做详细记录, 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不准反驳和训斥。 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量大幅度提高。 这是由于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有诸多不满,无处发泄, “谈话试验”使他们的这些不满都发泄出来,从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 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种奇妙的现象称为“霍桑效应”。“霍桑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人在一生中会产生数不清的意愿和情绪, 但最终能实现、 能满足的却为数不多。 对那些未能实现的意愿和未能满足

8、的情 绪, 切莫压制下去, 而要千方百计地让它宣泄出来, 这对人的身心和工作效率都非常有利。霍桑效应告诉我们:从旁人的角度, 善意的谎言和夸奖真的可以造就一个人;从自我的角度,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人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 彼此会相互影响。 这种相互影响有时是无意的, 有时则是有意的, 即一方对另一方有意识地施加影响, 以便矫正对方某种行为。有意施加影响的技巧很多,其中“自己人效应”便是其中之一。所谓“自己人” , 是指对方把你与他归于同一类型的人。 “自己人效应” 是指对 “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1、 为矫正中学生早恋倾向, 有位教师在一次讲座的开场白

9、是这样的:“记得自己年轻时, 班上有一位异性,不知怎么搞的, 我老是会想到她, 在上课时也会禁不住看她一眼。”然后,这位教师指出这是青春期性萌动的正常反应,再接着谈自己对早恋的看法。 这样的效果就比较好, 中学生们会觉得亲切可信,从而对这位教师的建议愿意听取采纳。2、冯玉祥将军在他的“丘八诗”中号召士兵:“重层压迫均推倒,要使平等现五洲。”他热爱体贴士兵,关心他们的生活,曾亲自为伤兵尝汤药,擦身搓背,甚至和士兵一样吃粗茶淡饭。所以,士兵们都感到冯将军没有架子,与自己处于平等地位, 因而都尊重和听他的话, 有什么想不通的事都愿意找他说。说服别人按照你的建议去做, 只是向人们提出好建议是远远不够的

10、, 可以强化和发挥“自己人效应”,让人们喜欢你。避免好的建议遭到拒绝。林格尔曼效应 著名的 “拉绳子” 实验经常称之为 “林格尔曼效应”分析了在拉绳过程中, 单个人在群体中的表现。 然后林格尔曼测量拉力大小。 当他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拉绳时, 林格尔曼发现尽管总体拉力增加, 但每个成员施加的平均拉力减少, 这与团队合作时成员更卖力的传统理论相悖。 林格尔曼将其归因于当时所谓的 “社会惰性” , 即一个群体或团队往往会 “隐藏着”缺少个人努力的现象。延迟满足 (糖果效应 发展心理学里有一个经典实验。 实验人员给一些 4 岁小孩子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可以吃糖,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

11、;如果等 20 分钟,则能吃两颗。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糖吃掉了。 另一些孩子却能等待对他们来说是无尽期的 20 分钟, 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他们闭上眼睛不看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唱歌,有的甚至睡着了, 他们终于吃到了两颗糖。 在美味的奶糖面前, 任何孩子都将经受考验。这个实验用于分析孩子承受延迟满足的能力, 所谓的延迟满足, 就是能够等待自己需要的东西的到来,而不是想到什么就要什么,这是一个很通俗的解释。这个实验后来一直继续了下去,那些在他们几岁时就能等待吃两颗糖的孩子, 到了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而不急于求成; 而那些急不可待, 只吃了一颗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容易有固执、优柔寡断和

12、压抑等个性表现。当这些孩子长到上中学时,就会表现出某些明显的差异。对这些孩子的父母及教师的一次调查表明,那些在 4 岁时能以坚忍换得第二颗软糖的孩子常成为适应性较强, 冒险精神较强,比较受人喜欢, 比较自信, 比较独立的少年; 而那些在早年已经不起软糖诱惑的孩子则更可能成为孤僻、 易受挫、 固执的少年, 他们往往屈从于压力并逃避挑战。 对这些孩子分两级进行学术能力倾向测试的结果表明,那些在软糖实验中坚持时间较长的孩子的平均得分高达210 分。研究人员在十几年以后再考察当年那些孩子现在的表现,研究发现,那些能够为获得更多的软糖而等待得更久的孩子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他们的学习成绩

