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说明(共16页)_第1页
建筑设计说明(共16页)_第2页
建筑设计说明(共16页)_第3页
建筑设计说明(共16页)_第4页
建筑设计说明(共16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目 录一、 设计文字说明第二章 建筑结构系统方案设计说明第三章 电气系统方案设计说明第一章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第四章 采暖通风系统方案设计说明第五章 给水排水系统方案设计说明第六章 人防系统设计专篇说明第七章 消防控制设计专篇说明第八章 建筑节能设计专篇说明第九章 环境保护措施专篇说明第十章 楼宇智能化及通讯系统方案设计说明第十一章 安全防护系统方案设计说明第十二章 工程造价估算 二、建筑效果图三、总平面图及分析图四、建筑设计图纸设计总说明一、总体说明空港新区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城市东部五大功能区之一,功能定位为:国际商务港,温州新东城。本项目选址于温州民营经济科技产

2、业基地纬一支河及城中河沿线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A-24/A-24 图则)中的 A-24a 地块。用地功能为 36 个班中学用地。地块东北面为纬五路、东南面和西南面为规划 A-24b 地块(规划二类居住用地)以及经五路、公园绿地;西北面为经五支路。二、设计依据1、招标文件及设计招标文件答疑2、温州市规划管理技术审批规定(试行)3、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50099-201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67-2006)7、宿舍建筑设计规范 (JGJ36-2005)8、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G

3、BJ38-99)9、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100-98)10、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2014)11、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DB33/1021-2013)11、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12、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2005)13、现行的有关国家政策、标准、规范及地方基本建设规定。三、方案总体构思1) 空间开放化原则妥善处理新校区各功能的相对独立性和校园整体空间开放性的关系,以开放型的校园布局和校园环境促进学校与城市的交流互动,校园是城市的一部分。2)资源分享化原则运用崭新的空间组织模式,设置不同程度

4、的公共教学与公共活动空间,提高教学、生活、绿化、体育等各类资源的公用性,极大地减少重复建设。3)环境生态化原则充分利用自然和人造生态、景观特点,运用复合生态理论,实现人与自然、局部区域与城市的和谐性;体现多层次的绿化生态空间。4)校园可达性原则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校园规划设计应以学生为本。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更是思想交流的场所,规划布局注重小学生的行为特点,强化建筑与人交流,人与人的交流。指导思想:路易斯.康认为学校的基本原形可推至一棵大树下老师给学生的授业。 这指明了校园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校园建筑对教育理念和教育精神的反映,也即是对教授行为发生的建筑阐释”。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

5、育的内涵有了很大的变化。学校在教学模式、功能与校园环境等方面发生了巨变。作为未来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其发展目标是为更高学府和社会输送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因此,他应该有着水般的灵性、数般的理性和秩序,时刻蕴涵着创造力和互动性的精神氛围。根据市、区对空港新区的功能定位要求,管委会提出“一区、一港、一城”的发展战略。要将空港新区打造成温州临空高科技示范区,构筑成国际商务航空港,建设成温州生态新东城。所以,我们在构思建筑外在气质形象时,将努力体现这些元素。建造一个诗意内涵和浪漫又不失理性的校园,让理性的光辉在诗意的衬托下散发光芒。设计手法: 1、学校结合场地现状,

6、以从中文“飞”获得灵感,作为构思的插入点进行设计形体,既象征莘莘学子孜孜不倦探索未知领域的求学精神,期望早日腾“飞”。又将空港最特征的特点体现的很充分。 2、功能布局,动静分离,疏密相间,内外有别而又相互渗透,灵动式校园布局,学校对各个入口都呈现出欢迎的姿态,体现出学校有容乃大、开放包容的品格。 3、设置多层次的交往空间和绿化空间;利用食堂以及报告厅屋面覆土绿化作为活动空间和体育场看台;屋顶作为屋顶花园,使小学生能在不同的空间领域嬉戏、交流、学习,极大提高学效率,提升课间生活乐趣。第一章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一、总平面设计说明在设计中我们着重强调了校园的开放性、自然性、人文性、

7、历史性。我们采用简练而优美的流线元素:将个不同功能的教学综合体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巨大的张力,加强整体上的向心感。 1. 功能分区:由于地形刚好为转了45度左右的矩形,而地块东面和北面均为车行道,且东面为快车道,教学用房需要退让至少80米。由此分析可知,地块的东面噪音干扰最大,北面次之,因此最适合建造运动场,而地块的西南角是最为安静的区域,适合建造教学楼。同时标书要求建设体育馆和报告厅,且可独立对外开放,这就需要两个空间分别安排在地块的两个角落,才能既独立对外不干扰校内生活,又能便捷的为学校服务。而教学楼的朝向是学校建筑布局考虑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们再普通用房顺应城市肌理的基础上,教学楼采用了正

