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_第1页
完整版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_第2页
完整版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_第3页
完整版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_第4页
完整版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博为贵一、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的根底性工作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社会的经济、科 技、文化、教育和治理等各个方面的开展,尤其是飞机、移动 和 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开展使地域和空间的距离进一步缩小,将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本国的信息化建设, 尽管起步有早晚,开展程度不尽相同,但都在享受着信息化给国家和 社会带来的成果,信息化已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助力器, 信息化水平那么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 要标志.信息化的高效率和高效益,是在互通、互连、互操作的前提 下获得的.在我们的身边,计算机、网络、电视、移动 等音

2、视频 及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正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信息通信技 术ICT及其应用已成为构筑全球信息社会的重要根底.标准是人们为某种目的和需要而提出的统一性要求, 是对一定范 围内的重复性事务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标准又是一种特殊的文件, 它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正确秩序,对活动及其结果规定共同重复 使用的规那么、指导原那么或特性要求.标准对促进 ICT产业开展及ICT 的推广应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统一标准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业务协同的根底.如果没有标准,互联网不会开展到今天这种规模.人们很难说清楚生产一台电脑需要遵循多少标准,但是每个生产商一定会考虑采用标准统一的磁盘驱动器、打

3、印机接口和网卡等.标准化那么是制定标准并使其在社会一定范围内得以推广应用的 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制定、发布、实施及修改标准等过程. 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标准化工作是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根底性 工作.在国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标准是标准技术开发、产品生产、 工程治理等行为的技术法规.统一标准是信息系统互通、互连、互操 作的前提.只有通过统一技术要求、业务要求和治理要求等标准化手 段,才可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工程及相关环节的建设在全国范围 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预防盲目和重复,降 低本钱,提升效益,从而标准和促进国家信息化建设有序、高效、快 速和健康地开展.二、信息化标

4、准体系框架研究由于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的社会系统工程,将涉及 大量的标准和标准,因此必须对这些标准和标准根据内在联系进行有 序地整理,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化标准体系.2.1 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的三维空间为了更为直观地反映信息化标准所涉及的各个方面, 这里以信息 化建设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工程治理及应用领域为对象,建立起信息 化标准的三维空间,如图1所示.工程禽理电子社区内甘各墓树S遢熊j度用支撵平包 公共应用程芹/-图1信息化标准的三维空间在这个信息化标准的三维空间,关键技术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主 要技术手段并直接反映了信息产业的开展水平, 工程治理为信息化建 设提供了科学的治理模式,

5、而应用领域那么是利用关键技术和工程治理 等技术治理手段而开展的具体信息化工程工程.2.2 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分析视角为了便于对信息化标准体系进行研究,这里将信息化建设抽象为业务运行和信息化功能效劳两个视角,如图 2所示.图2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分析视角业务运行视角主要从信息化建设需求的角度出发来提出各种信 息化功能要求,该视角将以各业务应用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 业信息化、电子社区等为重点由业务治理部门为主体来研究相关业 务标准和规定.信息化功能效劳视角主要从提供信息化功能效劳的角 度出发来归纳出支持信息化功能要求的信息化根底手段即信息通信技术,该视角将以各种信息通信技术为重点由信息通信技术供应商

6、 为主体来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标准.新的信息化需求是促进信息通 信技术创新的原动力,而新兴的信息通信技术进而推动着各种业务应 用治理模式创新的开展,信息化水平就是在这种互为促进的过程中不 断提升的.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研究应是业务应用部门 即信息化建设 的需求方和信息通信技术供应方即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共同参 与的.但是,目前人们往往过于关注信息通信技术标准标准即技术 标准的研究,而无视了业务应用相关标准的研究,从而制约了信息 化建设的开展.从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分析视角,我们可以将信息化标准体系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标准标准,另一类那么是以具体信息化建设工程如电子政务、电子商

7、务、电子社区等 所涉及的业务应用标准.2.3 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的逻辑模型由于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的社会系统工程,将涉及 大量的标准和标准,因此必须对这些标准和标准根据内在联系进行有 序地整理,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为了便于人们更好 地理解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中各类标准之间的相互关系,这里根据信 息化建设的特点并结合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的技术参考模型,将复杂 信息系统抽象为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的逻辑模型,如图3所示.该模型结构分为七个局部:业务应用层、信息资源效劳层、应用支撑平台 层、网络根底设施层、物理环境层、信息平安支撑环境及工程治理. 这种逻辑结构便于对具体的信息化建设

