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精练有答案详解_第1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精练有答案详解_第2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精练有答案详解_第3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精练有答案详解_第4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精练有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课外文言文(一)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 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 业。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注释】媪(d 0):年老的妇女。卒:完成。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 逢老媪方磨铁杵 方:正(2) 欲作针欲:想要2. 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太白感其意,还卒业。李白被老妇人的意志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3. 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示例: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无论多么难的事情都会成功。【参考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 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

2、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于是回去完成了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 有一块武氏岩。(二-)鲁人徙越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选自韩非子说林上)(g d o):古代的一种白绢,鲁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 曰: “何也? ”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注释】 屦(j U ):古代的一种麻鞋。缟 人用缟做帽子。履(1 U ):穿。

3、跣(xi d n):光脚。冠:帽子。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 鲁人身善织屦善:擅长(2) 而越人被发被:通“披”,披散2. 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凭借你们的专长,跑到用不着你的国家里去,要想不穷困,怎么可能?3. 从“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这句话中,你看出鲁 人是个什么样的人?示例一:鲁人不墨守成规,有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有闯劲儿,发现机会就 不会轻易放弃。示例二:鲁人做事不依据客观实际,只凭自己主观看法莽撞从事,固执己见, 不听劝阻。【参考译文】鲁国有个人自己擅长编织麻鞋,妻子擅长编织白绢,但是想搬到

4、越国去。有 人对他说:“你搬到越国去必定会受穷的。”鲁国人问:“为什么呢?”这个人回答说:“麻鞋是为了(人们)穿它(来走路)的,但是越国人光脚走路;白绢(做 成帽子)是为了(人们)戴它,但是越国人披散着头发。凭借你们的专长,跑到用 不着你的国家里去,要想不穷困,怎么可能?”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 会受穷呢?”(三)纸上谈兵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 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 ,而括易言之。使赵不 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之。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

5、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 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 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撤换。纵奇兵:【注释】 以天下莫能当:认为天下没有人抵得过他。奢:赵奢,赵括 之父,赵国良将。难:驳倒。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危险的场合。死 地,生死存亡之地。赵:赵国。廉颇:赵国良将。廉颇对秦作战,根据实际 情况,采用深沟高垒的防御战。后赵王中了秦的离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悉 更约束:全部改变原有的纪律和规定。约束:规矩。易置: 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坑:活埋。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尝:止(2)佯

6、败走,而绝其粮道绝:断绝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然而(赵奢)并不赞美(赵括)曾经和他父亲赵奢谈论军事,赵奢不能难住他, 他。3. 读了这段文字你获得了一些什么启示呢?做人必须踏踏实示例:成功来自于生活实践,读死书或死读书行不通。实,不能光说不练,只会夸夸其谈的人是不会有真才实学的。做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书本知识。【参考译文】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评论兵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敌得过他。(赵括)曾经 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论兵事,赵奢不能够驳倒他,但是并不赞美他。赵括的母亲问 赵奢此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本是危险的场合,而赵括把它说得轻

7、而易举。 假使赵王不让他当将军就罢了,如果定要让他当将军,使赵军被攻破的人肯定是 赵括本身。”赵括代替了廉颇以后,全部改变了 (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了(原来的) 军官。秦国的将军白起听说以后,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假装打败退却,而断绝 赵军的粮道,把赵军一分为二,赵军士气不能统一。被困四十多天,赵军非常饥 饿,赵括亲自带领精兵搏战,秦军用箭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 万的士兵投降了秦军,秦国将他们全部活埋了。(四)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 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

8、也。(选自刘向新序杂事)【注释】 牖(y 0 u)窗户。施(y 1 )延伸。还(xu d n)掉转,通“旋”。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施尾于堂于:在,到(2)弃而还走走:逃跑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由此看来,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只是)喜欢那表面上像龙而实质上不是 龙的东西。3. 叶公“弃而还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叶公好龙”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 什么?他只是表面喜欢龙,而并非真正喜欢龙。通常用来讽刺那些热衷于幻想而并非脚踏实地(或表里不一、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人。【参考译文】叶公(子高)喜欢龙,钩刀上雕刻着龙,凿子上雕刻着龙,凡是屋