8、南北朝向不知,通过巧妙的形体塑造,使整体建筑一气呵成,并不会因为不同朝向而突兀。整体学校布局,动静分区合理,各自联系紧密又彼此独立,绝无干扰。2.规划结构:摒弃传统的直轴线,而是以一条L型的轴线统领全局。主入口设置在东面的纬五路。而次入口则安排在地块北面的经五支路上。主入口步行人流一部分通过校园景观主轴线而进入由教学楼围和的广场空间,自由到达所去的教学楼。另一部分从校前区经环校道路,可到达体育区,将来应建成生态廊道,可提供自然物种的栖息和学生活动空间。车行入口与人行入口完全分离,学生生活在一个安全、舒适、宜人的校园环境中教学中心区由教学楼、行政楼、综合楼和报告厅以及体育馆等这建筑群所构成。整体

9、布局活泼,自由又不失秩序美,稳重感和均衡感。流体形体的布局增加了空间的流动性和广场的围合感。礼仪广场中心以铺地和扩大的绿地平面为主景观,结合校园重要建筑,使整个校前区的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运动区与教学区以一条弧形的道路和绿带为过渡,并在空间序列上,与教学区相呼应。同时周边考虑绿化休闲空间,活化整个学校空间。二、建筑空间与景观布局1.环境设计校园的环境不是孤立的封闭的,是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的,我们必须考虑到他的生态环境。因此在设计中,我们考虑了非常怡人的立体景观绿化方案。通过建筑退台形成层层叠叠的立体空中花园。结合建筑有机布局,既赋予环境于灵性,将校园融入浪漫的意境,又将生活区、教

10、学区以及体育运动区有机结合起来。加上体育运动场地边的步行林荫道自然穿插,配置怡人的树木使校园中的自然特征更为明显,增添了绿化层次,又与自由奔放的建筑相应成趣,将教学区广场自然过渡到生态绿带中。生态绿带的自由式构图与各功能区的理性秩序一张一弛,一疏一密。一刚一柔的对比,产生了丰富的空间张力效果。在绿化设计中使点、线、面状的绿地相互结合,形成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的校园绿化系统。与空间相融的点,象触角般渗透到各分区的结点绿化,如花坛、教学楼间的庭院绿化、雕塑、小品、校门构筑物等,从整体到局部的一系列丰富的景观环境。三、建筑单体设计说明1、平面设计建筑平面柱网规整,分区合理清晰。教学楼朝向良好

11、,远离噪音干扰。实验楼与行政办公等其他用房均设置合理又实用。食堂与体育馆相结合,能充分满足学校师生就餐。体育馆与报告厅设置巧妙,可以同时满足对内对外使用要求又能使内外互不干扰。2、立面设计 建筑单体设计上,采用“现代大气,精致典雅”的建筑风格。主体颜色采用充满生机的木色和白色,体现出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充分体现学校建筑特有的生机勃勃的建筑意向。立面采用优雅细腻的线条,描绘出空港建筑特有的动感,配以现代感的精致装饰,既现代又耐看。建筑物之间以廊道连接成组群,院落式的形体组合,透出书院般的沉稳内敛,体现学校建筑的文化内涵。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总用地面积34501.25折合51.

12、75亩2总建筑面积33452地上:29537地下:3915计容总建筑面积26480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19987行政办公用房2120生活服务用房4373不计容总建筑面积6972其中架空层3057地下建筑面积3915其中人防19043建筑高度M23.7算至女儿墙高度4建筑基地总面积83845道路广场面积14249.256绿地面积118687容积率-0.778建筑密度%24.39绿地率%34.410机动车停车数量辆106地上:36地下:7011非机动车停车数量辆1250地上:1250地下:0第二章 建筑结构系统方案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本项目拟选址在温州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纬一支河及城中河沿线地块控制

13、性详细规划修改(A-24/A-24 图则)中的 A-24a 地块,总用地面积为34501.25平方米,折合约51.75亩;地块东北面为纬五路、东南面和西南面为规划 A-24b 地块(规划二类居住用地)以及经五路、公园绿地;西北面为经五支路。本项目总建筑面积33452平方米,其中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26480平方米,包括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为19987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面积2120平方米、生活服务用房面积4347平方米;另有架空层面积3057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915平方米(含人防1904平方米)。二、设计主要依据1、建筑等专业提供的设计方案。2、国家和浙江省现行有关规范、规程如下(1) 工程结

