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收稿日期 :2008-02-25作者简介 :郑 翔 (1970- , 男 , 浙江台州人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 研究方向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于现代格律诗 :从叠音词收尾说起郑 翔(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 , 南京 210097 摘 要 :何其芳与卞之琳的现代格律诗理论指出 , 现代诗与古典诗歌及民歌格律上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的收 尾 :前者以二字顿收尾占优势 , 倾向于说话型调子 ; 后者以三字顿收尾占优势 , 倾向于哼唱型调子 。 通过对中国古 典诗歌 、 民歌和现代诗中叠音词收尾现象的考察可以明确 , 收尾是用来判断诗歌调子十分可行的标准 , 但它只是决 定一首诗倾向于说话型
2、还是哼唱型的重要因素之一 , 而诗歌的整体节奏可能是影响诗歌调子的更为重要的因素 , 另外 , 押韵 、 词汇 、 语法等因素也会对诗歌的调子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现代格律诗 ; 叠音词 ; 收尾 ; 节奏中图分类号 :I 107. 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26152(2008 0320027205 笔者在诗歌阅读时发现 , 同样是两字顿收尾 , 如 果这两个字是叠音词 , 子的诗歌中 ; 多比较别扭 。 为了比较 , , 笔者认为 , 叠 。 早期 的古典诗歌多用叠音词的现象十分突出 , 其中以叠 音词收尾的情况也很多 , 比如 诗经 楚辞 :彼黍离离 , 彼稷之苗
3、 。行迈靡靡 , 心中摇摇 。 ( 王风 黍离 昔我往矣 , 杨柳依依 ; 今我来思 , 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 , 载渴载饥 。 我心伤悲 , 莫知我哀 。 ( 小雅 采薇 石濑兮浅浅 , 飞龙兮翩翩 。 ( 九歌 湘君 悲夷犹 而 冀 进 兮 , 心 怛 伤 之 。 ( 九 章 抽思 汉朝以后 , 叠音词收尾的情况有所减少 , 但不管是在文人诗还是乐府民歌里仍时有出现 。 由于此时 五七言诗开始占优势 , 所以叠音词收尾经常是以类 似于 “ ABB ” 这样的词根加词缀的形式出现 , 比如 :白杨何萧萧 , 松柏夹广路 。 ( 古诗十九首 之十 三 遥看是君家 , 松柏冢累累 。 ( 汉乐府
4、 十五从军征 这种情况在近体诗中也还存在 , 比如 :信宿渔人 还 泛 泛 , 清 秋 燕 子 故 飞 飞 。 (杜 甫 秋兴 丞相祠堂何处寻 ? 锦官城外柏森森 。 (杜甫 蜀。 何其, 所以是这么给 五七言诗划顿的 :浔阳 江头 夜送 客 , 枫叶 荻花 秋瑟 瑟 。并认为最后一个字读的时候声音延长 , 以造成鲜明 的节奏感和一种类似歌咏的调子 。110这样的划分和读法显然很牵强 , 所以卞之琳说 :“ 我倾向于把五七言句收尾看做三字一顿 , 而不看做一字一顿 , 可是 不管怎样 , 总不是二字一顿 。 ” 2439卞之琳说得那么坚决 , 原因在于他认为四六言诗是二字顿收尾 , 调子接近于
5、说话2439。 何其芳却没有说四六言诗更接近于什么调子 。 把五七言诗的后三个字看作一个顿来 和现代诗的二字顿收尾进行区分是可行的 , 因为它 们之间确实存在着调子上的区别 , 但是 , 四六言诗真 的就接近于说话方式吗 ? 五七言诗真的“ 总不是二 字一顿 ” 收尾的吗 ? 笔者认为尚可作进一步探讨 , 而从叠音词收尾的情况中 , 这个问题能够看得比较 明显 。仔细看 , 从 “ 杨柳依依 ” “ 石濑兮浅浅 ” “ 白 杨何萧萧 ” “ 松柏冢累累 ” , 这里面似乎隐藏着四 言诗向五言诗发展的一些痕迹 。 为什么要在四言中 间加一个 “ 兮 ” ? 因为早期四言诗本来就是歌 , 四言 诗