9、室刻花纹的 地方都雕上了龙。这时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这样喜欢它, 就降到叶公家,把头伸 进窗户来探看,尾巴延伸在厅堂上。叶公看见真龙,转身丢下它就跑,丧魂失魄, 脸色都变了。由此看来,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只是)喜欢那表面上像龙而实 质上不是龙的东西。(五) 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 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 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 无足,子安 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注释】 祠: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 有专门的称呼

10、,春天祭祀叫“祠”。舍人:门客。卮 (zh 1 ):古代的一种盛 酒器,类似壶。固:本来。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 引酒且饮之弓I:拿起(2) 乃左手持卮乃:于是2.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3.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示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 不能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 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参考译文】楚国有个人祭祀,(祭祀完了以后)赏给门客一壶酒。门客们相互商量说:“这 壶酒大家都来喝不够,一个人喝有剩余。我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好的人 就喝这壶酒。”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

11、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手拿着酒壶, 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给它画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 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于是他把壶中的 酒喝了。为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酒。(六)水滴石穿(选自鹤林玉露)库:钱库。巾:头巾。诘:责问。县令是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 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 也!”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 下阶斩其首。【注释】 崇阳:古县名。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张乖崖为崇阳令令:乃库中钱也乃:2. 把

12、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一文钱哪里值得说,你怎么能杖打我呢?3. 请就文中“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谈谈你的认识。示例:本意为坚持做一件事,终会成功。文中的指损公肥私、日积月累,就 会将国库偷空。【参考译文】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一个官员从钱库出来,张乖崖看见他的鬓角头巾下藏 有一枚铜钱,就责问他,(说他身上藏着的钱)是从钱库中拿出来的。张乖崖就命 令下属用棍棒责罚,那个官员很生气地说:“一文钱哪里值得说,你怎么能杖打 我呢?你就算能打我,也不能杀了我。”张乖崖提笔评判道:“一天一文钱,一 千日就是一千钱了。用绳子不断锯木头,木头终究要断,小水滴不断滴石头,石 头也会穿。

13、”(他)亲自拿着剑跑下台阶,将那个官员斩首了。“我欲之楚。”臣曰: 曰: “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 善! ”此(七)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用多!”臣曰: 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用:资用,即路费。【注释】 持其驾: 御者:驾驭车马的人。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我欲之楚欲:想要君之楚之:至,往(3)将奚为北面奚:为什么2. 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

14、耳。 这些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了。3. 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示例: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 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参考译文】刚才我来时,在大路上碰见一个人,脸朝北方手里拿着缰绳,驾着车,告诉 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往楚国去,为什么要朝北走呢?”他说: “我的马好! ”我说:“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 费多!”我说:“路费虽然多,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车夫驾 车技术好!”这些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了。(八)朝三暮四“与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

15、其家口 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狙之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 之曰: 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 ”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 足乎? ”众狙皆伏而喜。(选自庄子齐物论) 【注释】 狙(j U ):猴子。口: 口粮。匮:缺乏。限:减少。诳: 欺骗,瞒哄。芧(X U ):橡粟,一种粮食。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损其家口 损:减少与若芧 若:你2.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俄而匮焉,将限狙之食。过了不久,食物匮乏,他将要减少猴子的食物。3. 你从本文中收获了什么道理?示例:要善于透过事物表面现象看清本质 (看问题不要只停留在表面,应该 看到其实质)。【参考译文

16、】“(我)给你们橡粟,早上三颗,晚上四颗,够吗? ”猴子们一听,都站了起 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粟,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够 ”猴子们听后都趴在地上很高兴。(九)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 之。宋国有一个养猴的人,很喜欢猴,养了一大群。他能懂得猴子的心意,猴子 也能够了解他的心思。他(宁可)减少全家的口粮,(也要)满足猴子们的欲望。过 了不久,食物匮乏,他将要减少猴子的食物。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瞒哄猴 子: 来, 吗?【注释】 鲁:鲁国,在现在的山东。计:计谋