8、任务进行分解,也有助于信息 系统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分步实施.信息平安支撑环境业务应用层里于直医:由王政务:里子益国;其他自曳一 业务模型:数据元素:信息模型;信息表现信息资源效劳层数据库治理,目录效劳;多媒体效劳i信息描述它用支撑平台层:多处理:流程限制操作系统网络根底设施层物理环境层图3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的逻辑模型业务应用层:由面向公众的应用系统、面向员工的应用系统及面向合 作伙伴的应用系统等所构成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社区等信息化 建设工程.该层将主要针对不同信息化建设工程形成不同的业务模型、 信息模型、数据结构及信息格式.信息资源效劳层: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数据库治理、多媒体服 务、目录效

9、劳、信息描述等功能,并治理着各种信息资源库.应用支撑平台层:应用支撑平台层构建在网络根底设施层以及 信息平安支撑环境根底之上,提供承载最终应用系统的功能效劳. 应 用支撑平台层提供对根本应用的支持,包括 Wet®务、信息交换、电子邮件、文件传送、数据库、工作流等.应用支撑平台层包括了效劳 器端的应用支撑以及客户端的应用支撑. 通过提供平安支撑接口,上 层应用系统可以根据业务逻辑的需要进行各种平安效劳的调用, 实现 整个信息系统的整体平安.网络根底设施层:网络根底设施层向各类信息化应用系统提供 必要的网络根底环境,为各类信息化应用提供可靠、有效的信息传输 效劳通道,是各类信息的最终承载

10、者.物理环境层:物理环境层主要涉及各类信息化应用系统中各种 信息处理终端设备、信息存储介质及各类外设资源等.工程治理:涉及物理环境、网络根底设施、应用支撑平台、信 息资源效劳、信息化应用等各个层面的技术和运营治理.信息平安支撑环境:信息平安支撑环境由各类平安技术和防护 手段构成,主要包括加密、信任根底设施、访问限制、身份验证、数 字签名和验证、可信时间等多种技术手段,为信息系统中的各种应用 提供平安保证,并最终为应用系统提供各种平安效劳. 平安支撑环境 是建立一个通用的、高性能的平安信息系统的必要条件.2.4 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标准体系是由一定系统范围内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标准组成的科 学有机整体

11、;是编制标准制、修订方案的依据之一;是促进一定范围内的标准组成趋向科学合理化的手段; 是一幅现有、应有和预计制订 标准的蓝图,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不断地得到完善和更新.信息化 标准体系是指信息化建设所需标准按其内在联系构成的科学有机整 体,该体系由结构图和明细表两局部组成, 它是信息化建设所需标准 的结构化蓝图.根据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的三维空间、 分析视角、逻辑模型和标 准体系的定位,充分考虑标准体系的纵横关系,给出信息化标准体系 结构,如图4所示.图4信息化标准体系结构信息技术根底标准、面向业务信息化标准体系结构由通用标准、 应用标准和工程治理标准四局部组成通用标准:包括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性、

12、框架性、根底性的标准和标准.信息技术根底标准:包括信息化建设所需的信息技术根底性标 准,主要分为物理环境标准、网络根底设施标准、应用支撑平台标准 和信息平安标准.面向业务应用标准:包括业务应用系统所需的业务应用标准、 信息资源效劳标准.工程治理标准:包括为保证信息化建设质量所需的有关标准, 主要有工程验收和信息化工程监理等工程建设治理方面的标准.这些标准间的层次关系如图5所示.通用标准业务应用标准信息资源效劳标准应用支撑平台标准网络根底设施标准物理环境标准图5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的层次关系三、加快我国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相关建议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我

13、国信息通信技术标准化工作必须坚持贯彻 "早期介入、 积极跟踪、自主制定、适时出台、及时复审"政策,效劳于我国信息 化建设需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及时跟踪国际标准化开展动 态,适时开展重要标准研究制定工作,将标准化工作融入我国信息化 建设的开展过程中,配合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全面做好信息化标准化 工作,为我国信息通信技术的科研成果及其产业化提出有力支持,促进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开展.重点围绕电子政务、数字电视、信息家电、信息平安、信息编码、 软件工程等领域,特别是围绕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软件产业振兴等进 一步开展相关的标准化研究工作.贯彻"信息化带开工业化的方针

