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健身养生“吐纳闭气法”_第1页
中老年健身养生“吐纳闭气法”_第2页
中老年健身养生“吐纳闭气法”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老年健身养生“吐纳闭气法”原文地址:中老年健身养生“吐纳闭气法”作者:君子 之道的博客中老年健身养生 “吐纳闭气法” 练功方法 (不分男女) 如下: 1、吸气(尽量吸满)之后,闭气,再呼气(提肛,尽量呼 尽肺中的废气) ,再闭气。 2、以上为一个循环, 可反复进行。 3、闭气时间可从一秒钟进行,每天增加一秒,必须量力而 行,适可而止。 4、环境必须清静,空气必须清新。 5、熟练 之后,可施加相应的良性信息 吸气时意想采入宇宙灵气、灵光; 闭气时意想自身化为七彩灵气、灵光,呼气时意想自身在云 中飘荡。注意事项: 1、每天修炼 1-3 次,每次 10-30 分钟。 2、身体 有病者及虚弱者不宜练

2、习,不明理,不得法得及一味追求早 出功, 出大功者不宜练习,否则一切后果自负。3、关键是身心放松,在清、静、定、松、通、空的基础上,循 序渐进、持之以恒, 久而久之,必然大成。古人一向认为,闭气可以疗疾,可以延寿。不少门派甚至主 张:用闭气时间的长短来衡量修炼者功底的深浅。从人体科 学的角度来看,闭气功夫实际是人体的一种高超的自我调 整,自我控制的功夫。真正的闭气功夫,不仅没有丝毫的勉 强与危险,而且特别舒适,特别灵验。 答博友呼吸法之问。 陈先生好。“辟谷法。静坐或站立都行。先静心,把小腹部 放松,先少吸一口气,闭气,同时一起一伏地利用腹肌带动 小腹运动,直到难以闭气,再接着吸气,不吐气;接

3、着闭息 鼓腹;到难以闭息时再接着吸气,接着闭息鼓腹。直到难以 坚持,再把气快速吐出来,接着快速吸气,吐气,以缓解肺 部压力。这样构成一息。这样循序渐进,直到能在一吸一吐 之间达三份钟呼吸一次,最低是一分钟呼吸一次,或到 2 分 钟呼吸一次,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辟谷。此法高血压者勿用。 ” 昨夜躺在床上测试了一下先生提供的辟谷方法,一个闭气可 达 3 分钟了,不过吐气一次然后吸气之后我 不懂操作了, 特来一问。 1、生的此法可睡前平躺练习吗? 2、 着快速吸气,吐气,以缓解肺部压力。这我不太懂,第一次 闭不住气时,快速吐气 1 次 ,然后吸气 1 次,此时是继续 重复第一步的连续闭气吗?还是等呼吸平

4、复了再来重复第步闭气?愿闻其详, 3、个累计闭气时间大概要多久呢? 天怎么安排为上?我说:躺着可练。何其简单。吸闭吸闭吸闭呼,是一息。三分钟。因为刚才闭息时间长,肺 部有压力,所以,接着吸呼,肺部压力就舒缓了。接着 重复“吸闭吸闭吸闭呼” ,接着: 吸呼。如此反复重复练习,到后来,中间的缓冲之“吸 呼”可以不再做,直接是“吸闭吸闭 吸闭呼”的重复。这便是呼吸法的锻炼。每次练习 半小时就可以了。随时都可以练习。有了基础,可以专门练 习,日久就能修出很深的闭息功夫,比如数十分钟呼吸一次 或者数小时呼吸一次。这样的成功者也有,我朋友中有位前 辈就能数小时一呼吸。答博友访明师和修闭息之问。博友问:陈老