17、,策略。俄:不久, 一会儿。老父(f U ):老人。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圣人:具有最高智慧和 道德的人。中截:从中间截断。1.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执竿入城执:拿(2)遂依而截之遂:于是,就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3 .简要概括这则寓言给你的启迪。(不超过40字)示例: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我们不能做好为人师的“智者”, 更不 能如执竿人那样盲目轻信,虚心求教不等于自己不动脑筋。【参考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 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

18、儿,有个老人来到这 里说:“我并不是圣人,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把长竿从中 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十)杨氏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 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 子家禽。”(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 聪惠:聪明,有智慧。惠,通“慧”。孔君平:孔坦,字君 平,东晋会稽郡山阴县人,官至侍中、廷尉。诣 (y 1):拜访。设:摆放。 夫子:对长辈或年高者的敬称。1.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甚聪惠甚:很,十分此是君家果此:这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9、(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孔君平来拜访他父亲,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没有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3. 请结合原文内容,谈谈杨氏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非常聪明、有礼。可以从他机敏的应答、九岁就能帮父亲招呼客人的行为中 看出。4. 结合课外积累,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古代“小神童”的故事,至少写出两个。示例:孔融让梨,甘罗十二岁拜相。【参考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 访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 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

20、子 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十一)吴起守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 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 非信不可也!(选自宋濂龙门子凝道记) 【注释】 吴起: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令人求故人求:寻找(2)宜其能服三军欤?服:使信服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3. 你从吴起的为人处世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1、我们为人要讲信用,待人诚恳守信。【参考译文】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饭。老朋友说:“好啊,等我回来就 (到你家)吃饭。”吴起说:“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可是)老朋友到了 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 朋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 算数。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难道不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吗?要想使军队 信服,不讲信用是不行的。(十二)推敲云。刘公嘉话云:(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 时时引手作推敲

22、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 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留 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良:很于:在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韩立马良久(2)遂于驴上吟哦2. 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 推敲之势。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锤炼这两个字没决定下来,于是在驴背上吟诵,还不停地伸手比划“推”“敲”的姿势。3. 这则故事给我们平时的写作带来了怎样的启示?示例:对待写作必须具有严谨的精神;文章不厌百回改;需要向他人学习借 鉴。【参考译文】刘公嘉话记载

23、:贾岛初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 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开始想用“推”字,后来又想用“敲” 字,用心锤炼这两个字没有定下来,于是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不停做着推和敲 的动作。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 他正路过此地,贾岛不知不觉冲撞 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左右的侍从将贾岛推拥着带到韩愈面前, 贾岛详细地 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韩愈停马伫立很久,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 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好几天都不舍得离开。(韩愈) 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十三)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 矣! ”晏子曰:“婴

24、闻之,为者常 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选自晏子春秋内杂下)【注释】夫子:先生,对尊长的敬称。常:常常,表示容易。置:弃置,放弃。故:通“胡”,何,什么。1. 翻译下列句子。(1)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坚持做的人容易成功,坚持走的人就容易到达。(2)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坚持而不放弃,经常前进而不休止,有什么赶不上 (我)的呢?2. 这则小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示例: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最终就会得到成功。【参考译文】梁丘据对晏子说:“我到死(恐怕)也赶不上先生啊!”晏子说:“我听说, 坚持做的人容易成功,坚持走的人容易到

25、达。我并没有比别人特殊的才能。经常 实践却不放弃,经常行进却不停下的人,你怎么会赶不上 (我)呢?”(十四)苏洵读书1=1 o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 异等,皆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 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 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宋史苏洵传)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1)悉焚常所为文悉:全、都(2)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 至:到达2.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苏洵的文章)流传

26、出来后,士大夫争相传阅,一时之间学习写作的人都抢着 模仿苏洵文章的写法。3. 苏洵的读书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示例:苏洵读书很勤奋刻苦,尽管苏洵读书很晚也能学识渊博,这启示我非 勤奋刻苦不能读书,只要想学习,就为时不晚。【参考译文】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他二十七岁的时候开始发愤学习, 一年多后去考 进士,又去考茂才异等,都没有考中。于是苏洵将自己以前的文章全部焚烧,关 门闭户更加苦读诗书,终于精通六经及百家之说,写文章一会儿就写了几千字。 至和、嘉祐年间,(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一同来到京师,翰林学士欧 阳修将苏洵所做的二十二篇文章上呈给朝廷。(苏洵的文章)流传出来后,士大夫 争相传阅

