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无机化学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_第1页
中级无机化学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_第2页
中级无机化学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_第3页
中级无机化学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_第4页
中级无机化学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7卷 第1期 高 师 理 科 学 刊 Vol. 27 No.1 2007年 1 月 Journal of Science of TeachersCollege and University Jan. 2007文章编号:1007-9831(2007-01-0042-03中级无机化学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马荣华,赵春艳,单秋杰,田志茗(齐齐哈尔大学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摘要:总结了中级无机化学教学中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案,创建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践表明,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关键词:中级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科

2、学研究中图分类号:O61G642.0文献标识码:A无机化学一直以内容多、科研成果出现快、实践性强而成为化学课程中极有特点的一门课程.由于中级无机化学课程面对的是学完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一些基础课的高年级学生,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基本掌握了近代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热力学、动力学及结构、谱学知识,掌握重要无机物的结构及反应性能.但他们缺乏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尤其是实验教学方式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差距甚大,有待于改革.课程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尚不充分.而且实验手段落后,

3、缺乏新思想,缺乏学科间的交叉.根据高素质人才培养需要及中级无机化学课程的特点,对中级无机化学进行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实践,其目的是打破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授课模式,构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新体系,师生共同参与知识的研究与传播,在本科阶段为学生创造探究式学习的机会,提供参与科研的条件,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研究活动中逐步建立基于教师指导下的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模式.1 按照认识规律更新教学内容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识规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对科学知识的认识过程,该过程应遵循“由潜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一般规律.大一无机化学课程,基本上是建立在中学

4、数、理、化基础之上.化学基本原理既为基础元素化学的学习做好理论准备,又为其他后续化学课程起先导作用;元素化学是按元素周期系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介绍.但是,由于数、理及化学理论知识的局限性,从结构化学、化学热力学及动力学等理论结合上对无机化学的问题进行深入阐述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中级无机化学系统介绍现代无机化学所涉及的新理论、新领域、新知识和新型无机化合物.由于中级无机化学课面对的是学完了一些基础课的高年级学生,其目标应该是要尽量运用先行课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无机化学的实际问题,但在理论上应有一定的高度.元素化学是无机化学的主体,搞好元素和化合物的教学是中级无机化学的责任.

5、因此教学内容安排了元素周期性和周期反常现象的讨论,系统地介绍s区元素,p区元素,第二、三过渡系元素等.注意介绍了无机化学中的一些新知识和新领域,如溶剂化学、软硬酸碱理论、无机功能材料、生物无机化学、金属羰基化合物、-配体配合物、夹心配合物、杂多配合物、有机金属化合物等.收稿日期:2006-10-08基金项目: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115C-273作者简介:马荣华(1963-,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教授,在读博士,从事无机化学教学研究.E-mail:mrh1963第1期 马荣华等:中级无机化学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43多年来,实验教学一直采用被动式教学,实验前,实验用品、实验

6、设备等中间环节,都由教师事先准备好,实验时还要进行相应的讲解,学生按实验指导书,机械的重复.这种教学模式,只告诉学生做什么,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找不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更谈不上创新能力.因此必须加强中级无机化学实验课建设,开设灵活自主的开放性实验、丰富多彩的研究型设计实验,让学生参加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来,学生通过亲身的科研尝试、经历和体验,来获得知识和结论,学会科技创新与学术研究的方法,以此调动学生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教师把讲授重点放在设计思路、实验方法、现象和结果的解释方面.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研究活动中逐步建立基于教师指导下的探索研究的学习模式,学会提出问题,特别是有创见的问

7、题,提高整体教学水平.2 创新教学方法、建立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课程平台在强调基础、前沿、综合和实践的前提下,对中级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改革,形成具有特色的理论与实验教学新体系.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是教学体系实践中的重要保证,这种创新首先必须满足新体系教学内容学时较少的特点,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大量的信息,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提倡简明扼要,采用课堂讨论、讲课与自学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方式,并积极做好双语教学,取得了一定效果.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配合课程体系改革,我们将电教手段与课堂教

