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陈经纶中学2025届高三生物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北京市朝阳区陈经纶中学2025届高三生物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北京市朝阳区陈经纶中学2025届高三生物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北京市朝阳区陈经纶中学2025届高三生物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北京市朝阳区陈经纶中学2025届高三生物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7-北京市朝阳区陈经纶中学2025届高三生物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及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有关B.醋酸杆菌无中心体,只能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C.高尔基体分泌小泡内的化合物都需经过内质网的加工修饰D.动物摄食后,糖类的消化发生在外环境中,并可产生ATP【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骨架是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络结构。真核细胞借以维持其基本形态的重要结构,被形象地称为细胞骨架,它通常也被认为是广义上细胞器的一种。

2、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细胞器分布形态结构功能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双层膜结构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植物叶肉细胞双层膜结构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内质网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

基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加细胞壁形成)核糖体动植物细胞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溶酶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苍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液泡成熟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调整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无膜结构;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四周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详解】A、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所特有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有关,A正确;B、醋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无中心体,以二分裂的方式增殖,B错误;C、高尔基体分泌小泡内的分泌蛋白需经过内质网的加工修饰,但高尔基体分泌小泡内其他种类化合物,如神经递质,不须要经过内质网的加工修饰,C错误;D、动物摄食后,糖类的消化水解过程发生在消化道中,属于外环境中,但是此过程不会产生ATP,D错误。故选A。2.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肯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耀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耀,溶液的pH不变。依据上述试验结果,下列推想不合理的是()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H+-ATPase发挥作用,使H+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跨膜运输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干脆供应,从而建立膜两侧质子的电化学势能D.溶液中的H﹢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膜进入保卫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题意分析:H+-ATPase是身兼载体和ATP酶双重角色一种特别载体。由试验可知,蓝光可以使细胞液中的H+进入细胞外液,导致溶液的pH明显降低;而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阻挡细胞液中的H+进入细胞外液。【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A正确;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即主动运输跨膜运输,B正确;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由ATP水解供应,C错误;D、由①中的试验可知,最初细胞内pH高于细胞外,即细胞内H+浓度低于细胞外,但暗处理后溶液浓度没有发生变更,说明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膜进入保卫细胞,D正确。

故选C。3.线粒体中的[H]与氧气结合的过程须要细胞色素c的参加。细胞接收凋亡信号后,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可转移到细胞质基质中,并与Apaf-1蛋白结合引起细胞凋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无氧呼吸中消耗[H]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B.在有活力的细胞中,细胞色素c主要定位在线粒体内膜上C.细胞色素c功能丢失的细胞将无法合成ATPD.若细胞中Apaf-1蛋白功能丢失,细胞色素c将不会引起该细胞凋亡【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凋亡:由基因所确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属正常死亡。

3、蛋白质的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担当者: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传递信息,即调整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

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详解】A、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可产生[H],场所为细胞质基质,A正确;

B、细胞色素c参加[H]与氧气的结合过程,该过程属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故在有活力的细胞中,细胞色素c主要定位在线粒体内膜上,B正确;

C、细胞色素c功能丢失影响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但有氧呼吸前两阶段也产生ATP,C错误;

D、由题意可知,细胞色素c可以与Apaf-1蛋白结合引起细胞凋亡,若Apaf-1蛋白功能丢失,其不能与细胞色素c结合,则无法引起细胞凋亡,D正确。

故选C。【点睛】本题以细胞色素c为素材,考察了细胞呼吸、细胞凋亡以及ATP合成的相关学问,本题难度不大,重点考察学生获得信息、分析问题的实力。

素养考查落实:细胞生命活动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更的统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部分与整体的统一等生命观念。4.将分裂旺盛的动物细胞阻断在G1/S期交界处,更换培育液使其复原分裂实力,从而使全部细胞的分裂同步化,之后每隔2h取样一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DNA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用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形成,进而把分裂阻断在G1/S交界处B.据图推断,该动物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时长大约为24hC.细胞中DNA含量加倍的同时,染色体组的数量也会加倍D.据图推断,在24h时细胞分裂出现明显的非同步化【答案】D【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渐渐解体消逝,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楚;(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匀称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逝。

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更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

(1)染色体变更:后期加倍(4N),平常不变(2N);

(2)DNA变更: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3)染色单体变更:间期出现(0→4N),后期消逝(4N→0),存在时数目同DNA。【详解】A、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将分裂阻断在分裂前期,A错误;

