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知情权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是随着法律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规范调整而逐步产生的。它是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产生的,也是近代民法向现代民法的过渡中逐步形成的一个法律问题。在现代电子商务活动中,消费者利益的保护显得尤为突出。消费者作为商品交换关系中的一方当事人,或者作为接受服务的一方当事人,与经营者处于平等的法律关系中,并没有特殊的法律地位。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越来越处于弱势地位,逐渐演变成为一个特殊的法律主体。梁慧星认为,近代民法是建立在对当时社会生活所作出的两个基本判断之上的。第一个基本判断叫平等性。、市场交易中的主体,从整个社会范围来看,在经济实力上没有
2、多大的区别,哪一方都不具有显著的优越地位。尤其在不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还没有发生像今天这样生产与消费的分离和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对立。第二个基本判断叫互换性。所谓互换性,是指民事主体在市场交易中频繁地互换其位置,在这个交易中作为出卖人与相对人发生交换关系,在另一个交易中则作为买受人与相对人发生交换关系。于是,主体之间存在的并不显著的经济实力的差别或优势,因为不断地互换其地位而被抵销。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平等性上的不足,因互换性的存在而得到弥补。正是由于民事主体具有平等性和互换性,根据自他们可以己的自由意思,通过相互平等的协商,决定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他们所订立的契约被视为具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从
3、19世纪末开始,人类经济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首先是作为近代民法基础的两个基本判断即所谓平等性和互换性已经丧失,社会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和对立。其中之一即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对立,消费者成为社会生活的弱者。20世纪以来,社会生活已发生了显著变化:现代化的大企业、大公司因其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商品交换中处于显著优越的地位;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生产过程和生产技术高度复杂化,消费者根本无法判断商品的品质,不得不完全依赖于生产者;由于流通革命,商品从生产者到达消费者须经过复杂的多层流通环节,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一般不再发生直接的契约关系;由于各种推销、宣传、广告手段的采用,消费者实际上处于完全盲目的状
4、态,听任经营者的摆布。因此,在现代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已经不再是平等的关系,而是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作为生产者的大公司、大企业,只是无穷无尽地生产和销售,它们并不和消费者互换其位置,不可能真正体会和理解因假冒伪劣产品给消费者造成的不幸。鉴于现代社会经济生活所发生的根本变化,在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法律关系中,消费者即成为一定的法律人格类型,出现在特别法上,并加以特别保护。消费者在特别法上给以特别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消费者的知情权。知情权是指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1962年3月1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向美国国会提出了“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
5、的总统特别国情咨文”,首次概括了消费者具有四项权利:消费者有权获得商品的安全保障即安全权、有权获得了解商品的权利即知情权、有权自由选择商品即选择权、有权就消费事务提出意见即建议权。知情权构成了消费者的一项基本权利。此后,在美国的马克尤逊一摩西保证法、英国的消费者信用法、日本的保护消费者基本法等法律、法规中,对消费者的知情权也都做出了规定。1985年4月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保护消费者准则规定了各国政府应促进和保护消费者的经济利益,使消费者得到充分信息,并使消费者能够按照个人意愿和需要做出选择,同时,对商品经营者的告知义务也做了类似的规定。知情权作为消费者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被世界各国及国际社会
6、所确认。知情权属于现代民法上的权利。因为享有知情权的权利主体是消费者,义务主体是经营者,两者都是民法上的主体。传统民法强调自由、平等,对民事主体给予平等的保护。而消费者的知情权体现的是一种非平等的关系,强调把消费者作为弱者加以特殊保护。正如梁慧星所说:“消费者权利与传统民法上的权利在性质上是不同的”,“消费者权利是以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为基础的,其目的在于对消费者的弱者地位予以补救。”对消费者知情权保护的有效方式,是在法律上强制性地规定了经营者的告知义务。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
7、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由此可以看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知情权的规定包括两项内容:一是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情况必须是真实的;二是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有权询问、了解商品或服务的具体情况。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全球经济环境在一夜之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子市场的持续高速增长,消费者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在每天的任何时间里进行购物。同样,商家也可以迅捷的方式、低廉的成本接触到世界各地的消费者。网上交易的兴起开拓了新的
8、市场领域,给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消费方式,但与此同时,网上交易也加大了消费者受损害的可能性,给消费者权益保护增添了难度,消费者知情权的实现受到严重影响。在电子商务交易中,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其他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一样的,但它有两个特点明显区别于传统的商品交易:一是消费者只能通过广告获取有关商品的信息,而不能实际地观察、挑选和检验商品,在经营者没有充分公开或公开虚假信息时往往使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失;二是货款不能即时当面清结,电子商务交易一般由消费者先向经营者汇款,并说明欲购的商品,后者收到汇款才发货。在实践中,有的经营者利用通讯交易的这一特点,以虚假不实的广告,诱使消费者购买质次价高的商品;在介绍产品时