14、,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战备性、前瞻性和重大关键软件项 目为重点,以提升软件产业质量和软件企业的软件工程水平为目标, 调整优化软件标准体系,强化标准的实施监督,建立并完善软件质量 治理体系和软件评估体系,努力支撑产业的开展进而加快信息化进程.在标准化工作治理方面,将改进和完善标准立项申报、研究制定、 审查发布等程序,逐步建立并形成一套有效的标准动态维护机制. 本 着"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原那么,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协商一致"等原那么,充分发挥各方面的技术优势,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加快标准制定的速度,缩短标准制定周期.逐步建立一套

15、适应时代要求的标准化工作模式和治理机制;建立并完善技术标准咨询 与效劳体系;逐步建立标准一致性测试机构和标准实施监督机制,确保标准化成果得到全社会广泛认可并贯彻实施,使其发挥最大社会效 益和最正确经济效益.标准与市场从来都是一对矛盾统一体, 是标准决定市场,还是市 场决定标准,谁也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答复.标准并不是万能的,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欠缺产业根底的所谓标准更是不会成立的. 标准已 成为构筑价值链的链条,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事实标准",以市场来 确定技术上的主导权,并将价值链产业链中的各参与方有机地联 系起来,以获得最大的价值利益.创新已成为推动高新技术开展的灵 魂,

16、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的有机结合有效地推动了新兴技术在信息产 业内的应用,以"争为先的方式及时、快速地推出拥有核心技术的技 术标准和标准已成为各国企业把握市场的重要手段.同时,"争为先"还表达在技术标准的研究制订过程中充分地、 广泛地技术争论.电子 信息技术标准的研究制订已越来越同科研开发保持同步或者还要超 前.科研单位、企业及高等院校等不同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是保证技 术标准得以广泛实施的根底,在技术观念、技术路线、体系框架等方 面的争论是合理确立标准应用范围、 技术内容及技术指标的保证.为 正确对待技术标准制订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技术观点和争论,应本着"博为

17、贵的态度,坚持"平等、公开、公正、协商的原那么,营造一种和睦相处、协商一致、共同开展的共赢局面.采用开放的方式组建标 准工作组成为鼓励和吸纳国内产、学、研、用等单位积极参与标准化 活动的有效举措,是调动各方面力量尤其是企业的力量、充分发挥和 利用各方技术优势和现有资源的重要途径. 作为第三方的标准化机构 将在各标准工作组中扮演起组织者、治理者、协调者和监督者等不同 的角色.制定技术标准的目标在于广泛地应用和实施,"用为上"是指 导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根本方针,"争为先、博为贵"都是保证"用 为上"得以有效贯彻实施的关键根底和

18、重要途径.信息化标准体系建 设必须立足于产业、以应用为导向、以市场为驱动,标准化应追求技 术标准在我国信息产业和相关市场中更广泛地应用,坚持并落实科学 开展观,努力营造和谐的标准化工作气氛,积极探索一条 "争为先、 博为贵、用为上"的标准化之路.改进和完善信息化标准的研制程序,逐步形成一套有效的标准动 态维护机制.本着"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的原那么,国家投资和企业资 助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扩大我国在信息化标准制订方面的资金投入. 通过工程招标、组建开放式工程工作及工程召集单位等多种方式,进一步调动各方面尤其是行业、地方和企业的力量,充分发挥各方面的 技术优势和积极性,有效利用了现有的资源和标准化成果, 加快标准 的形成速度.标准不是简单的文字工作,标准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归 纳.因此,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态 度,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逐步形成一套"长远目标与有限目标相融 合、阶段开展和常抓不懈相结合的标准动态维护机制.建立信息化标准咨询与效劳体系.标准化成果只有转化为最终的 产品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开发标准应用工具是保证标准有效实施的 重要手段.通过标准应用工具使信息化工程建设人员能够方便地使用 标准,有效地应用标准化成果.为便于工程开发人员及时获得标准内 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