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社会保险新政策_第1页
2010年社会保险新政策_第2页
2010年社会保险新政策_第3页
2010年社会保险新政策_第4页
2010年社会保险新政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0年社会保险新政策2010年社会保险新政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 2010-01-05 11:12国务院办公厅28日发出通知,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要求各省、自治区、直 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办法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旨在切实保障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 险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保证参保人员跨省流动 并在城镇就业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顺畅转移接续。办法适用于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所有人员,包括农民工。已经 按国家规定领取基本养老

2、保险待遇的人员,不再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原文如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096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 行办法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二。九年十二月二十八 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第一条为切实保障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以下简称参保人 员)的合法权益,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保证参保人员跨省、自治 区、

3、直辖市(以下简称跨省)流动并在城镇就业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顺畅转移 接续,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所有人员,包括农 民工。已经按国家规定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不再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第三条 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的,由原参保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 下简称社保经办机构)开具参保缴费凭证,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应随同转移到新 参保地。参保人员达到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的,其在各地的参保缴费年限 合并计算,个人账户储存额(含本息,下同)累计计算;未达到待遇领取年龄前, 不得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办理退保手续;其中出国定居和到香港、澳门、台 湾地区定居的,按国家

4、有关规定执行。第四条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时,按下列方法计算 转移资金:(一)个人账户储存额:1998年1月1日之前按个人缴费累计本息计算转移, 1998年1月1日后按计入个人账户的全部储存额计算转移。(二)统筹基金(单位缴费):以本人 1998年1月1日后各年度实际缴费工 资为基数,按12%勺总和转移,参保缴费不足1年的,按实际缴费月数计算转移。第五条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按下列规定 办理:(一)参保人员返回户籍所在地(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就业参保 的,户籍所在地的相关社保经办机构应为其及时办理转移接续手续。(二)参保人员未返回户籍所在地就

5、业参保的,由新参保地的社保经办机构 为其及时办理转移接续手续。但对男性年满 50周岁和女性年满40周岁的,应在 原参保地继续保留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同时在新参保地建立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 费账户,记录单位和个人全部缴费。参保人员再次跨省流动就业或在新参保地达 到待遇领取条件时,将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中的全部缴费本息,转移归集 到原参保地或待遇领取地。(三)参保人员经县级以上党委组织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 调动,且与调入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不受以上年龄规定 限制,应在调入地及时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第六条跨省流动就业的参保人员达到待遇领取条件时,按下列

6、规定确定其 待遇领取地:(一)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在户籍所在地的,由户籍所在地负责办理待遇领取 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二)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而在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 累计缴费年限满10年的,在该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当地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三)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且在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 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0年的,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回上一个缴费年限满10年的原参保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四)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且在每个参保地的累计缴费年限 均不满10年的,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及相应资金归集到户籍所在地,由户籍所 在地按

7、规定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第七条 参保人员转移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后,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按 照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的规定,以本人各年度缴费工资、缴费年限和待遇领取地对应的各年度在岗职工 平均工资计算其基本养老金。第八条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的,按下列程序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 接续手续:(一)参保人员在新就业地按规定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缴费后,由用人 单位或参保人员向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书面中请。(二)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在15个工作日内,审核转移接续申请,对符合 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向参保人员原基

8、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的社保经办机构发出 同意接收函,并提供相关信息;对不符合转移接续条件的,向申请单位或参保人 员作出书面说明。(三)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在接到同意接收函的15个工作日内,办理好转移接续的各项手续。(四)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在收到参保人员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 保经办机构转移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资金后, 应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有关手续, 并将确认情况及时通知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第九条 农民工中断就业或返乡没有继续缴费的,由原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 保留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保存其全部参保缴费记录及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 额继续按规定计息。农民工返回城镇就业并继续参

9、保缴费的,无论其回到原参保 地就业还是到其他城镇就业,均按前述规定累计计算其缴费年限,合并计算其个 人账户储存额,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与城镇职工同样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农民工不再返回城镇就业的,具在城镇参保缴费记录及个人账户全部有效,并根 据农民工的实际情况,或在其达到规定领取条件时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 遇,或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民工在城镇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在农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 险的衔接政策,另行研究制定。第十条 建立全国县级以上社保经办机构联系方式信息库,并向社会公布, 方便参保人员查询参保缴费情况,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加快建 立全国统一的基本

10、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信息查询服务系统,发行全国通用的社会保 障卡,为参保人员查询参保缴费信息提供便捷有效的技术服务。第十一条各地已制定的跨省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相关政策与本办法 规定不符的,以本办法规定为准。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转移接续办法,由各省级人民政府参照本办法制定,并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备 案。第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缴费年限,除另有特殊规定外,均包括视同缴费年限。第十三条 本办法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专家解析:异地转移12%1位缴费,办转移不用到处跑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用人单位和 个人共同缴费。过去,参保人员跨地区转移接续养

11、老保险关系,只转个人账户储 存额,不转单位缴费。从实践情况看,转入地要承担将来发放转入人员基本养老 金的责任,完全不转单位缴费,长期支付的资金压力较大。综合考虑转入地与转出地、当期与长远的资金平衡关系,办法规定,参保人 员跨省就业,除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外,还转移12%勺单位缴费。目前,大部分地 区的单位费率为工资基数的20%少部分地区低于20%这样规定,单位缴费的大 部分随跨省流动就业转给了转入地,减轻了转入地未来长期的资金支付压力;单位缴费的少部分留给转出地,用于确保当期的基本养老金支付如果让流动就业的参保人员自己往返不同地区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 续手续,费时费力。办法规定流动就业人员