14、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50153-2008)(2)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2015年版)(5)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6)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7)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2016年版)(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1)(9)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2005)(10)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11) 三、自然

15、条件及基本参数1、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2、基本风压: 0.60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基本雪压:0.35KN/m2。3、工程地质概况:该地块属软土地基。场地类别为IV类。四、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标准1、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2、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0;3、桩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4、车库、地下室防水等级二级。5、地下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6。五、设计条件1、本工程结构抗震设防类别乙类。2、本工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3、本工程地下室人防等级为甲类核6级。4、荷载取值(1)墙体永

16、久荷载外墙体:4.8KN/m2;内墙(200mm):3.3KN/m2;卫生间内隔墙(100mm):2.0KN/m2;其余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取值。(2)楼面活荷载教室:2.5 KN/m2 楼梯:3.5 KN/m2餐厅:2.5 KN/m2 厨房:4.0KN/m2风雨操场:2.5 KN/m2 密集柜书库:12 KN/m2礼堂(多功能教室):3.0 KN/m2 宿舍:2.0 KN/m2卫生间:2.5 KN/m2 阳台:2.5 KN/m2配电室:10.0 KN/m2 储藏室:5.0 KN/m2不上人屋面:0.5 KN/m2。 上人屋面:2.0 KN/m2 一般室外地面:5.0 KN/m2 地下车库:4.

17、0 KN/m2消防车道屋面板:20.035 KN/m2 设备机房:按实际情况取值。 其余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取值。六、结构设计1、多层教学楼均采用现浇框架结构、抗震等级框架三级;结构选型根据建筑平面合理选择,既保证整体抗震性能良好,又能很好的满足建筑造型和使用功能的需要。风雨操场屋盖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局部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保证建筑大空间要求,同时满足结构安全性及经济性。2、基础设计:该地块为软土地基,拟采用机械钻孔灌注桩桩筏基础,合理布置桩位,桩尽量布置于墙体位置,受力直接,减小筏板厚度和配筋;无上部结构的地下室部位尚应考虑上浮影响,可采用机械钻孔桩为抗拔桩兼抗压桩。3、地下室设计本工程地下

18、室部分采用甲类核六级人防平战相结合。地下室顶板厚250mm,外墙板厚300mm,底板厚400mm。地下室顶板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柱结构,考虑各种因素,地下室不设逢。在主楼与地下室之间设沉降后浇带,待主楼结顶后再施工。结构单元长度超过规范规定的最大伸缩缝间距要求的部分,设置温度伸缩后浇带,待两侧混凝土达到强度后一个月以上封闭。为减少超长带来的砼收缩和温度应力等对结构的不利影响,拟采取以下措施:1、设计:适当提高基础及地下室顶板的最小配筋率,配筋率控制在0.30左右,顶板采用双层贯通配筋。2、材料:混凝土原材料应采用低收缩、低水化热水泥(例如粉煤灰水泥等),采用碎石骨料,基础底板的混凝土加入适量防水剂

19、;地下室混凝土在严格控制混凝土外加剂的品种、质量和剂量的同时,可以考虑掺微膨胀剂与纤维。3、施工: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和浇筑温度,以部分抵消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应力对结构的不利影响。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应采取二次振捣措施,并应加强混凝土养护,特别是前期养护。4、结构分析本工程使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CAD工程部编制的结构分析程序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2010版)进行结构分析。分析中考虑楼板开洞的影响,上部结构与地下室作为一个整体,上部结构的嵌固点位于地下室顶板;地震的作用和风荷载按两个主轴方向作用,同时考虑5%的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本工程基础设计采用

20、PKPM的JCCAD版进行计算。七、建筑材料 1、混凝土采用:多层为C25C35,地下室为C30。 2、钢筋采用高强钢筋:HPB300 HRB400。 3、钢材采用:Q345B。4、墙体材料采用轻质节能的墙体材料。第三章 电气系统方案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标准及法规(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 (2)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50099-2011) (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 (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2011) (5)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2013)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

21、6-2014) (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2013)(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13)(10)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2014)(11)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310-2013) 2、相关专业提供给本专业的工程设计资料。二、设计范围本电气设计范围:电力动力、照明、应急照明、建筑防雷地、消电联动。本方案以各自地块独立配电。三、负荷等级该工程为温州空港新区空港中学建设工程,属多层教育建筑,地下一层为汽车库。故有关消防用电属二级负荷,教学楼公共走道照明,安防系统用电,食堂用电

