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常见问题MicrosoftWord97-2003文档_第1页
美术教学常见问题MicrosoftWord97-2003文档_第2页
美术教学常见问题MicrosoftWord97-2003文档_第3页
美术教学常见问题MicrosoftWord97-2003文档_第4页
美术教学常见问题MicrosoftWord97-2003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美术课堂常见的问题    一、对教材理解浮躁的问题    作为教师一定要具备能从教材中提炼教学目标和知识成分的能力,以及具备能运用各种手段来达到目标和传授知识的能力。在具备了这种能力以后,教材自然而然就回归到它应有的地位一个知识传授的平台和媒介。有了这种能力,教师本身就会对教材进行深度与广度的挖掘,就会不拘泥于教材,这种能力的具备,要求教师在拿到教材后多想一想:这节课我到底要干什么?让学生完成一份作业是不是就是本节课的目的?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到底要让学生理解什么?例如讲到对称,往往许多教师只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称,然后再让学生看一

2、些有关对称的作品,在练习一下对称的作业也就完成了本节课的讲授。对于对称在美术作品中传递什么样的美只字不提,能提到的也大都一带而过,更不要说让学生运用对称的美学原则有目的的进行练习了。基于此,教师一定要对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知识甚解在甚解。甚解到能抛开教材、出离教材。也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外、教材外多下功夫,将知识搞懂,将文化背景弄清,不仅要传授美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能传授美术文化。     二、知识传授与运用的问题    针对小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特点,教师在设计一节课的时候,知识点不宜太多,一节课知识点的设计顶多两个就足够了。我们

3、还知道,知识只有在实践当中去运用才能体现其价值所在,反之,等于没学。在课堂教学中,传授了知识只是完成了教学的一半任务,如何运用知识才是一节课更为重要的另一半。这里所说的“如何运用”不是指让学生简单地完成一件作品,而是建立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上,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目的的完成知识的实践活动。恰恰是这一点往往被忽视。从而也就造成教师对学生作业评价的目的性不强。     在知识的传授与运用上,教师要会教,学生要会学。以欣赏课为例:在以往的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会针对某一时代或某一主题精心准备一些美术作品,与学生共同欣赏,共同理解,学生在教师的这种课堂教学设计下也能

4、学到知识,但仅仅是学到知识而已,更多的是对作品的色彩、造型、内容、构图等等的理解。在此注意,欣赏一件美术作品不能简单的这样理解,欣赏作品更重要的是欣赏美术文化,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欣赏。如中国画中“梅、兰、竹、菊”的绘画题材,欣赏画家所画的这些题材,其实只是一种层面上的欣赏,更深层面上的欣赏是美术文化上的,也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些题材会经久不衰;这些题材的文化喻意和内涵是什么。基于此,教师就可以设计如何让学生“学”,要让学生学会在离开老师以后自己也能欣赏美术作品。其实教师大可不必准备大量的作品在课堂上,一幅作品就够了。但一定要在教师的启发和带动下,让学生针对作品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在提

5、问题的过程中把学生放开,告诉他们任何问题都可以提,然后在引导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查阅资料,解决问题。从而在看去不经意中将如何欣赏艺术作品的正确方法传递给学生。学生也在不经意中将老师传授的知识不断的实践,已体会主动学习带来的乐趣。     三.学习用具产生的问题    1少带、不带工具材料。     新课标要求学生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去创造作品。美术课上,常会看见部分学生在其他同学专心画或做的时候无所事事甚至扰乱课堂纪律,成为课堂的不和谐因素,而其原因是没带材料,更有一部分

6、学生长期不带材料,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    2不用、乱用工具材料。   很多美术教材中,学生要准备的学习工具、材料又多又杂,其中不乏剪刀、钢丝等尖锐物品,在调皮好动的小学生手里,成了玩具,甚至成了攻击其他同学的“武器”,所有这些都给美术课增添上了不安全隐患。    3不理、胡理剩余材料。   下课铃声响,学生匆忙收拾材料离开美术教室,虽然教师一再强调先把垃圾扔入纸篓,可当人去室空时还是会发现桌上、地上一片狼籍。   小学美术课每班一周只有两节,如何让学生在每周两节课的时间里

