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1分解_第1页
开题报告1分解_第2页
开题报告1分解_第3页
开题报告1分解_第4页
开题报告1分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 东 科 技 大 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储层构型研究的进展 学 院 名 称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资源勘查工程2011-2班 学生姓名 蒋清波 学 号 201101171113 指 导 教 师 谢俊 教授 填表时间: 2015 年 4 月 19 日填表说明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2.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相关系主任审查后生效。3.学生应按照学校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用A4纸打印。4.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其中应有适当的外文资料(一般不少于2篇)。5.

2、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与毕业设计(论文)一同存档。设计(论文)题目储层构型研究的进展设计(论文)类型(划“”)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基础研究其它一、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从构型研究的资料基础、构型的级次划分和构型研究的思路入手,结合研究实践,详细介绍了目前储层构型研究的现状。储层构型研究的资料主要包括野外露头、现代沉积、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分析测试资料、岩心观察描述资料和油气田生产动态资料等。目前构型研究以 Miall 8种级次划分应用最广泛,油田开发中以五级或四级构型最常用。储层构型研究中构型界面分析以及为这些界面所分割的不同级次单元是研究的两大方面。通过储层构型模式的总结,

3、预测剩余油分布规律。对目前储层构型研究中所运用的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成岩作用、地质统计学、地质建模、数值模拟等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储层构型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储层构型研究的发展趋势。二、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提纲) 1、储层构型概念 概念,构型要素。 2、储层构型研究进展与现状 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曲流河储层构型,辫状河储层构型,冲积扇储层构型,三角洲储层构型, 3、构型研究的方法 构型要素的识别,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多井预测方法,剩余油分布模式3、储层构型分析法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三、 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储层构型,是指不同级次储

4、层构成单元的形态、规模、方向及其叠置关系。储层构型研究的本质是储层建筑结构的研究,而储层的建筑结构又主要包括不同级次储层界面及由这些界面所分割的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地质体。可以通过沉积、成岩以及储层隔夹层等的分析,实现储层构型的定性和定量表征。对油气勘探阶段有利储集体的预测和开发阶段剩余油预测挖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77 年, Allen 在第一届国际河流沉积学会议( 卡尔加里) 明确提出了fluvial architecture的概念,将其描述为河流层序中河道和溢岸沉积的几何形态及内部组合。1985 年,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质系教授A. D. Miall吸纳Allen 思想之精髓, 提

5、出了应用于河 流沉积相分析的储层构型分析方法( architectural element analysis) , 主要研究内容为岩相类型划分、沉积界面划分和构型单元描述。其核心思想是, 地层由代表沉积间隔的界面和连续沉积的沉积单元构成, 界面和沉积单元由于跨越了不同的时间尺度而组成了一个等级体系, 其中不同等级的界面限定了不同的沉积单元, 而由三级到五级界面限定的基本沉积单元即是构型单元, 具有各自不同的岩石相组合、外部几何形态、展布方向和垂向剖面。Miall 最初在对河流相沉积研究时划分出6级沉积界面, 后来又将界面等级体系扩大到冲积体系中的8级界面, 并归纳总结出20种岩石相类型和9种基

6、本构型单元。随着Miall 对储层构型分析方法的不断完善, 该方法逐渐被众多国内外地质学者们所接受和认可, 他们纷纷掀起了储层构型分析研究的热潮, 储层构型分析方法研究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张昌民等运用 M aill,A.D.所提出的结构单元分析法,不同程度的对曲流河储层进行了界面特征、岩相组合以及结构要素等方面的分析。薛培华等,通过对现代曲流河点坝砂体露头及沉积规律的研究明确了点坝的形成过程;确定了组成点坝的三要素、点坝侧积体的识别、划分及定量预测等。1992年,张昌民提出了油气储层研究中的层次分析法;兰朝利等对地下储层构型分析法的原理及研究内容进行系统阐述,并认为了储层构型研究仅适用于以冲积作

7、用为主要沉积搬运方式的沉积地层。赵翰卿等指出层次分析法是研究储层复杂非均质体系的基本方法,并提出了应用储层层次分析思想和自创的模式预测法来研究砂体储层构型。马世忠等提出了一整套地下曲流河道单砂体内部薄夹层建筑结构研究方法。2008年,吴胜和等提出了层次分析、模式拟合和多维互动的地下储层构型分析与建模思路。冯建伟通过对孤岛油田和胜坨油田的辫状河储层构型的研究,总结出辫状河沉积储层构型的6级层次界面、11种岩相类型和7种结构单元。焦巧平在厘定其不同层次界面成因的基础上,将冲积扇相储层构型界面划分为五级界面。伊振林在冲积扇储层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冲积扇沉积模式,并将冲积扇分为4个相带。四、 拟解