B、据图推断,该动物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时长大约为2h,B错误;

C、细胞中DNA含量加倍发生在间期,此时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后期,则染色体组数加倍也发生在后期,C错误;

D、据图推断,在24h时细胞分裂出现明显的非同步化,D正确。

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驾驭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更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学问精确答题。5.下图1为真核生物DNA的结构,图2是其发生的生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1中④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之一——胞嘧啶脱氧核苷酸B.图1中DNA一条链上相邻的G和C通过氢键连接C.图2生理过程在真核生物体内绝大多数细胞中都能发生D.图2中可看出该过程是双向进行的,图中的酶是解旋酶【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1图: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胞嘧啶,④由磷酸、脱氧核糖和胞嘧啶组成,但不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⑤氢键、⑥是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的化学键、⑦是磷酸二酯键。分析2图:2图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详解】A、④由磷酸、脱氧核糖和胞嘧啶组成,但不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A错误;

B、图1中DNA一条链上相邻G和C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B错误;

C、图2为DNA复制过程,只能发生在少数能进行分裂的细胞中,C错误;

D、由图2可知,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从多个起点起先的,且双向复制,这样可以提高复制速率;图中所示的酶能将双链DNA打开,因此为解旋酶,D正确。

故选D。6.图表示细胞中出现的异样mRNA被SURF复合物识别而发生降解的过程,该过程被称为NMD作用,能阻挡有害异样蛋白的产生(AUG、UAG分别表示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图中异样mRNA与正常mRNA长度相同。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SURF能识别全部mRNA的终止密码子B.异样mRNA产生的缘由是发生了碱基增加或缺失C.异样mRNA由突变基因转录,其降解产物为脱氧核苷酸D.NMD作用失效,细胞内会产生肽链较短的异样蛋白质【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异样mRNA的中间部位出现一个终止密码子,该密码子能够阻断该mRNA的接着翻译,从而抑制该突变基因的表达。【详解】A.由图示可知,SURF只能识别异样mRNA的终止密码子,A错误;

B.异样mRNA与正常mRNA长度相同,则异样mRNA产生的缘由是转录它的基因发生碱基对替换造成的,B错误;

B.异样mRNA由突变基因转录,其降解产物为核糖核苷酸,C错误;

D.NMD作用失效,细胞内会产生肽链较短的异样蛋白质,D正确。

故选D。7.玉米的顶端是雄花序,叶腋处为雌花序。探讨发觉,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B、b和T、t两对等位基因与王米的性别分化有关,当基因B和基因T同时存在时,既有雄花序,又有雌花序,基因b纯合可以使植株只有雄花序,叶腋处没有雌花序,基因t纯合可以使雄花序发育成为可育的雌花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玉米有雌雄同株、雌株、雄株三种表现型B.bbTt只有雄花序,bbtt仅顶端有雌花序C.BbTt自交,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D.BbTt与bbTt的杂交后代中有1/3雄株【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分析,玉米的雌雄花序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限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雌雄同体的基因型为B_T_,雄性的基因型为bbT_,雌性的基因型为__tt。【详解】依据以上分析可知,玉米有雌雄同株、雌株、雄株三种表现型,A正确;依据题意分析,基因b纯合可以使植株只有雄花序,叶腋处没有雌花序,基因t纯合可以使雄花序发育成为可育的雌花序,因此bbTt只有雄花序,bbtt仅顶端有雌花序,B正确;BbTt自交,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4╳4=16种,C正确;BbTt与bbTt杂交后代雄株有1/2╳3/4=3/8,D错误。8.图为雌性果蝇体内部分染色体的行为及细胞分裂图像,其中能体现基因重组的是()A.④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重组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限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2、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3、意义:(1)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缘由之一;(2)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详解】基因重组有两种类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而导致基因重组,即图中①;(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而导致基因重组,即图中④。故选C。9.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耀后,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比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为背光侧,IAA含量高于乙侧和比照组B.比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样D.试验组中的IAA先横向运输再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答案】B【解析】【分析】在单侧光的照耀下,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在尖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尖端的生长素在向下进行极性运输,导致胚芽鞘下面一段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背光侧细胞生长比向光侧快,进而导致胚芽鞘向光生长。据图分析,与比照组相比,随着单侧光处理时间的延长,甲侧的细胞生长比比照组和乙侧快,说明甲侧的生长素浓度比比照组和乙侧高,促进生长的作用比比照组和乙侧大,因此甲侧表示背光侧,乙侧表示向光侧。【详解】A、依据分析可知,甲侧为背光侧,其生长素(IAA)的含量高于乙侧和比照组,A正确;B、比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没有受到单侧光的照耀,因此不弯曲,但是其尖端可以产生生长素,因此其应当直立生长,B错误;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则没有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则甲、乙两侧生长状况应当基本一样,C正确;D、生长素先在尖端进行横向运输,再向下进行极性运输,D正确。故选B。10.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马上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下列为机体会发生的反应是()A.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C.通过神经调整削减机体各部分汗腺分泌D.兴奋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削减【答案】C【解析】【分析】1、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之后,身体马上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