22、等属二级负荷。其余均为三级负荷。四、负荷计算本方案按建筑面积和内外配套建筑估算和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中有关章节。在本地块设置一处专变,公变安装变压器容量为2X630KVA。五、变配电所变配电房设于地上一层,要求有二路有来之不同变电所高压电源至本地块的变配电房,内设高压柜、变压器、低压屏采用组合式布置于同一室,10KV高压柜采用SM6环网柜,低压柜选用抽屉式,变压器为SCB13-10/0.4kv型(干式)。在低压侧设集中电容补偿,带自动检测装置的低压静电电容器屏,将功率因数提高到0.95以上。电能总计量采用高压计量方式,考虑用电的可靠性,在地下室加设发电机房,容量为1X400KV

23、A一台,作为第二电源的补充。六、配电设计1、在多层教学楼等建筑在底层设置总配电箱,设置强电井与弱电井作为竖向配电通道,2、低压380/220V配电电源引自低配屏,各出线回路配电系统为树干,放射式相结合形式。放射性布线至本层照明用电配电箱。 3、电气设置一般采用断路器保护,小容量设备直接启动,大容量设备采用软启动装置启动,照明和插座分路供电,插座回路设置漏电保护开关,所有电气设备的不带电金属外壳均设可靠接地。4、消防设备等二级负荷供电采用双电源配电,在末端配电箱自动切换,主要通道,楼梯间以及教学楼走廊,及地下车库均设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七、室内照明照明电源引自各配电箱,照明电源的电压为380/2

24、20V,灯具选择应根据有关规范不同场所和有关规范照度配置灯具。布线根据有关规范布置空调插座,一般插座,卫生间插座,空调插座均带漏电保护以及照明线路均分别套PVC管配线暗敷。 照明照度和照明功率密度值参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中的有关章节。八、防雷接地1、防雷等级:本工程以二类防雷建筑设计,接闪网格为12X8m或10X10m,并利用柱钢筋作为引下线与建筑基础钢筋焊道作为联合接地体,引下线的间距小于18米,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2、地下室均作若干个总等电位联结。3、供电干线均设SPD保护。4、保护接地采用TN-S型系统。5、有淋浴设施的卫生间均设局部等电位联结。第四章 采暖通风系统方案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

25、1、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设计规范 (GB50019-2015)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2014)3、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50099-201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5、建筑设计提供的条件图、资料。二、设计范围1、地下室机械排烟、通风。2、多层处防排烟设计。3、空调设计。三、通风设计1、地下室采用机械通风换气与消防排烟合用,通风换气(排烟)次数为6次/小时,新风由汽车坡道自然补给;考虑到地下室的风管不宜穿越防火分区,每防火分区应设置机械排烟(风)系统;且机动车库和非机动车库的排风(烟)系统也应分开设置;并分别选用相应规格的机

26、械排烟(通风)设备。2、各设备用房机械进排风系统。 3、地上用房部分采用自然通风方式。四、正压送风和排烟设计1、防烟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应满足“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M2” ; 防烟楼梯间前室、,应满足条件“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M2,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2、不满足以上条件的部位应设置机械防排烟系统。3、地上用房部分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开窗面积大于规范要求。如不满足应设机械防排烟系统。五、空调设计1、老师办公室采用一拖一分体式空调机组。2、教室和实验室等用房部分采用一拖一分体式空调机组。 3、无论采用何种

27、空调形式,均需充分考虑空调主机的位置,不影响建筑的舒适性要求。第五章 给水排水系统方案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该工程为温州空港新区空港中学建设工程,属多层教育建筑,地下一层为汽车库。本次方案设计为室内外给水、排水、消防和人防给排水的设计。在给排水设计方面各做独立设计。二、设计依据1、建筑方案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2、设计规范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2009年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1)(2005年版)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50099-201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

28、GB50067-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2014)三、给水系统设计1、水源根据甲方提供的情况,基地周边市政管道规划齐全,市政给水可满足小区消防、生活用水量的要求。2、用水量用水量一览表用水单位用水量标准最大日用水量(m3/d)小时变化系数使用时间最大小时用水量(m3/h)学生和老师1940人(暂定36班)30L/人.d591.298小计598绿化和不可预见10%61总计659污水排放量62 3、生活给水系统体制:给水系统为市政给水系统组成。暂拟定地块周边不同路的市政给水管上引入两根DN150的给水管,在基地周围形成给水环网。按现

