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_第1页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_第2页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_第3页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_第4页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第一节 中药的起源 中药的起源始于原始社会,人们挖掘地上的植物以充饥的生活过程中,常不可避免的误食一些有毒甚至剧毒的植物,以至发生呕吐,腹泻,昏迷甚至死亡等中毒现象。如吃了瓜蒂,藜芦会导致呕吐,误食了大黄则造成腹泻。同时,也可因偶然吃了某些植物,使原有的病痛得以减轻或完全消除。人们在服食植物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成功的和失败的经验,后来当疾病发生时,就会根据过去服用时的经验,以尝试着服用某些植物,以解除痛苦,经过世世代代无数次这样的反复试验,口尝身受,人们逐渐获得并积累了辨别食物和药物的经验,也逐步积累了一些关于植物药的知识,并进而有意识地加以利用。因此可以说,中

2、药的起源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生活实践和医疗实践的结果。 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医学的进步,人们对于药物的认识和需求也与日俱增。药物的来源也由野生药材、自然生长逐步发展到部分人工栽培和驯养,并由动、植物扩展到天然矿物及若干人工制品。用药知识与经验也愈见丰富,记录和丰富这些知识的方式、方法也就由最初的“识识相因”、“师学相承”、“口耳相传”发展到文字记载。这既有利于药物知识的保存、积累和传播,也为后世探讨和研究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提供了珍贵资料。第二节 中药学的发展公元前1000多年的西周时代,出现了关于医药的正式文字记载。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具体药物

3、的书籍。书中记载有动物100多种,植物140余种,其中后世作为药用植物的约50余种,并对某些动植物的采集、性状、产地及服用季节等,也作了说明。山海经记载了诸多的药物,并明确指出了药物的产地、形态、性能、功效和主治,说明人们对药物的认识又深入了一步。载药物126种,其中有动物药67种,植物药52种,矿物药3种,水类1种,另有3种属类不详。它和诗经一样,并非药物专著。一、秦汉时期秦汉之际,药学已出具规模,这一时期,通过境内外的交流,西域的红花、大蒜、胡桃、胡麻;越南的薏苡仁的相继进入中国;边远地区的麝香、羚羊角、琥珀、龙眼肉等药源源不断地进入内地。此时期有药书神农本草经,医书黄帝内经的问世,黄帝内

4、经的问世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神农本草经本经成书年代:东汉末年(公元二世纪)作者:不详,该书虽托“神农”之名实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载药数:365种。评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成就,对后世本草学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内容:该书分序例和各论两部分,序例:言简意赅地总结了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剂型选择等基本原则。各论载药365种,按药物有毒无毒、养生延年与祛邪治病的不同,分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无毒,多属于滋补强壮之品,如人参、甘草、地黄大枣等,可以久服。中品120种,无毒或有毒,其中有的能

5、补虚扶弱,如百合、当归、鹿茸等,有的能祛邪抗病,如黄连、麻黄、黄芩等。下品125种,有毒者多,能祛邪破积,如大黄、乌头、甘遂、巴豆等,不可久服。所载药物功用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如:黄连止痢、阿胶止血、人参补虚、乌头止痛、半夏止呕、茵陈退黄。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成书年代:公元500年左右。 作者:陶弘景载药数:730种。评价:开创以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先河。内容: 本书共七卷,将730种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七类。三、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我国南北统一,经济文化日渐繁荣,交通、外贸更加发达,医药学有较大发展。此时,医学教育开始兴盛。新修本草唐本草成书年代:唐显庆年

6、间(公元659年)。作者:李 绩、苏敬等主持编著。(长孙无忌,李绩领衔编修,苏敬实际负责,23人参加撰写)载药数:844种。评价: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性本草,该书文图并茂,不仅反映了唐代药学的高度成就,对后世本草学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公元731年传入日本。内容;该书54卷,由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组成,分为玉石、草、木、兽禽、虫、鱼、果菜、米谷、有名未用9类。本草拾遗成书年代:公元713741年作者:陈藏器 载药数:尚无定论,仅矿物药就增加110种,证类本草引用达488种。评价:根据药物功效,提出宣、通、补、泻、轻、重、燥、湿、滑、涩十种分类方法对后世方药分类产生了很大影响。四、宋金元

7、时期宋代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的发明,给中国和世界科学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由于临床医学的进步,促进了药物学的发展,药品数量的增加,功效认识的深化,炮制技术的改进,成药应用的推广,使宋代药学呈现了蓬勃的发展。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证类本草成书年代:宋代(公元1082年)首刊1108年。作者:唐慎微,宋代著名医药学家,他医术高明,治学广泛,为人治病,不计报酬,只求良方,收集了大量的古今验方,整理了经史百家近246种典籍中有关药物资料,公元1082年著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载药数:1558种。新增药物476种,附方3000余首。评价:是我国现存最完备药学专著,为后世保存了大量古代方药的宝贵文献,直至现

8、代,它仍是我们研究中药必备的重要参考书目之一。内容:全书33卷,每味药物咐有图谱,图文并重,每味药物还咐以制法为后世医家药物炮制资料。五、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本草纲目成书年代:明代(公元1578年)作者:李时珍,字濒湖。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他在证类本草的基础上,参考了800多部医药著作,对古本草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整理总结。他边采访调查、边收集标本,边临床实践,经过长期的考查、研究,历时27年,三易其稿终于在公元1578年完成了200多万字的中医药科学巨著本草纲目。载药数: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附方11096首。评价:是我国第一部本草学巨著。1、是我国第一部本草学巨著,对

9、世界药学有深刻影响。2、总结了16世纪以前历代本草的用药经验,保存了大量医药文献,对后世本草学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是我国药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3、广泛介绍了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冶金学等学科知识,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本草学范围。内容:该书共52卷,载药1892种,改绘药图1160幅,附方11096首,序例部分对本草史和中药基本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发挥。各论分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等16部,以下再分60类,每味药之下,分正名、译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诸项。六、清朝时期本草纲拾遗成书年代:(公元1765年)。作者:赵学敏

10、载药数:921种。新增药物716种。评价:补本草纲目之缺;纠本草纲目之误;拾本草纲目之遗。内容:全书共十卷,按本草纲目16部分类,除人部外,金石分为2类,又增藤、花两部。补充了太子参、西洋参、冬虫夏草、银柴胡等临床常用中药,金钱草、鸦胆子等疗效确切的民间草药及一些外来药,同时对本草纲目中的错误加以订正。七、民国时期随着西方药学知识和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近代科学技术在我国的迅速传播和发展,初步建立了以中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药用动物学、药用植物学、生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理学等新学科。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评价:作为中药生产、供应、检验和使用的依据,以法典的形式确定了中药在当代医药卫生事业中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代药学水平。2、中药大辞典成书年代:1977年。作者:江苏新医学院载药数:5767种。植物药4773种,动物药740种,矿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