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作文上的红双圈》教案_第1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作文上的红双圈》教案_第2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作文上的红双圈》教案_第3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作文上的红双圈》教案_第4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作文上的红双圈》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作文上的红双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 思想感情。2、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老师对自己的 鼓励和关爱,体会情感。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 情。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2、预习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 么事。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在新来的王老师一文中,王老师别有用心,送给蔡林一份“差 生档案”,给了他特别的鼓励,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不

2、同的老师对学生关爱的方式不同, 今天我们来学习作文上的红双 圈,看看这位老师的关爱对作者有着什么影响。二、明确学习目标。三、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学习要求(一)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想“我”的作文补考有着怎样一段不平 凡的经历?然后完成填空。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3、检查自学情况:文章写了因为“我”的一篇作文,首先被贴在()上,然后又发 表在()、()上,最后发表在()上,给了作者自信和力量,最 终成为()的事。(二)、再读课文,体会情感过渡:偶然的一次作文比赛,竟然使学生成为了作家,这还要得 益于当初老师给他的九十八个红双圈。1、学习要求

3、(二):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想:“红双圈”给“我” 这一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话语读一读。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3、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学生回答影响:“我”在红双圈的 鼓励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最终成为作家。过渡:是啊! “我” 在红双圈的鼓励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最终成为作家。如果没 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作者成为作家后,并没有忘记他的老师。作者也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请大家读一读。(2)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四、当堂训练你身上发生过类似的经历吗?请你与同学说一说, 也可以把你的 经历跟后面的老师谈谈;还可以拿起笔把你类似的经历写下

4、来。五、学习反思这节课你用什么方法学会了什么?有什么遗憾的?过渡: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齐唱这首歌,把它送给关爱我们的 老师。篇二一、教学目标1 .正确理解并识记下列词语:矜持、赫然、折腾、迫不及待、 从头到尾2 .品读课文,体会老师的鼓励对作者的影响3 .感知作者的感恩之情,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的体 会二、教学重点体会老师的鼓励对作者的影响以及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三、教学过程4 一)导入1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作文上的红双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惑?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什么是红双圈?作文上的红双圈有什么作用?)【板书:“红 双圈"?作用?】2 .让我们带着这些疑

5、问一起走进文本,希望这节课下课后我们能 找到答案3 .作者简介:黄蓿佳,1955年6月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县。1977 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干部,省作协理事、副主席,中国作协第六、 七届全委会委员。专业作家。1984年调入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 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船,小船这瞬间如此辉煌目光一样透 明玫瑰房间夜夜狂欢午夜鸡尾酒何处归程世纪 恋情及含羞草等。1985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2003 年12月加入民进。现任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创作室主任、一级 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苏省政协常委,江苏省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民进省

6、委副主委、省社会工作委员会顾问。(二)自学要求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矜持赫然折腾偶然必然刊物2 .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作者讲述了自己学生时代在一次征文比赛中获得了成 功,作文补考被老师打了九十八个红双圈,后陆续刊载。在这次成功 的激励下,作者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最终成为了一名作家。文章选材独具匠心,以小见大,九十八个红双圈代表着老师对自己人生 道路的引领。结尾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老师、对母校的感激之情。3 .过渡:是的,同学们都很善于提问,作文中的红双圈是如此 普通,我们平日书写作文经常能看到,为什么作者要写这样一篇文章 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去跟随作者看看这红双圈到底奇

7、特在何处。【板书:不平凡】(三)品读“不平凡”的红双圈1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画满红双圈的作文有着怎样一段不平 凡的经历?我的一篇画满红双圈的作文,首先被贴在(),然后又发表在(),接着又发表在()上,最后发表在()上。校园报栏一一县办刊物一一扬州区刊物一一上海正式刊物2 .谁来说一说,这篇作文不平凡在何处?带着双圈的作文在报栏里贴了很久。 一天,县文化馆的同志路过 这里,偶尔看见了,就揭下来带走了。不久,我的作文发表在县办刊 物上。县办刊物送到扬州地区,被地区刊物选中,第二次发表。几经 周转,次年,补考竟赫然刊登在上海一家出版社的正式刊物上。(预设:从小小的校园出发,一路往外,甚至走出了小

8、县城,走出了江苏省,传到了大城市上海)3 .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这不是一篇普通的作文, 它获 得了许多人的认可和赞赏,这其中有一一,(预设:老师的认可、 县文化馆同志的欣赏、县办刊物编辑的欣赏、扬州区刊物编辑的认同、上海正式刊物编辑的)4 .是的,这不平凡的一篇文章,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出示语段:其时,我已经下乡插队。父亲鼓励我说:既有一,何 不能有二?我想想也是,就接着往下“折腾”,后来发表了很多小说, 成了作家。(1)父亲的“既有一,何不能有二? ”是什么意思?他是想告诉 我什么?(既然有一篇作文能获得这么大的成就,为什么不试着再 多写几篇呢?)父亲想告诉我:多写作文,你还是

9、有这方面的天赋的。一一继续努力,争取发表更多的作品。(2) “折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结合当时的背景, 思考为什么 打引号?(折腾指的是写作文,对于当时在农村插队从事农业劳动的作者 来说,看起来是有点“不务正业的”)(3)下乡插队:插队就是指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从初中 到大学的大部分城市青年,在统一安排下到农村去,从事农业劳动。 一开始是住在老乡家里,后来成立了青年点,就集体居住在青年点里。 到*后期和*结束后,逐渐通过招工、当兵、工农兵推荐上大学以及恢 复高考后考大学等方式离开了农村, 也有些人在农村成家,就留在了 当地。(4)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这篇作文对作者命运的影响力 吗?

