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赏析_第1页
济南的冬天赏析_第2页
济南的冬天赏析_第3页
济南的冬天赏析_第4页
济南的冬天赏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作品赏析 主题思想 该文的主题思想即对济南特有的冬景的喜爱 和赞美。通过对济南冬天场景的描述, 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 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 以及作者热爱大自然, 热爱生活, 热爱生命的生活 情操。 写作手法 修辞艺术 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修辞格的 运用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质与量达到完美的统一。全文共八百来字,五个 自然段,仅二十多个句子,以笔者有限的水平,整理出比拟、比喻、错综、双关 等近二十种,很多不常用的辞格在文章中也大量使用,如转品、示现、迭现等。 为了追求辞格运用的高质量, 作者不仅几种辞格糅在一起, 还把辞格的不同小格 加以变换使用,让人感知其运用辞格的质

2、量之高。 比喻是文学创作中一种 常用的修辞手法。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为了使文章增色,使所叙述的事物 更生动形象, 作者在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时, 并非仅使用单一的形式, 而是几 种小格变换使用。例如: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 那么蓝汪汪的,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例中,“小摇篮”将小山写得像母亲一样慈祥与体贴,让人读来不由得想起母亲 在摇篮边低唱催眠曲时的安详情态,把济南城的地理位置温情慈祥地交待出来。 例用“日本看护妇” 比喻

3、矮松顶着雪的情景, 贴切形象地表现了雪后矮松清新 可爱的形态, 不仅使矮松有了活力, 而且使人感到新奇别致。例用“是”这一比喻词连接本体从天上到水面整个空间的清亮和喻体“空灵的蓝水晶” ,将 空间的清亮比喻为“空灵的蓝水晶” ,化抽象为具体,给人以形象之感。此句还 用了摹绘辞格。 运用摹绘, 可以增强叙述的鲜明性和形象性, 使读者仿佛身临其 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这句用“蓝汪汪”把济南冬天河水的清澈、天空的蔚 蓝摹绘出来,使人如见其形,感觉水光天色如在眼前。水面到空中,从河水的清 亮、水藻的绿到整个空间的清亮。 这一句还用了迭现辞格。 迭现是一种描绘性的 文学修辞方式, 运用迭现, 能激起读

4、者遐想, 增添视觉形象。“空中”、“半空中”、 “天上”迭现出一幅独特的画面,来唤起读者的体验,使其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 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例中,借“带水纹的花衣”喻雪后山坡上由于雪分布不均而形成的黄白相间的美景, 富有层次美, 使山坡美景这一 宽泛的景物显得微妙可感知,而并非遥不可及。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倒喻是比喻的一种变式,把本体和喻体颠倒使用。 例中用倒喻的形式, 把树影比作“地毯上的小团花” , 由眼前的“小灰色树影”联想到“地毯山的小团花”,形式新颖,比喻贴切。

5、 错 综辞格,所谓错综,是为了避免语言的呆板单调,使之活泼有变化,把本可以重 复和整齐匀称的来表达,而故意写得参差不齐、错落有致的修辞方法 。错综主 要有词语错综、句式错综和语气错综三种形式,在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中, 这三种形式在作者笔下都得到了运用, 例如:文章第一段运用了词语错综, 把“奇 迹”换成了“怪事”,避免了词语重复。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 此例用了句式错综,本来可以写成同一格式: “下 大雪济南是受不住的” ,和前面构成统一格式,但作者加以变化,避免了呆板, 使情感得以自然流露。再如: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 此例用

6、了语气错综,前一句“并不着急”是陈述语气, 后一句本来仍可以用陈述句, 但作者很自然地换为反问语气, 把陈述语气和反问 语气错综使用, 使文章语言整齐有变化, 语气得到加强, 情感得以凸显。几种小格变换使用, 使文章显得生动有活力, 避免了生硬死板, 每一种辞格不仅运 用合理,而且运用质量很高。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在文章中,作者通过巧妙运用修辞格, 完美地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冬天的济南的不同形 态。 比拟在这篇文章中运用得比较多, 突显了景物的特征。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 风来把它们唤醒, 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 上例中,作者巧妙地

