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学习导航:中国古代农业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农作物品种的培植和传播,水利设施的建设等因素,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在这个体系下,古代中国的土地形态以土地私有制为基本形态,封建经济的发展使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重,自耕农经济受到冲击,随着租佃制的形成和发展,农耕经济日趋成熟。伴随着农业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商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在纺织、冶金、陶瓷等手工业领域,技术先进,成就显著,影响深远,商业和城市从战国到明清,发展迅速,成就很大,但都打上了农耕经济的烙印。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由于封建社会
2、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日益落后。单元重点知识:1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土地制度的演变;2冶金业、纺织业、陶瓷业等行业技术的发展情况;3古代商业与货币的发展情况;4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影响;5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情况。单元难点问题:1学会从微观史实中抽象出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宏观上的发展特点。2理解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含义。3理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单元学习方法提示:1本单元年代跨度大,且涉及经济生活的诸多领域,内容多而广。在学习过程中,要区别各个行业、各个时期的特点,并进行系统地记忆和理解。注意把握古代中国经济的主要
3、特点和各个部门的成就,形成对古代中国经济的整体认识,并根据教材内容和教材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进行大胆想象、理性分析和创造性思维。2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应注意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加深对中国古代经济的整体认识。3应注意联系当中国的政治、文化发展状况,以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4学习本单元,一是注意基本概念,二是掌握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发展的基本线索,三是用辨证的方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第 1 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填一填知识体系梳理一、农业的起源1原始农业出现:原始农业经历了从采集经济向_的发展。2中国农业经济的地域差别:
4、大约一万年前,农耕经济在_和_出现。它们在发展的初期就已显露出地域的差别。北方以旱地的 生产为主,南方以 生产为代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 的国家之一。3中国农村产业结构的特点中国有着丰富有农作物资源。伴随着农业的发展, 业发展起来。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农业经济的一大特色。中国古代农民饲养的家畜主要有 等六种,即古代常与“五谷”相提并论的“六畜”。要点点拨“南稻北麦”是中国农作物分布的显著特征,学习这一部分内容要注意结合对南北方气候差异的认识加以分析。【自我校对】种植经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粟麦;水田稻作;粟和水稻;家畜饲养;猪、马、牛、羊、鸡、狗二、从耒耜到曲辕犁1耕作工具_
5、是原始农业主要耕作方式之一。这一时期的人们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劳动工具。春秋战国时期,_逐渐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主要农具。_时期,铁农具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这一变化,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工具、生产技术,使_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这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传统步犁基本定型:唐代,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已经出现了曲辕犁(又名江东犁)。曲辕犁的发明,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_的基本定型。2灌溉工具古代的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农业生产进步的重要因素。重要的灌溉工具主要有_等要点点
6、拨许多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汉字,如“耕”、“耙”等都以“耒”作为偏旁,可以看出历史上“耒”在农业生产中的具有特别突出的地位。生产工具的先进与否是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自我校对】刀耕火种;铁农具;春秋战国;精耕细作;传统步犁;翻车、筒车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水利建设成就内地主要农业区A上古传说:_的传说,反映了上古先民为战胜自然灾害、发展生产而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B建设成就防洪灌溉工程:_时期,_的提高,推动了水利建设的发展。著名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以及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陆续建成。治理黄河:长期以来,黄河一直是中国农耕经济的命脉。黄河是否安流,成为影响朝廷财政收入、人民生活和政治稳
7、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从_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边疆及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古代农民充分发挥创造能力,因地制宜,兴建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西域地区的_就是其中的代表。2水利建设的经验总结 我国古代的水利建设经验与成就,构成古代农学知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_多种古代的农学著作中,包含了大量关于水利建设的内容。要点点拨注意教材中对都江堰的介绍,了解都江堰能够在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巨大功效的原因,认识都江堰的历史地位。【自我校对】大禹治水;春秋战国;生产力水平;汉代;坎儿井;300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1商周时期:农具原始,多采用_方式进行农业生产。诗经中的“_”或“十千维耦就
8、是对当时使用简陋农具、大规模集体耕作状况的形象描述。2春秋以后:_经济产生并不断发展。原因:_和_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含义:自耕农拥有部分土地,以_经营农业,与_相结合。“_”式的经营方式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影响:A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也有较高的_。B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使它很难_,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C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要点点拨由于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历代封建统治者一方面大肆剥削压榨自耕农,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采