13、要相对好一些。在后来的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发现有耐心的孩子在事业上的表现也较为出色。南风效应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 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 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 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 南风则徐徐吹动, 顿时风和日丽, 行人因为觉得很暖和, 所以开始解开钮扣, 继而脱掉大衣。 结果很明显,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就是“南风效应”这一社会心理学概念的出处。 “南风效应” 给人们的启示是: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 要特别注意讲究方法。 北风和南风都要使行人脱掉大衣, 但由于方法不一样, 结果大相径庭。 比如:有些同学与大家在

14、一起时很凶很要强, 一次、 两次可能因为你很凶, 要了别人强,占了上风, 但不久你就会发现你已经失去了朋友。 我们可以还看到, 在与别人发生矛盾,各不相让,到最后往往是两败俱伤,想想如果学学“南风”两人平心静气地好好谈谈,结果是否会好许多呢 ?11. 瓦拉赫效应 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他的成功过程极富传奇色彩。 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 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 不料一学期下来, 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 但过分拘泥, 难以造就文学之材。 ”此后, 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 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 又不会润色,成绩全班倒数第一。 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 绝大部分老师认

15、为他成才无望, 只有化学老师认为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 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 终于获得了成功。 瓦拉赫的成功说明 了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 都有智慧的强点和弱点, 他们 一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 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 便可取得惊人的成 绩。后人称这种现象为“瓦拉赫效应”。12. 门坎效应 所谓门坎效应,是指一个人接受了较低层次的要求后,适 当引导, 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 该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 曼与弗雷瑟于 1966年在做无压力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 13. 共生效应 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

16、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 植物一起生长时, 则根深叶茂, 生机盎然。 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 互促进的现象, 称之为“共生效应”。 事实上, 我们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 效应”。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 1901年至 1982年先后出现了 25位诺贝尔 获奖者, 便是“共生效应”一个杰出的典型。 这或许可以让我们认识到 “团队” 的重要性。14. 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指的是某人或某事的近期表现在头脑中占据优 势, 从而改变了对该人或该事的一贯看法。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是相对应的两 种效应。 首因效应一般在较陌生的情况下产生影响, 而近因效应一般在较熟悉 的情况下产生影响。 两者都是对人

17、或事的片面了解而主观臆断, 使得决策信息 失真。15. 鲶鱼效应 从前,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们活着抵 港, 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 但只有一条渔船能做到带活鱼回港。 后来,人 们发现这条船的鱼槽内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而已。 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 由 于环境陌生, 就会四处游动, 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类”后, 也会因紧张而加 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延长了寿命。这就是“鲶鱼效应”。16. 詹森效应 有一名运动员叫詹森, 平时训练有素, 实力雄厚, 但在体 育赛场上却连连失利。 人们借此把那种平时表现良好, 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 素质而导致竞技场上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在日

18、常生活中, 有些名列前茅, 力雄厚 " 与 " 赛场失误 " 之间的惟一解释只能是心理素质问题,主要原因是得失 心过重和自信心不足造成。有些人平时 " 战绩累累 ",卓然出众,众星捧月, 造成一种心理定势: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再加上赛场的特殊性,社会、国家、 家庭等方面的厚望, 使得其患得患失的心理加剧, 心理包袱过重, 如此强烈的 心理得失困扰自己,怎么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呢!另一方面是缺乏自信心, 产生怯场心理,束缚了自己潜能的发挥。17. “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 “酸葡萄”心理是指自己努力 去做而得不到的东西就说是“酸”的, 是不好的, 这种方法可以缓解我们的一 些压力。比如:别人有一样好东西,我没有,我很想要,但实际上我不可能得 到。 这时不妨利用“酸葡萄”心理, 在心中努力找到那样东西不好的地方, 说 那样东西的“坏话”,克服自己不合理的需求。 “甜柠檬”心理就是认为自 己的柠檬就是甜的, “甜柠檬”是指自己所有而摆脱不掉的东西就是好的, 要 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