7、运用了拟人 的修辞手法,细致地描摹了景物的姿态: “晒”摹写出济南老城闲适的姿态,似 一位老者安静祥和、与世无争 ; 一个“睡”进一步深化了老城的这种悠闲。连用 两个动词 ,把老城的闲适姿态摹写得自然贴切。此句中,还使用了反问。反问 也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方式, 运用反问可以加强语气, 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达力。 这句用商量的口吻, 让人倍感亲切, 好像是与读者面对面的交谈, 又像是在征求 意见,但答案是不言而明的, 饱含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作 者用反问句而非一般的陈述句, 增强了语气, 使感情得以完整抒发。 这一句还有迭现辞格,用“一个老城” “有山”、“有水”组成的迭现把读

8、者引入作者所描绘 的境界,作者从上方俯瞰,勾画出一幅阳光下济南冬天的全景图。 再如: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 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 这儿准保暖和。”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上两例中,作者运用比拟直接描绘出景物的神态和心理, 例中“围” 展现出小山与济南城亲密依偎 的情态 ;“放”表现出了小山对济南城的呵护和怜爱之情 ;“说”更是把小山写活 了。连续用三个动词, 逼真地表现了小山对济南宠着护着的情态, 突出了小山对 济南城的诚挚之

9、情。例中“不忍”使水人格化,把水写得脉脉含情,水的心理 和神态得以完美展现, 水给他物以美的享受, 同时,其他的东西又来衬托水的清 澈,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了济南冬天的和谐之美。在济南的冬天中,作者运用大量的修辞格来表现自身独特的感受,例如: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 ;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 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 ; 济南的 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 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上例运用了对照的修辞手法。对照,又叫对比,是一种运用

10、广泛,很有表现力的 修辞手法,通过对比,可以使所描写事物显得更鲜明、更透彻。作者以自身的独 特感受,通过与北平、伦敦、热带对比,写济南的冬天既无风声、又无重雾、也 无毒日的“奇迹”和“怪事” ,突出强调“温晴”这一特点,进而赞誉济南是个“宝地”,在此,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得到深化。同时,运用了反复, “对于一 个的人”两个间隔反复、“像我”两个间隔反复,突出作者的感受,强调“温 晴”,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以及济南的冬天给“我”的惊喜和意外。又 如: 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 ?这样的温暖, 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 吧 ?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 他们也并不着急。正因为度冬如春, 所以才

11、会产生幻想,正因为冬天这样“慈善” ,所以“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 , 人们的心情也“并不着急” 。作者连用两个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突出了济 南冬天的“温晴”,重点是答案,进一步加强语势。这一部分写济南人的感受,其实也就是作者自身的独特感受, 表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再 如:“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 此例用了拆词修辞格。 拆词是一种常用的修 辞手法,巧妙地运用拆词, 不仅能生动简明地阐明事理, 而且还能更好地抒发感 情。例中把“害羞”拆开,不仅使整个句子音律和谐,更生动地描绘了夕阳斜照 下雪色娇美的情态,

12、而且“害了羞”这样一种状态, 是作者独特的感受, 比起“害 羞”来说,更能反映出作者对“薄雪”的喜爱。此句也用了摹绘,用“微微”一 词把夕阳下雪的美妙神态模拟出来,使读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露”这一情景。 文章中作者深厚情感的表达离不开恰当、贴切、优美的语言。在济南的冬天 中,修辞格的使用,目的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并非为了修辞而修辞。 例如: 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 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 例中的“干啥” 是北方方言, 此处是方言和普通话相混, 使得文章语言不仅朴素亲切, 而且生动 灵活,增添了作品的特色。 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 ?这样的温暖, 今天夜 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 例中的“绿