10、例:假如没有这篇红双圈的作文,作者或许或许一辈子只能做一个脸朝黄土背 朝天的农民。或许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写作能力可以获得如此多人的认 可和欣赏。 假如没有这篇红双圈的作文,作者或许不会有信心去考 取北大中文系或许也不会发表如此多的作品,在创作上获得如此多 的成就(5)是的呀!这个画满双红圈的作文的作用是如此之大,怪不 得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一一“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 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 (出示该语句) 是否可以改一改:“没有当 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哪个效果好一些?为什么?(反问句,语气更加强烈,表明了作 者的信念坚定)(6)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11、是?(这篇画满红双圈的作文,是作者成为作家的重要条件)(7)课文中哪个句子也说明了这篇作文对作者意义重大?是在1972年的5月,我清清楚楚记得那个日子。那一次学校举办“红五月”征文比赛。追问: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这篇作文意义重大?(年份和日期都记得很明确,而且使用了 “清清楚楚”这个词) 过渡: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何作者将这件事记得如此清清楚楚 ,(四)赏析“作文的第一次发表”是在1972年的5月,我清清楚楚记得那个日子。那一次学校举 办“红五月”征文比赛。 我投了稿,作文题目叫补考,是篇很长 的作文。我的语文老师同时也是班主任,他总是给我的作文打高分。一天上午在操场劳动,有人跑过来告诉我:“征

12、文在报栏里贴出来了,有你的,上面打满了双圈。”我很兴奋,即刻就想去看看,却 又矜持,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迫不及待。挨到中午,校园里寂静 无人时,我像做贼一样地溜过去,独自站在报栏前,欣赏我的打满双 圈的作文。我带着心跳,从头到尾一个个数下来,一共是九十八个红 双圈。这是我的语文老师给我的评价。问题:当作者得知自己的作文贴在报栏里的时候, 是一种怎样的 表现?圈出相应的词语,写一写你的阅读体会(1)兴奋:为自己作品能够张贴而感到喜悦和激动 为什么会感 到兴奋呢?同学说上面打满了双圈,说明作文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认可。从哪里看出了兴奋?我带着心跳,从头到尾一个个数下来,一共是九十八个双红 圈。(2)

13、矜持但又迫不及待你从哪些细节看出作者的迫不及待?(挨到中午一一时间过得很慢,是一种煎熬。)(溜过去一一速度很快地冲到报栏前)(3)你平时发下来的作文上,老师也会画双红圈,你是否和作 者一个细致得将个数都数出来,从这个细节中,你读出了什么?(作 者对老师的评价很在意)(4)这是作者第一次获得老师的赞许吗?(不是一一他总是给我的作文打高分。平时的习作中也经常得到老师的肯定)5.为什么这一次如此激动?(征文比赛,很多人参加,能张贴说明已经获奖了,这是更多人 对作者写作能力的认可。)(五)品读作者的“感恩之情”1.作者在写作方面获得如此大的收获,你觉得这里面有谁的功劳?老师的鼓励母校创设征文机会,让作

14、者崭露头角一一作者自己不断折腾双红圈作文给作者带来的信心和勇气2.是的,于是作者充满感激之情,写下了这样的语句:永远感谢 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该如何理解?(红双圈指的是他人对我的鼓励和认可,在人生之路上,作者会遇见许多这样的事例)3.联系生活实际,你的生命之树上是否也有令人记忆深刻的“红双圈” 一直激励着你呢?(红双圈,可以是,可以是,还可以是跑道上不停歇的加油呐喊 一一课堂上响亮的掌声 一一做好事 后绽放的笑脸感谢您,亲爱的老师!感谢您,那些曾经在我生命之树上挂满红 双圈的人!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让我们和作者一样,怀着

15、一颗感恩之心,留心生活 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文章主题,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学习文章 以小见大的写法。2、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体会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老师对自己的鼓励和关爱。4、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懂得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帮助。教学设计:一、激情导入。在新来的王老师一文中,王老师别有用心,送给蔡林一份“差 生档案”,给了他特别的鼓励,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章,看看老师对学生又有哪些帮助。二、自读课文,思考问题。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 “我”的作文补考有着怎样一段补平凡的经历?(3)当“我”听说作文被贴在报告栏上时,“我”有什么表现?(4) “红双圈”给“我”这一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组织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交流,教师明确:(5) 文章写了因为一篇作文的成功,给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自 此以后,陆续发表文学作品,最终成为知名作家一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6) 贴在报告栏上一一发表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