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全册)_第1页
2018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全册)_第2页
2018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全册)_第3页
2018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全册)_第4页
2018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汾陈乡初级中学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第一讲、机械运动课时:第课时时间:【考点聚焦】测量的初步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 .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长度的测量。2 .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体积的测量。3 .误差和错误。4 .长度的测量方法。【知识结构】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刻度尺、米尺、皮卷尺、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等。(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米(mj);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 (cmj)、毫米(mm、微米(n nm、纳米(nm)。1 Km=1000 m 1 dm=0.1m; 1 cm=10-2nm 1 mm=1(3m 1 P m =10-6nm 1 nm =1

2、0-9m 常考的物理长度估测课桌的高度约0.75 m,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 cm,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为2030 cm, 一支铅笔长度约20 cm,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1.5 m,教室每层楼高约3 m, 一张纸的 厚度约0.1 mm(3)测量:要做到四会;会放(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平行);会看(视线与尺面垂 直);会读(数据包括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单位);会使用磨损刻度尺进行测量。引工适时急结 一!特殊的测量方法:长度的测量还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如用积累法测微小长度,比如细铜丝i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用尺规配合法测硬币直径、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化曲为直(棉线)法测量地图上铁路长度、圆的周长;用滚轮

3、法测量操场的周长、从家到学校的距离.!2.时间的测量(1)测量工具:秒表、手表等。(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秒(s);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1h= 60 min= 360 s.(3)测量:累积法估测时间,比如测脉搏跳一次的时间:先用秒表测脉搏跳若干次所 花的时间,再用时间除以次数得到脉搏跳一次所花的时间。常考的时间估测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 0.4 s ;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 50 s;普通 中学生跑完100 m用时约15 s ;脉搏1 min内跳动的次数约75次.考点二运动的描述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位置 的改 变叫

4、机械运动)2 .参照物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 运动情况丕也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考点三、运动的快慢1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国际单位是米每秒(m/s) o2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区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特点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艾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求速度用v=s/t求速度用V=s/t求路程s内的平均速度常考的物体运动的速度的估测I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 , 15 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 ,自行车的行j|驶速度约为5 m/s.【链

5、接中考】1,单位换算:8.5m= cm ; 36000nm = km 15cm 3= m 3。2 .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A、B两个小木条的长度, 其中对木条 的测量是正确的,这个木条的长度是cm=A.误差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B.测量中误差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3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51 -C.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尽量减小D .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4 .把一根刻度尺均匀但不准确的直尺跟标准直尺进行比较,当两尺零刻度线对齐时, 不准确尺的30.00cm刻度线正好与标准尺的29.50cm刻度线平齐,由上面读数可知标准尺 的分度值是。若用不准确的直尺测得笔盒的长度为15

6、cm则用标准尺测得笔盒的长度为 cm 。5 .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 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1所示,在图中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图像,正确的是()起跑线A B CD6 .小明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车窗B.铁轨 C .路边的树D.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7 .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以行 人为参照物汽车()A.向东运动B. 向西运动 C. 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8 .校园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了广大师生的安全,

7、交警部门在校园和 校园附近安放了图所示的四个标志,其中表示“限速 5公里”的是()A B C D9.一座大桥长1.6Km, 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15m/s的速度通过此桥,火车完全通过此桥所需的时间为多少?【教学反思】第二讲、声现象课时:第课时时间:【考点聚焦】声现象涉及到的考点有: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 .声音的传播3 .声速及有关计算4 .乐音的三要素5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呈现形式】上述考点常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知识结构】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

8、在 振动。2. 声音的传播(1)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2)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 均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3. 声速(1)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 有关。(2)大小:15c空气中声速为340m/s 。(3)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 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 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即: V-丫液丫气 。4 j * 4/ * * * * 今等* *,琳* 噂事 事 . . 前 f.事曹曾事* / * *事 « 4 *¥*4 t *三反适时总结i;1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1.物体发生振动且声波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2.有传播