2、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整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削减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削减)→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A、冬泳入水后,通过调整散热削减,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恒定,入水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通过神经调整,肌肉收缩使产热增加,A错误;

B、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削减散热量,B错误;

C、冬泳入水后,通过神经调整削减汗腺分泌,使散热削减,C正确;

D、通过神经调整促进下丘脑的分泌活动,促进垂体的分泌活动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使产热增加,D错误。

故选C。11.动物在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更能调整其对刺激的适应实力。如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整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A.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这条轴线是典型的反馈调整B.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下丘脑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有多种,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D.皮质醇通过体液运输,体内皮质醇含量先上升后渐渐复原正常【答案】A【解析】【分析】动物运输的过程中,精神惊慌、焦虑担心等状态的刺激,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递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作用于细胞。【详解】A、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皮质醇,这条轴线是典型的分级调整,A错误;B、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过程属于反射,传出神经末梢和下丘脑一起构成反射弧中效应器,B正确;C、皮质醇可以作用于相应的组织细胞起作用,也可以通过负反馈作用于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C正确;D、动物在运输过程中,先通过下丘脑和垂体促进皮质醇的分泌,皮质醇分泌过多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因此体内皮质醇含量先上升后渐渐复原正常,D正确。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激素调整学问,关键是要求学生理解激素的反馈调整和分级调整过程是解题。12.小叶锦鸡儿是一种典型旱生豆科灌木,根部具有根瘤菌,对水分和养分需求大,使四周浅根系禾草及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不能适应而退出群落。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小叶锦鸡儿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B.小叶锦鸡儿灌木具有垂直和水平结构C.小叶锦鸡儿在与禾草竞争中占优势D.小叶锦鸡儿导致反抗力稳定性减弱【答案】B【解析】【分析】1、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互利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2、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详解】A、小叶锦鸡儿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A正确;

B、小叶锦鸡儿灌木构成一个种群,而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属于群落特征,B错误;C、通过题干信息可知,小叶锦鸡儿在与禾草竞争中占优势,C正确;D、小叶锦鸡儿的出现,导致物种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减弱,D正确。故选B。13.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离心、振动、电激等物理方法是干脆诱导植物细胞融合的重要手段B.用原生质体制备人工种子时,要把原生质体置于等渗溶液中,防止细胞裂开C.骨髓瘤细胞经免疫处理,可获得单克隆抗体D.核移植克隆的动物,其线粒体DNA来自供卵母体【答案】D【解析】【分析】1、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项目细胞融合原理细胞融合方法诱导手段用途植物体细胞杂交细胞膜的流淌性,(细胞的全能性)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离心、电刺激、聚乙二醇等试剂诱导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获得杂交植株动物细胞融合细胞膜的流淌性用胰蛋白酶处理使细胞分散后,诱导细胞融合离心、电刺激、聚乙二醇、灭活病毒等试剂诱导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技术之一2、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3、体细胞核移植:又称体细胞克隆,作为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常用技术手段,即把体细胞移入去核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能发育为新的胚胎,这个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用核移植方法获得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详解】A、离心、振动、电激等物理方法可促细胞融合,但是不能干脆诱导植物细胞融合,植物细胞须要先去除细胞壁形成原生质体才能融合,A错误;B、制备人工种子,须要用完整植物细胞,借助于植物组织培育技术来实现,不需用原生质体,B错误;

C、能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骨髓瘤细胞不能产生抗体,C错误;

