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有理数的加法(一)_第1页
1.5有理数的加法(一)_第2页
1.5有理数的加法(一)_第3页
1.5有理数的加法(一)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5 有理数的加法(一)教学设计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算术四则运算, 而初中的有理数运算是以 小学算术四则运算为基础的, 不同的是有理数运算多了一个符号问题。 符号法则是有理数运 算法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学生学习本章知识和今后学习其他与计算有关的内容时容易出 错的知识点之一。学生活动经验基础: 在前面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数学活动, 感 受到了数的范围的扩大, 能借助生活经验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如计算 比赛的得分,计算温差等等。 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 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

2、,具备了一定数学交流的能力。学生学习中的困难预设: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认识过程, 要遵循一般的认识规律, 而七 年级的学生,对异号两数相加从未接触过,与小学加法比较, 思维强度增大,需要通过绝对 值大小的比较来确定和的符号和加法转化为减法两个过程,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短时间内完成 这个认识过程确有一定的难度, 在教学时应从实例出发,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正负抵消的思想, 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加以解释,让学生感知法则的由来,以突破这一难点。二、教学任务分析教科书基于学生学习了相反数和绝对值基础之上, 提出了本课时的具体学习任务: 探索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1.

3、 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 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和归纳猜想的能力;3. 渗透分类、探索、转化、归纳等思想方法,使学生了解研究数学的一些基本方法。教学重难点:1、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 、正确熟练利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尤其是异号两数相加 (绝对值不相等时) 的计算。3 、理解分类讨论、转化、归纳、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课时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引入,提出问题;第二环节:活动探究,猜想法则;第三环节:例题教学;第四环节:练习检测;第五环节:反思收获;第六环节:布置作业。(一)复习引入,提出问题一、复习提问

4、:1、回忆绝对值的定义,举例说明; 2、回忆相反数的定义,举例说明;3、请大家回忆有理数按照正负是怎样分类的?、提出问题:思考:两个有理数相加时,两个加数会出现哪几种情况呢?1.2.3.4.5.正数与正数相加 正数与负数相加 正数与零相加' 负数与正数相加 负数与负数相加6.负数与零相加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后得出上面的几种情况。(二)活动探究,猜想法则:活动一:我们把赢一个球记为“ +1”,输一个球记作“ -1 ”,你能列式来表达净胜球问题吗?在奥运会,中国女足第一场比赛输了3个球,第二场比赛赢了 2个球,那么中国队两场比赛的净胜球数是多少?计算(-3)+ 2在方椎中放进3个

5、9;和2个移疋所右的 叵+:活动二:我们可以利用数轴表示两次运动的过程。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 ”1西的方向为负方向。1、先向西移动2个单位,再向西移动3个单位,此时位于原点 侧个单位,即(-2)+( -3)=-54思考:如果两次都是向东走,又该怎样列式呢?学生思考后得出:(+2)+( +3)=52.先向西移动此时在原点3个单位,再向东移动 西侧 1个单位处,即2个单位,(-3)+( +2)=-1i厂L11-4-3-2-10思考:如果是先向东移动3个单位,再向西移动2个单位,又该怎样列式?(+3)+ ( -2)=1我们得到了以下算式二议一议二(-2) + (-3) =-5 C

6、+2) + C+3) =5 (-3) + (+2) =-1 (+3) + (-2) =1 我们述容易得到:(+3) + (-3) =0, (-2) + (+2) =0.(+3) +0=3,( +0=-4,同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加数的符号有怎样的关系?和的绝对值与加数的绝对值有怎样的关系?异号时呢? 一个数同0相加,和是多少?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 然后分组进行活动, 教师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点拨和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形成统一的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按以下步骤思考:1、观察列出的具体算式,根据两个加数的符号分类:两个正数相加、两个负数相加,异号两

7、数相加(根据绝对值又可再分类)、一个加数为0。2、同号两数相加时,和的符号与两个加数的符号有怎样的关系?和的绝对值和加数的绝对值有怎样的关系?异号两数相加时和的符号与两个加数的符号有怎样的关系?和的绝对值和加数的绝对值有怎么样的关系?有一个加数为0时,和是什么?3、从中归纳概括出规律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引出规定的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值相等时和为 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三)例题教学:例题1、计算: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1)(+8) +( +5);(2)( +2.5 )+(

8、-2.5 )(3)(-)+ (-三亠);(4 )( +1 1-)+(-)分析:先分析加法的类型,再根据对应的法则进行符号判断和绝对值的计算。学生计算时,师巡视指导,然后找四名学生板演,师生评议,确定方法过程,渗透转化 的数学思想方法。例题2、我们把海平面的高度记为 0m 艘潜艇从海平面先下潜 40m,再上升15m。求现在这艘潜艇相对于海平面的位置。(上升为正,下潜为负)学生独立完成后,师展示学生解答过程,并对过程做出规范。(四)练习检测:练习1、计算:(1)(-3 ) +(-11 );(2)( +3.8 )+( -3.8 )(3)(-13 )+ (+11);(4)(-99 )+0;1143(5

9、)(-一;)+(-);(6)(-)+ 1通过这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有理数加法的法则,达到熟练程度。二、当堂检测:(满分10分)1、计算:(1)(-5 ) + (-2 );(2) 4+ (-8 );( 3) 0+ (-6 );(4) 13+( -2 );( 5)(-4 ) + (+ : );(6)( +3.14 ) + (-3.14 );2、 热气球从地面先上升了 1000m后,又 下降了 150m=则热气球实际上升了 米。全班学生书面练习,订正答案,评分,改正。(五) 反思收获:1、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流程和知识;2、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数学思想方法;3、学生回顾本节课错题。(六) 布置

10、作业:1. 课本习题 1、2、3 ;2. 练习册1.5 (1)中的“知识与技能”。四、教学设计反思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分类和比较大小的基础上进行的,运用数形结合和分类、转化、归纳等思想方法,探索出有理数加法法则。“有理数加法(一)”的教学,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较快地由教师给出法则, 用较多的时间组织学生练习, 以求熟练地掌握法则;另一类 是适当加强法则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如本教学设计。现在,试比较这两类教学设计的得失利弊。第一种方案,教学的重点偏重于让学生通过练习,熟悉法则的应用, 这种教法近期效果较好。第二种方案,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在这节课上不仅学懂了法则,而且能感知到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这种方案减少了应用法则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