6、调子略显急促 , 加个“ 兮 ” 字调子便舒缓一些 , 就 更接近于歌咏了 。 可以推测 , 从四个字到五个字 , 最72 第 27卷 第 3期 江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 Vol . 27 No . 32008年 6月 Journal of Jianghan University (Humanities Sciences Jun . 2008初加的是语气词 , 说明从四六言到五七言起初完全 是由 于 音 乐 性 方 面 的 要 求 。那 么 , 为 什 么 能 加 “ 兮 ” ? 也因为早期四六言诗本来就是歌 , 加上以后 不会产生质变 。 诗经 整体的节奏以及大量叠音 词和虚词的运用 ,
7、就是为了增强音乐性 , 就因为它们 是歌 。 所以 , 如果说四六言诗和五七言诗相比 , 略微 接近于说话是对的 , 但是和现代诗的说话调子相比 , 显然更 接近于 歌咏 。再看 , 从“ 兮 ” 到“ 何 ” 再 到 “ 冢 ” , 词性从虚到实 。 “ 何 ” 是副词 , 加在这里已不 单是为了使调子趋于婉转 , 同时也使表意更加细腻 、 情感更加强烈 , 即有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作用了 。 “ 何 ” 字在汉魏时期的文人诗和乐府民歌中极为常 见 , 应该不是偶然的 , 因为这正是四言诗向五言诗转 变的过渡时期 。当所加的那个字变成像“ 冢 ” 这一 类的实词时 , 诗的内容更加丰富 , 语
8、调方面的作用却 似乎不明显了 , 但这或许正说明五言诗的形式已经 趋于稳定 。 而汉魏之后 , ,? , 这又是 推测 , 。七言诗应该是在五言诗的前面加两个字或者是 六言诗的后两个字上再加一个字形成的 , 这后面加 的一个字使四六言诗的调子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 但 是并非五七言诗就“ 总不是二字一顿 ” 。这里有两 种情况 :一种是把这一个字加在后两个字的后面 , 这 是 “ 二二二一 ” 式 , 就是何其芳所说的一字顿收尾 , 如 “ 无边落木萧萧下 ” ; 加在前面 , 就是二字顿收尾 , 是 “ 二二一二 ” 式的 , 如“ 枫叶荻花秋瑟瑟 ” , 是二字 顿收尾 , 何其芳把叠音词“
9、 瑟瑟 ” 拆开的划顿方式是 错误的 。 从平仄的角度来看看也应该有两种句式 。 比如 :“ 信宿渔人还泛泛 , 清秋燕子故飞飞 。 ” 如果不 考虑变音 , 它的平仄本应是 :“ 仄仄平平平仄仄 , 平 平仄 仄 仄 平 平 ” , 读 的 时 候 一 定 是“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 。 仍然是二字顿 , 读的时候应该是那个单音节 延长 , 否则读起来别扭 , 语义也不通 。而“ 无边落木 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 才是“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 , 这才 符合何其芳的划顿和读法 。 何其芳似乎已经意识到 这一点 ,
10、 所以他后来在 关于新诗的百花齐放问题 中改变了说法 , 说民歌基本上采用文言的五七言诗 句法 , “ 常常要以一个字收尾 , 或者在用两个字的词 收尾的时候必须在上面加一个字 ” 。 1374这样说就比 较完整了 。卞之琳可能只是感觉到何其芳“ 枫叶 荻 花 秋瑟 瑟 ” 这样的划顿太别扭 , 所以主张 五七言诗是三字顿收尾 , 而没有对这三个字的内部 结构作进一步的分析 。因为 , 毕竟这三个字的结构 是 “ 二 一 ” 还是“ 一 二 ” 读起来的感觉几乎 一样 , 比如“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和“ 无边落木下萧 萧 ” 。 但是 , 卞之琳的笼统划法却忽略了 , 哪怕在五 七言诗这样的