D、核移植克隆的动物,须要供核一方和供质一方(一般用处于减数其次次分裂中期的卵细胞的细胞质),其线粒体DNA来自供卵母体,D正确。

故选D。14.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羧酸酯酶(CarE)制剂的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所需的逆转录酶可取自于抗农药马拉硫磷小菜蛾的任一细胞B.过程②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需运用耐高温的解旋酶和引物对C.过程③常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使其成为易于汲取DNA的感受态细胞D.过程④可利用抗原一抗体杂交技术鉴定目的基因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过程①表示通过反转录法合成相应的DNA;过程②表示利用PCR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过程③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过程④表示通过筛选获得工程菌。【详解】A、过程①表示通过反转录法合成目的基因,该过程须要逆转录酶,但逆转录酶不是抗农药马拉硫磷小菜蛾供应的,A错误;B、过程②表示利用PCR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该过程中解旋是通过高温解链实现的,不须要利用解旋酶,B错误;C、过程③常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使其成为易于汲取DNA的感受态细胞,C正确;D、过程④可利用DNA分子杂交鉴定目的基因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胞,D错误。故选C。【考点定位】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15.二锅头作为京酒的代表,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以下关于酿造52°二锅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酵母菌发酵产物含量中52%是酒精B.酵母菌可基因突变为进化供应原材料C.酿酒时的环境温度会影响酿酒进程D.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检测菌液的浓度【答案】A【解析】【分析】参加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详解】A、酵母菌酒精发酵得到的并不是通常市场上见到的饮用酒,其酒精含量一般在6-7%,一般须要蒸馏和浓缩,使酒精浓度达到50-70%,A错误;B、酵母菌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材料,B正确;C、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因此酿酒时的环境温度会影响酿酒进程,C正确;D、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可检测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从而检测菌液的浓度,D正确;故选A。二、非选择题16.离子的跨膜运输是神经兴奋传导与传递的基础。突触传递过程中,前、后膜内外离子的移动如下图所示。请回答问题:(1)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引起突触前膜对Na+通透性的变更趋势为______。在此过程中Na+离子的过膜方式是______。(2)引起突触前膜上Ca2+通道打开的缘由是______。(3)图中①至④表示兴奋引发的突触传递过程。图中过程②表示______。(4)为探讨细胞外Na+浓度对突触传递的影响,向细胞外液适度滴加含Na+溶液,当神经冲动再次传来时,膜电位变更幅度增大,缘由是______。(5)在突触部位胞内的钙离子主要来自于胞外。为证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可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量,提出可供试验的两套备选方案。方案一:施加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再在该试验体系中适度增加细胞外液中的钙离子浓度,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方案二:适度增加细胞外液中的钙离子浓度,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另取一组试验材料施加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比较上述两个方案的优劣,并陈述理由__________。【答案】(1).突然增加,达到肯定水平后快速降低(停止)(2).易化扩散/帮助扩散(3).神经冲动带来的膜电位变更(4).进入到胞内的钙离子会促进囊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5).膜两侧钠离子浓度差增加,过膜的钠离子数目增加(6).方案二优于方案一方案一:施加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后,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能够反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较低时对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而在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存在的条件下,增加细胞外液的钙离子浓度无法变更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不能反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较高时对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因此试验方案有缺陷。