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知识论看马赫哲学同贝克莱哲学的关系 从知识论看马赫哲学同贝克莱哲学的关系 【作 者】卢振芳摘要马赫哲学和贝克莱哲学都以感官证据为知识科学性的尺度,反对形而上学的独断论。但贝克莱感官证据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论证上帝存在,而马赫则是为了统一科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实事求是思想深入人心,马赫和马赫哲学得到了科学的评价,可是却不提及马赫哲学同贝克莱哲学的关系,似乎与贝克莱哲学沾了一点边,就会玷污马赫哲学似的。其实马赫自己也说,康德哲学是他一切批判思想的出发点,但“很快又接近于贝克莱的见解”。1,第283页有的学者在科学评价马赫哲学时,所以不提它同贝克莱哲学
2、的关系,是因为对马赫哲学已从新的视角考察,而对贝克莱哲学还囿于唯物唯心的思维模式之中。若两者都从知识论角度考察,那么马赫哲学同贝克莱哲学的相通点,当然还有差异处,是很清楚的。相通点马赫哲学是在知识标准这点上接近贝克莱见解的,不过这得从贝克莱哲学说起。一、贝克莱哲学关注的是知识的科学性,其特点是,为了确保知识的科学性,必须确立人类知识第一原则。贝克莱哲学的人类知识第一原则是感官证据。贝克莱是以感官证据为基本论据,否定洛克不可知的物质实体,以确保知识科学性的。洛克哲学的中心是研究知识的科学性问题,但在讨论人类知识的范围时,却陷入了独断论。这集中表现在他的实体说中。洛克的实体指物质实体,指一切存在着
3、性质的支撑物。他肯定物质实体存在,但又说不能认识,“因为我们根本没有达到这种认识的官能”。(2,第286页)洛克试图从知识中驱除独断论,但他的实体说本身却是独断论的,知识的科学性遇到了困难。贝克莱敏锐地觉察到物质实体说是知识中产生独断和困难的原因,于是他从感官证据出发,驱除物质实体以解决知识的科学性问题。贝克莱说,“感官证据是不能怀疑的”,只有人们所见、所闻、所触的东西才是存在的,“我看不到感官证据如何能够拿来检验任何不被感官所感知的事物的存在”。(3,第37页)贝克莱反对以其他任何动听的证据来怀疑感官证据的确实性。贝克莱的感官证据实际是说,世界是人的感官感知着的世界,只有感知着的世界才被证明
4、为存在的,才能成为知识的对象。颜色、声音、气味、滋味、软硬,以及这些性质所组成的事物,能为感官所感知,所以真实存在,能成为知识的对象。物质实体不能为感官所感知,就不存在,不能成为知识的对象。若把物质实体作为知识的对象,就会产生怀疑和困难,就会影响知识的科学性。贝克莱并没有否定外部世界的真实性,他恰恰以感官证据证实了外部世界的存在。他所否定的仅是不能被感官所感知的物质实体。贝克莱自己也不止一次地明确地表示了这一点。他说,他并不否定人们凭感官或思考所能了解的任何事物的存在,他“所不承认为存在的唯一的东西,只是哲学家所说的物质或有形的实体”。(3,第35 页)而这物质实体只是“指支撑心外各种偶性(或
5、性质)的一种东西”。(3,第36页)贝克莱的感官证据又是区别真实与虚妄的标准。他说,在加拿婚宴上,“在座的人如果都看到、嗅到、尝到了酒,感到了酒的效力,则我并不怀疑酒的存在。”(3,第58页)换句话说,水是否变成了酒, 由在座人的感官证据来确定。马赫哲学关注的也是知识的科学性,而确保知识科学性的首要原则也是感官证据,马赫称之为“经验”。马赫同样也以感官证据为基本论据,排除形而上学的独断论,即排除那些不能被经验所检验的假设,特别康德哲学中不可认识的物自体。康德被休谟从独断论的睡梦中唤醒后,研究科学知识的可能性和条件,当他讨论数学和自然科学可能后,却提出了不可认识的物自体这一概念。康德哲学的物自体
6、有两个含义:一指不依赖于先天直观形式或先天知性形式而客观存在的东西,它是感觉的客观来源,但其性质却是不可知的;二指灵魂、世界和作为二者统一的上帝,这是超验的客体,也是不可知的。康德试图从知识中驱除独断论,可是他哲学中的物自体却是形而上学独断论。马赫认为,形而上学的概念和命题在科学知识中是多余的,是赘物,它会破坏知识的简洁、严密。一切形而上学的东西必须排除,它们是多余的,并且会破坏科学的经济性。(1,第iii页)必须彻底排除一切无聊的,无法用经验检查的假定,主要是康德意义下的形而上学的假定。(1,第V页)马赫认为,这感官证据还能纠正所谓“实在”与“假象”的一种习惯上不正确的说法。如一支铅笔,放在