11、哼唱型调子里 , 二字顿收尾仍然是可 以存在的 , 四六言诗到五七言诗之间的变化只是量 变而不是质变 。 如果我们再看宋词和元散曲里叠音 词收尾的一些例子 , 就更能说明这个问题了 。 例如 :木叶下君山 , 。 (张舜民 卖花声 题岳阳 楼 (姜夔 扬州慢 , 独钓醒醒 。 (吴文英 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自别后遥山隐隐 , 更那堪远水粼粼 。 见杨柳飞绵滚 滚 , 对桃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 , 掩重门暮雨纷 纷 。 怕黄错不觉又黄错 , 不消魂怎地不消魂 。 (王实甫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别情 几时不见 , 红裙翠袖 , 多少闲情 。 想应如旧 , 春山澹 澹 , 秋水盈盈 。 (赵
12、孟 黄钟 人月圆 这里的例子都是二字顿收尾占优势 , 但都是哼 唱调的 , 以叠音词收尾增强了节奏和音乐性 , 而宋词 和元散曲本来也是歌 , 需要这样的节奏和音乐性 。 最后还要指出的是 , 在上引的所有例子中 , 没有一个 叠音词收尾让我们读起来感到调子上别扭的 , 可见 , 叠音词收尾是符合古典诗歌和民歌的要求的 , 它是 一种符合哼唱调的收尾方式 。如果把叠音词收尾简单地看成是普通的二字顿 收尾 , 那么 , 它应该完全符合以二字顿收尾占优势的 现代诗的格律要求才是 , 但实际上叠音词收尾出现 在现代诗里却大多读着别扭 。 为什么呢 ? 我们结合 现代诗叠音词收尾的实际情况 , 试作具
13、体分析 。 笔者抽查了郭沫若 、 湖畔派诗人 、 徐志摩 、 闻一 多 、 朱湘 、 穆木天 、 李金发 、 殷夫 、 蒲风 、 戴望舒 、 卞之 琳 、 何其芳 、 冯至 、 艾青 、 臧克家 、 “ 七月派 ” 、 “ 九叶 派 ” 等现代诗人和解放区的李季 、 阮章竞以及郭小 川 、 贺敬之 、 严阵 、 沙白 、 沙鸥 、 梁上泉等当代诗人的 全部或大部分诗作 , 总体上看 , 叠音词收尾的诗句很 少 。 其中 , 那些自觉或不自觉地多用现代口语写诗 的诗人 , 诗作中以叠音词收尾的情况尤为少见 。 郭沫若全集 中现代诗以叠音词收尾的只有五句 ; 8 2戴望舒 (全部 和艾青 ( 艾青
14、诗选 , 人民文学出版 社 1997年 11月版 的诗作 , 竟没有一句 。 而更多受 民歌传统影响的阮章竞的诗歌 , 以叠音词收尾的就 相对较多 , 这显然是由于民歌在语言上更接近古典 诗歌 。文言中的叠音词比口语中多 , 所以 , 以现代口语 作为语言材料的现代诗 , 叠音词收尾较少是自然的 。 而把一些只在文言中使用而现代口语中已不再使用 的叠音词用到现代诗里 , 是让人觉得别扭的第一个 原因 。 艾青 、 何其芳和卞之琳等人都强调现代诗是 以现代口语为语言材料的 , 它的句法也是现代的 , 用 文言词汇来写现代诗自然容易别扭 。 请看徐志摩的 春 (写于 1923年 中的几个句子 :“
15、 青毡上青年的 情耦 , /情意胶胶 , 情话啾啾 。 / /燃点着希望灿 灿 , /春呀 ! 你在我怀抱中也 ! ” “ 胶胶 ” 、 “ 啾啾 ” 和 “ 灿灿 ” 就是文言词汇 , 所以别扭 , 如果把“ 情意胶 胶 ” 改成 “ 情意绵绵 ” 就顺了 ,的固定搭配 。总的来看 , 这显然由于 早期现代诗受文言词汇影响较大的缘故 。 这在徐志 摩 、 冯至等少数诗人那里表现得尤为明显 。徐志摩 1924年 (包括 之前的诗作 , 有近十首出现叠音词收 尾 , 其中有一些叠音词收尾的句子还比较多 , 而 1924年之后一首都没有 。 冯至是现代诗人中最喜 欢用叠音词的一位 , 诗句中很多