9、声音的介质,响度要足够大,声源距人耳不能太远;::3.有良好的听觉器官。:考点二 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个特性是 音色、 响度 和 音调名称概 念影响因素相关关系音调声音的高低。发声体的频率。频率大,则音调高; 频率小,则首调低。响度声音的(强弱), 常用分贝(dB)表示。发声体的振幅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振幅大,则响度大;振幅小,则响度上。音色声音的品质。由发声体的材料、 结构和发声体的 发严方式决止。/、同的人,/、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一般首色 /、同,考点三噪声及噪声的控制1. 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 声是指 妨害人们正

10、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 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2.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1) 在声源处减弱 :(2)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 在人耳处减弱 。考点四声的利用1. 超声波(频率高于20 000Hz的声音)(1)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易集中。(2)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2. 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1)特点:能绕过物体传播、传播距离远。(2)应用:预报地震、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3. 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如:回声定位,B超。(2)声音可以传递 能量,如:超声波碎石。【方法提示】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

11、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 停止。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大。3 .利用回声可求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等问题。4 .运用声音的三要素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5 .噪声的控制方法。【链接中考】1 .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 而 产生的。2 .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是反映声音 的,响度是反映声音 的, 我们通过声音区分不同乐器是靠。3 .将手表放在枕头下面,隔着枕头能够清楚第听到手表“滴答”声,这说明枕头的 传声能力比空气。4 .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

12、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 去,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前三项都不同5 .医生用听诊器可以清晰地听见患者心跳的声音,这是由于A.听诊器能自动收集有用的声音B.听诊器减少了声音的分散,增大了响度C.听诊器减少了噪声的干扰D.听诊器靠固体传声效果好6 .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小实验现象。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 在

13、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曲线。7 .“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杨光能模仿单田芳、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 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现场观众欣赏听到的歌声是通过 传播的.8 .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 ms)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具原因是什么?【教学反思】第三讲、物态变化时间:课时:第课时【考点聚焦】本部分涉及到的考点有:1 .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2 .物质三态间相互转化及吸热、放热的情况。3 .晶体的熔点,并会查熔点

14、表。4 .液体的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5 .液体的沸腾和沸点与压强的关系。6 .应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知识结构】考点一温度及其测量1 . 温度 (1)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2)摄氏温度(C):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C,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C。常考的温度估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C,人的正常体温是37 c左右,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 度为 1825 C .2 .温度计(1)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2)使用方法:估:估计被侧物体的温度。选:据估测温度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看: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放: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不要接

15、触容 _ 器底或侧壁。读:待示数稳定后读取,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记:正确记录测量的温度,不要漏掉单位。考点二熔化和凝固1. 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体熔化时需要吸也/ 2. 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物体凝固时需要放热话时总结-J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非 晶 体熔点和凝固点有没有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变,物质 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物质先变稀、 取后成为液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吸收热量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出继温放热。放出热量熔化图像af厢)1/凝固图像iH 才 IW1 fZnviift耳#前 t/unti举例

16、海波、水晶、石英、食盐、各种金属沥青、玻璃、松香、石蜡考点三汽化和液化1 .汽化:物体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体汽化需要吸热(1)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2.液化:物质从气(2)蒸发和沸腾的比较:异同点蒸发沸 腾不 同 点只在液体表面进彳亍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任何温度卜都可以进行必须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缓慢的汽化现象国烈的汽化现象温度降低温度保持不变相同点1.都是汽化现象2.都使液体及为气体3.都要吸收热量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气体液化后体积会大大地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或二者兼用。鳖适阿总结一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通常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都随

17、气压减小而降低,随气压增大而升高。液体沸腾时温度要达到沸点并且还要继续吸热3考点四升华和凝华1.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丸、鸨等。如用久的白炽灯灯丝变细,就是由于灯丝升华的缘故。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固华。 凝华过程放热。自然界中的霜的形成,就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适时总结物体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时可以相互转化的,物体在发生物态::变时通常几个过程交织在一起,在分析问题时要依据具体情景合理分析。如 :用久的: :白炽灯玻璃泡内会发黑。其原因是电灯通电发光时,在高温下灯丝发生升华成为鸨蒸 : :汽;灯

