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优良情境_第1页
创设优良情境_第2页
创设优良情境_第3页
创设优良情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创设优良情境 培养创新意识练继荣 江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创新意识的民族难于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关系到数学的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21世纪人才的素质。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创设一个主动发展、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充分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想创新 启发和激励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愿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前提。创新意识是从小培养,求知欲望要早期激发,以便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自己的智力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学生掌握了能被2、3、5整除的特征,并能正确判断以后,让

2、学生进一步思考:“能被2、3整除的数一定能被几整除?由此,你还想到了什么?”学生成功的作出了判断:能被2、3整除的数一定能被6整除;能被3和5整除的数一定能被15整除在学会了互质的概念后,还能对上述现象成功地进行概括:能被a与b整除的一定能被a b整除。当学生创造性地作出这一成功的探索以后,不仅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会油然而生,而且把新学的知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并创造性地把书本知识广泛地迁移和延伸到书本之外,使学生形成了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唤起学生创新意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二、创设氛围,使学生敢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首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热爱学生,坚持教学民主,在课内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时的心理自由。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倡六允许:错了允许重答,不完整允许补充,没想好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发问,老师有错允许提意见。如在学习“乘法意义”时,出示这样一题:“看哪些加法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再写出来?”其中一式为55553。练习时,有的同学改写成5×43或者5×5-2,还有6×41,我表扬了这几个同学敢于大胆创新。不料

4、有个学生理直气壮地说:“老师不应该表扬他们,因为他们没有好好看题目要求。”其中一个受表扬的同学马上承认道:“题目是让我们改写成乘法算式,我们写的是乘法和加法、减法混合算式,不对了。”另一个学生说:“要是把书上的改写成乘法算式换成改写成简单算式就好了”。这一矛盾冲突使我喜上加喜,立即展开讨论,创新性地,把一题改成两个要求不同的题,培养学生多向思考能力,为他们不畏权威的勇气,认真审题的习惯,一丝不苟的研讨热情,敢于创新的精神而感到自豪。 三、提高能力,使学生会创新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是培养其以多向、逆向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创造思维能力

5、和富于创造精神的科学态度,就是促成学生由模仿到创造的转化。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就是挖掘潜能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自己把要学的知识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 提高能力,使学生会创新,一是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观察力的培养。学生从小具有强烈的接触事物、探索事物的本能与需要,这种本能与需要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二是注重发展学生的想像力。一切创新的活动都从创新性的想象开始。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只有亲自动手完成,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同时才可以看到自己的创造成果,体验创新的快乐,从而进一步引发创新和探究的意识。比如,把一张长方形硬

6、纸分成15个小正方形,如左图:试把它们折成3个没有盖的正方体纸盒。学生发挥想象, 剪、折,一次不成功,再来一次,几经挫折,终成功。空间想 象力的发挥为创造思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为学生提供一题多解、多向思维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如,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下图的面积吗?单位(厘米)我鼓励学生大胆试画探索,放手让他们用不同的分割组合方法求其面积。 16 8 18 24经观察、分析,他们确认问题的实质是求组合图形面积(两部分的和或差), 解解法如图示: 学生在数学活动实践中学习数学,学会创造。 四、提供机会,使学生爱创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

7、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在教学中有意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而且通过这种体验激励其对知识的探索和创新,并促使其产生爱创新的兴趣。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我在组织学生进行了有关复习后,随即将复习题7.2÷15改为7.2÷1.5作为尝试练习题出示,为减缓学习难度,创设成功的机会,我出示了下列思考题:(1)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关键是什么?(2) 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依据是什么?(3)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多少倍,取决于什么?学生在思考题的引导下,自学课本,尝试练习,相互讨论,终于找到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的关键,并总结出了一般计算方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没有任何责备,而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大胆地尝试。正是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认知情境,学生才敢说、会说,敢学、会学。 比如,二年级小学生学习除法,认识“平均数”,教师组织他们动手摆,分一分,把分的方法和结果向大家说一说,让大家讨论哪一种分法是“平均分”。学生分的那么认真,那么积极,理解了“平均分”的意义,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树立了成功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