29、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的要求,在地块地下车库内设置消防泵房合用,生活用水采用市政给水直供。在地块的最高层的屋顶设置18m3的消防专用水箱一只,供应室内消火栓系统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初期用水,水箱设置高度应能满足顶层最不利点消火栓水压要求,否则应设稳压装置。在地块的地下室水泵房内设置二台消火栓泵(一用一备)和两台喷淋泵(一用一备),均为临时高压系统。4、给水计量在地块采用总表进行计量。四、排水系统设计体制:室内采用室内采用污、废合流,室外采用雨、污分流。污水排水系统: 室内采用污、废合流。生活污水在室外经化粪池后与厨房废水经隔油池后,化学实验室排水经化学中和后合并排入市政

30、污水管道。排放管的管径为DN300。雨水排水系统:屋面雨水独立排放,按温州地区暴雨强度公式计算,设计重现期屋面取P=2年,地面取P=1年,综合径流系数取0.8。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道,水排放口的管径为DN400。地下泵房、汽车库及车库入口坡道处均设有集水坑,并设排污泵,将废水提升至室外雨水管。 五、管材1、室外给水管道采用PE给水管。2、室内生活给水管采用PP-R给水管。3、室内排水管道立管采用柔性接口排水铸铁管。4、室外污水管、雨水管均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5、室内消防给水管道DN100mm采用热浸镀锌钢管,丝接;DN100mm采用热镀锌无缝钢管,管道采用沟槽式接头。第六章 人防系统设计专篇

31、说明一、建筑人防设计1、设计原则平战结合平时功能:地下停车库。战时功能:人员掩蔽所。2、主体设计每个防护单元的防护设施和内部设备均自成系统。相邻防护单元之间设置防护密闭隔墙和连通口,连通口处两侧设置防护密闭门。相邻抗爆单元之间设置抗爆隔墙和连通口,在连通口处一侧设置抗爆挡墙。在清洁区和染毒区之间设置整体现浇的钢筋砼密闭隔墙。立体结构各构件(顶板、外墙、临空墙、防护隔墙、密闭隔墙、门框墙等)的厚度,另详见结构说明部分。 与人防地下室无关的管道不穿过人防地下室的围护结构,与人防有关且直径小于75mm管道穿过围护结构时采取防护密闭措施,另详有关专业图纸。3、口部设计每个防护单元设两个战时出入口,其中

32、一个为主要出入口(室外出入口),一个为次要出入口(室内出入口)。主要出入口由防毒通道、简易洗消间、洗消污水集水坑、扩散室、扩散井、密闭门、防护密闭门等组成。防毒通道可直通室外,设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各一道;通道一侧设置简易洗消间,其防护密闭门外的通道内设置洗消污水集水坑;在室外口部采取了防止地面雨水倒灌的措施。 次要出入口由密闭通道、扩散室、滤毒室、扩散井、战时风机房、密闭门等组成。密闭通道设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各一道;滤毒室与进风机房分室布置,滤毒室设在染毒区,进风机房设在清洁区;滤毒室的密闭门设在密闭通道内并向外开启。进风口、排风口均在室外单独设置,并设置防爆波活门、扩散室等消波措施。通至地下

33、室的电梯,均设在人防地下室的防护密闭区之外。人员掩蔽所战时出入口的门洞净宽总宽度按0.3m/100人计算,相应的出入口通道和楼梯净宽以不小于出入口的门洞净宽为原则设计。当两个防护单元合用一个出入口时,则应按两个出入口的人数之和计算。4、辅助房间各防护单元内设置了男女干厕和战时水箱,临战时砌筑隔墙和安装水箱。 区域电站设控制室,两者之间设密闭观察窗,控制室的门开在清洁区。 内部装修天花板“钢筋砼板底清除干净后,刷防霉乳胶漆二道。 地面:水泥砂浆地面。 内墙面:水泥砂浆打底找平,面油防霉乳胶漆二道。防火防水人防地下室的耐火等级为一级,室内装修材料全部采用A级

34、(不燃烧材料)。人防地下室按地下室的防水等级及标准进行防水设计,即采用防水砼附加防水层的构造做法。二、结构人防设计1、设计依据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2、结构计算及等效静荷载标准值本工程在地下室设有甲类核6级人防防护单元。按GB50038-2005,结构核爆动力分析采用“等效静荷载法”。地下水位按常年稳定水位计算。 人防地下室等效静荷载标准值 类别核6级人防等效静荷载标准值(KN/m2)类别核6级人防等效静荷载标准值(KN/m2)顶板70出入口临空墙160外墙60开敞式防倒塌棚架垂直荷载50底板25开敞式防倒塌棚架水平荷载15门框墙240楼梯踏步休息平台正(反)面60