9、取措施防止自耕农破产。【自我校对】大规模简单协作;千耦其耘;自耕农;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家庭为单位;家庭手工业;男耕女织;生产积极性;扩大再生产记一记知识框架构筑 起源: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 农业的起源 地域差异:黄河、长江流域-南稻北粟的生产格局 农村产业结构特点:以种植业这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远古和商周:主要使用耒和耜 生产工具的变革 春秋战国:铁器和牛耕开始出现 汉代:犁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唐代:曲辕犁精 灌溉工具:三国翻车、唐代筒车耕 水利设施的完善: 春秋战国:都江堰、郑国渠 细 汉代:漕渠、白渠、坎儿井、治理黄河 作 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 农 生产方式的变化 千耦其耘 特点:
10、大规模简单协作 业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 生 原因 私有土地出现 产 产生:春秋时期自耕农经济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特点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规模小,难以扩大再生产 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读一读重点知识解析1农业起源的三大特点一是由采集产生了原始农业:二是形成南稻北粟的原始农业种植结构;三是以种植农业为主,原始家畜饲养业与种植业结合。2刀耕火种:指原始的耕种方法。先砍伐树木,焚烧树桩与荒草用作肥料,然后就地挖坑种植农作物。这是利用积聚在森林中的矿物营养发展生产的方式,也是用火去消灭杂草与除去病虫害的方法。在古代地广人稀、森
11、林连片的生态环境下,“刀耕火种”不过是在浩瀚的林海中开了一个小小的林窗,种两三年谷物之后又弃置,森林很快就又得以恢复,对各种生物的生存并不影响,是一种“森林与农田”轮作的好方法。3“五谷”“六畜”历史上对“五谷”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是稻、黍、稷、麦、菽(大豆),另一种是麻、黍、稷、麦、菽(大豆)。现在,“五谷”一般是作为粮食的总称。“六畜”通常是指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动物。现在,也常常作为家畜的泛称。4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第二,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第三
12、,“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为主要生产方式。 5全面认识小农经济产生时间:春秋时期。产生条件: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私有土地的出现。特点:自给自足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耕农除盐铁外,一般不必外求。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封闭性:相互之间缺少交往与合作。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13、形态。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朽,每遇灾荒疾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破产,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酝酿、爆发。随着封建王朝的更替,部分田地回到农民手中,封建王朝吸取教训,调整政策,小农经济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轮回。对小农经济的评价:自耕农生活比较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精耕细作,土地利用率较高,从而在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的要求,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等弱点,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造成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发展缓慢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成为近代以来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6“精耕细
14、作”的含义它是人们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这一技术体系以高度对土地利用方式为基础,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业生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并以“三才”(指天、地、人或天道、地道、人道)理论为其指导思想它强调集约经营、少种多收。7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生产关系的调整;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民族之间、各地区之间、中外之间的交流;农作物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农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完善、水利工程的兴建; 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辨一辨易错知识提示1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不是唯一的模式。2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铁犁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
15、发明,因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3铁器在西周晚期就已出现,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家具,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郑国渠开凿于秦国,郑国是人名而非国名,郑国是韩国的水工。 4翻车是一种高效的人力提水工具,筒车是一种水力提水工具。这两种工具的出现,对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5商周时期采用“千耦其耘”耕作方式的根源在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6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春秋前后,生产力水平的巨大差异决定了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练一练综合能力提升汉代代田法模型一单项选择题1 “代田法”是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深宽各一尺的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
