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乐山市高中2021届教学质量检测生物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没有变异生物就没有进化b. 生物进化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过程c. 基因突变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 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表现型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没有变异生物就没有进化,a正确;b、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正确;c、基因突变的
2、方向是不定向的,c错误;d、自然选择是通过对个体生存的选择即作用于表现型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变化,d正确。故选c。2.下列关于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变异与进化的方向b. 交配后能产生后代的一定是同一物种c. 共同进化是通过生物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 经过长期地理隔离而出现生殖隔离不是物种形成的唯一途径【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
3、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但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b、生殖隔离是不同种群不能进行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若交配后能产生后代,但是后代不育则不用同一物种,b错误;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可以通过生存斗争实现,也可以通过共生等种间互助实现的,c错误;d、自然界中物种形成的方式有多种,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另一种是不经地理隔离,由于染色体加倍形成生殖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d正确。故选d。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突触间隙的液体中也
4、含有少量蛋白质b. 血浆中抗利尿激素水平随内环境渗透压升高而降低c. 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d. 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其成分处于不变的状态【答案】a【解析】【分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数目多少,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详解】a、突触间隙也有少量蛋白质,如分解神经递质的酶,a正确;b、内环境渗透压越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越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b错误;c、血浆渗
5、透压的大小与蛋白质和无机盐含量有关,c错误;d、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其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d错误。故选a。4.下列各组物质中,都能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 抗体、载体蛋白、麦芽糖b. 抗利尿激素、尿素、神经递质c. 尿素、氨基酸、胃液中的盐酸d. 白细胞、溶菌酶、呼吸氧化酶【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外液,即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凡是能够存在于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详解】a、载体蛋白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麦芽糖是植物二糖,经人体消化系统后被消化为葡萄糖进入人体,两者都不是内环境成分,a错误; b、抗利尿
6、激素、尿素、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是环境的组成成分,b正确;c、胃液中的盐酸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d、呼吸氧化酶位于细胞内,而内环境是细胞外液,故白细胞、呼吸氧化酶都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错误。故选b。5.下图代表正常情况下肝细胞与人体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x、y化学成分的主要差异是蛋白质含量不同b. x液体的各种离子中,和含量明显占优c. 肝细胞的代谢产物会导致x液的ph明显降低d. 若饮食过咸,则x、z、y的渗透压都可能升高【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
7、与组织液之间的相互渗透的,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中,据图可知,图中x为组织液,y是血浆,z是淋巴。【详解】a、x为组织液,y是血浆,血浆和组织液化学成分的主要差异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a正确;b、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和含量明显占优,b正确;c、因细胞外液中有缓冲物质,肝细胞的代谢产物不会导致组织液的ph明显降低,c错误;d、若饮食过咸,则x组织液、z淋巴、y血浆的渗透压都可能升高,d正确。故选c。6.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b. 反射弧是人和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c.
8、 兴奋时膜电位的变化与膜蛋白功能有关d. 手指突然碰到尖锐的东西而迅速缩回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发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详解】a、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a正确;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b错误;c、兴奋时膜电位的变化主要与na+内流有关,na+内流方式是协助扩散,与膜蛋白功能有关,c正确;d、手指突然碰到尖锐的东西而迅速缩回属于非条件反射,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
9、无直接联系,d正确。故选b。7.下列关于动物体内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b. 激素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而失去活性c. 激素在成分上都含有碳元素d. 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同受体结合后,激素原本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不再具有原来激素具有的生物学效应,即被灭活。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特异性结合。【详解】a、下丘脑的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正确; b、激素
10、是信息分子,同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而失去活性,b正确;c、人和高等动物激素,无论是类固醇、氨基酸衍生物、蛋白质类等激素都含c元素,c正确;d、神经细胞释放的递质直接进入组织液,不进入血浆,d错误。故选d。8.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在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b.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冷觉和热觉都在下丘脑产生c. 失水较多后,下丘脑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d. 寒冷环境中,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来参与体温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具有感受、传导、分泌、调节等功能,是人体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
11、压调节中枢,人体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详解】a、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a错误;b、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冷觉和热觉在大脑皮层产生,b错误;c、内环境渗透压的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感,调节人主动饮水,使内环境渗透压降低,维持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相对稳定,c正确;d、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其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的分泌进而调节体温,d错误。故选c。9.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都是各种激素b.
