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研究_第1页
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研究_第2页
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研究_第3页
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研究_第4页
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研究1. 引言收入差距历来是古今中外最受社会关注的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亦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化是社会发展进程中最显著的标志,也是最容易诱发社会不稳定乃至社会动荡的因素.改革开放之初,为促进经济发展,调动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我国采取了重视收入差距激励作用的政策,在经济政策上提倡“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贡献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以鼓励人们努力工作,最终使人们都能够较快地富裕起来.应该看到,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生活日益改善.

2、以山东省为例,截止到2010年,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945.80元,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6990.00元.然而,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逐步扩大的趋势.具体到数据方面,就是2006年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已达到0.3715,比2001年上升了0.0558,已经非常接近警戒线.虽然山东省是我国经济水平较高的省份,但是,自改革开放年以来,总体经济迅速发展,城乡间存在着大量不平衡现象,且差距呈现出逐步扩大趋势.不难判断,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山东省乃至全国的收入差距还将进一步扩大.因此如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如何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如何促进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

3、均匀发展、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解决已经刻不容缓.本文旨在以山东省为例,通过研究1981-2010年间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的数据,运用几个指标衡量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总体趋势,进而通过建立多元回归分析模型,找出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并根据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提出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这对于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形势下,促进山东省城乡之间经济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及初步分析2.1 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2.1.1 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的变动状况首先,根据1981-2010年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的数据,做出

4、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的直方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呈递增的趋.从直方图所反映的总体走势来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幅度较大,趋势较陡峭;而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的幅度较小,趋势较平稳.具体的来说,从1981年到2010年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95.48元增加到19945.80元,增长额为19450.32元,增长了40.26倍;山东省农村居民纯收入从251.62元增加到6990.00元,增加额为6738.38元,增长了27.78倍.虽然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倍数小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倍数,但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5、收入的增长额要远远大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额由此可见,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均呈现较快趋势,且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要快于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图1 1981-2010年山东省城乡收入变化图然后,利用上述数据,做出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趋势图,从图2所反映的趋势可以看出,1981年至2010年间,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递增的现象.具体的来说,1981年,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95.48元,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51.62元,差额为243.86元,该年的差额几乎是该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倍,并且,此时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

6、于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97倍;2010年,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945.80元,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6990.00元,差额为12955.80元,该年的差额几乎是该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两倍,并且,此时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85倍.由此可见,山东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呈逐年递增趋势.图2 山东省城乡人均收入差距值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6990.00元,差额为12955.80元,该年的差额几乎是该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两倍,并且,此时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85倍.由此可见,山东省城乡

7、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呈逐年递增趋势.上述描述未能扣除每年物价因素,因此,我们从山东省统计信息网的统计年鉴上获得2001年至2010年每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表2.1 山东省城乡收入表(包括扣除前及扣除后)年份城镇(扣除前)农村(扣除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20017101.08 2804.51 0.99 7165.57 2829.98 20027614.50 2953.97 1.00 7614.50 2953.97 20038399.91 3150.49 1.01 8308.52 3116.21 20049437.80 3507.43 1.05 9014.14 3349.

8、98 200510744.79 3930.55 1.06 10098.49 3694.13 200612192.24 4368.33 1.07 11352.18 4067.35 200714264.70 4985.34 1.12 12759.12 4459.16 200816305.00 5641.00 1.17 13924.00 4817.25 200917811.00 6119.00 1.17 15210.08 5225.45 2010.00 19945.80 6990.00 1.20 16621.50 5825.00 扣除物价指数后城乡收入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图3 扣除物价因素后的山东

9、省城乡收入变化图2.1.2 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状况通过从总体上分析了山东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状况及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趋势,为了进一步了解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情况,我们做出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的比值图,其变化更能直观地反映山东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的历史变动轨迹.从图3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城乡收入差距变化可以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1年到1983年,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阶段.这一阶段,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1到1983年由495.48元增长到537.03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从1981年到1983年由251.62元增长到360.64元.山东省城乡居民人均收