7、空气中,我们看它是直的,斜放在水中,我们看它是曲折的。人们常说铅笔看上去是曲折的(假象),其实是直的。但从感觉标准看,二者都是真实的,只是由于环境的变化,当铅笔插进水中后,在视觉上是曲折的,在触觉和度量上是直的。二、不过,感官证据只是一个基本论据,必须通过论证才能达到否定物质实体,以确保知识科学性的目的。贝克莱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首先,分析物质实体说产生的原因。贝克莱认为,这是由于“离开了感官和本能”,“认为心灵有形成抽象观念和事物概念的能力”。(3,第3、第5页)不过,贝克莱并不反对特殊的抽象观念,只是反对普遍的抽象观念。人们能形成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观念,但不能形成感官所不能证实的非钝
8、角、非直角、非等边、非不等边,而同时既是又既非的一般三角形的观念。同样,人们能形成关于事物的颜色、广延、运动等观念。但不能形成脱离事物的抽象的颜色、广延、运动和无偶性的实体物质实体等观念。贝克莱只反对普遍的抽象观念,这同他的感官证据是一致的。在他看来,感官除能感知个别外,还能感知特殊,但不能感知普遍。其次,通过“物是观念的集合”和“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两个命题正面论证。“物是观念的集合”这一命题是否定外部世界,还是否定物质实体?关键是弄清贝克莱“观念”的含义。贝克莱把观念分为三种:外物印入感官的,如颜色、声音、滋味等;人们对上述观念所产生的适意或不适意的观念,如爱、憎、喜、忧等感情;记忆和想象所
9、形成的观念。“物是观念的集合”中的“观念”,是对第一种讲的,指“我们感官所直接感到的那些东西”,“平常称之为事物”。(3,第36 页)观念指被感官所感知的事物,所以贝克莱说,观念这个词同事物一样可以适用。于是,“物是观念的集合”这一命题的意思,不是指物被观念创造出来的,而是说被感知的事物的性质观念集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事物的完整形象。借助视觉、味觉、嗅觉、触觉,我们有了颜色、滋味、气味和硬度等观念,这些观念集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形象,人们就以一定的名称来称呼它。“物是观念的集合”这一命题并没有否定外部世界,只是否定不能形成观念的物质实体。第二个命题是“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进一步说,“
10、物是观念的集合”必然存在着一个感知观念的实体,这实体就是心灵。于是从“物是观念的集合”合乎逻辑地推论出“存在就是被感知”。“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一命题是说,事物的存在应该能够被心灵所感知的,不能被心灵所感知的东西不存在。除了能感知的东西外,再也没有任何实体。(3,第22页)物体的第一性质、第二性质,天上的星辰,地上的山川景物,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它们的存在就在于被心灵所感知。要说有绝对地存在着不被心灵所感知的事物,那是不可理解的。 马赫也是以感官证据为基本论据,从两方面排除形而上学,以确保知识的科学性的:首先指出物自体,以及同物自体相对立的自我,是
11、假问题。对物自体,马赫分析这一假问题产生的原因。马赫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认识上的原因。物体的颜色、声音都是顷刻即逝的,但人们以为其中有常在的核心,是那些顷刻即逝的特性的载体,不容易消灭,当物体的其他部分除去后,这个核心还会留下来。于是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最初很惊人,后来才认出是怪诞的哲学概念与现象不同的,不可认识的物自体。二、自然科学上的原因。由于机械力学特别发达,人们以为空间、时间比颜色、声音、气味具有更高的实在性,于是认为颜色、声音、气味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联系比这些特性更实在。这“更实在”的看法,为“核心”提供了另一个依据。对于同物体相对立的自我,马赫认为,初看起来,物体同自我是对立的,但