12、高等动物的两种调节方式都存在分级调节c. 人体内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都能产生激素d. 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局限【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两种调节方式的特点: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以反射的形式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详解】a、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都有激素、co2、h+等,a错误;b、低级中枢的活动要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体液调节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
13、节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b正确;c、人体内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不一定都产生激素,如具有外分泌功能的消化腺细胞就不能产生激素,c错误;d、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d错误。故选b。10.激素作为一种信息分子能把某种调节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升高b. 刺激x下丘脑胰岛a细胞分泌激素是体液调节c. 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 靶细胞接受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刺激x作用于下丘脑,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
14、素增多,故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是传入神经,表示传出神经。【详解】a、刺激x促使胰岛a细胞活动加强,故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a错误;b、通过刺激x传入神经下丘脑传出神经胰岛a细胞分泌激素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错误;c、血糖平衡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c错误;d、据图可知,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使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进而升高血糖,d正确。故选d。11.下列关于生物体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若横轴代表血糖浓度,则纵轴代表胰岛素浓度b. 若横轴代表抗利尿激素的浓度,则纵轴不能代表尿量c. 若横轴代表甲状腺激素浓度,则纵轴可代表促甲状腺激素浓度d. 若横轴代表环境温
15、度,则纵轴代表恒温动物体内细胞中酶活性的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曲线表示随着横坐标增长,纵坐标逐渐降低,最后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据此结合选项分析。【详解】a、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浓度也随之升高,与曲线不符,a错误;b、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故抗利尿激素浓度升高时,尿量减少,纵轴能代表尿量,b错误;c、由于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调节的作用,所以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会抑制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使促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与曲线相符,c正确;d、恒温动物体温保持恒定,环境温度升高时,恒温动物体内细胞中酶活性保持不变,与曲线不符,d错误。故选c。12.艾
16、滋病是由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死亡率极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hiv的遗传物质会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b. 合成hiv蛋白质的遗传信息是由宿主细胞提供的c. 感染hiv后的机体没有免疫应答不能产生特异抗体d. 艾滋病人的直接死因是多种病原体感染或恶性肿瘤【答案】d【解析】【分析】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
17、入侵,让人死亡。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详解】hiv的遗传物质是rna,不可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a错误;合成hiv蛋白质的遗传信息是rna,由hiv自身提供的,b错误;感染hiv后的机体可以在hiv的刺激下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相应的抗体,但抗体无法消除细胞内病毒,c错误;hiv通过破坏t淋巴细胞使机体的免疫功能遭破坏,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感染其他病原体或恶性肿瘤,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繁殖过程等,掌握艾滋病的致病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3.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18、. 缺乏浆细胞时,记忆细胞也能合成部分抗体b. 应用免疫抑制剂可提高异体器官移植的成活率c. 溶菌酶是淋巴细胞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活性物质d. b细胞经乙肝病毒刺激后,增殖分化细胞都能与抗原结合【答案】b【解析】【分析】浆细胞产生抗体,记忆细胞具有长时间记忆功能,当同种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进行器官移植手术后,免疫系统会对来自其他人的器官当做“非己”成分而进行攻击,这就是早期器官移植失败的原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溶菌酶是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b细胞经抗原刺激后分裂、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功
19、能,只能分泌抗体,当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记忆细胞能迅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详解】a、机体接受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才能合成分泌抗体,a错误;b、免疫抑制剂是对机体的免疫反应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能降低抗体免疫反应,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b正确;c、淋巴因子是淋巴细胞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活性物质,溶菌酶不是淋巴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另外溶菌酶不具有特异性,c错误;d、b淋巴细胞经乙肝病毒刺激后分裂、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d错误。故选b。14.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
20、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b.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病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一定低于正常值c.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为外负内正d. 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浆细胞不会分裂,会分泌抗体【答案】d【解析】【分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cl-内流,不会导致膜外电位由正变负;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包括
