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北师大版第十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稿金川公司第六小学五年级组保迎霞 李红刚 董桂珍一、 单元教学目标1、 通过操作活动,理解体积、容积的含义。2、 认识体积、容积的计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3、 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 探索某一些不规则体积的测量方法。5、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二、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六年级1、认识圆柱和圆锥2、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3、圆锥的体积本单元的主
2、要内容1.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2. 体积(容积)单位,实际意义及换算3. 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已学过的相关内容长方体、正方体第一学段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本册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与表面积长方体、正方体三、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本册教材中空间图形部分中的第二部分内容,学生在第一学段已初步感知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第二单元又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及展开图,探索掌握了它们的表面积及计算方法,特别是通过“数学与生活”和“折叠”两节的学习活动,学生在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得到训练,空间感受能力得到初步发展,为本单元学习体积、容积的知识积累了经验。 本单
3、元在以上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体积、容积单位,实际意义及换算;探索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容积计算方法及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等。既然是空间与图形内容,本单元目标的重点是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与探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实现这些目标,离不开学生的观察与操作等独立探索活动,所以本单元观察与操作贯穿始终。单元结构图: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方体(二) 长(正)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高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体积单位:米3、分米3、厘
4、米3 容积单位:升、毫升 体积单位的换算本单元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1、 在比较活动中,体会并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体积和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重视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意义。教材首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交流物体的大小和容器盛放东西有多少,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盛放的物体有多有少”。然后,教材围绕“土豆和红薯哪个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在活动中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而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这样使生活经验和动手实验相结合,在学生有了比较充分的感受之后,教材又通过引导学生实验研究“哪个杯子装水多”,在学生感
5、受容积容纳物体体积的大小的基础上,提示容积的概念。引入这两个概念后,教材还设计了搭物体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体积和容积的意义。2、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体积、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重视对测量单位实际意义的体会是本教材的重要特点。本单元教材通过动手操作、寻找生活中相应体积的物体等活动,引导学生把体积、容积单位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建立联系,从而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如学习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时,在结合直观模型引入体积单位的基础上,教材先安排了“用橡皮泥切出一些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拼2厘米3、5厘米3、10厘米3” “用硬纸板做一个1立方分米的正
6、方体”“用米尺在墙角搭出一个1米3的空间”等活动,接下来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体积为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加深学生对体积单位的实际感受。再如学习升和毫升时,教材结合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升、毫升后,让学生说说“哪些物体的容积大约是1升”, 并设计了滴水实验和估测活动,使学生感受升、毫升的实际意义,建立测量单位与生活经验的联系。3、 在观察、操作中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材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材首先安排了长方体体积与长方形面积的类比,由此启发学生猜测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长、宽、高有关。然后变化长方体的长、宽、高中的
7、一个量,比较体积的变化,使学生分别体会到“长、宽相等时,高越长,体积就越大”“长、高相等时,越宽,体积就大” “宽、高相等时,越长,体积就大”。究竟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呢?教材接着安排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用小正方体摆4 个不同的长方体,并记下长、宽、高等有关数据。通过观察、分析这些数据,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逐步归纳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4、 在实验活动中,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的含义,又能帮助学生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引导学生探索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教材安排了“测量石块体积的方案,都是紧紧围绕体积的意
8、义展开的,实际上都是把不规则石块的体积转化成了可测量的水的体积。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来解决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 。总之,本单元教材体现了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为目标,以观察、操作等活动为手段,让学生经历猜测、观察、操作、归纳、建立数学模型的数学发现过程,使学生真正认识、理解、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 课时安排:内 容建议课时数体积与容积3体积单位长方体的体积4体积单位的换算练习四2有趣的测量1第一课时:体积与容积一 教学目标。1 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2 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二 教学重点剖析。1 教学重点
9、: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建立体积和容积的概念。2 要素分析:让学生理解“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3 与其他教学重点的联系: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4突出重点的策略:先让学生通过“说一说”的活动,交流物体的大小和容器盛放东西的多少,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放的物体有多有少”。然后,采用直观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的问题。用两个相同的量杯倒入相同的水,再放入土豆和红薯,让学
10、生观察水面的变化情况。通过观察,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水面上升了,说明它们都占了一定的空间;还发现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在学生有了比较充分的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再揭示体积的概念。接着,又提出“哪个杯子装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容器容纳物体的体积的大小,再揭示容积的概念。三 教学难点剖析。1 教学难点:体积与容积的意义、区别。2 具体表现:学生对体积和容积的含义一知半解,只是一个模糊的表象,且不理解体积与容积有什么区别,不知道什么情况下是表示物体的体积,什么情况下是表示容器的容积。3原因分析:五年级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