16、, 收尾也不少 , 但绝 大部分都集中在前期诗作中 , 在其后期的十四行诗 中只发现一处 , 其他诗作中也极少见 。除了词汇的原因 , 这些出现叠音词收尾的诗歌 , 调子也多受古典诗歌的影响 。先看徐志摩的几个 例子 :柳林青青 , /南风熏熏 , /幻成奇峰瑶岛 , /一天的黄 云白云 , /那边麦浪中间 , /有农妇笑语殷殷 。 /笑语殷 殷 /问后 园 豌 豆 肥 否 , /问 杨 梅 可 有 鸟 来 偷 ( 夏日田间即景 , 1922年 鸽儿呀 ! /休动休动 , /我心忡忡 , /我泪溶溶 ( 无儿 , 1923年 这里 诗经 和词的调子十分明显 , 虽然基本都 是二字顿收尾 , 但
17、很难说是说话型节奏 。 显然 , 在尝 试现代诗创作的初期 , 在用词和调子上 , 徐志摩都还 摆脱不了古典诗歌的影响 , 类似的除上面的 春 , 还有 哀曼殊斐儿 铁柝歌 康桥西野暮色 悲 观 等等 。这些诗受古典诗歌影响太大 , 其实还不 能算是纯正的现代诗 。 再看冯至的几个例子 :最后那弹琴人 /情愿把沉逸的哀音 /变为响亮 , /好 惹得远远近近 /都泪琅琅 /滴满了襟裳 ! ( 琴声 , 1924年 我一个人游荡在郊原 , /把恋情比作了夕阳淹淹 。 / /我一个人游荡在郊原 , /把运命比作了青山淡淡 。 ( 在郊原 , 1925年 与徐志摩的几首诗相比 , 冯至的叠音词收尾用
18、得协调得多 , 基本上是说话调子 , 但还是有点别扭 。 冯至的叠音词收尾大部分出现在后七个字为“ 322” 这样的句式中 , 除了 在郊原 中的 , 还有“ 有一座洞 宇森森 ” 、 “ 只望见云幕重重 ” ( 吹箫人的故事 , “ 彩色的蝴蝶 翩翩 ” 、 “ 止 不 住 全 身 的 汗 水 淋 淋 ” ( 蚕马 , “ ? ” ( 芦苇歌 、 “ ” ( 北游 之 。 这种形容词后置的情况不 , 倒是和上引王实甫 别 情 的句法相同 。 琴声 的后几句也有元曲的味 道 。 如果我们再看看 北游 之 车中 的一些句子 :“ 月亮圆圆地落 , /晓风阵阵地吹 , /这时地球真在骎 骎地转 ,
19、 /车轮不住促促地催 。 / /冷雨凄凄地 洒 , /层云叠叠地添 。 ” 是不是可以推断冯至早期诗 歌在句法上曾深受元曲的影响呢 。早期的湖畔派诗人也很少用叠音词收尾 , 但 湖畔 和 春的歌集 合编本里三首有叠字收尾的 诗 , 其中 中秋海边夜 、 梅雨后第一回晓游的路上 要荷 、 舜 、 彦们吹箫 正是三字顿收尾的 , 而 田野的 春 则是歌谣 :“ 嫩红的风儿微微 。 /娇香的蝶儿飞 飞 。 /蓝布儿头发上 ; 曼声儿轻唱 。 ” 这是不是巧合 ? 还有一个例子更能说明问题 。从总体上看 , 上 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诗歌 , 叠音词收尾的现象就比 1920年代更少 , 这应该是现代诗逐渐
20、摆脱古典诗歌 影响的结果 。 但 1958年在古典诗歌和民歌的基础 上发展新诗的口号发出之后 , 诗歌中叠音词收尾的 情况就上升了 , 从中可见叠音词收尾与古典诗歌及 民歌之间的内在联系 。我们在上面已经分析过 , 二字顿收尾占优势的 古典诗歌仍然更接近于哼唱型调子 , 而叠音词收尾 是完全符合这种调子的 。就是说 , 一首诗到底是哼 唱调还是说话调 , 收尾只是很关键的一个方面 , 并非 完全由收尾来决定 。 何其芳 、 卞之琳的问题在于 , 把 收尾和诗歌的调子看作是一回事了 , 而对整体节奏 、 押韵等其他因素对诗歌调子的影响重视不够 。 卞之 9 2琳曾分析自己的 十三陵远景 (按 :
21、入集后改为此 名 说 :“ 十三陵水库工地杂诗 是用以顿为格律标 准的说话式调子的 , 可是用这一路调子有时也可以 接近旧诗词以至民歌的风格 (例如 叫山山 |有树 |树树青 , /叫稻香 |飞过 |江南 ! 前一句接近旧 诗词和民歌常用叠字的风格 , 后一句接近旧词的格 调 。 ” 2442单看这两个句子 , 不存在二字顿还是三 字顿收尾占优势 , 但笔者却以为这是哼唱调而不是 说话调 , 理由正是卞之琳自己说的叠字 、 旧诗词和民 歌风格 。 从整首诗来看 , 此诗确实倾向于说话调 , 但 从整首诗的收尾来看却又是三字顿占优势 (9 7 。 而且我们可以再看诗的最后两句 :“ 想不见十三件