13、”字,形容词转为动词用,使人不仅 感受到山草“绿”这样一种状态,更能体会到“绿”的动态过程。与“春风又绿 江南岸”的“绿”一样,使文章的语言和所表达的内容都显得生动形象。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 “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 他们由天上 看到山上, 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 ?这样的温暖, 今天夜里 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以上两例中, 成功运用了示现修辞格。 作者凭借想象,把实际没听到没看见的事物, 写得如见如闻, 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的修辞方式叫示现。 作者发挥了丰富的想象, 由现实到遐想, 把事物写 得如在眼前,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例中两个“也许

14、”,虽是幻想,但把济南人对冬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形象地展现出来。运用辞格是为文章增色的重要途径,运用好辞格,给读者对文章的美有切实的感受,让文字灵动,给人 启示,思维得到拓展,想象飞翔。在景物描写中,作者运用好辞格,能写出作者 对景物不同于别人的感受, 会给读者一种新的视觉冲击, 对描写对象印象更为深 刻,对景物充满向往,产生出一种别样的想象之美。 济南的冬天这篇散文, 作者在运用修辞格过程中, 使语言表达与文中的意境营造得以完美体现, 修辞格 的运用是这篇散文的活力之源,其辞格展现的艺术魅力和张力,堪为典范之作。重点突出 这是山水画法。描绘济南的大地,老舍先生所用的正是“以大观 小”的中国山水

15、画的构图取景方法。 作者展开想像的翅膀飞上济南的云天俯瞰大 地,然后对济南大地作了简笔的写意描绘。画城,不画它的东西南北, “一个老 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 暖和安适地睡着, 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 注:此句中的山是济南城中的山 ) 。一些琐碎的细部都被略去了, 画的只是冬天 济南城秀美的睡态,留下充分的余地让读者去联想、想像,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画山,不画它的上下左右,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 一起笔就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征, 紧接着就引导读者展开艺术的联想和想像: “这 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 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它们安静不动地低 声

16、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借这种联想、想像,使画面活灵飞动 起来。画人,不画人的男女老少,不但如国画一样略去耳鼻眉目,连形体也完全 略去,而只画了济南冬天人物情态的最主要的特征: “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 含笑的。”和城与山,浑然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 写景手法 1. 紧紧抓 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来写,使全文基调一致,色彩和谐。 济南虽然地处北中 国,但是冬天无大风而多日照,它在冬天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温晴” ( 温暖晴 朗) 。文章紧紧抓住这一点,使笔下的种种景物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 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文章写山,写水,写城,写人,都无不 涂上一层温暖晴朗的色彩,

17、就是写雪景,也仍然跟温暖有联系一一因为暖和, 所 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而同晴朗分不开一一因为晴朗,所以有“等到快日落 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 的景致。 如果说,第二段主要写的是济南全景,第三、四段主要写的是济 南的山色, 第五段主要写的是济南的水上景色, 那么,全文就是由这几幅互相联 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画图组成的长轴。而这幅长轴,也就靠这“温晴”的基调统一 起来,给人以和谐一致的美感。2. 景物的层次,安排得当,使眼前景物纷至沓来,而又井然有序。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的美誉。怎样才能更好地把

18、这些美好的景色展现于读 者眼前呢 ?这就有一个写景的先后层次问题。文章首先让读者鸟瞰全城,得其全 貌(第二段),然后再让读者饱览那一城山色,雪后斜阳 (第三、四段 ),最后才把 读者领到那垂柳岸边,领略那“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而水藻越晴越绿的水上景色 (第五段 ) 。由大到小地写来, 从山到水地写去, 层次分 明,脉络清晰。自然这是就各大层次来说的,各大层次的内部,又同中有异,如 第二段的由写景而兼及写人, 第三段的由写雪而兼及写晴, 第五段的由写水面而 兼及写天空。写来笔法活脱,不失参差错落之致。3. 取景远近大细各得其宜,使景物或则尺幅百里,或则纤毫毕现。 试看,偌大

19、的一个济南,在作 者笔下,竟然可以放在一个由四面群山环抱而成的小小摇篮里, 而水天一碧的宏 伟景色,只不过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是景物的远者大者。再看, “树尖上 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 这是景物的近者细者。远景大景,使人视野开阔,顿感心旷神怡 ; 近景小景,叫 人近看谛听,更觉景象真切。而且远景大景,还可以冲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 缘身在此山中” 的局限,而近景小景,又能够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的弊病。 古诗云:“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这是说的非远观不能看到高山居然有色, 非近听无以觉出流水竟然无声。这说明,写景手法,远