18、灭时温度降低,鸨蒸汽遇冷凝华为鸨粉附在玻璃泡的内表壁。 故发生的物态变: ;化过程是先升华后凝华。具体情况见下面的物态变化循环图:【方法提示】1 .熟记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熔化、汽化、液化、凝固、升 华、凝华。2 .日常生活中温度计如何正确使用:(1) “一看二清”。观 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2) “三要”。(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b)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 的上表面相平。3 .运用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特点以及图像判断物态变化和吸放热 过程。4 .自然界中,常见自

19、然现象和三态变化关系。5.汽化两种方式的比较。6 .升华、凝华现象同其它物态变化的比较。7 .巧记物态变化特征,灵活运用和解释有关现象【链接中考】1 .云、雾、雪、霜、露、雹、冰中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 ,由水 蒸气凝华形成的是 ;由水凝固形成的是 。2 .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出来的气。用口 “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 , 使水温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 ,使手表面 温度升高。3 .如图所示是晶体祭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80c的蔡是A.固态 B. 固、液共存状态 C.液态D.以上几种说法都有可能 【教学反思】第四讲、光现象课时:第课时时间:【考点聚焦】本部分知

20、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光的直线传播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光的反射定律,会完成反射光路图4.平面镜成像及其特点【呈现形式】常以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例如:对反射定律的实验验证可 以通过实验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对反射现象和反射光路可以通过作图题进行考查。平面镜 的成像的特点可以通过实验或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知识结构】考点一光的直线传播1. 光源:能够自行 发光 的物体叫光源。2.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 均匀 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 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为3 X 101_m/s ;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等于真空中的速度。4. 用光的直线传播可解释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

21、、日食等。考点二光的反射1.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 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2. 光的反射定律(1)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 内。(2)异侧: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法线 的两侧。(3)等角: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 光的反射类型(1)镜面反射:射到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反射后反射光线仍然是平行的。(2)漫反射:射到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反射后 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 方向。4. 可逆性: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考点三平面镜成像1.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光的反射。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虚实:成的像为 虚像。(2)大小:像和物的大小

22、相等。(3)距离: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4)对称:像和物关于 平面镜 对 称。考点四光的折射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插入水中的筷子“弯折”,河水变“浅”,游泳者看岸边的灯“变高”。1.光的折射定律(1)共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异侧: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3)角不相等:定性:空气其他透明介质。变性: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 而增大 。2.可逆性: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考点五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1. 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被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2. 光的三基色是 红、蓝、绿:颜料的三原色是 红、黄

23、、蓝。3. 透明体的颜色由 它透过的色光 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 它反射的色光 决定。考点六看不见的光1.光谱:把 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2.人眼看不见的光:在红光之外是 红外线,应用:红外线夜视仪、电视遥控器.三猿 适的总结在紫光之外是 紫外线。应用:验钞机、紫外线灯等.'物体的颜色白色物体可以反射各种颜色的光, 白色物体在什么颜色的光的照射下就呈现什么 I颜色;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不论什么颜色的光照到黑色物体上,物体都呈现黑色;除了黑、,白色物体,其他颜色的物体只有在白光和本色光的照射下呈现物体本色,在其他颜色光的照射下,物

24、1体都呈现黑色.InWHI!1 H【方法提示】1 .应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有关现象该类问题的解释掌握三点(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在传播过程中遇 到了什么物体;(3)说明出现什么现象和结果。例如:影子的形成。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 是沿直线传播的,因而当光在传播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正对准物体传播的光就会被挡 住,在物体背光的一侧产生了与物体相似的暗区,这就是影子。2 .有关反射面的转动:当反射面绕入射点转动时,注意法线也随着转动,且法线转 过的角度同界面转过的角度相同,法线始终与界面垂直,弄清该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 关键。3 .判断平面镜的成像图是否正确(1)观察各像点是否用虚线连

25、接。因成的是虚像,应当用虚线表示;(2)连接对应的物点与像点,观察它们的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物、像点到镜面的 距离是否相等。4 .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问题(1)类型:已知物和镜画像;已知像和镜画物;已知物和像画镜(2)注意:物用实线,像及物像连线用虚线,镜面要打斜线。(3)具体作法:根据反射定律作图:从物点任意画两条光线射向平面镜,根据反 射定律作其反射光线,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焦点,即为虚像点。根据平面镜成 像特点作图(对称性)这里重点介绍利用对称法作光路图,就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完成光路。平面 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 于