5、师:您好!看您 的博客是我每天的必修功课,太受用了!请问对于我们在家 人且没有明师在侧者如何修道好?我现在也只是闲时打坐, 平时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但总觉得进步不大。请问闭息法 如何练?谢谢!我说: 没有明师, 可以研习经典, 用功日久, 自会豁然贯通, 发心修道,也有机缘得到点化。至于闭息法,即是“抑息凝 神法”。青华秘文里讲此理,一般的练功的书里多有,我 博文问答系列里也写过。不外乎“长闭气,短呼气。 ” 用功日久,自然呼吸微,心念专。心息合一也。第二,做闭息鼓腹法,加强膀胱气化功能,并使周身发汗。 少少吸气,再闭气鼓腹,不吐气;再稍稍吸气,接着闭息鼓 腹,闭息鼓腹达 60 次以上,再吐气

6、。接着重复这样的呼吸 法,有利于通过小腹的鼓动带动膀胱气化而促进排小便、去 湿热,也有利于通过发汗排出一部分人体水分,并解湿热。 但不要闭息过度,要徐徐渐进,高血压、心脏病者慎之。答博友修炼之问。 博友问: 陈老师, 您好! 我在晚上打坐时, 练服气或闭气时,腋下有明显的汗液流下,汗液很清澈。我 个人理解是在排湿,不知道是不是?这种现象每次都有,不 知好不好?叩谢陈老师。我说:是排湿,你脾虚。躺下之后,多磨腹,顺时针 360 圈, 逆时针 360 圈,尽量在闭息状态磨腹。可以增阳培土。答博友闭息法之问。博友说:陈老师:走路时的闭息法中, 闭气时,不需要每念一个数字小腹跟着起伏一次小腹吧?一 般

7、来说,只是气出气进鼻子时,小腹起伏一次,对吧?我说:是,走路时比较难以把握鼓腹。可以不鼓腹,只是闭息。(注:清黄元吉乐育堂语录云:“盖元气,母气也,胎息,子气也。是知凡息一停,胎息自动,而生死由我 矣。”)中脉养生修炼法黄国钧( 益生文化 2012 年第一期重要稿 件,请订阅)世界著名生物遗传学 家牛满江博士,因工作繁忙导致身心 状况日衰,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故于 1979 年( 67 岁)在 北京向华山派道长边治中修学中国道家养生长寿术,短时间 即恢复健康,享年 95 岁。他曾说: “我学练这种功法四年,受益匪浅,真诚地希望此术能在世界开花,使全人类受益。 内丹养生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发

8、展过程中不断创新。 清代道家北宗龙门派内丹学者闵小艮创立 “中黄直透法”(中 脉养生术,简称通中脉) ,简化了修习程序,受到修学者好 评。在中华仙学养生全书中誉之为“仙家顿法” 。书中 说:“道家中黄直透法,即是一窍通时窍窍通、得其环中,以应无穷'之意,仙家顿法是也。功夫到虚极静笃 时,精自然化气, 气自然化神, 神自然还虚。 始终如此做法, 不必再分小周天与大周天、小还丹与大还丹等许多名目。 ” “至于通三关、运河车种种作为,乃是仙家渐法,一步一步 地走去,由小而大,由浅入深,结果是一样的。 ”该书评价 说:“闵小艮乃名宦子弟,博览群书,研究性理,悟尽性致 命之学,得太上真传,贯彻性

9、命双修之奥。父殁后,弃官栖 真于金盖山, 力辟旁门, 启三教同修方便法派, 为北宗仙真。 著作颇多,修士奉为金科玉律。 ”我与道家养生术的情缘可以追溯到 1960年。 1958 年, 我从中央机关调下来不久,由于坚持原则,冒犯了上司,从 此打击报复接踵而来,被整得晕头转向,严重失眠。于是在 1960 年到武汉协和医院住院治疗, 恰逢该院组织专班, 中西 医结合气功、太极拳,治疗神经衰弱、失眠。我从中学会了 丹道“小周天” ,治好了失眠症。后来研习“大周天” 。从此 与道家养生术结下不解之缘。离休以后集中精力研习养生之 道,自修中脉养生术,使我从“未老先衰”走向全面康复之 路。老当益壮,形同再造