8、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开展了多媒体教学,建立与新教学模式相应的电化教学课程体系.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的模式,学生接受知识的模式不是传统的背教材、手写作业的模式,而是通过多媒体课堂教学,学会使用计算机作为学习工具,能用计算机学习CAI课件、做题、获取信息;能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上交作业等.在教学中,及时给学生通报最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现状,经常组织学生讨论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通过设计型实验、课外实践、课堂讨论、前沿讲座等一系列独特的教学方式,强化创新能力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有意识的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制作、科技竞赛等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

9、设计,并在实验后评价各种实验方法的优缺点,讨论各种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不怕困难的科学探索精神.编写中级无机化学教材,构建集前沿讲座、电子教案、辅导和答疑等为一体的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提供空间.3 采用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调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注重在探索和研究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众多已发现或创造的新理论、新成果、新领域和新知识中精心的选择,与学科发展及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紧密联系;教学方法上突出结构化学、配位化学及热力学等基础理论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建立以基本技能为线索,先进内容为载体的实践课程体系,将严

10、谨的基本训练与新颖的实验形式有机结合.在教学方式方面,强调师生互动,突出教学与训练方法的科学研究特色,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探索精神.4 提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支撑环境研究型教学体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不仅是文化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且与教师一样,是知识的积极探索者,师生共同参与知识的研究与传播、科学的发现与发展.在本科阶段为学生创造探究式学习的机会,提供参与科研的条件,让教学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承担该课程实验的指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研究活动中逐步建立基于教师指导下的探索研究的学习模式,训练基本研究能力,营建一个宽松、和谐、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在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科研和创新环境中,

11、体验、感受和领会其中的道理,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创新能力提高的统一. (下转第52页52 高 师 理 科 学 刊 第27卷参考文献:1 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规范J.高等学校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05(7:23-16.2 曾宝强,陈小勇.内地与香港地区高等学校环境类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J.亚太科学教育论坛,2002(3:34-36.3 唱鹤鸣,丁建东.环境工程课程群及创新实验的建设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2(1:95-96.4 宋振东.全新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

12、实践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80-82.5 彭永臻,曾薇.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6(6:36-37.6 彭永臻,曾薇,王淑莹.环境工程教学实验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7:5-7.7 徐国想,许兴友,陈文宾.关于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J.高教研究,2006(10:27-28.8 徐惠忠,王德义,苏宏.环境工程专业的就业出路分析与课程设置改革J.理工高校研究,2003,22(5:109-110. Analysis on the rationality of courses offered in environ

13、mental engineering specialityYANG Tie-jin,ZHENG Ru-juan,LI Yue,GAO Li-di(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Qiqihar University,Qiqihar 161006,ChinaAbstract:The present teaching situation on th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peciality was analyzed,and necessity of setting some courses were als

14、o discussed here.Some reasonable proposals about theory courses,experimental courses and practice sections were given.Some examinations methods of theory courses and experimental courses wer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Key words:courses offered;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rationality(上接第43页总之,经过2年的教学实践,

15、这种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是科学、系统地训练和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它有效地把学生的学习、创新和科研兴趣与学习、创新和科研过程统一起来,不但有效地训练了本科生的创新和科研能力,而且使他们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获得了更多的个性发展机会和空间,同时也为那些素质高、能力强、有志于创新的学生早日脱颖而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参考文献:1 李毅红,马名驹,周碧松.创造力的培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 谭志松,朱宗顺.加入WTO: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6-8.Study on the teaching mode o

16、f combining instruction with research in the intermediateinorganic chemistry teachingMA Rong-hua,ZHAO Chun-yan,SHAN Qiu-jie,TIAN Zhi-ming(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Qiqihar University,Qiqihar 161006,ChinaAbstract:Analy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inorganic chemistry teaching,bring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eform plan and constructs the teaching mode of combining instruction 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