35、(30)3、结构选型及主要构件尺寸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顶板底板采用现浇梁板楼盖。顶板厚度250mm,底板厚度400mm,外侧板厚度300350mm,内隔墙厚度250300mm。4、平战结合临战封堵拟采用钢梁板方案,要求土建施工时一次做好,并做好标志,就近存放。三、给排水人防设计1、主要设计依据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业主及建筑专业提供的设计条件。2、设计范围地下室人防工事内部及人防口部的给水及排水工程设计。3、人防水源本工程人防地下室采用城市自来水作为供水水源,水源拟从城市自来水管网上各引出DN75给水管总管,该管道除供应建筑生活用水及室外消防用水外,还兼作人防

36、地下室用水水源。4、人防给水(1)用水量标准:人员掩蔽所饮用水标准取4L/人.日,生活用水标准取4 L/人.日。 (2)人防给水系统 a、每个人防洁净区内各设置一座生活水箱和饮用水箱,水箱容量按战时掩蔽人数确定,供战时避难人员生活饮用水、生活用水及人员洗消用水。 b、人防水箱采用成品,临战设置。c、口部人员洗消用水的水压由水泵提供,其它生活用水及饮用水由贮水水箱重力供给;d、人防给水系统的给水引入管独立设置,其用水单独计量,给水管材采用内衬塑镀锌钢管。5、人防排水(1)排水方式:人防洁净区及口部排水均采用压力式排水。(2)系统设计a、人防口部外侧均设置一座800X800X1000mm的排水集水

37、坑供防护密闭门外的墙地面冲洗排水,每座集水坑均配置一台手摇泵加压外排。b、人员洗消废水单独在洗消间下部设置集水坑。c、密闭通道、防毒通道、扩散室、洗消间、通风竖井、滤毒室均设置规格为DN75的防爆地漏一只。d、人防洁净区内部设有若干座废水集水井(与地下室平时地面排水共用)收集掩蔽人员产生的生活废水,该集水坑配置潜水电泵加压排放,废水集水池总容积按隔绝防护时间大于等于3小时计。e、人防排水管采用优质排水铸铁管。6、其它(1)与人防无关的各类管道均不进入人防区域。(2)人防给水管、消防给水管、自动喷淋给水管、压力排水管穿越人防防护密闭墙时,均在防护密闭墙内侧设置工作压力不小于1.0Mpa防护阀门。

38、(3)水管、压力排水管穿越人防防护密闭墙时,均设置防护密闭套管,穿越人防密闭墙时,均设置密闭套管。四、暖通人防设计地下室战时设有六级防护单元做人员掩护之用,除平时通风系统外,还设有战时防护通风系统,满足清洁式、过滤式、隔绝式三种通风方式,送风量为清洁式每人每小时5.5立方米,过滤式每人每小时2.5立方米,其战时防护通风流程如下:1、清洁式通风进风:人防外 消波设施 滤尘器 人防密闭阀人防送风机人防内排风:人防内人防排风机人防密闭阀 消波设施人防外2、过滤式通风送风:人防外消波设施滤尘器人防密闭阀过滤吸收器人防密闭阀电动脚踏两用风机人防内排风:人防内自动排气阀简易洗消间防毒通道人防密闭阀消波设施

39、人防外3、隔绝式通风:人防内插板阀门电动脚踏两用风机人防内注:设置于染毒区的进、排风管采用3MM厚的钢板焊接成型。滤毒通风时,地下室室内保持3050Pa的超压。五、电气人防设计1、电源设置 电源由变配电年引来,电源由柴油发电机房引来。电源3来自区域人防电站而来,供电电压为380/220V。手动切换。2、电缆出入工事的防护密闭 所有直接穿过工事围护结构或防护闭门、密闭隔墙的电缆电线,均采用管内密封的方法进行防护密闭处理。3、动力设计 所有动力设备直接启动,就地控制。潜水泵采用就地自动手动控制。4、照明设计 工事内照明采用节能灯,吸顶安装,临战加设防掉落保护网。 同时考虑应急照明灯若干,应急时间大

40、于180min。防护密闭门外的照明设独立回路。5、信号装置在工事内设通风方式信号箱和信号指示灯箱及呼唤按钮。第七章 消防控制设计专篇说明一、建筑消防设计本地块设置两个消防车出入口,一个位于地块北侧的车行出入口上,另一个位于主入口处。消防车进入校内,结合硬质广场形成消防回车场地。转弯半径大于9米,满足消防车的要求。二、给排水消防设计1、主要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1) (2005年版)(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2014)(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