10、。在自修过程中,吸收了一些对通 中脉有益的功法, 1990 年起,发表了多篇论文,提出“通中 脉是改善人体生理功能的捷径” 、“中脉通则百脉通” 等观点。 我的养生宗旨是: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益智开慧,提高生 命质量,不追求超常功能。正如道家所云: “只可无心得, 不可有心求” ,顺其自然,功到自成。以安全、适用、高效 为准则。大道至简至易。中脉养生程序简明扼要,安全、高效, 适用面广,可以自修。即“以养气为核心;以调息、入静、 行气、通中脉为手段;行气路线和修炼重点是中脉(含盖其 中的三个丹田与百会、 会阴二穴)。三田同修, 精气神合练” 具体方法是:在进行呼吸锻炼时,全神贯注于呼吸之中,采

11、 气、养气、行气,以排除杂念,达到收心止念入静的目的。 在静态中多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和能量,并使之转化为内气 (元气、真气) ,提高生命能量。进而贯通中脉,疏通经络, 使全身气血通畅。在习练中要求神息相依,意到气到,精气神同修。逐渐实现从有为到无为的转化和升华。在寂静中, 精自然化气,气自然化神,神自然还虚。从而达到精满、气 旺、神全、体健的目的。、养气是核心中医注重阴、阳、气、血的变化和调理,强调“气为血 帅,气行则血行,气血通疾病不生。”气是核心。历代养生 家和医家都重视气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唐朝名医孙思邈说:“善养摄者,须知调气焉。”明朝名医张景岳说:“生化之道, 以气为本,天地万物,莫不由

12、之,人之有生,全赖此气。”又说:“人生之气当以补阳为主,难得而易失者唯阳,既失 难复者亦唯阳。”黄帝内经灵枢说“气不得无行也,如 水之流”。气要像流水一样在全身周流不息,不可有所阻滞。 葛洪说:“长生之道在于行气。”通过“行气”使全身气路(经 脉)畅通,内气在中脉内循环往复;外气吸入连綿不断,贯 通全身,人天相应。中脉养生术亦以气为核心,包括外气和 内气(即呼吸之气和先天元气、真气)。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持着人的各种生理活动和生命力。对气的修炼则包括: 采气、炼气、养气、行气,随功力加深而升华,达到“积气生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目的,使人体阴阳和合、气血两旺,全面改善体质,提高生

13、命质量。气的学说与正在兴起的 “能量医学”原理不谋而合。“能 量医学”所说的能量就是气。现代科学认为:“气”是能量、是动力、是生物电,是一切生命活动之源。有科学家称之为“有感情,可以利用意识控制的能源”。通过中脉养生可以达到培养、谐调能量的目的。中医认为气的来源有三:先天 精气、后天呼吸之气和水谷之气。水谷之气属饮食养生,本 文不涉及。食物是宇宙能量的载体,是人体主要能量来源之 一。辟谷服气就是这个道理。辟谷必须善于摄取空气中的能量。、中脉是枢纽气的运行是以人体气脉为通道的,而中脉则是人体诸脉 的中枢,“中脉通则百脉通”。中脉有三个关键部位: 上丹田、 中丹田、下丹田。上丹田在大脑中心部位,称

14、泥丸宫,在脑 垂体、下丘脑和松果体之间,是人体调控中心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之所在。中丹田在两乳之间膻中穴以内, 心上肺下, 在胸腺和脊骨脊髓之间,是气血循环和免疫调节中心。下丹 田在肚脐以内,腹部中心。这个部位有胰腺、肾上腺和精囊 腺等重要内分泌腺体;在肝、脾、肠、胃和双肾之间。中脉 养生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人体生理功能的捷径。人 体是能量的综合体,中脉则是人体能量的大本营。中脉和丹 田相当于人体的变电站和蓄电池,是人体能量采集和储运中 心。科学实验证实:“中脉是人体生物电磁运动的轨迹,是 一条具有电荷运动的导体”。中脉起于会阴,经三个丹田到 百会。中脉两极的会阴穴是阴脉之会,百会穴是阳脉之