20、近大细,不可偏废。运用 得宜,就可以兼收其效。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写景时,不但远近并用,大 细兼行,而且往往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或由远而近、由大而细,写来衔接紧 密,推进自然。比如第五段的写景,就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的:先写水冒着点 热气,再写水藻,再写垂柳,再写水面的上空以至于半空中、天空上。而第四段 的写景,则是由远而近、由大而细的:先写城外,再写城外的山坡,再写山坡上 的小村庄,再写小村庄的房顶上的雪。这种写法,既符合叙述的逻辑顺序,又适 应读者的视觉需要,无怪乎作者乐于采用了。 4. 写景映衬得法,使景物在 互相映衬中形象更为鲜明。 有的景物,本身就很美,和别的景物一映衬, 就显得更

21、美。也有的景物,本身并不怎么美,但是一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就显 出美来了。当然,也有景物本身是美的,但一经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反倒失去 原来的美了,像鲁迅所说的那样: “在方寸的象牙版上刻一篇兰亭序 ,至今还 有艺术品之称,但倘将这挂在万里长城的墙头,或供在云冈的丈八佛像的足 下,它就渺小得看不见了, 即使热心者竭力指点,也不过令观者生一种滑稽之感。 ” (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因此,要把景物写好,关键不单在映衬,还在 映衬得法。映衬得法,就可以相得益彰,或者化平庸为神奇。文章以矮松的青黑,映衬树尖上顶着的一髻儿白花 ; 以全白的山尖, 映衬蓝天; 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 ; 以

22、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色彩鲜明 悦目,都是映衬的妙笔。文章中说到的 “黄草山”、“小灰色树影”,应该说,它们本身算不上怎么美, 但是文章把它们放在下边这段话里, 就显出它们的美来 了: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 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 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请闭 上眼睛想想,睁开眼睛看看吧,这是一个怎样用缤纷的色彩点染而成的天地 ! 而 “黄草山”“小灰色树影”却正是这幅美丽的画图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5. 写景虚实手法同时并用,使景物形似神传。

23、 实写景物的形象,对景物描 写来说,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诸如文章中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 看护妇”之类。但是,要不止于摹状,还要传神,就得更多地仰仗虚写的手法。 因此,在作者笔下,冬天阳光照耀下的济南,就出现了“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 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的神情 ; 一圈围城的小山,也就说出“你们放心吧,这儿准 保暖和”的细语 ; 薄雪会有“微微露出点粉色”的羞容 ;水藻会有“把终年贮蓄的 绿色全拿出来了”的“精神” ; 而那水呢,对那水藻也就可以有一副“不忍得冻 上”的和善心肠了。至于小雪覆盖不匀的山坡,要“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 衣”,“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 ,自然也

24、是文章中虚写传神的佳句。 6. 适当点题,使景物自身蕴含的意义更加显豁。 画之所以有题跋,原因之 一是题跋可以使画本身蕴含的意义更为显豁。 应该说,题跋是一幅画的一个有机 的组成部分,虽然它并不是所画的景物的本身。同样,对所写的景物,作者出面 直接点题,也是容许的,这些点明题旨的话,不是可有可无的。本文点题得法, 寥寥数语,便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比如说,文章在描写了小山雪景之后,突然 掉转笔锋,让作者以评论者的身份,说起点题话来: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 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 ”这话,既可以说是在所描绘的画面之外,又可 以说是在所描绘的画面之中, 因为它是画面所本有而又有点不甚明了的。 一经点 出,济南下点小雪 (不能是大雪 ) 的妙处,也就跃然纸上了。 题不可不点, 也不可滥点。本文点题是恰到好处的。当我们玩味全文,读到最后一句“这就是 冬天的济南”的时候,我们似乎有意犹未尽、话犹未了的感觉,似乎可以另起一 段,补上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