方案二:能反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较高和较低时分别对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试验方案设计较全面,试验结果较明确【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引起钠离子通道的开放,使钠离子内流引起膜电位变更。进而导致钙离子通道打开钙离子内流,细胞内钙离子增多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向突触间隙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分子结合使钠离子通道打开,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详解】(1)Na+通道的开闭是非常快速的,兴奋传来时快速打开,传过后又会快速关闭。从图中可知钠离子的运输不消耗能量,但利用了载体。说明运输方式应当为帮助扩散。(2)钠离子内流会引起膜电位变更,之后发生钙离子内流。所以引起钙离子通道打开的是膜电位变更。(3)据分析可知过程②表示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向外释放递质。(4)钠离子内流的动力是钠离子的浓度差。细胞外液纳离子浓度增大,浓度差变大。单位时间内流的钠离子增多,膜电位变更幅度增大。(5)试验目的是验证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可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量。为了充分证明该结论,须要高钙离子和低钙离子两组。施加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可以使进入细胞内的钙离子削减,增加细胞外液中的钙离子浓度可以使进入细胞内的钙离子增多。但假如先运用了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则增大细胞外液中的钙离子浓度是无作用的。【点睛】图中钙离子和钠离子进入细胞都是利用了载体,不消耗能量,都是帮助扩散方式。17.赤腹松鼠是植食为主的树栖啮齿动物,常破坏林木的树皮,是主要的森林害鼠。为了防治赤腹松鼠对人工林的危害,四川洪雅林场的技术人员用PVC软管制作毒饵站,并对毒饵站防治赤腹松鼠的效果进行探讨。(1)洪雅林场的赤腹松鼠构成了生态学上的一个__________。为了探讨对赤腹松鼠的防治,技术人员须要调查赤腹松鼠________________,来评估防治的效果。(2)利用投放毒饵来防治赤腹松鼠对林木的危害,其生态学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3)在进行毒饵站防治赤腹松鼠危害效果的探讨中,为了解除无关变量的影响,从毒饵站和饵料两个方面分别须要考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样地总运用毒饵袋数/袋无毒饵料取食数(率)投放毒饵前投放毒饵后3月4月5月6月7月9月12月A110018(18%)3(3%)2(2%)2(2%)0(0%)2(2%)3(3%)A210023(23%)2(2%)4(4%)3(3%)0(0%)2(2%)2(2%)B120071(35.5%)2(1%)1(0.5%)1(0.5%)0(0%)2(1%)0(0%)B220058(29%)3(1.5%)3(1.5%)2(1%)1(0.5%)1(0.5%)5(2.5%)C20043(21.5%)54(27%)58(29%)30(15%)18(9%)38(19%)42(21%)表:毒饵投放前后各月各样地无毒饵料取食数(率)(4)技术人员在林场内选取5块样地,其中4块防治样地,编号为A1、A2、B1、B2(A样地每公顷安装4个毒饵站,B样地每公顷安装8个毒饵站),以及1块比照样地,编号为C。样地在投放毒饵前后须要投放无毒饵料并记录用食数,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无毒饵料取食状况的结果如上表,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基于此项探讨,请为该林场将来的赤腹松鼠防治工作提出一项详细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种群(2).防治前后的种群密度(数量)(3).提高死亡率(4).毒饵站位置、构造;饵料颜色、气味、味道(5).通过无毒饵料的取食来反映赤腹松鼠的种群密度(6).毒饵站可以显著降低赤腹松鼠的种群密度,每公顷投放4个与8个毒饵站无显著性差别(7).可以每公顷安装4个毒饵站来防治赤腹松鼠危害【解析】【分析】种群密度:干脆反映种群的数量,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诞生率、死亡率:能够干脆确定种群大小和密度变更。当诞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增大;当诞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不变;当诞生率小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减小。【详解】(1)洪雅林场的全部赤腹松鼠构成一个种群;要评估防治赤腹松鼠的效果,可调查防治前后该种群的密度(数量),进行比较。(2)防治赤腹松鼠对林木的危害,需降低赤腹松鼠种群的密度,利用投放毒饵可增大该种群的死亡率,从而降低种群的密度。(3)进行毒饵站防治赤腹松鼠危害效果的探讨中,毒饵站位置、构造,饵料颜色、气味、味道等因素都会影响试验结果,需解除这些无关变量的影响。(4)该试验的自变量是样地每公顷安装的毒饵站数量,因变量是无毒饵料取食状况。