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桃花源记》教学设计_第1页
9《桃花源记》教学设计_第2页
9《桃花源记》教学设计_第3页
9《桃花源记》教学设计_第4页
9《桃花源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9 桃花源记陶渊明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主备人:刘荣晖辅备人:丁建玲、刘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背诵、翻译课文。2、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3、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词汇的特点。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2、通过研讨,辩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世外桃源”的美好情景,体味古人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2、探究陶渊明的世外桃源理想及其现实意义。教学重点: 1、读诵课文,积累文言语感;2、掌握、积累重点文言词句;教学难点:正确评价文中所描绘的理想社会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课型、课时: 新授三课时教学手段:

2、多媒体课件、导学案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性的朗读,补读,把握文章内容,第1 页共 9 页领会文章主题。并且在探究性朗读的过程中, 掌握重点文言词和句式,了解文章写作特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德育教育: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要用我们的勤劳和汗水努力打造我们美好的生活。一、 激趣导入:1、导言:(板书课题)(欣赏图片) 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的这这些图片描述的是桃花源记的故事,讲的是一位打鱼人不经意间发现了一片桃林,桃林尽头、溪水的源头有一个可容一人通过的石缝, 石缝后面有什么呢?想知道的话,就和我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桃花源记。2、展示课时目标:(大屏幕展示)1)了解作者,感知作品背景2)

3、“记”的文体知识3)读准课文(重点字词、注音、停顿)二、 自主学习:(大屏幕展示导学习题并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做的导学案)1、陶渊明2、“记”文体知识3、写作背景三、 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问题, 然后展示,教师点评并指正)第2 页共 9 页1、诵读课文2、多种方式读文四、 精讲解疑教师范读指导读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五、 达标测评1、测评习题: 分组赛读课文豁然开朗 (hu )俨然 (y n)垂髫 (tio)诣太守 (y )阡陌交通 (qi n)便要 (y o) 还家 (hu n)刘子骥 (j )2、课堂小结: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讨论,互助解答。六、板书

4、设计:桃花源记陶渊明“记”作业布置: 熟读成诵课文教学反思:第3 页共 9 页第二课时课前德育教育: 诚信是立世之本。一、 激趣导入:1、导言: 读文导入(板书课题)2、展示课时目标:(大屏幕展示)(1)字词积累,梳理文言句义(2)学习文言实词、虚词用法,疏通文意二、 自主学习:(大屏幕展示导学习题并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做的导学案)1、逐段读文,初步疏通文句,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2、结合注释,解释相关字词三、 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问题, 然后展示,教师点评并指正)1、分组合作翻译课文2、小组展示翻译课文3、师生交流评价四、 精讲解疑(教师点拨)1 、通假字便要还家 ( “要”同“邀”,邀请 )2

5、、古今异义阡陌交通 ( 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率妻子邑人 ( 古义:妻子儿女。今义:指男方的配偶。)第4 页共 9 页来此绝境 (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 无论魏晋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不管 ( 连词) 。3、一词多义舍: A. 便舍船 ( 离开 )B屋舍俨然 ( 房子 )寻: A. 寻向所志 ( 寻找 )B寻病终 ( 随即,不久 )志: A. 处处志之 ( 做记号 )B寻向所志 ( 记号 )为: A. 不足为外人道也 ( 对)B捕鱼为业 ( 作为 )乃: A. 见渔人,乃大惊 ( 于是,就 )B乃不知有汉 ( 竟然,居然 )遂: A.遂迷(

6、终于)B后遂无问津者 ( 于是,就 )4、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 (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异)欲穷其林 (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走到的尽头)五、 达标测评1、测评习题: 完成课后 57 页“积累拓展四”习题2、课堂小结: 学生译读全文第5 页共 9 页板书设计:桃花源记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作业布置: 1、用自己的话翻译全文。 2、背诵课文教学反思:第三课时课前德育教育: 了解古代人民对现实的不满, 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向往。一、激趣导入:1、导言:(板书课题)抽背课文提问重点字词及翻译2、展示课时目标:(大屏幕展示)(1) 找出线索,理清课文结构(2)结合课文的描述,感悟“桃花源”美好生

7、活第6 页共 9 页(3)研讨本文写作主题二、自主学习:(大屏幕展示导学习题并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做的导学案)1、速读课文,概括各段文意2、理清文章结构第一部分 ( 第 l 段) :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开端 )第二部分 ( 第 2、3 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 发展 )第三部分 ( 第 4、5 段) :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 ( 结局和尾声 ) 。即:发现桃花源 - 进入桃花源 - 离开桃花源三、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问题,然后展示,教师点评并指正)1、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曲折、隐蔽、幽深)2、渔人看到什么景象?(

8、所见:环境优美宁静;生活安乐幸福)3、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地方?哪些语句写出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久远?(所闻:厌恶战争、不满外界生活与世隔绝)4、在与桃花源人的交往中, 哪些语句写出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所历:民风淳朴)5、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可是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这些说明了什么?(暗示桃源是虚构的。)第7 页共 9 页四、精讲解疑师:文中的桃花源是一个风景优美、 民风淳朴、宁静安乐的理想社会,反对战乱,追求和平、幸福、自由生活的社会理想。“桃花源”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理想世界,成为美的象征。无论社会怎样发展,人类追求幸福和谐安宁生活的愿望没有改变,这仍是我们的理想和目标。五、达标测评1、测评习题: 完成课后 57 页“积累拓展”五2、课堂小结: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 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 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照的美好社会, 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毛泽东同志有这样的诗句:“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 原来自认为遥不可及的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