2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若病毒存在于体液中,则会发生体液免疫,若病毒侵入细胞,则会发生细胞免疫。【详解】a、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只是刺激了传出神经,因此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不属于反射,a错误;b、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缺碘时,甲状腺会出现代偿性增长,导致甲状腺肿大,即为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人,而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高于正常人,b错误;c、神经递质包括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其中兴奋性递质可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而抑制性递质不会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c错误;d、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分裂,只分泌抗体,d正确。故选d
22、。15.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茎的背地生长能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b. 芽中的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c. 植物激素通过催化细胞内的代谢调节生命活动d. 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处理马铃薯块茎可促进发芽【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并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
23、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详解】a、茎的背地性是指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近地侧生长快,而表现为背地生长,只体现促进作用,a错误;b、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芽中的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b正确;c、植物激素只能调节生命活动,无催化功能,c错误; d、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处理马铃薯块茎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休眠,d错误。故选b。16.下图1表示某植物种子用低温处理后,提前萌发过程中各种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图2是用
24、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后生根的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图1可看出,脱落酸对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b. 从图1可看出,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细胞分裂素使细胞周期延长c. 从图2可看出,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12ppmd. 从图2可看出,生长素类似物在促进枝条生根方面具有两重性【答案】d【解析】【分析】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种子休眠状态下,脱落酸含量较高,在打破休眠萌发的过程中,脱落酸减少、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增多,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是协同关系,而二者与脱落酸是拮抗关系;从图2中可看出种子萌发是由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据图2可知,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浓度为0的
25、组为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浓度为4ppm、8ppm、12ppm时促进枝条生根,溶液浓度为16ppm时抑制枝条生根,体现了生长素类似物作用的两重性。【详解】a、根据图1可知,低温处理能够促进种子提早萌发,图中在处理过程中赤霉素的含量不断增加,因此赤霉素是促进种子萌发的激素,a错误;b、细胞分裂素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这将缩短细胞分裂的细胞周期,b错误;c、从图2可看出,在实验所示的几种不同浓度下,12ppm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枝条生根的数量最多,但不能说明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为12ppm,c错误;d、从图2可看出,生长素类似物既有促进生根的作用,也有抑制生根的作用,说明生长素
26、类似物在促进枝条生根方面具有两重性,d正确。故选d。17.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叙述,错误的是( )a. 向已授粉的雌蕊上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得到无籽果实b. 顶芽和幼茎中的生长素浓度一般保持在促进生长的范围内c. 在农作物上喷洒不同浓度的萘乙酸可促进或抑制植株发芽d. 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促进插条生根【答案】a【解析】【分析】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雌蕊柱头,可得到无子果实;萘乙酸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是生长素类似物。【详解】a、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可以得到无籽番茄,向已授粉的雌蕊上喷洒一定浓度
27、的生长素,可以加快果实的生长发育,因为已经受精,故有种子的形成,a错误;b、正常情况下,顶芽幼茎生长的较快,它们中的生长素浓度一般保持在促进生长的范围,b正确;c、不同浓度的萘乙酸对植株发芽的作用不同,一般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c正确;d、iba是吲哚丁酸,是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因此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d正确。故选a。18.下列关于种群的研究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a. 进行酵母菌计数,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滴培养液于盖玻片边缘b. 经过一次捕捉的动物更难被重捕到,会导致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结果偏小c. 密闭培养瓶中酵母菌的数量会呈“s”型增长
28、,最终长期稳定在k值附近d. 单子叶植物、蚜虫、跳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都不适合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答案】a【解析】【分析】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使用血球计数板时,应先放盖玻片,再滴加培养液,使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详解】a、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
29、培养液用滤纸吸去,a正确;b、经过一次捕捉的动物更难被重捕到,会导致重捕数中的标记数偏小,最终计算出的结果偏大,b错误;c、密闭培养瓶中活酵母菌的数量在开始一段时间内会呈s型增长,但是由于营养物质的不断消耗,最终会逐渐减少而灭亡,c错误;d、单子叶植物、蚜虫、跳蝻等生物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种群密度都适合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d错误。故选a。19.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种群数量达到c点后防治害虫,防治成本最低b. 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c. 种群数量达k值以后,种
30、群基因频率仍可能发生变化d. 甲、乙两曲线之间的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个体【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表示j型曲线,乙代表s型曲线。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c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数量的增长速度最强;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详解】a、防治害虫应在种群数量及增长速率较低时,所以应在c点之前进行,最好在图中b点或之前进行防治,a错误;b、图中a点时,环境阻力最小,b错误;c、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由于突变和自然选择等原因,种群基因频率仍可能发生变化,c正确;d、甲、乙两曲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环境阻力淘汰的个体,d错误。故选c。20.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