投放毒饵前后在样地投放无毒饵料,目的是通过无毒饵料的取食来反映赤腹松鼠的种群密度;分析表格数据,A、B样地与C样地比较,可以看出毒饵站可以显著降低赤腹松鼠的种群密度,A样地与B样地比较,可看出每公顷投放4个与8个毒饵站无显著性差别。(5)探讨结果表明,每公顷投放4个与8个毒饵站无显著性差别,为了降低成本和避开环境污染,可以每公顷安装4个毒饵站来防治赤腹松鼠危害。【点睛】本题的关键是精确获得题干信息,并结合试验思路及所学相关学问,敏捷运用解题。18.雷帕霉素是一种新型酯类免疫抑制剂,探讨者通过试验探究雷帕霉素对小鼠成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1)____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干脆能源物质,动物细胞中该物质中的能量来自_____这一代谢过程,发生场所为_____。(2)PGC-1、YY1和mTOR是细胞中调整线粒体基因转录的转录因子。探讨人员用肯定浓度的雷帕霉素处理小鼠成肌细胞,检测转录因子PGC-1的RNA相对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图1结果显示:_______________。(3)免疫共沉淀技术是在体外进行的探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一种技术。其原理是抗体A可与蛋白A特异性结合,因此运用抗体A可将蛋白A“沉淀”。假如蛋白B与蛋白A相互结合,那么抗体A在将蛋白A“沉淀”的同时,也会把蛋白B“沉淀”下来。此技术常用于找寻和筛选与已知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质。①探讨人员欲探讨这三种转录因子(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PGC-1、YY1、mTOR被YY1抗体“沉淀”的状况,结果如图2。试验中探讨人员检测各蛋白提取结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依据图2结果,请在图3中构建线粒体中雷帕霉素与被“沉淀”蛋白间的互作模式图。②若想验证该互作模式,可接着选择_____(a:mTOR;b:PGC-1;c:无关)抗体进行免疫共沉淀。若互作模式成立,请在图4中相应位置用“—”画出可“沉淀”出的条带_____。(4)综合上述试验,说明雷帕霉素对细胞能量代谢影响的分子机制是_____。【答案】(1).ATP(2).细胞呼吸(3).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4).雷帕霉素降低了成肌细胞内PGC-1基因的表达量(5).保证雷帕霉素不会降解三种蛋白(6).b(7).(8).雷帕霉素可抑制小鼠成肌细胞中PGC-1基因的表达;同时抑制小鼠成肌细胞线粒体中PGC-1蛋白与YY1-mTOR复合体的结合,从而进一步抑制线粒体基因的表达【解析】【分析】1、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般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应各项生命活动,所以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干脆来源。2、有氧呼吸:第一阶段C6H12O6(葡萄糖)4[H](还原氢)+2C3H4O3(丙酮酸)+少量能量;场所细胞质基质中。其次阶段2C3H4O3(丙酮酸)+6H2O(水)20[H](还原氢)+6CO2(二氧化碳)+少量能量;场所: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24[H](还原氢)+6O2(氧气)12H2O(水)+大量能量;场所:线粒体内膜。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大量能量。无氧呼吸:C6H12O62C3H6O3(乳酸)。【详解】(1)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干脆能源物质,动物细胞中合成ATP的能量来自细胞呼吸;细胞呼吸包括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整个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而有氧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故细胞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2)通过图1可以看出,未加雷帕霉素的组,mRNA和PGC-1的量都有高于雷帕霉素的组,而PGC-1是细胞中调整线粒体基因转录的转录因子,所以图1结果显示:雷帕霉素降低了成肌细胞内PGC-1基因的表达量。(3)①试验中探讨人员检测各蛋白提取结果的目的是保证雷帕霉素不会降解PGC-1、YY1、mTOR这三种蛋白。②通过图2YY1抗体免疫共沉淀结果看出,PGC-1加入雷帕霉素与YY1抗体免疫无沉淀形成,故想验证该互作模式,可接着选择b:PGC-1抗体进行免疫共沉淀。若互作模式成立,图4中可“沉淀”出的条带如图:。(4)综合上述试验,说明雷帕霉素对细胞能量代谢影响的分子机制是:雷帕霉素可抑制小鼠成肌细胞中PGC-1基因的表达;同时抑制小鼠成肌细胞线粒体中PGC-1蛋白与YY1-mTOR复合体的结合,从而进一步抑制线粒体基因的表达。【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探究试验的相关学问,要求考生明确试验的目的,能依据试验结果得出正确的试验结论,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1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题。早在NatalieNakles诞生前,甚至是来自她母亲的卵子成熟之前,惊奇的事情就发生了。那颗卵子本应只携带一条16号染色体,结果最终却多出了一条。而随后的一系列过程,让Nakles的受精卵发育时移除了来自精子的16号染色体。