10、入比从1.97下降到1.49.这一时期,由于实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长期受到压抑的生产力得到解放,使农村经济得到了提高.而此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处于起步阶段,城镇的发展速度慢于农村,相对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态势,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第二阶段:从1984年到1993年,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迅速增长阶段.这一阶段,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4到1993年由638.64元增长到2515.08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从1984年到1993年由394.99元增长到952.74元.山东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从1.62上升到2.64.这一时期,改革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实行承

11、包经营责任制,打破大锅饭,打破平均主义,实行效率工资,城镇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增长.同时,由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业的激励效应不断递减,农业发展较为缓慢,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不同,城乡收入差距迅速扩大.第三阶段:从1994年到1998年,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缩小阶段.这一阶段,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4到1998年由3444.36元增长到5380.08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从1994年到1998年由1319.73元增长到2452.83元.山东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从2.61下降到2.19.这一时期,由于农副产品的价格上涨及粮食购销体制改革,是农产品市场更加开放,农民收入得到提高,此

12、外,农民外出打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占较大部分比重,因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在这一阶段相对以往的增长幅度有所提高,同时,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致使部分国有企业出现产品销售困难,工人下岗,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导致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下降,因此,该阶段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逐渐缩小的趋势.图3 城乡人均收入比图4 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比例变化图第四阶段:从1999年到2010年,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迅速增长阶段.这一阶段,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9到2010年由5808.96元增长到19945.80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从1999年到2010年由2549.56元增长到6990.00元.山

13、东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从2.28下降到2.85.这一时期,由于国家下调粮食收购价格,使得粮食供给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此外,乡镇企业落后的管理理念和操作技术等,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的要去,其发展存在较大阻力,导致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又出项缓慢的趋势,同时,由于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消费和投资,拉动总需求,使得城乡收入差距又出现逐渐扩大的趋势.2.2 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初步分析2.2.1 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

14、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其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 /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国际上常常采用恩格尔系数来衡

15、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在我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和城乡对比时,要考虑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对于这些横截面比较中的不可比问题,在分析和比较时应做相应的剔除.表2.3 2003年至2010年山东省城乡恩格尔系数值年份城镇(%)农村(%)城乡恩格尔系数之比200333.841.81.23669200434.641.91.21098200533.739.81.1810120

16、063237.91937.81638.11936.61.11246201032.137.51.16822因此,我们根据山东省统计信息网中每年统计公报上所公布的城镇和农村的恩格尔系数的比值,做出折线趋势图,供我们分析城乡居民生活和收入状况.图5 2003年至2010年山东省城乡恩格尔系数比例图根据上图显示,城乡恩格尔系数之比是采用农村的恩格尔系数与城镇地相比,由于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低于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因此,该比值大于1.从总体趋势来看,2003年以来,城乡恩格尔系数之比呈递减走势,表明农村生活水平与城镇生活水平之间

17、的距离愈来愈小,但是,农村生活水平落后于城市生活水平的现象仍没有改变,另外,此比例在2010年稍有扩大趋势.3.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3.1 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分析关于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然因素、政策和制度因素、人力资本投入差异因素以及其他一些非正常因素等. 首先,从自然因素的角度.这里所说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城乡产业特性的自然因素.由于农业劳动生产效率较低、农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小等特点,导致农业具有较难适应市场,加之,缺乏有力的扶持和投资,使得农业的科技含量不高,有机构成低,劳动生产率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风险比较大,然而,

18、与农业相比较起来,工业能通过体制创新、克机场新等方法,在市场化、城市化、信息化的带动下,集中大量资金和优质劳动,提高了整体的劳动生产率,因此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农业必然要慢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其次,从政策和制度角度.自建国以来,我国经过短暂的战后恢复阶段后,转入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然而,实施工业化建设缺乏大量的资金,解决的途径只有自力更生,依靠国内资金积累,也就是说,只能依靠三农资源,让农村支援工业建设、支援城市建设,把农业剩余的资金转化为工业的原始积累,从而建设中国的工业化.为此,我国采取了相关政策.一是实行城乡二元体制.所谓二元体制,即将城市和农村人为的分开,实行不同的政策,造成

