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复习资料_第1页
内经复习资料_第2页
内经复习资料_第3页
内经复习资料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4分)真脏脉:真脏脉是在疾病危重期出现的无胃、无神、无根的脉象。是病邪深重,元气衰竭,胃气已败 的征象。壮火:指药物饮食气味纯阳者少火:指药味饮食气味温和者。肾者主水:主是掌管的意思.肾脏负责人体一身的水液的代谢和运化.0寒胜则浮: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阴邪盛阳气虚,则水湿运行不畅,故出现胀满浮月中。食复:疾病初愈,因饮食失调而复发。尻以代踵:足不能站立和行走,以尻代之。开鬼门:在宣肺发汗的过程中,即宣发肺气,通过皮毛使汗从皮肤而出。(即发汗的治疗方法)天癸:肾中精气充盛产生的促进生殖功能发育、成熟、旺

2、盛的精微物质。昼精夜 瞑: 夜间睡眠酣甜,日 间精力充沛热胜则月中:阳热偏胜出现局部月中痛的现象。 燥胜则干:燥气偏胜而导致干燥少津的病理过程。脊以代头:谓头俯不能仰,背驼甚,脊高于头。督磨:指手指筋脉拘急抽搐。多由於火热上扰心神,引动肝风所致。轻而扬之:对轻浅的病证,可用发散的解表法治疗。阳病治阴:患阳热盛的病,损伤了阴津,治疗应滋阴。四、简析题:(每题5分,共25)生气通天伦:简述煎厥与薄厥的病因病机,比较其异同(简述煎厥(或薄厥)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煎厥:病因:劳烦过度,阳气亢盛,阴精耗损。病机:阳亢阴竭,气上逆,属于本虚标实之证。症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目不明,耳失聪。薄厥:病因:

3、大怒而气血上冲,脏腑经脉之气阻绝不能所致的晕厥病证。病机:气血逆乱而郁于上,属实证。症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肢体不能随意运动,或半身无汗之偏枯证。相同点:(1)病因方面:均为内伤所引起;(2)病机方面:均为内伤阳气,导致阳气功能失常所致;2、不同点:煎厥是烦劳伤阴,阴虚阳亢,逢夏季阳盛,以致煎熬阴精而昏厥的病证。出现目不明,耳不聪,即耳聋,目盲。 薄厥是因大怒而气血上冲,脏腑经脉之气阻绝不通所导致的昏厥病症。出 现筋脉弛缓不收,肢体不能随意运动。热论: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暑当于汗皆出,勿止”的机理及临床意义。暑病的治疗不可用止汗法,因暑为阳邪,最易升散疏泄而致汗出,暑邪随汗而解。若错用止汗敛

4、汗法 会酿成暑热内闭,传入心包的危急症候。这一治属原则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脉要精微论如何理解“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此句言诊脉时保持轻虚宁静的状态是至关重要的法则。说明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诊脉时应清虚安静,排除杂念,全神贯注,才能辨别出复杂的脉象;二是诊脉时患者应清虚安静,避免外界刺激对患者的干扰,这样才能反映出真实的脉象。营卫生会如何理解“夺血者无汗,多汗者无血”是如何理解的?汗乃津液所化,血亦由水谷精微和津液化合而成,可见汗血同源。在病理情况下,多汗必伤其血,失血亦必伤津,汗血两伤必致阴液枯竭,生命可虞,单伤汗或者单伤血,及时治疗,尚有生机。因此,在治疗中必须遵循 “夺血者无汗, 夺汗者无血

5、”的原则, 才能保全阴液,留得一份生机。在伤寒论中“疮家不可发汗”“衄家不可汗”等说法,可视作对内径理论的运用和发挥,同样,其对现在的临床实践有指导价值。五脏别论:简析“魄门也为五脏使 ”是指魄门的启闭功能受五脏之气的调节,而其启闭正常与否又影响着脏腑气机的升降。魄门的启闭要依赖于心神的主宰,肝气的条达,脾气的升提,肺气的宣降,肾气的固摄,方能不失其常度。而魄门功能正常又能协调内脏的升降气机。临床上大便的秘结或泄泻,要分别从肺,胃,脾,肝,肾等脏腑辩证施治,而且这些脏腑的病变有时也可以通过控制肛门的启闭而收到疗效。决气:简析“五谷与胃为大海”即饮食水谷与胃是六气化生之源。体现了整体观思想及脾胃

6、为后天之本的精神。强调了胃与饮食水谷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为临床治疗六气亏损的病证从补益脾胃、资其化源角度着手提供了理论依据。阴阳应象大论:如何理解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由于人体阴阳在生理上互根互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阳病必及与阴,阴病必及与阳。因此“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治则可以灵活应用,如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气虚补血,血瘀行气等至真要大论简析五脏相关病机。(教材114到 115页仔细看)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为风木之脏,其病多化风。肝主身之筋膜,开窍于目,其病肢体摇摆震颤,目眩头晕。 (可不记)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肾为寒水之脏,主温煦蒸腾气化,若其功能虚衰,则失其温化之职,气血凝敛,筋脉失养,