因此,现今24岁的Nakles并不像大多数人一样从父母身上各继承了一组染色体,她的两条16号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这种现象被称为“单亲二体性”,即23对染色体中某一对的两条染色体都来自父亲或母亲一方。早期探讨表明单亲二体性与自然流产有着亲密关系,即便胎儿存活,它也有可能患有骨骼异样、癫痫、智力障碍和儿童癌症等疾病。例如,假如两条15号染色体都来自母亲,会导致普拉德-威利综合征,依据相关病症也被称做低肌张力-低智力-性腺发育低下-肥胖综合征;而假如15号染色体都来自父亲,则会导致天使人综合征,患儿会产生发育迟缓,智力残疾,严峻的言语障碍以及运动和平衡问题。它们都是具有明显症状的特别遗传疾病。Nakles就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这是一种自闭症谱系疾病,但不会有自闭症患者的语言和智力障碍。除此之外她很健康,没有什么严峻的健康问题。如今,一项探讨对大约483万人的DNA进行了检测,其中440万来自基因检测公司,43万来自英国生物样本库。结果显示,很多像Nakles这样的健康人身上都存在单亲二体性。该探讨共找到了675个单亲二体的样本,且没有发觉其与任何有害特征存在显著相关。这表明,单亲二体性现象比过去文献中的结果更普遍,且危害性更低。(1)就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非常重要的。(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单亲二体的出现通常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样B.天使人综合征是由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导致的C.同源染色体分别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单亲二体的后代肯定患病(3)请依据文章内容,结合已有学问,用文字或图解的形式提出单亲二体性形成机制的两种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假如单亲二体性的确造成了健康问题,你推想可能的缘由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2).C(3).第一种假说:减数分裂的异样导致卵子或精子获得了两条相同编号的染色体,因此胚胎最终得到了三条同源染色体。这些胚胎可以进行“三染色体自救”,即某些细胞会随机丢失额外的第三条染色体,因此胎儿的染色体组成可以出现某一对的两条染色体都来自父亲或母亲一方。其次种假说:减数分裂异样形成二体配子和缺体配子结合产生单亲二体。第三种假说:缺体配子与正常配子受精形成单体合子。在卵裂过程中,单体染色体进行复制变成了一对染色体,在发生染色体不分别的状况下,这一对染色体同时进入相同的一个子代细胞变成二体,即单亲二体。(4).第一种,一个孩子可能从父母一方继承了两条相同的、带有罕见隐性突变的染色体。其次种,某些基因的表达与否取决于它们来源于父母哪一方,这种现象称为“基因印记”。假如某条染色体均来源于被印记的一方,则会造成健康问题。【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别,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其次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渐渐解体消逝,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楚;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匀称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逝。【详解】(1)就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非常重要的。(2)A、单亲二体,指某一号的两条染色体都来自于精子或者卵子,而这种状况的出现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样或者减数其次次分裂异样,A错误;B、15号染色体都来自父亲,则会导致天使人综合征,天使人综合征患者染色体数目和正常人一样,不存在染色体数目变异,B错误;C、同源染色体分别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正确;D、单亲二体也可能产生正常的配子,这样后代不患病,D错误。故选C。(3)通过文章信息分析,单亲二体性形成机制:第一种假说:减数分裂的异样导致卵子或精子获得了两条相同编号的染色体,因此胚胎最终得到了三条同源染色体。这些胚胎可以进行“三染色体自救”,即某些细胞会随机丢失额外的第三条染色体,因此胎儿的染色体组成可以出现某一对的两条染色体都来自父亲或母亲一方。其次种假说:减数分裂异样形成二体配子和缺体配子结合产生单亲二体。第三种假说:缺体配子与正常配子受精形成单体合子。在卵裂过程中,单体染色体进行复制变成了一对染色体,在发生染色体不分别的状况下,这一对染色体同时进入相同的一个子代细胞变成二体,即单亲二体。(4)假如单亲二体性的确造成了健康问题,缘由如下:第一种,一个孩子可能从父母一方继承了两条相同的、带有罕见隐性突变的染色体。其次种,某些基因的表达与否取决于它们来源于父母哪一方,这种现象称为“基因印记”。【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相关学问,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实力和理解所学学问要点,把握学问间内在联系,形成学问网络结构的实力;能运用所学学问,精确推断问题的实力。20.一般小麦为六倍体,染色体的组成为AABBDD=42。一般小麦的近缘物种有野生一粒小麦(AA)、提莫菲维小麦(AAGG)和黑麦(RR)等,其中A、B、D、G、R分别表示一个含7条染色体的染色体组。黑麦与一般小麦染色体组具有部分同源关系。探讨人员常常采纳杂交育种的方法来改善小麦品质。(1)野生一粒小麦含抗条锈病基因和抗白粉病基因,一般小麦无相应的等位基因,改良一般小麦通常采纳如下操作:将纯合野生一粒小麦与一般小麦进行杂交获得F1,然后再___________获得F2。