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品治)论信息技术条件下语文“教与学”行为方式转变_第1页
(朱品治)论信息技术条件下语文“教与学”行为方式转变_第2页
(朱品治)论信息技术条件下语文“教与学”行为方式转变_第3页
(朱品治)论信息技术条件下语文“教与学”行为方式转变_第4页
(朱品治)论信息技术条件下语文“教与学”行为方式转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信息技术条件下语文“教与学”行为方式转变理县教育局教研室 朱品治【摘 要】 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位置越发彰显。信息技术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思维的训练、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远远超越了传统教学手段,彻底改变了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本文就结合自身教学实例,浅议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引发的语文课堂教与学的行为方式转变。【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行为 转变二十一世纪的科技发展可谓日新月异,课程改革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创新的要求。“一支粉笔、一张嘴,一节课来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既让老师唾弃,也使学生生厌。新课程改革不仅要彻底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更要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面对时代发展潮流,现

2、代教育技术无可非议的成为实施这一转变的最佳载体。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能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凭借其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数字化优势,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因此,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更重视现代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充分使用合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为优化课堂教学创造条件, 注入活力, 让整个课堂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通过在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目的。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20余载,就自己教育教学实践来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事教育工

3、作的人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可我们又都知道,现在学生对学习的冷漠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设法让学生愉快地、积极的去学习探究就非常重要。传统课堂中教师们依然绞尽脑汁翻陈出新找花样,但最有效的还是时下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教学为最佳。运用数字化资源,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画面,配以音乐,营造良好的视听效果,不但能让孩子宁心静思,还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教学,我上过三次,前两次虽然课前都会查阅很多资料,但很难讲一个所以然。因为,不说孩子们,就是我这位教师也从未见过真正的大海,对那五彩缤纷

4、的鱼就更未有感性的认识。第三次上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学校已经配置了电子交互式白板,我有效地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西沙群岛洋底视频。浩瀚的海底,五彩缤纷的鱼穿梭在漂亮的海峡、海礁和许多叫不出名的海生植物之间,配以优美的音乐,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的赞叹,仿佛把自己置身于海底,与鱼儿同游。我适时提出问题:你们认识它们吗?在海底你看到了哪些鱼?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立刻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纷纷发言。课后,孩子又通过多渠道主动查阅了资料,有效进行课堂拓展。二、利用多媒体网络, 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从人的认知角度来讲,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活动都以直观性为主。在教学中运用数字化资源创设

5、课文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感性知识,是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例如,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 学生就很难把蝙蝠和雷达这两个不相关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这时,只要运用多媒体课件把蝙蝠飞行和雷达的实景图展现出来,逐步利用提问的方式逐步引导:同学们认识它吗?看看蝙蝠飞行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结合文本很容易就能找出二者之间共同的原理。语文课教学中,怎样体验文本情景,理解课文中的生动、优美的词句,如何有效突破文章的重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我用得最多的是多媒体教学手段。月光曲是贝多芬的名曲,要想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去了解音乐内涵,创作背景,未有用多媒体,只有利用文字、图片、音乐等有机统一起来,再

6、现文本的情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月光曲一课的教学,先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随着音乐旋律的跳动,屏幕上出现了茫茫的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曲子听完,孩子们已经完全融入情景之中,这时教师只要进行剥茧抽丝,层层深入进行引导,孩子们的兴趣和专注力自然被吸引到文本上来,为全文的学习了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课堂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技术教学,图文并茂、动静相融,促使学生运用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认知活动主动探索知识,唤起学生的思想的共鸣。三、

7、利用数字资源,提生学生学习的能力(一)利用数字资源,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实施导学案教学过程中,学案最为关键就在于学生自觉主动的进行有效课前预习。这对很多小学生来说是件很困难的是,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教师只要摒弃传统单一、枯燥的预习方式,学生利用网络让收集资料等效果就很好。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颗时,课前我让学生按照学案要求,收集关于黄河以及黄土高原的有关资料,并布置了以黄河为主题的“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电子小报。结果,收获大大的超过了我的想象,孩子们通过网络的查找,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文字信息、图片信息,对黄河还真了解不少。这既让学生得到了动手锻炼,通过小报展评也让他们感受到

8、了网络的好处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愉快而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二)利用数字资源,提升学生阅读能力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新课标中有明确的说法。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介入语文阅读教学,节省了许多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教学中,可以用多媒体的画面和配音,可指导学生读出语感;利用多媒体中的音乐, 激发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散文、小说具有很强的审美性。由于受地域的限制,农村的孩子见识不广、阅读面窄,作品的美感与学生的情感有时难以沟通。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媒体,将无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要表现的内容变成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图式,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或氛围,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引情感

9、体验,从而形成审美共鸣,帮助他们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教师利用数字资源将学生引向课外阅读,促使学生阅读与文本相关的材料,开拓思维,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三)利用数字资源,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现代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关键在于促使课堂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它通过文本、图象、动画、声音等方式,创设情景,激发情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静为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电子交互式白板的交互功能不仅局限教育教学资源的交互整合使用,它还在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实现交互,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与学”模式。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以从预习、上课、复习、拓展等流程上站在学生立场,让孩子自主的利用网络、多媒体进行学习,考虑到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教师的功德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了。 【参考文献】:1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