9、,内容片面,一些重要的内容没有体现,特别是一些注意事项、警示内容根本就不涉及;有些产品的照片与实物有较大的差别等。当消费者真正了解商品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双方的合同已商家面对面地进行交易,消费者的权益也常常受到侵害,因此在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必须得到应有的保护。经成立或者交易已经完成。在传统的交易中,即使消费者和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虽然规定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对经营者的告知义务也有规定,但是,在网络交易中,消费者无法像现实交易那样面对面交谈以获得各种有关的信息,其购买决定完全依赖于经营者的单方信息披露。显然,中国现有法律中规定的经营者的告知义务,远远不能满足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要求。作为中国电子商
10、务环境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的先例,北京市工商行政XX局,XX局于2000年6月发布了关于在网络经济活动中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通告,该通告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该通告的调整范围为北京市辖区内的因特网站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活动,不包括经营者从事的网上竞价销售活动。该通告对利用网络从事经营活动的经营者规定了信息披露义务。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提供经营者的真实地址。在因特网站上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经营者应当将其真实注册地点、联系方式或交易地点告知消费者,不得提供虚假地址。第二,明示价格。在因特网站上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经营者必须明
11、示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价格,不得对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做出虚假表示。第三,提供产品的信息。在因特网站上销售商品,经营者必须明示所售商品的产地、生产者、规格、等级、质量状况。第四,不得虚假陈述。经营者不得在因特网站上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做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归纳起来,经营者须提供的信息有两项内容,即经营者的真实地址和商品的真实信息。这是两项非常重要的信息,消费者充分了解商品才能决定是否购买,一旦商品出现问题就可以找到责任人。但是可能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方面,责任人应当承担责任,但他们的财产能力有限,导致无力承担责任;另一方面,经营者没有充分公开信息,甚至公开了虚假信息从而导致消费者的利益受到
12、侵害时难以得到救济。因此,对经营者的信息披露义务应当有更严格的要求。目前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对经营者的信息披露义务做了具体规定。比如,欧盟关于内部市场中与电子商务有关的若干法律问题的指令(草案)(电子商务指令)规定经营者披露的信息应当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经营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服务供应商的名称、设立地址、联系方式、注册号码、经营许可范围以及给予许可的有关当局的联络方式,在涉及规范性管理的行业时还应提供相关专业协会或有关组织名称、有关成员国行业运营的专业法规以及服务供应商长期从事经营业务的成员国名单,信息服务供应商在税务当局注册的增值税号。第二,经营者应当提供的商业信息。包括商业信息传播应易于识别;
13、从事商业信息传播的人应易于识别;各种促销优惠措施应易于识别;各种促销游戏和竞赛活动应易于识别。第三,经营者提供的非需求商业信息。要求各成员国须在其国内立法中规定,非需求商业信息在通过电子邮件传播时,应保证在信息获取方收到该信息时可被清楚无误地识别。对表示不希望收取非需求信息传播的自然人,其意愿都应受到尊重。第四,订立合同时的披露义务。在订立电子合同的情况下,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告知订立合同的各项步骤、合同订立后是否存档备案以及是否可以查阅、修正人为错误的方法。欧盟消费者保护(远距离销售)规则也明确规定了远距离销售中经营者或供应商缔约前的信息提供义务。其内容与电子商务指令大致相同。日本访问交易法对
14、经营者缔约前的公示义务也作了明确的规定,如要求除提供经营者信息和商品信息以外,当提供合同的重要条款,如交付商品及货款或服务费用的时期、交付方法、关于犹豫期的还应事项、瑕疵担保责任内容、合同解除内容等。中国台湾地区的消费者保护法第18条规定:企业经营者为邮购买卖或访问买卖时负有告知义务,应将其买卖之条件、出卖人之姓名、名称、负责人、事务所或住所告知买受之消费者。美国国际与国内商务电子签名法第101条也有信息披露方面的规定:第一,应当通知消费者:消费者有权得到相关记录,并有权撤回该记录以及此种撤回的条件、后果或撤回同意的费用;第二,通知消费者同意是否:(1)仅适用于产生记录提供义务的特定交易,同意
15、是否适用于在双方关系存续期间可能向其提供或使其可得到的某些特定类别的记录;(3)说明消费者撤回特定交易中规定的同意时所必须适用的程序,涉及更新以电子方式联系消费者所需信息的程序;第三,通知消费者在其同意之后,消费者通过提出要求取得电子记录的书面复本的方法,以及对于此种复本是否收取费用。前已述及,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做了明确的规定,这在电子商务交易中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在通讯手段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消费者问题的所有领域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信息。消费者为了进行合理的选择,必须取得关于各种产品的特征及交易条件的信息。因此,经营者提供的信息成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保障。但是,相比前述市
16、场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律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原有的内容,对于规范当前的电子商务交易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分别单独立法的经验来完善中国的法律制度。比如,欧盟的电子商务指令、消费者保护(远距离销售)规则(2000年10月31日实施);美国的国际和国内商务电子签名法、统一计算机信息交易法、统一消费信用法典;英国1974年制定的消费信用法;德国1976年制定的通信教育受讲者保护法以及1985年制定的关于消费者在访问销售及类似交易中解除合同的法律;日本于1988年修订的些法律,对于在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它们除了传统的保护方式以外,一般都特别规定了经营者的信息披露义务,让消费者在
17、不能接触商品的情况下了解商品以防上当,这属于事前防范措施;同时法律规定在“冷却期”内可以解除合同,这是对消费者的权益保护的事后补救措施。访问交易法;中国台湾地区的消费者保护法等。分析这具体来讲,笔者认为,对于电子高务中消费者的知情权,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借鉴:第一,规定经营者应当提供的信息。经营者应当提供四个方面的信息:经营者的基本情况;详细的商品信息;订立合同的各项步骤和修正人为错误的方法;获得交易记录的方法。第二,规定经营者所提供的信息应当符合的要求。对经营者提供的信息规定强制性的要求:各项条款明确具体,不得进行欺诈性的宣传,商业信息传播和各种促销优惠措施应易于识别。第三,法律应当要求经营者确保格式合同条款提示方法的合理性。例如,规定经营者在主页的醒目位置以通俗的语言表述格式合同条款,以保证具有一般知识的消费者在合理情形下都能注意并理解其内容。第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