若两个基因独立遗传,则在F2中同时具有抗条锈病和抗白粉病的个体最可能占_______________。(2)野生提莫菲维小麦(AAGG)含抗叶斑病基因(位于G组染色体上),可以通过如下方案改良一般小麦:①杂种F1染色体的组成为_______________。②F1产生的配子中,理论上全部配子都含有_______________组染色体。③检测发觉F2中G组染色体的抗病基因转移到了A组染色体上,缘由是60Co射线照耀F1导致细胞内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更,F2与一般小麦杂交选育F3,F3自交多代选育抗叶锈病一般小麦新品种(AABBDD)。(3)利用黑麦(RR)实行与(2)相同的操作改良一般小麦时,培育出了多个具有黑麦优良性状的一般小麦改良品种(AABBDD),而且自交多代稳定遗传。为探讨相关机制,科研人员利用黑麦R组第6号、7号、3号染色体和一般小麦特异性引物扩增,相关结果如下:图1R组的6号染色体特异引物pSc119.1扩增结果注:M:标准物;1:黑麦;2:一般小麦;3:R组6号染色体;4~15:待测新品系。图2R组的7号染色体特异引物CGG26扩增结果注:M:标准物;1:黑麦的7号染色体;2:一般小麦;3~8:待测新品系。图3R组的3号染色体特异引物SCM206扩增结果注:M:标准物;1:黑麦的3号染色体;2:一般小麦;3~7:待测新品系。在上述检测中R组6号染色体的750bp条带,R组7号染色体的150bp条带,R组3号染色体的198bp条带对应的品种具有不同的优良抗病性状。其中__________号品系具有全部抗病性状。(4)探讨人员通过光学显微镜视察一般小麦改良品种染色体,视察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_____________,视察减数分裂染色体的_______________行为,可以从细胞学角度推断新品系是否稳定遗传。(5)进一步利用不同荧光素标记的探针检测小麦和黑麦染色体片段,可知一般小麦改良品种染色体中含有R组染色体片段。由于R组染色体中有一般小麦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因此一般小麦改良品种在进行减数分裂时_____________,从而使其细胞中染色体更加稳定,该探讨也为小麦品种改良供应新思路。【答案】(1).自交(2).9/16(3).AABDG=35(4).A组(5).G组含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A组染色体上(6).4、7(7).形态、数目、结构(8).联会和平分(9).黑麦染色体与一般小麦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可进行交叉互换,导致R组染色体片段转移(移接/易位)到一般小麦染色体上【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杂交育种的相关学问,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学问的要点,把握学问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学问的网络结构的实力。本题属于信息赐予题,解题的关键是依据题目找寻有效的信息。同时本题也涉及到了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染色体变异等方面的学问,难度较大,须要学生具有肯定的识图实力、应用所学学问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1)野生一粒小麦含抗条锈病基因和抗白粉病基因,一般小麦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假如限制抗条锈病基因和抗白粉病基因分别为C和E,则野生型小麦的基因型为CCEE,由于一般小麦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将纯合野生一粒小麦与一般小麦进行杂交获得F1,则F1的基因型为COEO(O代表无对应的等位基因),然后再自交获得F2。若两个基因独立遗传,则后代的基因型为C_E_:C_OO:OOE_:OOOO=9:3:3:1,其中在F2中同时具有抗条锈病和抗白粉病的个体(基因型为C_E_)最可能占9/16。(2)①提莫菲维小麦(AAGG)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染色体组成为AG,一般小麦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染色体组成为ABD,二者结合即产生F1,其染色体组成为AABDG,且有35条染色体,②由F1的染色体组成AABDG可知,只有两个A组之间具有同源染色体,而B、D、G组都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且B、D、G组之间的染色体互为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别(即A与A的分别),A组染色体会进入每一个配子中,导致每个配子中都含有A组染色体。③由于F2中G组染色体的抗病基因转移到了A组染色体上,说明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即60Co射线照耀F1导致细胞内发生G组含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A组染色体上。(3)据图分析可知,R组6号染色体的750bp条带所对应的品种中,3—15号品系具有抗病性状;R组7号染色体的150bp条带所对应的品种中,4、5、7、8号品系具有抗病性状;,R组3号染色体的198bp条带对应的品种中,3、4、6、7具有抗病性状,因此4、7号品系具有全部抗病性状。(4)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楚,便于视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会发生联会,形成四分体及分别(平分)等规律性变更,因此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