7、把美术学好呢?这就需要美术教师构建高效的美术课堂。下面就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多措并举,让学生带齐工具和材料。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门类很多,单绘画类就有蜡笔画、水彩画、水粉画、水墨画等,需要准备的材料各不相同。所以需要用各种工具和材料来表现。纵观小学美术教材,各个画种都涉及到了。可以说,美术课的工具和材料是上好美术课的前提。如果学生不带齐工具和材料的话,上课时不是走来走去借材料,就是无所事事,这样一来就导致了课堂纪律的混乱,使课堂效率大打折扣。    一开始上美术课时,让学生准备一个美工袋,里面放着美术课上最常用也最

8、方便携带的绘画工具油画棒或水彩笔,制作工具彩纸、剪刀、胶水。对于这类常规工具,可以上课前一天让班长把通知贴在黑板上,每次让小组长上课前检查一下,用一个小本做好每次的记录,同时督促忘带的的学生向同轨班的学生借用一下。碰到新教授的画种,需要的工具和材料较多,则由老师在上完课之后写在小黑板上,挂在教室里,或是写在一张大一点的纸上,时时提醒学生勿忘。并在上课时由老师检查并做好记录。学生知道老师要亲自检查的,带材料的几率就高了,这样就保证了新课的顺利进行。    综合课需要许多废旧材料,种类繁多,如果一下子就让学生备齐各种各样的材料,确实有些困难。我就在学期第一节课和学生一

9、起翻阅全书,研究每一课都需要准备哪些工具,让学生准备一个百宝箱,随时收集生活中可用的各种材料。包括各种不同色彩不同性质的纸;还有布、竹、木、线、金属丝、塑料泡沫,种类果实;现代生活中的有形废弃物,比如各种饮料瓶、牛奶盒、食品罐等。放在百宝箱里,随用随取。    当然,无论你想得多么周到,孩子毕竟是孩子,课上总会有个把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忘带材料,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可事先准备一部分材料,上课时借给他们使用。并提醒他们以后可别忘了。学生是很敏感的,他们一定会感觉到老师的关爱之情,这部分学生以后就很少会忘带材料了。   

10、; 学生备齐了上美术课所需的工具和材料,上美术课的兴趣就来了,学得更加认真了,课堂效率就提高了。    每节课教师都要多次反复强调工具的安全使用,我在课上绝对不允许借用剪刀和裁纸刀,这样做减少了安全隐患。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提醒学生把自己的废纸片收到袋子里,这样孩子们慢慢就养成了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四.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心不在焉”和“不务正业”。    貌似挺乖,不讲话,不做小动作,但思想开小差,当请他回答问题时,却是答非所问,甚至不知所措。还有美

11、术课上常常有学生偷偷地玩玩具,或看其他书籍,或做其他作业,对真正的美术活动却不投入。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纪律是一堂课取得预期效果的保证。美术课上,学生画画图画,做做小工艺品,课上得比较轻松活泼,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往往会七嘴八舌,甚至掩盖掉教师的声音。这也是美术老师比较烦心的一件事情。对此,我在课上制定了一些让学生守纪律的奖惩尝试,加分扣分制,加分用笑脸来表示,扣分用哭脸表示,一颗笑脸可以抵消一个哭脸,取得了一些效果。    .针对每个学生。在美术课上表现特别好的学生,如积极发言的,遵守纪律的,作业优秀的,我都会给他们加笑脸,如果有

12、学生不遵守纪律,影响学生听课,老师上课的,第一次先提醒他,第二次打一个哭脸,到学期末累计,计入平时的考核。   .针对纪律较差的学生。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个自制能力较差的学生,他们平时加笑脸的机会很少,对于这样的学生,我特别设置了表扬笑脸,多给他们一次加笑脸的机会。就是和以前相比,这类学生在节课上的纪律有进步了,老师会加以表扬,得到老师的一次表扬,就可以得到一颗表扬笑脸。这样一来就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    .针对小组。为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我设置了加集体笑脸这一项。以集体为单位进行考核。一节课结束时,老师评出特别遵守纪律的小组,给小

13、组每个成员加一颗笑脸,为了得到这颗集体笑脸,小组成员间相互提醒,相互鼓励,小组间暗暗较劲。有的小组长特别负责任,想了很多办法来使自己组得到这颗集体笑脸。   2.学生不愿合作。   有的学生自己带齐了材料,就不愿意借给其他同学使用;在学习过程中,和他人合作也不积极参与,或是进行无效、低效的合作;还有的不会合作。这种问题多出现在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中有的忙得不可开交,有的则在一边袖手旁观,实际上并没有达到真正的合作。   在小组合作的时候,要以小组为单位分配材料,也就是说,只够一个小组的用,如果个人制作是不够的,而且分工要明确。这两个问