31、,正确的是( )a.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b. 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c. 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d. 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答案】d【解析】【分析】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水平结构是指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地形、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详解】a、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群落内物种组成也会发生变化,a错误;
32、b、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c、植食动物以植物为食,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夏季最大,c错误;d、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因此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正确。故选d。21.下列关于群落的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 楠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体现出群落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b. 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的垂直结构密切相关c. 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鱼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 不同地段的地形、光强等不同,使生物在水平方向上镶嵌分
33、布【答案】a【解析】楠竹林中竹子属于同一种群,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动物的垂直结构与植物提供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有关,b正确。植物因为阳光而具有分层现象,动物因为植物或者食物而具有分层现象,c正确。群落的水平结构是由于地形的起伏、光强的大小等,所以不同地段的群落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镶嵌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22. 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c. 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d. 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了一个种群【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
34、结束,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食物网:在食物网之间的关系有竞争同时存在竞争。食物链,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故选择b。考点:考查食物链和食物网,种群的概念,群落的概念等考点的理解。2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 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 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c. 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答案】c【解析】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但不一定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细菌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其进行的是化能合成作用,a错误。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如蚯蚓属于分解者,食草动物
35、属于初级消费者,b错误;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属于异养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它们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c正确;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细菌是生物,不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错误。【点睛】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混淆不清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比较项目组成内容作用生物同化类型地位非生物成分阳光、热能、空气、水、无机盐等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必备成分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也包括化能自养型微生物(如硝化细菌)无机物有机物;光能、无机化学能有机化学能;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自养型主要成分(基石)消费者包括营捕食生
36、活的生物和营寄生生活的生物(如菟丝子)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异养型最活跃的成分分解者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及腐食性的动物(如蚯蚓、蜣螂)通过分解作用将生物遗体、排遗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异养型物质循环中的关键成分24.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一共有4条食物链b. 若蜘蛛全部死亡,则蛇的数量一定迅速减少c. 蛇在此食物网中,分别属于两个不同营养级d. 青蛙和蜘蛛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一共有4条食物链,即大麦蝗虫青蛙蛇,大麦蝗虫蜘蛛青蛙蛇,狗尾草蝗虫青
37、蛙蛇,狗尾草蝗虫蜘蛛青蛙蛇,据此分析。【详解】a、据图可知,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一共有4条食物链,a正确;b、若蜘蛛忽然全部死亡,青蛙可以转向捕食蝗虫,此时蛇仅处于第四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更多,其数量会增加,b错误;c、在大麦蝗虫青蛙蛇中,蛇处于第四营养级,在大麦蝗虫蜘蛛青蛙蛇中,蛇处于第五营养级,c正确;d、青蛙可以捕食蜘蛛,青蛙和蜘蛛共同竞争蝗虫,两者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d正确。故选b。25.下列关于长期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b.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c. 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低的生物,
38、呼吸消耗的能量必然越少d.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动物,其体型必然越小【答案】b【解析】【分析】被捕食的一般是种群中比较弱小的个体,因此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种群都是相对有利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详解】a、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不一定都有利,如警戒色可以吓退捕食者,a错误;b、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而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只有10%-20%,故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b正确;c、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低的生物,所具有的能量越多,其呼吸消耗的能量越多,c错误;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39、中营养级的高低与生物的体型没有直接关系,如低营养级的水牛与高营养级的狼,d错误。故选b。26.下列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能量为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提供动力b. 湖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在该生态系统内独立地进行c. co2和有机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叫做碳循环d. 生产者与分解者的部分生理活动是完成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答案】c【解析】【分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存在是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来维持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二者相互伴随进行,又相辅相承,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