26、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利用对称法可以方 便地解决四种类型的平面镜作图题:(1)确定虚像的位置;(2)确定观察范围或光照范 围;(3)确定光路;(4)确定发光点的位置。在作图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对称法的 核心是平面镜的成像规律,从根本上讲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链接中考】1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海市蜃楼 B.小孔成像 C.手影游戏D.穿过森林的阳光2 . 一束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 ,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 为,若平面镜沿顺时针方向转动30度,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3 .一竖直水井深 10ml月球到地球间的距离是 3.8

27、x 105m,则月亮在井中的像离水面 m.在猴子捞月的故事中,猴子始终捞不到月亮,原来是因为.4 .如图1所示,请作出三角形的像5 .如图2所示中,作出S点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经反射面反射后经过 P点6 .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的电子钟示数的像如图3所示,这时的时刻应该是多ie di少?请简述的判断方法,并请动手1 试一f .”/4F一【教学反思】第五讲、透镜及其应用课时:第课时时间:【考点聚焦】本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 .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2 .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3 .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和成虚像的条件4 .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呈现形式】日常生活中

28、常见的折射现象是填空题和简答题的最好物理模型。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在作图题中经常出现,特别是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光路图,同时,实验研究凸透镜 成像规律,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解决问题仍是这部分考试的重点。【知识结构】考点一 透镜及透镜作图1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直的透镜;凹透镜:中间漉边缘厚的透镜2.有关透镜的科学术语:主光轴,光心,焦点(F),垃(f),3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 镜。4 .三条特殊光线:(如图1所示,比较两透镜的异同)(1)凸透镜A.平行主光轴的光线-通过焦点;B.通过焦点的

29、光线-平行于主光轴;C.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2)凹透镜A. 平行主光轴的光线-反向延长线通过同侧虚焦点;B. 正对凹透镜另一侧焦点射出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C.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考点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凸透镜成像及应用表(将空缺部分填写完整)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应用大小正倒虚实无限远v=f极小光斑测焦距u>2f2f >v>f缩小倒立实像照相机u=2fv=2f等大倒立实像测焦距2f >u>fv>2f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投影仪)u=f无限远获取平行光源和测焦距u<f同侧放大正立虚像放大镜去适时总结,71焦点内外分虚

30、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分居两侧倒,虚像则; 是同侧正,物近像远像越大,物远像近像越小。考点三眼睛和眼镜1 .构造人眼的主要构造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晶状体和角膜的 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可以改变焦距的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2 .视物原理光线由所观看的物体发出,外界的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经过角膜及晶状体的折射,会聚在视网膜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通过视神经将这个信号传、项 仁容类成因光路图矫正光路图晶状体折光能力眼球前后径近视眼太厚太强太长;也侬镜远视眼太薄太弱太短<3弊镜给大脑,人就看到了物体。3 .近视眼、远视眼的比较【链接中考】1 . 一束光

31、从空气中斜着射入某种透明物质,已知入射光线跟界面成37°,且它的折射光线跟反射光线垂直,则它的反射角为 ,折射角为.2 .当你漫步在池塘边,常会看到池塘中的“白云”和在“白云”中游来游去的鱼.这 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虚像;看到的“白云” 是光的 形成的虚像(选填“折射”或“反射”)3 .照相机照相时,如果被照的景物由远变近,应将镜头往 ,使胶片离镜片 些。完成这一动作是调节照相机上的 。4 .放大镜的原理是: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焦距时,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一 个 像。5 .投影仪是利用 透镜来成像的,它上面的平面镜的作用是 , 使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

32、上成像。6 .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放置在主光轴上距透镜 16cm处时,光屏上可以得到 一个清晰像的特点是 A ,正立、放大的像 B .倒立、放大的像 C ,正立缩小的像 D.倒立缩小的像7 .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 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 物体放在此透镜20cm处,可得到一个()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实像D. 正立放大的虚像8 .图2是物体A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当凸透镜放在哪点时,才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A ()A.a点 B.b 点 C.c 点 D.d 点【教学反思】第六讲、质量与密度课时:第课时时间:【考点