11、是很强,立体图形在大部分学生的脑子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大脑中,始终无法形成一个具体的模型,所以对它的理解以及具体的区分更是难中之难。4解决策略: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比一比、想一想,采用直观实验的方法,揭示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对体积和容积进行比较与区分,针对一个容器,让学生说说体积和容积分别指什么,理解它们的区别和大小,为实际应用打下基础。四基于课型的教学策略。先让学生通过“说一说”的活动,交流物体的大小和容器盛放东西的多少,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放的物体有多有小”。然后,采用直观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的问题。用两个相同的量杯倒入相同的水,再放入土豆和红薯,让学生观察水
12、面的变化情况。通过观察,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水面上升了,说明它们都占了一定的空间;还发现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在学生有了比较充分的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再揭示体积的概念。接着,又提出“哪个杯子装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容器容纳物体的体积的大小,再揭示容积的概念。教学时,可以先组织学生交流,说说大小不同的物体。然后组织开展实验活动,利用土豆和红薯,让学生猜测谁大谁小,再进行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然后揭示体积的概念。通过组织学生设计实验解决“两个杯子哪一个装水多”,从而揭示容积的概念。五错例的估计与采
13、集以及练习题的分析。1P42第1题,很多学生会错以为像皮泥的形状变了,体积也会变,然后挖空心思想到底是长方体的体积大,还是球的体积大。这一道题,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到,同一块像皮泥,无论形状发生怎样的变化,体积都是不变的。2P42第2题,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进一步体验物体体积的大小。同样是10枚硬币,第一堆与第二堆比,因为一枚1元硬币比一枚1角硬币大,所以10枚一元硬币的体积大。而第一堆和第三堆都是10枚一元硬币,只是堆的方式不同,所以体积相等。第二课时:体积单位一教学目标。1 认识体积、容积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2 在操作交流中,感受1米3、1分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
14、实际意义,发展空间观念。二、教学重点剖析。1教学重点:认识体积和容积单位,并感受这些单位的意义。2要素分析: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3与其他教学重点的联系: 长度单位 面积单位 体积单位 厘米 厘米2 厘米3 分米 分米2 分米3 米 米2 米3 4突出重点的策略:先呈现长度单位1厘米、面积单位1厘米2和体积单位1厘米3,并指出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米3、分米3、厘米3,再介绍什么是1米3、1分米3、1厘米3。然后,安排“做一做”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活动,体会1厘米3、1分米3、1米3的实际大小。再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把体积单位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联
15、系起来,感受1厘米3、1分米3、1米3的实际意义。在认识米3、分米3、厘米3的基础上,又介绍了升和毫升两个单位。升和毫升是生活中常见的计量单位,首先指出容器内盛放液体的多少一般用升、毫升为单位,接着结合多个实物引出升、毫升,并结合直观图示揭示升和毫升的含义。三教学难点剖析。1教学难点:体积和容积的计量单位的实际意义。2具体表现:学生对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已感觉非常抽象,体积为1厘米3、1分米3、1米3到底有多大呢,学生会感觉很空洞,无法感受它所占的空间有多大。3原因分析:小学生的空间观念不强,对抽象的立体图形以及体积和容积的概念较难理解,对体积和容积的计量单位的实际意义较难把握。4解决策略:通过直
16、观教学,结合1厘米3、1分米3等直观模型,介绍常用的体积单位厘米3、分米3、米3,并初步了解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与联系。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操作活动,感受1厘米3、1分米3的大小。1米3的直观感受主要是让学生用米尺搭出一个1米3的空间,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加深学生对体积单位的实际感受,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揭示升和毫升的含义时,介绍升、毫升与分米3、厘米3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操作活动和估测活动帮助学生体会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四基于课型的教学策略。认识体积、容积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先呈现长度单位1厘米、面积单位1厘米2和体积单位1厘米3,并指
17、出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米3、分米3、厘米3,再介绍什么是1米3、1分米3、1厘米3。然后,安排“做一做”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活动,体会1厘米3、1分米3、1米3的实际大小。再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把体积单位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感受1厘米3、1分米3、1米3的实际意义。在认识米3、分米首先指出3、厘米3的基础上,又介绍了升和毫升两个单位。升和毫升是生活中常见的计量单位,容器内盛放液体的多少一般用升、毫升为单位,接着结合多个实物引出升、毫升,并结合直观图示揭示升和毫升的含义。然后介绍升、毫升与分米3、厘米3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操作活动和估测活动帮助学生体会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五错例的估计与
18、采集以及练习题的分析。1P45第2题,学生会经常出错,不知道用哪个单位,学生无法把物体和数字以及单位结合起来,混淆不清。通过这种题型,可以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体的体积,增强学生对体积、容积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2P45第4题,大部分学生无法通过目测估计出杯中饮料占杯子容积的几分之几或是杯子容积的几倍,这种题目可以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第三课时:长方体的体积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景和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二、教学重点剖析:1、教学重点:
19、经历探索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能正确计算长方体的体积。2、要素分析: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归纳得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3、与其他教学重点的联系:以前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与表面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4、突出重点的策略:(1)通过设问:“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引发思考。经过三次比较活动,让学生分别体会“长、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大”“长、高相等的时候,越宽,体积越大”“宽、高相等的时候,越长,体积越大”。通过比较,学生感知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系。(2)动手“做一做”,通过用小正方体摆4个不同的
20、长方体的活动,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记录有关数据,观察、分析,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归纳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三、教学难点剖析:1、教学难点:发现并总结出长方体体积和长、宽、高之间的关系。2、具体表现:(1)有些同学能动手用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但不能体会长方体的体积与小正方体的个数有什么联系? (2)猜测: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3、原因分析:学生没发现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沿着长、宽、高所摆的小正方体的个数。长方体所含小正方体的个数和长方体的体积数相等。4、解决策略:提问学生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联系?