22、 小古董 , /点缀了人民的大花园 。 ” 这是三字顿收尾 的 , 却更像是说话调 。之所以会如此 , 就是因为词 汇 、 整体节奏 、 押韵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其实 , 卞 之琳已经注意到 , 民歌体的长处是韵脚响亮 , 节奏明 显 , 倾向于唱出来 ;然 , 变化也比较多些 , 3来 。 , 节奏明显 , 韵脚响亮 , 加上叠音词 、 语气词以及顶真 、 回环等修 辞手法的运用 , 所以即使是两字顿收尾占优势 , 读起 来也未必就接近说话 。郭沫若的 前茅 里有一首 暴虎辞 :“ 毛血成 雨 , /咆哮生风 。 /人声轰轰 , /金鼓隆隆 。 /汉皇心 喜 , /高唱从容 :” 郭在题记
23、中说 :“ 这首诗是一 九二一年夏间的旧诗 。 这在形式和内容与前面诸作 均不相伦类 ” 显然郭沫若已经感觉到这不是现 代白话诗 。 这形式上的不相伦类 , 主要是由于运用 文言 、 叠音词 , 韵脚响亮 , 句子过于整齐 , 节奏过于紧 凑等原因 , 导致了形式死板而少变化 , 所以不像现 代诗 。从押韵方面看 , 由于叠音词具有“ 两个同轻重 音造成的一个重音的感觉 ” 3428, 所以也更适合于用 在以韵脚响亮为特点的古典诗歌和民歌里 。 古典诗 歌 、 民歌与现代诗韵脚的差异 , 与它们所表达的内容 有关 。 前者往往表达某种比较单纯 、 直接 、 外露的情 感 , 所以节奏明显韵脚响
24、亮同时也比较单调的旧格 律还基本上能够应付 。 而后者则要表现现代人远为 复杂 、 细致 、 绵密 、 深沉 、 内敛的情感 、 情绪或沉思 , 所 以诗的节奏和韵脚比较柔和自然 , 变化比较多是必 然的 。 笔者曾考察过古典诗歌 、 民歌与现代诗在用 “ 来 ” 字收尾时轻重音的差异 , 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 古典诗歌和民歌中收尾的“ 来 ” , 声音响亮 , 读的时 候声音还要延长 。比如“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 江滚滚来 ” ; 再如“ 奔谁来呀 ? /奔我来 。 / 张老 好呵 , /我知道 。 ” (贺敬之 笑 。现代诗中收尾的 “ 来 ” , 则往往柔和自然 , 音低且短 。
25、 如“ 轻轻地我走 了 , /正如我轻轻地来 ” , 而且更多的是在“ 来 ” 的后 面跟上一个 “ 了 ” , 使韵脚弱化 , 如“ 我的梦开出花来 了 ” , 而不是跟上一个“ 呀 ” 之类的 , 使韵脚更加高 扬 。 所以声音比较响亮的叠音词收尾 , 就多出现在 古典诗歌或民歌当中 。我们再看几个当代诗人的 例子 :落叶萧萧 , 西风嗖嗖 , /它把半边天地圈在手 :/ (阮章竞 过钱店 车轮辚辚 , , 车轮辚辚 ; /车轮 辚辚 , /, /八十年代第一春 ! (, 。 /我来三门峡 , /脚踏禹王跃马处 , / , /听钻机突突 。 (贺敬之 三门峡歌 之 中 流砥柱 这里的叠字都
26、是重音 , 而这几首诗显然都受古 典诗歌或民歌的影响很大 , 还不能算是现代诗 。上 引徐志摩的诗也是一样 。冯至的 在郊原 略微好 一点 , 他可能是出于押韵的考虑 , 才把“ 淹淹 ” 和“ 淡 淡 ” 后置的 , 但笔者以为 , 这一后置使诗的韵脚偏 重 , 节奏有点硬 , 如果光从此诗所要表达的落寞情绪 方面去考虑 , 倒不如直接作“ 我一个人游荡在郊 原 , /把恋情比作了淹淹的夕阳 ” 和“ 把命运比作了 淡淡的青山 ” 更柔和 , 也更自然 。而且在不同的诗 歌中反复运用同一种“ 322” 的句型 , 不但单调 , 而 且是否能符合每一首诗的情绪呢 ? 冯至后期的诗歌 里极少出现