41、)(5)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2014)(6)业主及建筑专业提供的设计条件。2、设计范围 (1)各建筑室内消防给水设计,内容包括:消火栓给水系统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2)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设计。(3)灭火器配置设计系统。3、消防水源暂拟定地块的周边不同路上市政给水管上引入两根DN150的给水管,在基地周围形成给水环网,供建筑内的生活用水及室外消防用水。4、消火栓给水系统(1)室外消防用水量25L/S、室内消防用水量15L/S,火灾延续时间按2小时计。 (2)室外消火栓系统:系统采用低压制,消防与生活管网合用,分别沿建筑周围的室外给水管道旁设置室外消火栓,供消防队使用。室外消火栓的

42、布置间距不大于120M,保护半径不大于150M。(3)室内消火栓系统a、建筑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均采用临时高压制。b、建筑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均分别成环网设置,各地块消防泵房内消火栓泵由二路出水管分别与各自地块的地下室的环网相连,并通过环网向地块内的各单体建筑输送消防用水。c、在地块高层最高屋顶设置一只18T屋顶消防水箱(与自喷合用)。d、建筑室内消火栓均按二股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进行布置,其中消火栓的充实水柱不小于10M 。e、室内消火栓栓口动压大于0.50Mpa处采用减压型消火栓。f、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在每个地块区域均配置有与其消防用水量相匹配的消防水泵接合器。g、建筑屋顶设置一只试验

43、消火栓。5、自动喷淋灭火系统(1)水量:地下停车库按中危II级设计,自喷设计用水量取28L/S,火灾延续时间按1小时计。(2)系统设计a、在地下汽车库设置有自动喷淋给水系统。b、报警阀分别设于消防泵房内,其数量按每套报警阀负荷的喷头数均不大于800个的要求配置 。c、每个防火分区配备一只水流指示器,水流指示器前安装信号阀,以显示阀门的启闭状态。e、各配水管入口压力大于0.40Mpa的设减压孔板减压。f、自喷系统配置与其用水量相匹配的水泵结合器。g、建筑内无吊顶处一般采用68直立型喷头,当遇宽度大于1200的风管时,在风管下部增补下垂型喷头。有吊顶处采用68装饰型喷头。6、消防水池和水泵在地下室

44、消防泵站内配置一座供室内消防用水的消防水池,水池按二小时消火栓用水及一小时自喷用水量贮水。消防水池有效容积250T。 7、灭火器配置系统灭火器配置按扑救A、B、C类火灾及带电火灾设计,选用磷酸氨盐干粉灭火器。每只消防箱内配置二瓶3 Kg磷酸氨盐干粉灭火器,不足部分按需补充。8、管材与阀门(1)管径DN>100mm采用无缝钢管镀锌,沟槽式连接;管径DN<=100mm采用热镀锌钢管;丝扣连接或沟槽式连接。(2)泵房内采用闸阀,其余为1.60Mpa手柄传动蝶阀(DN<80)及蜗杆传动蝶阀(DN>=80)。三、暖通消防设计1、在地块的地下室采用机械通风换气与消防排烟合用,通风换

45、气(排烟)次数为6次/小时,新风由汽车坡道自然补给;考虑到地下室的风管不宜穿越防火分区,每防火分区应设置机械排烟(风)系统;且机动车库和非机动车库的排风(烟)系统也应分开设置;并分别选用相应规格的机械排烟(通风)设备。2、各设备用房机械进排风系统。3、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不满足以上条件的部位应设置机械防排烟系统。4、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多层长度超过20米的无自然排烟的内走道应设机械防排烟系统。四、电气消防设计1、在地块设置集中火灾报警控制系统,消控中心设在的一层,面积大于等于20平方米。2、地下车库设烟感探测器。 且各区域均设有手动报警按纽消火栓按纽,消防电话

46、及事故广播,火警电话分别设于消防泵房,发电机房,风机房等。火灾事故及疏指示设在通道和出入口。3、联动控制(1)启动消火栓泵并接收其反馈信号。(2)停止有关部位的风机,关闭防火阀,启动有关部位的防、排烟风机和排烟阀,并接收其反馈信号。(3)关闭有关部位的防火门,强制电梯全部停止,并接收其反馈信号。(4)切断着火层及上下层的非消防电源,接通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灯;接通着火层及上下层的消防广播,指导人员疏散。4、应急照明楼梯间公用走廊按规范要求设置一定数量的带镉镍电池的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灯,电池延续供电大于60分钟,在消控中心,消防水泵,风机房等重要场所设置带镉镍电池的事故照明灯。电池延续供电大