12、是一经研究,这种对立就消灭了,因为物体同自我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正如人的强烈思想能变为行动,或环境能影响我们的身体。马赫还进而指出,物体的形状、颜色、声音、气味不仅取决于物体本身,还取决于自我的条件。用马赫自己的话说,是“共同决定的”。(1,第7页)正如一个正方体,远看大,近看就小了;左眼看它是一个样子,右眼看它又是一个样子。其次,通过“物是感觉的复合”这一命题正面论证。这一命题究竟是什么意思?关键是弄清“感觉”的含义。马赫哲学的“感觉”,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纯感觉,而是指观察到的事实。所以“物是感觉的复合”这一命题,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物是感觉复合出来的,而是说感觉到的物体的各种性质集合
13、在一起,就形成了事物的完整的形象。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马赫在力学的发展中说:感觉不是物的符号;而物倒是对于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感觉复合的思想符号。(4,第42页)也是这个意义上, 马赫说世界是由“感觉构成的”,“我们的知识是关于感觉的知识”,“感觉是第一性的”。(1,第9、第18页)在坚持感官证据的过程中,马赫思考得比贝克莱深刻,表现在:为了避免“感觉”会引起纯主观的误解,马赫用中性的“要素”代替它。他说整个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都是由要素构成的。马赫把统一的世界要素分为三大类,分别用字母ABC,KLM,来表示。称物理世界为ABC的复合体,称人的身体为KLM的复合体,称意志记忆,印象等为的复合体。各类
14、要素之间及各类要素各部分之间都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发生联系。ABC和KLM直接联系,KLM 和也是直接联系,ABC和则是通过KLM间接联系。这种种联系引起各类要素复合体的变化。马赫反复强调,整个世界都是由少数同类要素构成的,只不过这些要素联结的方式不同就是了。要明白的是,“感觉”同“要素”只是用词的不同,其内涵还是一样的。所以他说,“是要素的复合体(感觉的复合体)构成物体”,“要素(感觉)是第一性的”。(1,第23、18页)还表现在:马赫重视感官证据,并未忽视抽象的概念。他强调感觉是概念的基础,批评“研究中,我们习惯于抽象概念,常常粗心大意地完全忽视了作为这些概念基础的感觉(要素)。”(1,第32
15、33页)马赫认为直观表象和抽象概念之间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重视感性并不妨碍建立明晰和精确的概念,“理解完全是以实践为其基础”。(1,第249页)马赫也重视概念的形成和作用,他认为任何抽象都是以突出一定的感性要素为依据的,并且得到了简化。在抽象的过程中,我们的注意力远离了许多感性要素,但另一方面,它又转向新的感性要素,而这种转向正是科学研究的重点。马赫拒绝粗糙概念,因为它有模糊性,不能算作真正的概念,认为只有科学概念才能明确表现概念的本质。还表现在:在感官证据的基础上,马赫提出了思维经济这一关于科学方法论原则。思维经济原则包括思维形式的经济性质,科学是对事实的经济陈述,科学的经济功能,简单性作为评