27、叠音词收尾 , 不知是不是因为已经意识 到这个问题 。叠音词收尾在现代诗里大多读着别扭 , 也有语 法习惯上的原因 , 即何其芳说的句法问题 。叠音词 主要是形容词和副词 。 按现代口语的语法习惯 , 形 容词和副词更多的是置于中心词之前 , 叠音词收尾 则是把它们后置了 , 所以别扭 。比如 在郊原 中的 两个句子 , 调整以后 , 语法上也顺畅了 。 而如郭沫若 瓶 (第十一首 中“ 以后的赐教还望常常 ” , 沙白 秋山 中 “ 白云 , 飞得远远 ” 这样的句子 , 就更加别 扭了 。 而在古典诗歌和民歌的语境里就不存在这样 的语法问题 , 所以连 “ 独钓醒醒 ” 这样的句子我们也
28、完全能够接受 。当然 , 并非所有以叠音词收尾的现代诗诗句都 0 3是别扭的或者不好的 , 更不能说出现了叠音词收尾 的现代诗就都是失败的 。首先 , 新旧格律和新旧语 法之间虽有很大差异 , 但是它们之间毕竟不是割裂 的关系 。 虽然旧格律的诗歌往往比较“ 冲 ” , 但现 代诗有时也要抒发比较 “ 冲 ” 的情感 , 需要紧凑的节 奏 、 响亮的韵脚 , 叠音词收尾是否协调还得看节奏和 情感是否统一 ; 在语法上 , 现代口语的形容词多置于 中心词之前 , 但有些叠音形容词以主谓结构中谓语 的形式出现在句末却是允许的 , 如“ 大雪飘飘 ” 、 “ 车 轮滚滚 ” 等 。所以像郭沫若 前茅
29、 中的 前 进 曲 :“ 胸中有热血沸腾 , /眼中有热泪滚滚 , /我们前 途的行军 /不是蔷薇的路径 。 ” 调子和语法上都没问 题 。 其次 , 恐怕得看诗人有没有足够的功力把叠音 词收尾巧妙地融合到现代诗里 。何其芳 脚步 中 有 “ 又如白杨的落叶飘在无言的荒郊 , /片片互递的 叹息犹是树上的萧萧 ” 一句 , 虽然韵脚略有点重而 且密 , 但整体的美感和舒缓的长句 ,别致 、 典雅而有韵味 ; 卞之琳的较成功 :“ 天无言 , /你清泪盈盈 。 ” 而 、 阮章竞 、 贺敬之 、 李瑛 、 严阵等很多诗人的诗歌中 , 叠音词收 尾经常出现在那种非今非古 、 不伦不类的诗歌中 , 当 然这也与时代背景有关 , 何其芳和卞之琳也没能完 全幸免 。举一个李瑛 雪线上的篝火 中的例子 :“ 谁理它 , 先烤烤脚 , /歌一曲 , 唤来个明天满地青 青 。 ” 显然是掺和而不是融和 。 他的 杨柳和士兵 、 雪夜 给造林远征队 等中都有类似的例子 。在 这里我们看到的又是叠音词收尾和古典诗歌的内在 联系 。总之 , 就笔者所考察的诗人诗歌的情况来看 , 虽 然不能得出叠音词收尾绝对不能用于现代诗的结 论 , 而只能说“ 大多比较别扭 ” , 但是 , 如果考虑到 , 在古典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落户协助服务合同样本
- 市场营销外包合同协议模板
- 电脑供货合同样板
- 维修工程协议范本
- 消防泵房检测与性能提升合作协议
- 托管转让协议风险
- 贷款合同补充协议的制定流程
- 云制造解决方案服务合同
- 心理疏导与咨询合同
- 节能减排服务合同
- 国家电投《新能源电站单位千瓦造价标准值(2024)》
- 江森ADS备份及恢复数据操作手册
- 学校电教设备使用记录表
- 工程量清单项目编码完整版
- JJF 1629-2017 烙铁温度计校准规范(高清版)
- 项目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拼音练习
- 《高压电动机保护》PPT课件.ppt
- 在全市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 小学英语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总结3页
- 定喘神奇丹_辨证录卷四_方剂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