12、离开原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要开具 统一样式的参保缴费凭证;到新就业地参保缴费后,只要提出转移接续申请,所 有手续都由相关两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同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还公布了 全国县级以上所有社保经办机构联系方式信息,供相关人员查询自己的参保缴费 和转移接续信息。明确领取待遇地,农民工无须再“退保”办法按照“唯一性”原则,依次确定了相关地区的责任,即:参保人员户籍 所在地与最后参保地一致时,在户籍所在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 险待遇;当户籍所在地与最后参保地不一致时,如果在最后参保地参保满10年,则在最后参保地领取待遇;如在最后参保地参保不满10年,依次向前推至满10年的参保地办理

13、待遇领取手续;各地参保都不满 10年,则在户籍所在地办理待遇 领取手续。这样有助于消除过去由于地区之间职责不清,个别转出地和转入地常 有相互推诿的现象。总之,让每一个缴费满 15年以上的参保人员都能在一个地方 领到基本养老金。比如,一个江西的农民工,先后在福建、广东、浙江的城镇就业,参保缴费 各5年。当他达到国家法定待遇领取年龄时,由于累计缴费年限满了15年,因此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由于他在 3地参保都不满10年,就由他的户籍所在地 江西省负责发放基本养老金,而3地社保机构应按规定把相应的资金转到江西省。 但如果他在达到领取待遇条件之前,已把户籍转到了最后参保地浙江,那么就由 浙江省负责发

14、放基本养老金,其他两省应按规定把相应的资金转到浙江省。多地参保,养老金计算全国统一我国城镇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 个人账户养老金按本人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除以一定系数计算,这对流动就业和 稳定就业的劳动者都是一样的,只要多缴费,个人账户储存额多,这部分养老金 水平就高。对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即以本人各年度缴费工资与本地各年度在岗职 工平均工资对应计算其缴费工资指数,由此计算出本人指数化缴费工资,再与本 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计算出平均值,作为计发其基础养老金的基数;缴费 满15年发给基数的15%多缴费1年多发1%办法坚持了这一计发办法,只是进 一步明确了流动

15、就业人员在各参保地的各年度缴费工资要与最后待遇领取地对应 的各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计算其缴费工资指数。这既保证了全国政策的统一, 又是一种相对简便的方法。对回乡后不再返城就业的农民工,办法规定的总原则是,其在城镇参保缴费 的记录和个人账户全部有效;如果累计缴费年限满 15年或以上,在达到国家法定 退休年龄后,可以同城镇职工一样计发基本养老金;如果没有满足规定条件,也 可以把城镇参保的相关权益记录和资金转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总之是不让他们已有的权益受损。但鉴于新农保制度刚刚开始试点,有关农民工养老保 险在城乡间的具体衔接政策,国家将另行研究制订。养老保险单位缴费可按基数12%夸省转移导读

16、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出台,规定退休人 员可在参保满10年地区领养老金,各地都不满 10年在户籍地领;单位缴费可跨 省转移12%禁止退保。施行:憾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 保险关瞬转移接缝饕行办法*荏转移个人账户饶有蕊的同时 逐转移部分单位鞋责提高幅度技演值年企蚊退 体人员月人场露本养聿命 的1。%左右骑定.至国月 人均增加120元左右参保人员在各地的域费年限合 并计算.个人库户慵存新岁计 i+P 对安民工一视同仁包括衣民工在内的#加曜榄企 业职工慕本募者保嗓的所有人 忸其基本养老保险美系可在 居咨就业时随同外移2010:昨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城

17、镇企业职 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办法明确了单位缴费按照缴费基数 12% 转移,共计45个工作日办妥转移手续,同时规定参保人不得退保。至此,重庆的 养老保险在制度上也实现了省内省外无障碍转移对接。解读1办理要花多久?45个工作日办完对于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的,转移养老保险关系需要走三个流程,新参保地审核转移接续申请并向原参保地发出同意接受函一一原参保地办理转移手续新参保地接受转移手续和资金,三个流程走完之后即可办妥转移接续手续,政策规定每个流程最多15个工作日,也就是说对于参保者来说,最多 45个工作 日就可以将全部手续办完。有关负责人表示,转移手续极大地方便了参保人,参保人只要申

18、请即可,剩 下的工作将由两地社保部门进行对接转移。办理流程1参保人员在新就业地按规定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缴费后,由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向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书面申请。2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在15个工作日内,审核转移接续申请,对符合本办 法规定条件的,向参保人员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的社保经办机构发出同意 接收函,并提供相关信息;对不符合转移接续条件的,向申请单位或参保人员作 出书面说明。3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在接到同意接收函的15个工作日内,办理好转移接续的各项手续。4新参保地经办机构在收到参保人员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经办机 构转移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资金后,应在 15个工作日内办结有关手续,并将确 认情况及时通知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解读2资金如何转移?企业缴费转走12%暂行办法明确,资金转移中,个人账户储存额全部转移。而统筹基金(即单位缴费)实行部分转移,即以本人1998年1月1日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