16、价科学理论的标准等内容。马赫的思维经济原则是反对形而上学的。根据这个原则,应该废弃现象和物自体的双倍存在。在他看来,那些离开感觉经验,不能还原到所与的东西,如现象后面的不可知的物自体和物质实体,都是不必要的,都可以作为不经济的,多余的东西加以取消。的确,科学中必须取消那些不科学的概念。三、贝克莱的物理哲学是他的感官证据在自然科学领域的贯彻。贝克莱钦慕牛顿,他显然认为,除牛顿以外没有值得批评的对象了。贝克莱不同意牛顿所说的“在哲学方面必须排斥感官。”(3,第71页)贝克莱以感官证据反对把事物原因“归于机械”原因,即归于不可感知的粒子的形象、运动、重量和其他类似的性质。”(3,第66 页)认为确定
17、这种超验的东西是没有根据的。贝克莱还反对以机械原因解释世界。他问,果真能“以机械论解释任何动植物的起源么?他们能用运动定律来解释声音、气味、滋味、颜色么?他们能用运动定律说明各种事物的有规则的途径么?就是宇宙间顶不重要的部分所有的能力同巧构,他们能用物理法则来解释么?”(5,第106页)贝克莱以感官证据反对牛顿的绝对时间、绝对空间和绝对运动。牛顿认为,时间是绝对的,抽象的,是绵延和持续。同样,绝对空间也不为感官所感知,其本身永远是一律的,不动的。而绝对运动则是物体由一个绝对场所移至另一个绝对场所。贝克莱则认为,哲学上考察时间、空间和运动,不能离开感官证据。运动“是感官所感知的一种运动”。“没有
18、离开感官知觉而和各种物体绝缘的所谓绝对空间”。同样,也没有物体相脱离的绝对时间。贝克莱认为,运动、时间、空间是相对的,相对于感官而言。这里,贝克莱实际指出了运动、时间和空间离不开感官观察的陈述。波普在猜测与反驳第六章中肯定了这一点,称贝克莱是马赫和爱因斯坦的先驱。马赫的物理哲学也是他感官证据在自然科学领域的贯彻。马赫崇敬牛顿,他认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必须具备牛顿那样的特点:从世界的经验中把握本质要素的想象力和理论概括能力。马赫充分肯定了牛顿及其后继者的历史功绩,盛赞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表达的明晰性。同时,马赫不同意以机械观解释世界,试图结束力学的优越地位。马赫在对经典力学的批判中,最有名的一节就是
19、对牛顿绝对时空观的批判。他断言,一个超出认识范围的东西,一个不能被感觉到的东西,在自然科学中是没有意义的。绝对时间无法与经验观察相联系,无法通过与运动的比较而作出量度,因此它既无实用价值,也无科学价值。任何人都没有理由说他知道绝对时间,这是一个无意义的形而上学观念。”(6,第282页)根据同样的理由,马赫建议取消绝对空间和绝对运动的概念。他认为,这两个概念并不产生于经验之中,纯粹是思维的产物,理智的构造,从它们中不能演绎出可观察的事物,所以不过是一种干巴巴的概念而已。马赫说,如果我们以事实为立足点,就不难发现,我们知道的仅仅是相对空间和相对运动,因为参照系是被相对地确定的。对牛顿的那个证明绝对
20、运动存在的著名的旋转水桶实验,马赫说:“一个物体K的运动只有参照于其他物体A,B,C时才能加以判断。”(6,第282页)爱因斯坦指出,马赫有关牛顿水桶实验的评述, 离开提出广义相对论已经不远。 综上所述,马赫和贝克莱都以感觉证据反对形而上学独断论,主张知识的科学性,但马赫哲学比贝克莱哲学更深,更广。差异处贝克莱是有神论者,他驱除物质实体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消除对上帝存在的怀疑;而马赫是无神论者,他驱除物自体、反对形而上学的目的是为了统一科学。不过这也得从贝克莱说起。作为主教贝克莱,他把科学知识分为两种:一、观念方面的知识,即关于现实世界的知识;二、
21、精神方面的知识,即关于上帝和灵魂的知识。他认为,不仅观念方面的知识应该是明白确凿的,不能有丝毫含糊和怀疑,精神方面知识也应如此。贝克莱否定物质实体以驱除知识中的怀疑和困难,包括消除怀疑上帝存在在内。这在人类知识原理一开头就讲得很清楚,“如果需要证明上帝存在和非物质性,如果需要证明灵魂的自然不灭性”,(3,第2页)他的哲学理论是有用的。不过贝克莱认为,观念方面的知识能为感官直接感知,精神方面知识不能为感官直接感知,只有“借精神所生的结果来感知它”。 (3,第31页)换句话说,上帝是通过现实世界推知的。这一说法恰恰说明贝克莱背离了他的知识第一原则感官证据,因为谁也没有感知到过上帝,从感官证据无论如