19、城乡分治的格局.为从农村吸收资源完成工业化而构建起来的城乡二元结构有三大支柱,即户籍制度、农税制度、社会福利社区自我供给制度.尤其是户籍制度的建立,是我国构成了典型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1985年之前,我国制定的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城乡居民有自由迁徙的权利,农村人口可迁入城市.然而,自1985年之后,国家颁布城市户口管理条例将居民分为非农业户口和农业户口,规定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必须开证明,实际上是把农民限制在农村,只能按计划从事农村生产劳动,具有城市户籍的居民在就业、收入、养老、社会福利、子女上学等方面都享有优惠待遇,而具有农村户籍的农民即使进城打工,也受到一系列的限制和不同程度的歧视;二是工农业产

20、品的“剪刀差”政策.工农产品“剪刀差”价格结构是国家对农业产品和工业产品采取不同的定价模式,通过降低农业产品的价格,提高工业产品的价格,以达到转移农业资本支持工业化的目的,因此,这种结构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对农产品的低价收购,导致农民收入减少.同时,工业产品的价格不断上升,又导致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造成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三是土地征用制度,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土地等资源被占用,但因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不合理造成农村财富转向城市,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保障.第三,从人力资本投入差异因素角度.从农业生产过程看,收到良好教育的劳动者更易于接受和学会使用

21、新的生产技术,甚至主动去搜寻新的技术或改进生产技术,他们的劳动生产率比知识水平低者的更高.知识就是力量.然而我国的城乡居民在接受教育方面的机会先天就是不平等的,这就直接导致了城乡居民在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农村落后的教育严重影响到农民们对先进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生产效率不高,从而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长.第四,从其他一些非正常因素角度.比如说环境污染成本负担偏向农村,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和城市无限制的蔓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对农村的影响要明显高于城镇,工业部门生产造成的水和空气的污染,以及其他对环境的破坏,一方面破坏了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如造成水土流失、酸雨和耕地缺乏灌溉用水等,加大了农业生产的

22、成本,减少了农业产量;另一方面,环境污染对农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使其患病几率增加,不但降低了劳动能力,而且由于加重了医疗负担,使其对农业生产的投入能力下降,上述今年不利于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势必会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非正常因素,在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4. 山东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和建议4.1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由于山东省属于农业大省,农业生产效率的高低已经成为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推进农业产业化,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方式,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的生产方式由传统农业的小农经济模式转化为现代农业的社会化生产模式即农业的技术基础和劳动方式事先有传统的经

23、验技术到现代的科学技术,传统的手工工具到现代化的生产工具,体力型手工劳动到体力和智力相结合的技术劳动转变;农业的生产组织和经营方式实现由个体单干形式到社会化分工协作形式,家庭经营形式到企业经营形势,自然经济形势到商品经济形式的转变.通过农业产业化,可以逐步改变中国农业长期处于低收益的状态,使农业也能够获得平均利润,从而使得农业有可能成为独立的产业,同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蔬菜和水果的生产和出口,对蔬菜实行专业化经营和专业化管理,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处理好质量和产量的关系,综合提高农业收入,实现农业的产业化.4.2 改革城乡二元体制第一,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户籍政策,导致市民和农民由于居住地

24、域的差异,带来地位和身份的差异,使具有农村户口的农民受到广泛歧视,不利于农村经济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应加快推进农村户籍制度改革,保障农村迁徙,此外,应对进城务工人员,只要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应给与办理城镇常驻户口,并且,应把城镇落户的农村居民视为常住人口对待,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平等教育、平等医疗等制度;第二,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文化素质低,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很多优惠政策,大部分都流向了城市,而农民则没有享受医疗保障、社会保障、良好的文化娱乐、高质量的教育、国家就业优惠等等,因此,必须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定各种惠农政策等4.3 加大农村财政投入第一,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把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尽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二,增加政府对农村的公共产品的供给,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十七届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