7、故筋脉拘急,肢体蜷缩,关节屈伸不利。诸气月贲郁,皆属于肺:肺主气,司呼吸,故气质为病,首责与肺。肺病宣降失常,气壅郁于胸或上逆,则见呼吸喘急,胸中室闷,痞塞不通。(字太难打,应该不考)诸湿月中满,皆属于脾:脾为湿土之脏,主运化水湿,主四肢,应大腹,若脾失健运,水津失布,内聚 中焦或泛溢肌肤,则见脱腹胀满,四肢浮月中。简析老人“昼不精,夜不暝”的机理,说明营卫二气与 睡眠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为阳脏,在五行属火,主身之血脉,若心火亢盛,火热郁炽于血脉,则腐蚀 局部肌肤,形成痈月中疮疡。口诀:“五脏上下风寒湿,火五热四要记牢。”五脏病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18郁,皆属于肺

8、。诸湿月中满,皆属于脾。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上下病机: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厥固泄,皆属于下。风寒湿病机: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火病机五:诸热督慎,皆属于火(心)。诸禁鼓,瞟,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病的月中,疼酸惊骇,皆 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燥狂越,皆属于火。热病机四: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 呕 吐 酸, 暴 注 下 迫, 皆 属 于 热。 简析老人“昼不精,夜不暝”的机理 说明营卫二气与睡眠的密切的关系。卫气在人体:“昼行阳,夜 行阴”,“至阳而起,至阴而止”。无论

9、何种原因,只要影响了卫气的运行,使其不能顺利入于阴分 或出于阳分,就会出现睡眠不安,失眠,或多寐,嗜睡。老年和少壮之人生理机能不同,营卫之气盛 衰有别,尚且影响睡 眠,况乎病人?因此,调和营卫是 临床治 疗不寐证的重要 原则之一。 简析“上焦如雾,中焦如讴,下焦如渎”。上焦的功能主要是宣发卫气,布散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上焦如雾”是形容上焦宣发敷布水谷精气如雾露那样弥漫灌溉全身,实际上主要是心肺输布气 血的作用。中焦有腐熟消化,吸收输布水谷精微和化生血液的功能。所谓“中焦如讴”实际上是指脾 胃对饮食物的腐熟消化,吸收和输布水谷精微的功能,指出中焦是气血化生之源。下焦是指胃传下的 谷物经小肠分清

10、别浊,其清者即水液渗入膀胱排除体外, 其浊者即糟粕归入大肠排出体外,形容下焦 肾和膀胱如同沟渠排泄水液的功能。五、咳论如何理解“聚于胃,关于肺”。是对咳嗽病机的高度概括,说明咳嗽与脾胃两脏关系最为密切。 从病因上说,皮毛受邪,从其合入肺, 寒饮入胃,从肺脉注肺,与脾胃有关。从病机而言,其一,胃为五脏六腑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若为 弱则化源不足,脏腑失于充养,则抗病能力弱,易感外邪而咳嗽。其二,胃受纳,脾主运化,若脾胃 受伤,水津失运,停聚于胃则为痰饮,上逆于肺发为咳嗽。其三,胃属土,为万物所归,且肺之经脉,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环循胃口,故为独自受邪或接受五脏六腑内传聚于胃的邪气,均可循经脉上传

11、于肺而为咳。如何理解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五脏咳证,是邪犯各脏经脉,导致各脏经脉气血逆乱,并影响于肺所致,临床表现除咳嗽外,还兼有相应内脏经络气血失调的证候。如心经起于心中,其支者从心系上夹咽,故心咳症状为咳嗽心痛,咽喉梗塞不利;肝经布胁肋,症见咳嗽,两胁疼痛;脾经上膈夹咽,其气主右,症见咳嗽,右胁下痛而引肩背;肾经贯脊属肾而入肺中,腰为肾之府,症见咳嗽,腰背引痛,且肾为水脏,主津液,其水气,泛,咳则多涎。 在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及汤液醪醴论的病机、治法。水肿的病机治法:总原则 :平治于权衡治法:治水三法:开鬼门(发汗)、洁净府(解小便)、去宛陈莝(驱除郁于体内的水液废物)。(一)开鬼门即发汗法,使水邪从汗而透,自皮毛而解。但发汗中寓有宣通肺气之意(如越婢汤)。(二)洁净府即利小便法,使水邪从小便出,自膀胱而解。但利小便中寓有温通气化之意。(三)去菀陈莝去除积久之水邪,去除血脉中郁积陈旧之物。(四)缪刺法左病取右,右病取左,意在疏通经络(五)护理微动四极,活动四肢,令阳气宣行;温衣,穿衣保暖,以护卫肌表阳气。为何治痿独取阳明足阳明胃为五脏六腑之海,有润养宗筋束骨利关节之功,人体的骨节筋脉依赖阳明化生的气血以濡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