33、聚焦】1.知道质量的单位。2.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会使用天平称质量。3.理解密度的概念。4.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5.会用量筒测体积,会用天平和量筒测体积【知识结构】考点一宇宙和微观世界1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 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2 .会上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但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可以再分, 但再分就不能保持物质原有的性质了。3 .分子之间有间隙,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4 .纳米(nm 是长度单位,1nm=10 9 m考点二 质量1 .质量: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34、,它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跟物体的形状、位 _ 置和状态无关。2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要单位是 kg, 1t=1000kg= 106g =109mg考点三质量的测量1 .常用工具:杆称、台秤、电子称等。2 .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托盘。3 .天平的使用放:将天平放在水壬台上;拔: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零刻度处;调: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上或左右摆动幅度一样是, 天平平衡。称:左物右码,用银子加减左码,力口不去码顺序时从大到小,码不能调平"时,调节标尺上的游码尺到调平平衡。读:物体质量等于整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示数。注意:天平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操作

35、规范,遵循“左物右码原则,称量物 体时,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来调节天平的平衡。考点四密度1 .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P表丕。2 .单位:kg/m3或 g/cm3; 1g/cm3 = 103kg/m33. 公式: v注意: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考点五密度的测量1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测量步骤:(1)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 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为VI。(3)把固体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测出二者的体积为 V2(4)固体的密度m mVV2V12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测量步骤:(1)用天平测出烧杯

36、和液体的总质 ml(2)把烧杯中适量液体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2(3)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4)液体的密度 m m3 V V1 .给你天平、量筒和水,要测出金属块的密度,判断是何种金属?写出实验步骤。实验步骤:(1)用天平称出的质量 m (2)将量筒内装入一定体积的水 V (3)把金 属块放入量筒内,计下水面位置的读数 V2 (4)算出金属块体积 V金=上一V1,则p金 = m金/ (V2-V) (5)对照密度表判断是何种金属。2 .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1)比较密度:根据公式p物 = m物/ V物,求出p物,再与该物质密度p比较,若p物 < p ,

37、则为空心,若p物=p ,为实心。(2)比较体积:把物体作为实心物体对待,由公式 V= m/ p ,求出V,再与V物比较。若V< V物,则该物体为空心,若 V= V物,则该物体为实心。(3)比较质量:把物体作为实心物体对待,由公式 m p V,求出体积为V的实心物 体的质量,然后将m与物体实际质量m物比较,若m> m物,则该物体为空心,若vm= m物, 则该物体为实心。【链接中考】1 . 7.9 x 103kg/m3=g/cm3; 1L= mL ; 1mg= kg ;2 .铝锅的质量540g,铝盆的质量是270g,铝块的质量是27g,则组成物体的密度之 比为。3 .甲、乙两个物质的密

38、度之比为3:2,若用它们分别掳做成一个实心物体,则质量之 比和体积之比可能是 A . 5:2 3:5 B . 4:1; 8:3 C . 2:1 3:2 D . 4:31:24 .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酒精、水、盐水,则装酒精的A .甲杯B .乙杯C .丙杯D .无法判断'5.质量为60g的无色透明液体,具体积为75mL则该液体可能是A.水B .煤油C .酒精 D.硫酸F6. 一架天平的整码盒中各整码的质量及个数见下表天平的游码标尺如图所示,rI(1)当他准备向右盘加整码时,整码100g50g20g10g5g个数11211首先脑子时应想的问题是 0他在右盘加20g,

39、 10g,5g,整码各一只发现天平横梁上的指针在标尺的两侧不断摆动, 如图所示他用下列哪一步操作可正确称出物体的质量A.将横梁上平衡螺母向右旋进一些B.将横梁上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在天平右盘加整码D.从天平右盘取出5g整码并移动游码该物体的质量A.可能大于35gC.可能小于30gB .在30g与35g之间(3)该天平的分度值是g 。测量范围是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教学反思】第七讲、力课时:第课时时间:【考点聚焦】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物体间的力是相互作用的2 .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或运动的方向,力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3 .重力、重力的大小