16、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栽种(如图所示),这是一种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的栽培方法。这种农业生产技术所表现的特点是( )A广种薄收 B精耕细作 种 D男耕女织答案:B解析: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这种代田法是为了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的栽培方法,体现了中国农业耕作技术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精耕细作”,故选B。2观察下列图片,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 图一:骨耜 图二:石犁 图三:铁锄A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 B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C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D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 答案:C解析: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三幅图片体现了中国古代
17、农具的改进过程。A、B从图片中不能体现出来。而靠图片也不能说明生产工具的改进只经历了这三个阶段,因此C为正确答案。3从下列图片可以得出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正确信息是( ) 已经使用铁农具牛耕逐步推广农具种类增加 冶铁业发展A B C D答案D 解析:从牛尊来看,春秋时期牛已装有鼻环,是为了更好地驾驭经用于耕田,再加上铁铁犁等信息,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牛耕逐步推广,铁农具的的大量使用,说明当时冶铁业的发展状况。故选项D。4关于右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B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C与旧犁相比具有省力、提速、耕作随心所欲的特点D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答案:
18、B 解析:牛耕技术的推广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图示内容是曲辕犁,出现于唐代。5水利工具是农业进步的基础,与图1相比,图2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 )A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C灌溉时节省了人力D能够利用水力鼓动冶铁答案:C 解析:图1是使用人力,图2是筒车,是利用水利驱动进行灌溉,节省了人力。6“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 A 筒车 B翻车 C 曲辕犁 D 水排答案:A 解析:理解小令的中“转来转去自行”可见是一种工节省人力的灌溉禾苗的工具。B是使用人力的灌溉工具,C不是灌溉工具,D是利用水
19、力,但是用水利鼓风冶铁的工具,不是灌溉工具。故选A。7、观察汉代画像砖犁耕图。它反映的信息是( )A汉代农业动力发生根本变化 B汉代耕犁更于调节耕作深度 C汉代精耕细作技术有了提高 D中国传统步犁技术基本定型答案:A 解析:B和D是对曲辕犁的认识,唐代才开始出现,汉代的画像砖不能反映唐代的内容,故排除。此图二牛一人的的耕作方法并不能说明精耕细作技术有了提高。故选A。8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人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答案:A解析:由题干中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可
20、知此水利工程位于成都附近。因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故选A。郑国渠位于陕西泾县,灵渠位于广西,芍陂位于安徽。9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窖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 )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境况 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A B C D答案:A 解析:自然经济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即落后性和脆弱性,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农民在无天灾人祸的情况下,勉强可以度日,而绝不是富裕祥和的生活,故排除项。10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21、;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器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说明了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推广。1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反映了我国古代哪种经济现象( )A采集生产方式 B大规模简单协作的生产方式C商品经济 D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 答案:D 解析:诗句反映的是一种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现象,故选D。有学者发现在古代经常被使用的文字中有关“马”的单字特别多,而且划分很细致;而现代常用文字中关于马的单字少了很多,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生态恶化,物种逐渐消失B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绝C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D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答案:C解析:机器生产代替“畜力”是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的重要表现。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铸铁、冶铁示意图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唐代曲辕犁详图请回答:结合材料一,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03月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人民政府公开招聘3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广东省东莞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中华音乐英文演绎》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外事学院《篆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工程三级实训(数据可视化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震旦职业学院《构成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医学统计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滨州职业学院《小学课堂观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交通运输工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渤海理工职业学院《体适能理论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YY/T 0606.3-2007组织工程医疗产品第3部分:通用分类
- GB/T 21566-2008危险品爆炸品摩擦感度试验方法
- GB/T 17207-2012电子设备用固定电容器第18-1部分:空白详细规范表面安装固体(MnO2)电解质铝固定电容器评定水平EZ
- 国开电大《人员招聘与培训实务》形考任务4国家开放大学试题答案
- 临时用电现场安全检查表
- 猪营养体系课件
- 青少年模拟法庭剧本(敲诈勒索)
- 中考复习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课件
- 万用表校准报告
- 地铁盾构法施工技术试题
- 高处作业审批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