15、会, 相当于人体的天线和地线。通中脉是人体摄取宇宙能量的最 佳途径。在一定条件下,人体与天地能量交融,摄取天地之 精华。黄帝说“人与天地相参也”,就包含这个意思。中脉的重要性为儒释道三教所共识。但练功方法各异,有顿 法、渐法之分。风行世界的印度瑜伽术也强调中脉对人体健 康的重要性,修炼重点在中脉的七个脉轮上。而其中五个主 要脉轮:顶轮、眉间轮、心轮、脐轮、海底轮与中脉养生法 相吻合。瑜伽术也是把调整呼吸和入静作为修习的基础,以 促进人体气脉畅通,从而达到强健身心之目的。 中脉的位置, 有不同的解释。“中黄直透法”线路确切,练法简明快捷。闵小艮在泄天机一书按语中说: “丹家理气,原有三道, 曰赤

16、、曰黑,曰黄黄乃黄中,径路循赤黑中缝,而统帅二 气为开合主宰,境则极虚而寂,故所经驻只容先天。此中黄 也。”(中脉)“1985 年北京西郊中医研究院以现代仪器测试 后三关通气情况,发现有赤、黑两条上升之路,可以证实 闵小艮之说。 ”(内丹养生功法指要 )三、深呼吸、入静和行气是关键中脉养生术的主要手段是深呼吸和入静,核心是行气和意 识修炼与升华。长寿之道在于行气,开慧的关键在于寂静; 行气是开慧的基础,寂静是长寿的前提。二者相辅相成,互 为因果。中脉养生就是保养细胞,供给充足的氧气和能量, 提高生命力。在修炼过程中,把呼吸养生、静坐养生与运动 养生、 能量养生有机结合起来, 以达到祛病健身,

17、益智开慧, 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同时,针对个人不同体质,可以采用 不同的方法。1、呼吸养生法呼吸是养生之本,一呼一吸关联着生命质量。古人曰: “人命在呼吸之间。 ”呼吸的重要性无与伦比。肺是唯一可 以自主调节频率、进行功能锻炼的内脏器官。呼吸养生就是 要在大脑的调控下进行有规律的深呼吸锻炼,改善肺功能, 祛病健身。可是多数人没把呼吸当一回事,没有利用好这种 得天独厚的功能。一般人均为自然呼吸,由自律神经调节, 大部分肺泡不张开,使肺活量逐渐缩小。科学研究发现:许 多人由于呼吸方式不良,肺的功能一生中只使用了其中的三 分一,造成肺功能减退。由于氧气和能量吸入不足,二氧化 碳排除未尽,许多疾病也由

18、此产生。呼吸的气体交换是在肺 泡中完成的。氧气透过毛细血管进入微循环。正常人约有肺 泡五亿个左右,如能充分发挥这些肺泡作用,重建肺功能, 就可大大提高健康水平。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呼吸质量。呼吸 具有吸氧、摄能、排毒等多种功能。 “吸天地之精华,呼百 脉之陈废”,是生命能量的传递工具,是宇宙能量和人体能 量交融的桥梁,是心理与生理功能沟通的钮带。深呼吸可提 高摄能效果,加速排出毒素。1)深呼吸可以改善肺功能,扩大肺活量。重建已退 化的吸呼功能,使人体各种组织细胞得到充足的氧气和负离 子,焕发生机。很多慢性病与供氧不足有关,通过深呼吸, 提高血氧含量,可收到“气到病除”之效。所以说深而有规 律的呼吸

19、是长寿的关键。(2)深呼吸是唯一可使内脏与心理连动的方法。在横膈 膜升降和胸腹一张一弛之间,五脏六腑都能得到很好的锻 炼。从而改善内脏的生理功能。这是人体健康的源动力。(3)全神贯注于呼吸之间,可以排除杂念,快速入静,实 现“后天”向“先天”转化。(4)危难时刻救命的绝招是呼吸:保持镇静,呼吸深长细 匀,摄能、减耗;意守命门,内气(元气、真气)在下丹田 运行,守住这股气,等待救援。我采用了五种深呼吸养生方法:(1)腹式呼吸,简称正呼吸。意守下丹田,吸气时提肛鼓 腹,呼气时小腹瘪下去,使内气在肚脐和命门之间运行。可 以改善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力。(2)胸腹式呼吸。吸气时鼓腹扩胸,气

