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历史学科必修三第一单元第 2 课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2)理解“举贤良”的用人政策是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的需要,以及汉武帝以后的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3)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用史料解读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2)用史料解读法、合作探究法分析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 2)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
2、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二、教材分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第二课,本课通过从“无为”到“有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和“儒学成为正统” 三个方面介绍了新儒学在西汉被重视、 推崇和发展为正统思想的过程。 它继承了先 秦孔孟儒家思想, 又对后世儒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因此, 这一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十分 突出。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三、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 求知欲强, 但思考问题时往往逻辑性,
3、 严密性不够,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以合作探究为主线, 培养学生的思 维能力为主旨,将知识的传授与价值观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四、教学策略教法选择: 为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我围绕重点与难点设置若干问 题,采用材料分析法和讨论法,结合课前预习,通过课堂师生互动逐一解决。,所学法选择:教学的关键是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所谓“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 以我提供图表、史料,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 学习习惯,做到论丛史出,得出科学结论。五、教学过程导入:复习导入通过问题 “汉朝之前的儒学境遇如何”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
4、课内容, 整理出汉朝之前儒学 的发展脉络,并进一步向学生提问: “儒学在汉武帝时期如何成为正统思想”由此导入本节 课主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新课内容:从“无为”到“有为”1)“无为而治”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破坏严重。)对策:与民休息(对内:轻徭薄赋;对外:与匈奴“和亲”通过展示材料“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 食货志”,以及向学生介绍秦末一系列战争,帮助学生了解:秦并介绍具体措末战火频繁, 社会破坏严重, 汉初统治者在这一背景下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 施。影响:积极:国力恢复消极:社会存在危机(边境问题、王国问题、土地问题、阶级问题)
5、通过讲授及地图展示,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 “无为而治” 政策所带来的积极和消 极影响。2)“有为”原因:可能性:国力恢复必要性:社会存在危机(边境问题、王国问题、土地问题、阶级问题)由“无为而治”的影响引出汉武帝实行“有为”的原因,帮助学生理解汉武帝政策变化 的时代背景。并引导学生结合政治史、经济史,以及军事外交的相关内容归纳汉武帝“有为”的表 现:政治:必修: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2)加强皇权:内外朝;经济:必修:重农抑商军事外交:成功反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等由此提出问题:汉武帝在思想文化上又将采取什么有为政策”过渡到下一子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通过播放汉武帝与董仲舒
6、对话的视频, 帮助学生理解董仲舒思想的关键在于思想上实行专制统一。1)主张: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加强君权)限田、薄敛、省役(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三纲五常(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2)特点:糅合其它学说,具有时代特色,形成新儒学体系结合汉武帝实行“有为”政策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是汉武帝,面对当时的社会问题,你会采用什么解决之道假如你是董仲舒, 你会提出什么学说来迎合汉武帝的对策”培养学生的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通过以下四则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史料解读能力。材料一“春秋大
7、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 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 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材料三:劝农事,无夺民时,使民岁不过三日,行十一之税。I" 氓斗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材料四: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最后,通过三个问题“ 1、为什么汉武帝接受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实施2、 他又是怎样具体实施的 3、有何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接受“罢黜
8、百家,独尊儒术”的 原因、具体措施及影响,由此过渡到第三子目。儒学成为正统措施:思想: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政治: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教育: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引导学生结合课件材料和教材内容分析汉武帝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独尊儒术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及其相应的影响。影响(合作探究)展示问题:“董仲舒的新儒学对历史产生哪些影响”,并给出以下五则材料,引导学生结 合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分组合作探究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屮二ZZ去序*. <:如二峠-h A* J-JS «璋去if林叮豪港丄悴和二第議tnM H华夏氏皈羌一纯帕国家伸孙*列了讽就瘵、时代,sL成r从痕理主阳刈粉丼童鬧邮 整佥号
9、隘融"Jt丸迭牛作A而丸届魅韋力的比强J*何昭+屮梓成明-A 1令来旳比生工总“ SMMf 5甲来的中閑,朋冬燧桑 ,也曾战.乩守飙“但是* 苦危机多t球愛,越走珀匕 常疗*t走上轨一去定的也暹、-班理.逢输生机材料la血从威対官亦承认們零何,冲可以柞为之 阶”戈札為上召泉煤家是胜利了.但案际上却優它 遼渐丧我了毎卷立药犹眸与自由,峑贱了皇抚査下 的官黒给箜不让壺下人书”*)Si :欧武帝琛辱天下人琨一會喈it - a&軸空曲JJhi天卜人“以*为测.PJtft啡许可(0书学习小组代表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积极:加强中央集权使儒学成为正统 促进民族统一,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
10、德消极:唯心迷信思想专制拓展:感悟历史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阶级基础。罢黜百家,假设你是生活在中国汉武帝时期的古人,根据你的切身感受,你如何看待 独尊儒术”(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为切入点,你的身份可以是汉武帝、世 袭官吏、书生、农民等)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汉武帝:支持,有利于思想统一,神化君权,网罗人才,巩固统治世袭官吏:反对,地位受到冲击,新近的官吏素质较高儒生:支持,地位提高,可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其他士人 :改学儒学,或受到限制农民:支持,希望皇帝宽刑薄赋随堂练习:1.秦始皇 “焚书坑儒 ”的目的是崇法反儒防止旧势力复
11、辟毁灭文化加强思想控AB、CD、2.史载: “汉初萧 (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忧乱。”它反映汉初的统治思想是A儒家主张B、墨家主张C道家主张D、法家主张3.儒学到了汉朝被赋予了新的含义A、人定胜天B、无为而治C君权神授D、仁政思想4.汉武帝的 “独尊儒术 ”主要利用了儒学的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D、大一统C性善论5.从“百家争鸣 ”到独尊儒术 ”的转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化思想控制的加强六、大一统的形成AC板书设计、从“无为”到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B、D、有为”1)原因( 2)措施( 3)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汉初的“无为而治”影响 2、从“无为”到“有为”的提出1、提出者:董仲舒1)原因( 2)目的2、思想主张:3、影响: 三、儒学成为正统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2、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 3、独尊儒术的结果:七、作业布置完成历史练习册第二课练习。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阐述儒家思想在汉代开始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过程。头绪多,涉及到一个“中心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