40、、与质量的关系,及其方向。4 .测量力的大小一一弹簧测力计5 .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呈现形式】以上考点常以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对概念和规律 的记忆、理解和应用,通过观察和实验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结构】考点一 力1 .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 .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 .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4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5 .力的单位:牛顿,符号Nlo6 .力的示意图:用一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 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

41、表示力的作用点。泪;适时总结+喝 + + + *,*-+唯 +=>*+ + +«+ +A + + + + + »»«-4-+ + + + *«* +*¥*-+ +-* *+ + + + *+ lr + + «-« *;适时总结»1 .力的作用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一个是受力物,离开物体或只有一个物体不会*:有力的作用。:2.相互接触或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都可能发生力的作用。:3.一个物体在施力的同时,也受到一个反作用力,因此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在指明:该物体是施力物体环是受力物体的,必须

42、指明对哪一个力而言。考点二弹力弹簧测力计1 .弹力(1)弹性:物体受外力后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又恢复原来的形状。(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3)大小:跟物体的弹性强弱和形变量有关。注意:有些形变非常微小,肉眼是看不见的。如:压桌子时,桌子发生的形变2 .弹簧测力计(1)原理: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簧的伸长就越长?(2)使用:测量前指针要归零,看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测量力时,被测力 的大小应在测量范围之内;测量过程中,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伸长的方向和所测的力 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考点三 重力1 .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地球上及

43、附近的所有物 体,都受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2 .大小: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3 .计算公式:G=mg, g=9.8N/kg (粗略计算时一般取g=10 N/kg)。g的意义是在地球附 近,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大小为9.8N。4 .方向:竖直向下。5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不规则的薄板形的物体的重心,可以采用悬挂法来确定。【链接中考】1 .指出下列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1)人推车是,给车一个向前的推力,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2)用力提水桶时,水桶对手的拉力,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2,下列

44、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C.只有接触的物体才有可能有力的作用D.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 .使用弹簧测力计前首先要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观察,观察指针是否对准 ,还应当观察 和。4 .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被测力的大小应在测量范围之内B.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其读数应根据最小分度值确定C.测量前一定要校零D.实际测量力时,测力计内的弹簧伸长方向不一定要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5 .体育课上,只见小明用力将铅球沿斜上方推了出去,在空中运动了一段弧线后落到 地面,地面被砸了一个坑。在这个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体现

45、了力的作用效果。(1)铅球受到小明的推力作用后,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由 变为;(2)铅球脱离手后,不沿斜向直线运动,轨道向下弯曲,这是因为 ;(3)铅球以某个速度砸向地面,最后处于静止,这是因为; 求落地时,地面被砸了一个凹陷的坑,这是因为 。6 .在日常生活中,你有过下面的经验吗?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填空解释这些现象。(1)要让小船离开岸边,可以让岸上的人推一下小船,此时小船受到 对船的 ,船由静止变为运动了,也可以将竹篙用力撑岸边,此时 对岸有力的作 用,那么,对 也有力的作用,船因此受到力的作用而运动。(2)人如果要从地面上跳起来,必须用脚蹬地,此时, 对 有力的作用;同时,对 也有力的作

46、用,如果 力大于人的重力,人就跳起来了。(3)小高用力去推一块大石块,大石块纹丝未动,而小高的脚向后滑。小高向后滑的 原因是。7 .请你设计三个小实验,来分别说明(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使物 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反思】第八讲、力与运动课时:第课时时间:【考点聚焦】1 .知道惯性定律和惯性现象。2 .理解合力的概念,理解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理解二力平衡条件。3 .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滚动摩擦,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知识结构】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 .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或者受力平衡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47、状态2 .条件:没有受到力或受力平衡。考点二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的性质。»2.大小只与质量有关。当£适时总结一3.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的比较区别牛顿第一定律惯 性条件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任何条件下本质描述物体在一定条件下遵循的运动规律物体本身的属性考点三二力平衡1 .定义: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 个力平衡或二力平衡。2 .条件:(1)作用在同一直线上;(2)大小相等;(3)方向相反;(4)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考点四摩擦力1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些相互挤压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牛或已经发牛相对运动时,就会 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