14、题很容易就解决了。    合作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基础上,是独立学习的有益补充。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但是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管具体的学习内容,常常生硬的搬用分组合作的固定样式,以为只有采用分组合作,才是新的学习方式,才能培养合作意识。      通常适于分组合作练习的主要有

15、这样几种情况:    (一)、练习内容较多,单凭个人的努力很难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    (二)、作业难度过大,一个人难以解决;    (三)、需要交流与讨论,互相启发的学习内容。而对于美术学科而言,很多作业任务是无法用分组合作来完成的,因为艺术的特别之处便是“提倡多样性”。    3.学习兴趣转移或减弱。    学生在低年级时都比较喜欢画画,尤其在幼儿园,几乎每个儿童都喜欢画画,但是由于课堂内容比较简单,导致一部分孩子早早完成作业,无所事事,学

16、习兴趣转移,开始说话,做小动作。    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绘画的热情渐渐减弱,绘画变得困难起来,总是抱怨没什么可画,他们有的怕画、怕想象,学习动力不够;有的怕写实,怕表现不够,不敢画;对自己的作品越来越不满意,一些学生将美术作业当作是一种“任务“,草草了事,个别学生甚至到了不想完成美术作业的地步。    我们可以用在课堂上准许孩子运用不同的形式完成作业这个方法来解决。    低年级可以用这个方法丰富课堂内容。比如有一些孩子画得很快,完成之后问我可不可以玩橡皮泥、可不可以去剪纸等等,我同意了,然后继续指导

17、还未完成作品的孩子。没想到过了一会,一个孩子拿着一只用橡皮泥捏制的七星瓢虫跑过来对我说:老师,你看!我做了只七星瓢虫!看着这只用橡皮泥制作的蓝底黄点的七星瓢虫,我眼前一亮!呀,多么大胆的做法!我表扬了他。过了一会,又有孩子站起来说:老师,你看!我也做了一只!我一看,原来是用彩纸折成的一只蜻蜓!紧接着,又有好几个孩子纷纷举起自己用各种方法制作的昆虫,得意地看着我。我的心为之一怔!同样是表现昆虫,我们备课时想到的是按照教材的要求指导学生绘画,而孩子却能想到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而且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改变色彩、进行造型上的夸张!这不就是发展吗!同一个题材,我们可以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和想象,用平面和立体

18、等不同手段来表现,不仅画一画,还可以做一做。在做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绘画更多,孩子们可以自己动脑筋解决,也可以与小组里的伙伴一起讨论、交流,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锻炼了人际交往的能力。这样,同样的一节课,孩子们就能获得更多方面的发展。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擅长的画种,我发现女同学多数喜欢画画,而男同学多数偏爱手工制作,而且喜欢有组织的美术活动。根据这些特点我在设计课的时候,会想办法让课堂生动富有朝气,例如五年级上册信息联通活动一以画为主,活动二手工制作为主,在第一节课已经完成活动一的同学就可以制作电话亭了,通常男生已经跃跃欲试了。作业评价的时候不要分开两个

19、课时评价,最后放在一起总评,这样各有千秋,孩子们觉得这节课收获很多,也非常开心。再比如六年级上册丰盛的大餐,这一课我采用了宴会的方式展示作业,提前安排了几个有能力的学生组织,展评,介绍。从制作到展示,整个过程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六年级学生造型能力很强,制作速度也快,而且课前都已经搜集了很多菜肴的图片,所以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很不错,作品很精美,课堂气氛热烈。     4.忽视美术技能技巧传授的现象。     我们很多老师片面的理解新课标,认为美术学科需要注重美术文化的学习,因此知识技能就不重要。示范教学过频或过淡,忽略学

20、生的实际需要。这种现象在公开课中经常会有反映,结果,让听课的老师觉得困惑。     一方面,由于学生年龄小,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的操作领域,对于技能不是很强的课,如果像鸡妈妈呵护小鸡一样,教师对每一个步骤演示讲解,学生观看熟记,这就带来了相对的缺陷:部分学生在创作时容易受教师示范的“定势”,使得自己创作的作品没有很强的“原创性”,更多的是教师作品的“影子”。这样过频的示范只会使学生依葫芦画瓢,形成思维的惰性,而且也会让学生的作品风格单调划一。    另一方面,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便认为示范是一种阻碍学生发散思维的不良教学手段,

21、将美术知识技能弱化、淡化,为怕禁锢学生的思维而不敢示范。但是由于重视在创作过程中对学生原始意识和创新意识的保护,在有意与无意之中,会使美术课堂的创作处于一种学生自发的,无明确表现目的和表现方法的状况。美术课虽然是技能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合理的示范,但它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    5、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削弱教师的主导地位    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并通过体验与感受,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如果误