8、决的关键问题储层构型的研究对于挖潜剩余油、提高油气采收率、增加产量等具有重要意义。列举国内学者对储层构型在河流相、冲积扇、三角洲等不同沉积领域的应用和取得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现阶段储层构型研究方法及总结开发后期储层的剩余油分布模式, 为油田进一步挖潜提供可靠依据,并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储层构型研究的发展趋势。五、 研究思路和方法列举国内学者对储层构型在河流相、冲积扇、三角洲等不同沉积领域的应用和取得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现阶段储层构型研究方法,并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储层构型研究的发展趋势。储层构型分析法储层构型概念的提出三角洲储层构型冲积扇储层

9、构型辫状河储层构型曲流河储层构型储层构型研究方法储层构型研究的发展趋势剩余油分布模式六、 本课题的进度安排第7周 (4月20日 至4月26日) 开题报告第8-9周 (4月27日 至5月10日) 查阅资料、相关文献第10-13周 (5月11日 至6月7日) 整理资料,编写初稿第14周 (6月8日 至6月14日) 修改初稿第15周 (6月15日 至6月21日) 定稿,答辩七、 参考文献1 张昌明,林克湘,徐龙,等. 储层砂体建筑结构分析J.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4,16(2):17.2 薛培华. 河流点坝相储层模式概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35.3 张昌民. 储层研究中的层次分析

10、方法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2,13(3):344350.4 兰朝利,李继亮,陈海泓.冲积沉积结构单元分析法综述J. 地质论评,1999,45(6):603612.5 赵翰卿. 储层非均质体系、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和流动单元研究思路探讨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21(6):1618, 43.6 马世忠,孙雨,范广娟,等. 地下曲流河道单砂体内部薄夹层建筑结构研究方法J. 沉积学报,2008,26(4):632638.7 吴胜和,岳大力,刘建民,等. 地下古河道储层构型的层次建模研究J. 中国科学 D 辑:地球科学,2008,38(增刊):111121.8 冯建伟,戴俊生,等. 河流

11、储层建筑结构要素的定量识别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 3 砂层组为例J. 沉积学报,2007,25(2):207121.9 焦巧平,高建,侯加根,等. 洪积扇相砂砾岩体储层构型研究方法探讨J. 地质科技情报,2009,28(6):5763.10 伊振林,吴胜和,杜庆龙,等.冲积扇储层构型精细解剖方法_以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下克拉玛依组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40(4):93994611 陈欢庆,赵应成,舒治睿等. 储层构型研究进展J.特种油气藏,2013,20(5):71412 席海波,陈袁,王强等.储层构型研究进展与展望J. 四川地质学报,2013,33(4):42842913

12、 于兴河, 马兴祥, 穆龙新, 等. 辫状河储层地质模式及层次界面分析 M .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4.14 刘钰铭, 等: 辫状河储层构型分析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9,33(1):71115 Wu shenghe,zhai rui,li yuping.subsurface reservoir architecture characterization: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s.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12,19(2):01502316 Miall A.D. Architectural- eleme

13、nt analysis:a new method of facies analysis appied to fluvial deposits J . Earth Science Review,1985, 22: 261308.17 Miall A. D. Reservor heterogeneities in fluvial sandstone:Lessons from outcrop studies J . AAPG, 1988a, 72 ( 6) : 682697.18 Miall A. D. Facies architecture in clastic sedimentary basin

14、, in K. Kleinspehn and C. Paola, eds. , New perspectives in basin analysis:New York, Springer - Verlag,1988b, p. 6381.19 Miall A. D.The Geology of Fluvial Deposits:Sedimentary Facies,Basin Analysis and Petroleum Geology M .Berlin, Heidelberg. New York: Springer- Verlag, 1996. 5798.20 Miall A. D. Hie

15、rarchies of architectural units in terrigenous clastic rock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sedimentation rate, in A. D.Miall and N. T yler, eds. , T he three -dimensional facies architecture of terrigenous clastic sediment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hydrocarbon discovery and recovery: SEPM Concepts in Sedimentology and Paleontology 3, 1991, p. 612.21 Miall A. D. Hierarchies of architectural units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