22、何推论不出上帝的存在。贝克莱哲学体系逻辑上是有矛盾的。这从他上帝存在的论证中看得很清楚。贝克莱从两方面间接推知上帝的存在:首先,从观念产生的原因论证。观念产生的原因应具备什么条件?能动性。贝克莱认为,观念不可能是产生其他观念的原因,因为观念本身并不含有能动性。物质实体也不可能产生是观念的原因,首先,它不存在;其次,退一步说,即使作为假设存在,也不能成为观念产生的原因,因为物质实体是被动的。人的心灵虽有能动性,但也不是观念产生的最终原因,因为心灵是有限的,感知的范围是局部的,持久性是短暂的,而可感知物的范围是广阔的,持久性长久的。于是贝克莱得出结论说,既然存在着不被心灵所感知的事物,那么,恰恰证
23、明有一个无限的心灵在感知他们,这就是上帝。其次,通过现实世界规律性的原因论证。贝克莱说,如果仔细考察自然界的恒常秩序、规律和连贯,宇宙中较大事物的宏壮、美丽和完善,较小事物的构造精巧,人的痛苦和快乐的法则;再考察“唯一的”,“永久的”、“全知的”,“完美的”这些属于上帝的品德,则必然得出一切事物都依靠上帝而存在的,“上帝的意志就是自然规律”的结论。(3,第33页)贝克莱所以最终离开了他所倡导的感官证据这一知识第一原则,由于他的宗教偏见所致。马赫反对形而上学的目的为了统一科学。十九世纪,随着物理学的能量守恒定律、气体动力学理论、麦克斯威尔电磁场理论,生物学中的进化论和细胞学说等发现,自然现象的力
24、学解释失效了,机械论遇到了危机。对这一危机,有的自然科学家仍然坚持对自然解释的机械论观点,也有的科学家由于对自然现象的力学解释失效,使得科学终于揭示宇宙的真理信念破灭,对科学方法失去信心。面对这一局面,马赫首先把科学解释和力学解释区分了开来。他认为,对自然现象作力学解释只是一种解释,不是唯一的解释。对一条物理定律所作的解释,究竟归结为力学定律,还是归结为电磁定律,乃至统计定律,都是无关紧要的,因为力学解释只是科学解释的一种。马赫并没有停留在区分科学解释和力学解释上,他为自己的哲学研究选择了一个目标,就是统一科学。他试图提出一种不受某种特殊类型限制的,能适用于一切自然现象的统一的科学解释,能将各种科学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免得科学家在他自己专业范围内所使用的概念只能在那个特殊研究领域内使用,而一超出那个领域,则失去效用,甚至误入歧途。为了达到统一科学的目标,马赫选择了一条经验主义路线,即感官证据。他在感觉的分析第一版序言一开头就表达了这一思想:我常常被引进感觉的分析这一领域中来,这是由于我深信全部科学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的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业水稳料供应商合同
- 铝型材购销合同书范本
- 花岗岩选购合同样本
- 项目咨询服务合同评估全文
- 电气安装工程分包协议样本
- 购房补充协议的作用和意义
- 商务秘书社交媒体营销合同
- 酒店应急预案服务合同
- 英文版购销合同交流
- 贴心房产代办手续服务合同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PPT(第2版)高职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加油站安全检查表分析(SCL)及评价记录
- 丰田车系卡罗拉(双擎)轿车用户使用手册【含书签】
- 幼儿园突发安全事件事故处置措施
- 现代药物制剂与新药研发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苏州大学
- 肺结核的学习课件
- 心肺复苏术最新版
- 2023-2024学年贵州省贵阳市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提分卷
- GB/T 9115.2-2000凹凸面对焊钢制管法兰
- 永久避难硐室安装施工组织措施
- 元旦节前安全教育培训-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