22、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做主,自己学习,那就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见,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指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问题讨论,独立提出、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学习,“自主学习”不是学生“自己学习”,不是不要教师教。美术教学尤其如此,一方面学生的美术知识,经验积累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指导;另一方面,学生由他主到自主,也需要一个牵、扶、放的渐进过程。    6、忽视情景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实效性的现象    适当的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情景设置确实对美术课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过多的使用情景教学往往容易

23、陷入误区,使情景教学形式化,很多情景设置表面上给人的感觉是生动有趣,热热闹闹,实际上教师在兜圈子、猜谜语,对课堂教学效果反而会有影响,甚至干扰了学生的学习。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的课堂上更是应该谨慎使用,把握不好反而成为学生借着这种气氛哄闹一下的机会。    7、忽视美术教学中美术因素的现象    在新课程的视野下,美术不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成为美术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许多教师尝试学科的整合,如美术与音乐的整合,美术与语文的整合,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等等,这是很值得探索的一种模式。但

24、是在整合的过程中,我们时刻不要忘记美术教学的特征,不能忘记美术学科中的美术元素,一味地追求知识的综合会失去美术学科本身的特点,而使我们的美术课显得不伦不类。    8、忽视提问有效性的现象    提问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和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在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中,教师对提问往往都经过精心的设计,但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一般注重的是环节的设计,而容易忽略对提问的设计。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的提问随意性比较大,在一些公开课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价值不高或者无价值的提问。  

25、  教师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清楚课的重难点,把握目标任务。没有意义的问题不要问。例如:好看吗?漂亮吗?或是:大家觉得怎样?等等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一些问题提的范畴太大,学生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结果造成课堂冷场。设计问题要简单易懂,如果一个环节需要几个问题来完成,那么就分开问,层层设疑,环环相扣。    (一)常见的现象:    (1)提问过难,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课堂教学时,有的教师提问内容难度太大,过于空泛,例如:在欣赏图片作品以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这两幅画的表现手法吗?(学生面

26、面相觑,教室一阵沉默)学生“跳来跳去够不着”,这样提问很容易造成“冷场”的局面。教师将问题高度拔高,缺乏知识连接性,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断层,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如果将问题改成这样的提问“你知道这两张画分别是怎么画出来的?”相信回答的效果就大相径庭。    (2)提问过多,占用学生的创作时间    美术课最讲究精讲多练,有的教师不明白问题的数量不等于质量,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使学生来不及自己去研究思考,思维浮躁化,探索浅尝辄止。留不足等待时间学生就不可能展开思维的空间,更别说启发学生的创造力。由于过多的提问大量的占据短短的

27、40钟课堂时间,导致美术课堂上学生无法进行创作练习。我认为在美术课堂中安排师生交流时间应把握在15分钟以内,留以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练习操作。    (3)提问缺少评价牵引,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有很强的变化,课堂提问即带有预设性又有很多的生成。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作答时有错有对,有的更是出乎意料。有的教师忽视对学生回答的点评,只有当学生到达自己预设的答案时候,才给予肯定。尤其当学生答非所问时,为了维持教学进程,教师往往就会直接请下一个学生回答。没有注意有效及时的对问题进行牵引来帮助此学生,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将会不

28、再积极动脑,而是消极等待,把自己置身于交流之外。    (4)提问语言不科学,学生缺少思考兴趣    有的教师在课堂提问中会不经意使用一些不科学语言,这是要值得我们注意的。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例如:“哦,我觉得这个答案或许也可以。”这种语言不仅不能准确、科学地传递信息,使学生茫然不知所云,困惑不解。有些老师在课堂上经常脱口而出:“谁能来回答一下?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吗?”想以此言语激励学生发言。熟不知这样的提问,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大伤自尊心,即使回答出来,毫无成就感可言,大大降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有些老师只要遇到作品欣赏,堂

29、堂课都是雷同的提问:“这张画美不美?美在哪里?”发问不少,收效甚微,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长此以往,让学生生厌。另外有些老师习惯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好不好”的口头禅式语言,问题未经精心设计,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    (二)提高美术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和方法    1、提问趣味性,激发学习情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要力求富有趣味性,能激发兴趣,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获取美术知识。    2、提问重启发,紧扣教学重难点