40、质循环的动力。【详解】a、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a正确;b、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湖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在整个生物圈范围内进行的,不能在该生态系统内独立地进行,b正确;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形式主要是二氧化碳,在生物群落内部的流动形式主要是含碳有机物,c错误;d、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可以使物质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生产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可以使物质由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实现了物质循环,d正确。故选c。27.下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中的能量表示植物的同化总量b. 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
41、中c. 之和为植物有机物积累量d. 用于植食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图,图中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分为可利用和不可利用;可利用分为被植食动物摄入和未被摄入;被植食动物摄入包括植食动物同化量和未同化量;植食动物同化量包括植食动物有机物积累量和植食动物呼吸消耗量,据此答题。【详解】a、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所以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中已经不包括植物的呼吸消耗量,故中的能量不能表示植物的同化总量,a错误;b、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未被同化量中,b错误;c、之和为植物有机物积累量,之和小于植物有机物积累量,c错误;d、植食动
42、物同化的能量中除去呼吸作用消耗,剩余的积累在有机物中的能量用于植食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故用于植食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d正确。故选d。28.下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图中字母代表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e表示蚕一段时间内未利用的能量b. 图中b表示用于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 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以用(e+f+g+c)/a表示d. 因为桑基鱼塘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所以存在负反馈调节【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其中a为总光合作用量即桑树同化的总能量,b为净光合作用,h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为蚕流向分解者
43、的能量,g是蚕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f为蚕呼吸消耗的能量,则蚕同化能量=e+c+g+f,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c+e+g,据此分析。【详解】a、同化量=呼吸消耗能量+流向分解者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能量+未利用能量,故图中e表示蚕一段时间内未利用的能量,a正确;b、净光合作用b=总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散失,它将用于桑树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图中b表示用于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b正确;c、桑树同化的总能量为a,蚕同化的能量等于e+f+g+c,所以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以用(e+f+g+c)/a表示,c正确;d、因为存在负反馈调节,所以桑基鱼塘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选项中因果关系错误,
44、d错误。故选d。29.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 )a. 生态系统的生物个体数量越多,稳定性越高b. 城市生态系统高度开放、自我调节能力强c. 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d. 一个生态系统中若除去部分生物,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升高【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一般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详解】a、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稳定性越高,a错误;b、城市生态系统高度开放,但组成成分较少,自我调节弱,人类起主导作用,b错误;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
45、,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趋向于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d、一个生态系统中若除去部分生物,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降低,d错误。故选c。3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 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c. 利用农药消灭蝗虫属于运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原理d. 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
46、稳定。【详解】a. 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a错误;b. 信息既能在同种生物之间进行传递,也可在不同生物之间传递,甚至可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传递,b错误;c. 利用农药消灭蝗虫,农药并非生态系统中的信息,c错误;d. 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即行为信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31.图甲表示膝跳反射的结构基础,a、b、c为突触。图乙表示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x)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膝跳反射需要伸肌和屈肌共同完成,即伸肌收缩而屈肌舒张。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刺激图甲中的感受器,感到痛,痛觉的产生_(属于/不属于)反射。产生痛觉过程中相关的神
47、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单向/双向)。(2)完成膝跳反射的结构基础中决定兴奋传递方向的结构是_。(填文字)(3)如果刺激图甲中1处,动作为踢小腿,此时图中突触后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的是_(填字母)。(4)如果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痉挛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因而引起肌内收缩,由此可见该神经递质能使下一个神经元_(兴奋/抑制)。(5)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_。(6)如果图乙中x是抗利尿激素,cd时段,肾小管细胞对水的吸收_。(增大/减小/不变)。【答案】 (1). 不属于 (2). 单向 (3). 突触 (4). c (5). 抑制 (6). 脑干 (7). 增大【解析】【分析】反射弧结构包