48、碍相对运动的力。2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3 .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4 .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1)压力的大小;(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5 .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1)增大(减小)压力;(2)使接触面变粗糙(光滑);(3)变滚动(滑动)为滑动(滚动);(4)使接触面分离,即加润滑油或形成气垫。【链接中考】1 .运用惯性知识填空:(1)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由于 ,虽然不再用力, 仍能继续前进一段距离。(2)用铲子给锅炉送煤,铲子 (填“必须”或“不必”) 进入炉内。(3) 一个人站在航行的船尾,往甲板上竖直向下投一石块,石块将落在(填“船尾的甲板上”或“水

49、中”)。(4)自行车紧急刹车后,轮子不转了,车子还会向 滑动。2 .如图2所示,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放一个斜面, 让一个小钢珠由斜面顶上滚下,则:(1)钢珠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速度会逐渐 (填“增加”、“减小”或“不 变”)。最后 静止(填“会”或“不会”)。(2)如果地面上铺上光滑的玻璃板,则钢珠在水平面上滚动的距离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3)如 果可以完全消除空气阻力与摩擦力,则钢珠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其速度 (填“会”或“不会”)改变。最后将 3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1)对于什么情况下二力平衡你的猜想是 。提出猜想的依据是 (2)利用图3所给的器材和整码,你设计了

50、一个怎样的实验来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3)通过实验,你得出的二力平衡的条件是: 4 .摩托车做飞跃障碍物表演时为了减少向前翻的危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应该前轮先着地B.应该后轮先着地C.应该前后轮同时着地D.哪个轮先着地与翻车的危险没有关系5 .下列各现象中,表现出物体惯性的是A,用脚踢足球,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B.在草地上滚动的小球,越滚越慢,最后停下 来C.行驶着的汽车突然刹车时,车上的乘客向前倾倒D.熟了的柿子从树上掉下6 .学校升国旗时,当国旗匀速直线上升时,下列正确的是A.旗受到的重力和绝对旗的拉力合力为零B.旗对纯的拉力和纯对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C.旗受到的重力和旗对地球的引力

51、是一对平衡力D.旗对绳的拉力和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8 .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路面光滑,汽车将行驶的更快B.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C.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它们之间才可能产生摩擦力D.鞋底、轮胎上有凸凹不平的花纹,是为了防止摩擦9 .如图4所示在横梁下边用细线系一质量较大的金属球,金属球的下面用同样的细线 系一小木棒,当用手向下猛拉小木棒时,会被拉断的细线是A.金属球上面的细线 B.金属球下面的细线 C.金属球上面和下面的细线同时被拉断 D.无法判断10 .在如图3所示的物理情景中,表示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B )B,头球射门D,手拉界黄仲区11 .质量

52、为60kg的物体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地面对它的摩擦力是它本身重力的 0.2倍,求:(1)水平拉力F的大小(2)如果置于更粗糙的地面上,摩擦阻力变为本身重力的0.3倍,而人的拉力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 g=10N/kg) 【教学反思】第九讲、压强课时:第课时时间:【考点聚焦】1.知道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强的概念。2 .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公式。3.知道连通器的原理。4.知道大气压强的现象、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5.知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呈现形式】这部分知识是初中物理力

53、学部分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中考考查中的小综合试题可能会 与这部分知识有关,例如压强和浮力的小综合,压强与简单机械之间的小综合等等,因此, 呈现的形式也会是多样化的,涉及到的题型会遍及中考常见的所有题型,特别是近几年的 科学探究性试题都设计到这部分知识。【知识结构】这部分知识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固体压强、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考点一压力1 .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2 .方向:垂直接触面、且指向被压物体。3. 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考点二压强1 .压强的物理意义:用来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2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用字母 P表示,公式:P F_S3

54、 .单位:帕斯卡,1Pa=1N m 14 .增大压强的三种方法:(1)当压力F 一定时,需减小受力面积 S; (2)当受力面 积S一定时、需增大压力F; (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S, 增大压力F。5 .减小压强的三种方法:(1)当压力F 一定时,需增大受力面积 S; (2)当受力面 积S一定时,需减小压力F; (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S, 减小一压力Fo考点三液体压强1 .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有流动性。2 .测量仪器:压强计。使用压强计可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P=p7取gh3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