30、    每节课都有它的重难点,只有把这些重难点解决,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才算完成。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启发性,围绕教学的重难点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惑。问题的设计更要环环相扣,先易后难,先点后面,让学生解答这些问题时,既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得到严格的思维训练。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问题过多,且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如“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不好?还有不会的吗?美不美?”等无效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前一定吃透教材,每一个问题要经得起推敲,只有深入才能浅出。启发性提问容易激发学生思维延伸思考,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学生经过思考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既非伸手可及,但是跳

31、一跳又能够的着。这样,学生的知识能力就都得到发展。    3、提问灵活性,适时评价、有效牵引    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可能“卡壳”,有时也可能答非所问,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教学智慧,关注教学生成性,注意灵活多变。学生做答以后,教师的反应也要因人而异、因人而答。学生如果回答不上来不能一个劲地追问学生,应该多用一些疏导性、铺垫性的问题,帮助其走出困境。对于独特的见解,给予赏识。对于正确的的回答,给予表扬。对于有进步、胆小的学生给予鼓励,对于一时回答不上来的学生给予希望,希望下次可以回答的更好,鼓励其勇于回答问题的精神。&

32、#160;   由于美术教学的开放性,许多问题更是没有固定的答案,对于学生不同见解,不能急于否定、批判,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对于错误的理解教师应给予正确的牵引、评价。    4、提问留白化,多思考多探索    中国传统水墨画,适当的留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教师提问后亦可适度留白,给学生探索、思考的空间。每一节美术课都会欣赏到不同形式的优秀作品,如何引导欣赏在美术教学尤为重要。出示图片以后,教师提问后要耐心等待,因为欣赏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以一句简单的“是不是?”或“以讲代思”,把答案告诉学生。多预留点时间,让学生充

33、分观察、理解、感悟、梳理,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提高审美情趣。也许一节课不会立竿见影,学生不可能马上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每一节课都有那么一点时间,那么,学生不但思维方式得以提升,表达能力得以锻炼,审美能力也随之提高。但是如果学生思考、讨论时间太长,有的学生思维会偏离教学轨道也不利于课堂的调控。    5、提问生活化,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在美术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联系生活实际提问,可以使学习由自己经验作为支持,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美术知识从而创造出源于生活,高于生

34、活的美术作品   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情操的陶冶和文化素养的提升。美术教学提问应多从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美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鼓励孩子们细心观察生活,生活中的事例因和美术知识结合,更富有艺术色彩。真正体现了美术知识生活化,生活问题艺术化,美术学科的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也因此得以凸现。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   五、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单一的问题    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单一这一问题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普遍到不仅是美术课有,各个学科都存在,换句不为过的

35、话说就是,现在教师评价学生的语言可以适用于各个学科。如:“好;对;你真棒。”等等,似乎老师们再也找不出除此之外更恰当的语言了。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    1、对学生关注不够:    解决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不丰富的问题其实很简单,评价语言要丰富,首先就要体现出本学科的特点,就是说语言要体现“学科性”。要让学生听了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之后能清晰的感受到自己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有哪些收获与不足,将老师说自己的不足加以完善,也许将来就能在美术领域里获得成功。如:“你画面的线条非常流畅,很有味道;你在色彩上的感觉上很有天赋;你的造型能力还差一些,但

36、这需要锻炼,如果你能坚持下去,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在美术上获得成功的;你的想象力已经把你带入到艺术的领域里了,”等等诸如此类学科特点鲜明的评价语言。大家试想,也许教师一句恰如其分的评价,很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但这种评价一定要建立在关注学生个体学习上,要让学生听了之后明确的感觉到老师在说我自己,这也是丰富评价语言的第二要素“针对性”。    丰富评价语言的第三要素就是“教育性”。现在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似乎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许说好的,不许说坏的。大家都知道,教育如果没有批评,教育只是一半,如果老师只是一味的对学生说“好”,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可能就听不得“不好”了,如果哪

37、一天谁说了“不好”,学生可能就无法接受了。这种心理承受能力差导致的严重后果还少吗?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耐心的说。那么回到我们的美术课上,评价的“教育性”该如何体现呢?其实很简单,还是要从美术学科上出发,从学科的角度、从美的角度告诉学生,哪做得不好,应该怎么去做,再加上老师真诚的语言,学生就很容易接受。    2、教学目标模糊不清    教学目标模糊不清不是说教师不知道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而是往往老师把课上到最后,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忘了,对学生的作业评价只看到画面如何,这节课到底该画什么,学生的作品是不是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用上了,似乎忘得一干二净,从而导致教师评价语言单一,不知从何说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