47、于180分钟。第八章 建筑节能设计专篇说明一、建筑节能设计在本建筑设计中,建筑生态节能作为一个整体的设计考虑,不仅在设计中考虑运用各种方法减少建筑耗能,本工程充分考虑节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建筑设计、建筑材料以及建筑设备等方面均采用了多项节能技术。1、生态绿化以减少热岛效应本方案规划中,强调充分利用自然的通风、采光条件以及有组织的自然气流进行总体布局,以形成有效舒适的办公环境。屋顶绿化大大增大了绿化的面积,也增加了建筑的层次感。空中绿化庭院、生态中庭、屋顶绿化等各种手段,形成数个生态“绿源”,通过自然的手段调节区域微气候,同时构成了完整、丰富的多层次绿化体系。采用轻量土层的屋顶绿化、提高隔热效

48、果及热蒸发效应,以降低外部的热负荷。雨水收集用于冲洗厕所以及植物散水等以节约城市供水。2、围护结构外保温选择外窗时,应选择节能窗,在保证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的同时,不应忽略其气密性、水密性,保证一定的可见光透过比,合理设置可开启部分利于通风换气。3、自然采光自然采光是实现建筑节能的最佳途径之一。在本项目中应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为办公及教学、居住空间提供舒适的照明。自然采光的充分实现可以减少对照明能源的消耗,自然采光的直接照射能节省约百分之十的照明能耗。4、照明节能(节能灯具及节能控制性开关)照明节能,即在保证不降低视觉要求的条件下,有效地利用照明用电,如采用高效的LED灯等。5、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一

49、种具有很大深度潜力节能方式,它具有节能、改善室内热舒适性和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优点,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赖以调节室内环境的原始手段。利用风压、利用热压,综合利用室内外条件来实现。在建筑构造上,通过风塔、门窗、屋顶等构件的优化设计,来实现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二、给排水节能设计1、建筑内各卫生间的卫生洁具均选用节水型产品,如座便器采用冲水量为6升等。2、各洁具的配件龙头均采用节水型产品,如公建大、小便器配置延时自闭式冲洗阀;水龙头均可配置红外线感应器等 。3、雨水经管道收集,对小区绿化喷灌利用。4,屋面设置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三、暖通节能设计暖通专业节能设计主要内容是尽可能减少空调能耗,避免浪费现象:1

50、、 提高空调机组效率:通过选用高品质的空调机组来实现各空调机组合理的使用(与各层空调负荷变化相对应)。2、 尽量利用自然冷源(水源和地源):由于建筑室内人员、照明灯光与其他散热设备的影响,在春秋季节,当室外空气温度比较低时,会出现室外空气焓小于室内空气焓,此时有条件楼层采用全新风运行,利用室外空气为室内降温,缩短空调机组的运行时间,减少了能耗,同时也改善了室内空气的品质。3、 增加必要节能自控措施:通过自控措施使各空调设备尽可能达到最佳节能运行模式;控制系统的软件,宜具备节能及管理的功能。4、 空调设备状态显示及报警:所有制冷、供热、空调设备均设有开、停、故障状态显示,并故障报警。四、电气节能

51、设计1、总用电负荷根据资料计算,控制变压器负载率在80%左右,确保变压器处于经济运行状态,变压器采用低损耗干式变压器。变压器房设置在负荷用电中心。2、照明光源,根据国家节能要求除特殊装修要求外,均选用高效、低耗的节能型T5日光灯和节能灯为主。公共部分照明采用集中管理方式,由配电小间配电箱现场控制。在走道、楼梯间等部位采用光控、声控节能延时自熄开关,使夜间公用部位在有人时能保持光亮,无人时能自熄,从而节约能源。3、设置楼宇自动管理系统(BAS)BAS由下列系统构成:(1)给排水系统。(2)公共场所照明控制系统。(3)电梯群控系统。(4)变配电所电源管理系统。4、利用太阳能,在小区设置太阳能路灯。

52、5、设置用电分项计量系统。第九章 环境保护措施专篇说明一、建筑环保设计本建设项目拟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施工期间,必须加强施工管理,以减轻水土流失,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等有关法规,遵守操作规程,建筑垃圾不能承地乱倒,固定堆放,以便施工结束后,做好善后处理,对易散失的物质不能露天堆放,加强建筑材料的管理。2、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标后接入市政排污管网。3、发电机组、等噪声设备合理设置,尽量选用低噪音设备,各噪声源经采取相应的消声、隔音、减振措施,确保噪声达标。4、地下室设通风排气装置至一层侧面,自备电燃油废气经专用烟道引向主楼屋顶高空排放。二、给排水环保设计(1)多层室内卫生间排水采用污废合流,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卫生间污水处理设施为化粪池处理,商业烹饪废水处理设施为隔油池,化学实验室的排水经中和处理,合并排入污水管网。(2)卫生间内污废水管设专用透气立管。(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