48、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是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是传入神经,是传出神经。图乙中x的含量在平均含量水平上下波动。【详解】(1)如果刺激图甲中的感受器,感到痛,由于反射弧的结构不完整,因此痛觉的产生不属于反射。产生痛觉过程中相关的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2)完成膝跳反射的结构基础中决定兴奋传递方向的结构是突触。(3)根据题图,刺激图中1处,由于突触b能使下一神经元兴奋,所以伸肌收缩;而突触c抑制下一神经元兴奋,所以屈肌仍然处于舒张状态。由于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
49、时,na+内流,导致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在突触a、b、c中,a、b使下一神经元兴奋,而c抑制下一神经元兴奋,因此踢小腿时,突触c的后膜电位仍为外正内负。(4)突触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化学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来完成的,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痉挛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因而引起肌内收缩,则该神经递质可使肌肉处于舒张状态,即使突触后膜处于静息状态,故该神经递质能使下一个神经元抑制。(5)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6)如果图乙中x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尿量减少,故cd时段,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细胞对水的吸收增大。【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兴奋在反射
50、弧上的传递,突触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图获取信息,明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突触之间传递的原理,并利用相关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的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32.科学家沃泰默、斯塔林和贝里斯等对促胰液素的发现有突出的贡献,后来科学家又发现哺乳动物体内的胰腺中有腺泡组织(其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多种消化酶)和胰岛组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假设实验过程实验现象胰液的分泌只由神经调节引起a电刺激支配胰腺的神经少量胰液分泌b把适量稀盐酸从小鼠小肠的上端注入其小肠腔内大量分泌胰液c直接将稀盐酸注入小鼠的胰腺静脉血液中不会分泌胰液d切断所有支配胰腺的神经,把与b组等量的稀盐酸从小鼠小
51、肠的上端注入其小肠腔内大量分泌胰液(1)实验结果表明:胰液的分泌_。(2)当人们知道胰腺内的胰岛细胞能分泌胰岛素后,试图从磨碎的小鼠胰腺组织中直接提取胰岛素,但均未成功,其主要原因是_。(3)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它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这种调节方式称为激素调节,激素调节的特点有_(写出一点即可)。(4)有人患上了胰腺癌,这与免疫系统的_功能的下降有关。(5)研究发现,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该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小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_,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
52、,实验过程中应将血糖维持在比正常浓度_(填“稍高”或“稍低”)的水平。【答案】 (1). 不只是由神经调节引起,还可能与盐酸刺激后小肠产生的分泌物有关 (2). 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可将胰岛素分解(磨碎的胰腺组织中,有胰泡组织细胞释放出的蛋白酶会水解胰岛素) (3). 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或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4). 监控和清除 (5). 等量的生理盐水 (6). 稍低【解析】【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
53、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切除。据表格内容分析,实验a说明胰液的分泌与神经调节有关,c组中盐酸直接注入血液不分泌胰液,而b、d组中盐酸注入小肠后最终引起胰液分泌,结合四组实验,说明胰液的分泌除了受神经调节的影响,还可能与盐酸刺激后小肠产生的分泌物(或体液调节)有关。【详解】(1)据分析可知,实验结果表明:胰液的分泌不只是由神经调节引起,还可能与盐酸刺激后小肠产生的分泌物有关。(2)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由题干可知胰腺中有腺泡组织,其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蛋白酶可将胰岛素分解,因而无法直接提取。(3)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它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这种调节方式称为激素调
54、节,激素调节的特点有: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反应速度较缓慢,但持续时间长。(4)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清除功能,有人患上了胰腺癌,这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的下降有关。(5)研究发现,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为了验证该现象,则实验自变量是是否想下去脑神经元注射胰岛素,因变量是胰高血糖素含量,实验思路是:将小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等量的生理盐水,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实验的检测指标是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在血糖浓度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为了突出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应将血糖浓度维持在稍低水平。【点睛】本题考查试验探究能力,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33.赤霉素可以通过提高生长素的含量间接促进植物生长。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合成和分解代谢过程如图1所示(iaa氧化酶是一种含铁蛋白)。图2为某研究小组的部分探究过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材料用具:燕麦幼苗完全培养液(满足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涂料工程皮卡租赁合同
- 药物研发学徒技能提升计划
- 贸易余款偿还协议
- 2022年大学能源动力专业大学物理下册月考试卷A卷-附解析
- 结直肠狭窄内镜治疗
- 垃圾问题与学校教育的整合与创新
- 2022年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专业大学物理二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 2022年大学环境生态专业大学物理二期末考试试卷D卷-含答案
- 消化道疾病的护理常规
- 智能餐厅解决方案
- 口腔科医疗污水处置登记表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西南大学
- 喉恶性肿瘤教学查房
-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法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
- 2024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正式版)JBT 106-2024 阀门的标志和涂装
- 依据新课标人教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默写填空
- 《鸟的生殖和发育》名师导学1
- 2024世界糖尿病日
- 好书推荐《安徒生童话》
- 驻外员工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