27、,一时之间学习写作的人都抢着模仿苏洵文章的写法。(十五) 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 官名,副宰相。朝士: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 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 “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 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 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注释】 吕蒙正:宋代政治家。参知政事: 中央官员。同列:同僚。量:气量。1. 解释下列加点词。(1)不喜计人过(2)蒙正遂止之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就走过去了。3. 与要追究“朝士”的“同列

28、”相比,吕蒙正的“量”体现在哪里?阻止同僚,并用“不问之何损”开导说服同僚。【参考译文】吕蒙正丞相不喜欢计较别人的过失。 初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中央官 员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呀? ”吕蒙正装作没有 听见就走过去了。吕蒙正的同僚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 正就制止他。退朝以后,吕蒙正的同僚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吕蒙正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身不能忘记,固然不如不知道为好。 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气 量。过:止:过失、过错制止、阻止16.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

29、,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1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2?”王曰:“弃3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注释】1.比:等到。2.如之何:对他怎么办? 3.弃:抛弃,此指绝交。【翻译】孟子对齐宣王说:“(假如)大王有一位大臣,将妻子儿女托付给朋友(照顾 ),(自 己)却到楚国去游历。等他回来时,他的妻子儿女却在挨饿受冻,对待这样的朋友,应该怎 么办? ”齐宣王回答说:“和他绝交。”孟子说:“如果司法官不能管理好下属,那么对他怎 么办? ”齐宣王说:“罢免他。”孟子说:“假如一个国家没有治理好,那么对他怎么办?” 齐宣王

30、环顾左右,把话题扯到别的事情上了。一、为划线句子断句。(限两处)二、解释加点词语1.之楚游者2.则冻馁其妻子3.已之17.孔孟论学子曰:十有五而志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4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5,吾往也!”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 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注释】逾:超过【翻译】四十岁,1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26也。”1.志:立志。2.耳顺:指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3.逾矩:超过规矩.法度;矩:规矩,法度。 4.覆:倾倒。5.进:前进。6.杵:舂米用

31、的长木槌。孔子说:“我十五岁幵始有志于学问;到二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到对自己的言行学说坚信不疑;至U五十岁,懂得世事发展的自然规律;至U六十岁,己到七十岁,可以从心到身自由运作,而又不越出应有的规能理解和泰然地对待听到的一切: 矩。”孔子说:“好比堆积土山,只差一筐而没有完成,如果要停下来,这是我自己主动停止 的。又好比填平洼地,虽然刚倒下一筐土,如果要继续往上堆,这是我自己要前进的。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武成,只取其中的两三片 竹简罢了。仁人在天下是没有敌手的,以周武王这极为仁道的人来讨伐极为不仁道的人,怎么会使血流得那么多,一、为划线句子断句。二、解释加

32、点词语1.三十而立把舂米用的木棒都漂起来了呢。 (限三处)2.譬如平地3.以至仁18. 勉学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 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 犹贤3乎4瞑目而无见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 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1,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然人有坎壈2,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 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 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

33、寤也。 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者也。【注释】1.理:梳理,整理,此指温习。 2.坎壈(I an):困顿,坎坷。【翻译】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注敏锐,长大成人以后,思想容易分散,因此,对孩子要 及早教育,不可错失良机。我七岁的时候,背诵灵光殿赋,直到今天,隔十年温习一次, 还没有遗忘。二十岁以后,所背诵的经书,搁置在那里一个月,便到了荒废的地步。当然。 人总有困厄的时候,壮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更应当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自暴自弃。孔子说:“五十岁时样习易,就可以不犯大错了。 ”魏武帝.袁遗,到老时学习的更加 专心,这些都是从小到老勤学不辍的例子。曾子十七岁时才开始学习,最后名闻天下;荀子五十岁才开始到齐国游学,仍然成为大学者;公孙弘四十多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