21、让学生动手摆并注意观察发现长方体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联系。四、基于课型的教学策略:1、安排长方体体积与长方形面积的类比,启发学生猜测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长、宽、高有关。2、变化长方体的长、宽、高中的一个量,比较体积的变化,让学生分别体会到“长、宽相等时,越高,体积越大”“长、高相等时,越宽,体积越大”“宽、高相等时,越长,体积越大”。3、动手操作,用小正方体摆4个不同的长方体,记录有关数据,经观察、分析,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逐步归纳得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五、错例的估计与采集以及练习题的分析: 课本P48“练一练”第1题第(3)幅图形的的体积,估计学生不会通过移动小正方体,使其
22、变成长方体后计算体积。第4题,学生对题意可能不理解,不知道先求出纸箱的体积和每个牙膏盒的体积,再用纸箱的体积除以每个牙膏盒的体积,写错单位名称。第5题,学生理解可能有一定困难,指导用画图的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图中发现,由于长方体的高是3厘米,正方体的棱长最多是3厘米,体积就是333=27(厘米³)。第7题,学生不知道“需要多少升水”实际上就是求2分米高的水的体积。第8题,已知长方体体积和底面积,求长方体的高,引导根据公式用方程解,设这块大理石的高为x,也可用除法计算。单位是米有可能写成米³。第四课时:体积单位的换算一、教学目标:1、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
23、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二、教学重点剖析:1、教学重点: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推导过程,体积单位的换算。2、要素分析:这个重点包括了两个要素,一是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推导过程。结合实际模型认识和理解厘米³和分米³之间的进率,1分米³的正方体盒子可以放1000个1厘米³小正方体。得出1分米³=1000厘米³。二是体积单位的换算。结合厘米³和毫升的关系、分米³和升的关系,推导出1升=1000毫升。3、与其他教学重点的联系:以前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
24、的认识与表面积。4、突出重点的策略:(1)通过引导学生实际操作,结合实际模型认识和理解厘米³和分米³之间的进率,在1分米³的正方体盒子中可以放入1000个1厘米³小正方体。得出1分米³=1000厘米³。(2)结合厘米³和毫升的关系、分米³和升的关系,推导出1升=1000毫升。组织学生开展操作、观察活动,把操作活动与认识进率(10×10×10=1000)结合起来。三、教学难点剖析:1、教学难点: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能正确进行换算。2、具体表现:一些学生可能对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不理解,容易与面积、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混淆,漏写1个0或两个0,尤其不是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容易弄错进率,不能正确换算。3、原因分析:学生对厘米³和分米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货车买卖合同格式
- 工地宿舍租赁协议
- 矿业权转让合同模式
- 合伙企业多人投资协议
- 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安置协议
- 标准职工劳动合同样本
- 山地承包合同范本新版本
- 2024车位交易协议
- 商务楼办公家具买卖合同
- 2024年独院房屋买卖合同
- 上下楼装修纠纷协议书范本
- 施工成本控制员岗位职责
- 2021-2022学年北京市房山区九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
- DB11∕1450-2017 管道燃气用户安全巡检技术规程
- 室上性心动过速-医学课件
- 《第4课 数据的安全》参考教案1
-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综合规范试题及答案
- 体育公园项目成本测算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 搭配(一)》教学设计
- Java Web程序设计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 《用字母表示数》 单元作业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