20、聚中丹田;呼气时 收腹,气沉下丹田。下丹田与中丹田同修。心肾相交,水火 既济。(3)逆腹式呼吸,简称逆呼吸。意守中脉。这是后天向先 天过渡之法。吸气时提肛收腹扩胸,内气从会阴生发,经下 丹田、中丹田至上丹田,抵百会。加大外气吸入量,进而开 放百会、会阴及全身气路,采天地之精华。呼气时,腹部鼓 起,气沉下丹田。内气在中脉循环往复,连绵不断,贯通中 脉。三田同修,精气神合一。重症高血压患者不宜。(4)全呼吸,即三吸一呼。也可四吸五吸,使肺泡全部张 开,扩大肺活量, 快速改善肺功能。 每次吸气后闭气二秒钟, 吸到不能再吸时再全部呼出。也可作行功修炼。前三步吸, 第四步屏息,第五步呼。还可与前两种呼吸

21、法结合进行。宜 在空气新鲜处习练。此法可培养中气,增强体质,具有防癌 作用。闭气切忌用力,重症心、肺病患者不宜。(5)体呼吸。全身处处通气路,全身穴道和皮肤毛孔都是 可以呼吸的。这是先天具有的功能。 “皮肤的吸气量约占总 量的百分之一” ,但它“吸入的负离子却占到负离子吸入总 量的百分之八十” (一切与呼吸有关 )。负离子被誉为空气 维生素、长寿素,可清除自由基,抗衰老。进行呼吸修炼时 强化体呼吸,开放中脉两极和全身毛孔,同频共振,与天地 相通,采集宇宙能量,滋养中脉,培养体内能量。各种呼吸方法各有所长,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法无 定法”,灵活运用,几种方法可以结合进行。练习用意不用 力

22、,重症疾病、精神疾病患者不宜。2、入静养生法静修是儒释道各家都注重的养生方法。黄帝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在寂静虚无状态下才能 获得充足的真气。静修养神是提高机体自愈力、预防疾病的 重要前提。“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静是养神的基本方法。 老子在道德经中强调“致虚极,守静笃”为修道根本, 要不为名利所困扰。孔子主张:“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静虑益智开慧。自古以来的养生家,都强调 要在静字上做功夫。静修是思想意识修炼。德国医学家弗洛 伊德认为,意识有三个层次:常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常 意识是后天知识形成的意识,潜意识是大脑的潜在功能,在 静态中常意识被抑制

23、,潜意识显现,可以激发灵感。无意识 即清静无为,可以开发先天的超常意识。在中脉养生中要抑 制常意识(去杂念、平和心态),启动潜意识(入静、改善 功能),开发无意识(潜在的超常意识)。从而提升大脑控制 和平衡功能,益智开慧。中脉养生的关键是入静。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首先排除 杂念,保持良好心态,全神贯注于呼吸之中,采气、炼气、 行气。从而收心止念,逐渐进入静态。养生家称为有为法。 张伯端曰:“始于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但见无为 为要妙,岂知有为是根基。”(悟真篇)要从有为入手,才 能逐渐进入清静无为的境界。通中脉必须以“先天”之气, 而后天之气向先天转化的办法就是在 “虚寂” 二字上做功

24、夫, “先天一气从虚无中来” 。静修使思维宁静,可提高睡眠质 量,从而增强免疫功能。在宁静状态下改善微循环。细胞的 物质交换是在毛细血管中进行的(称内呼吸) ,在静态中交 感神经相对抑制,副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心 跳减缓,毛细血管开放增多,微循环得到改善,新陈代谢可 充分进行。微循环是“生命之源” 。所以说“宁静是长寿的 前提”。静修可以使呼吸功能得到升华,多吸氧、多采能, 培养体内能量, 进而疏通全身经脉, 逐渐进入 “先天” 境界, 实现从“有为”向“无为”的转化。 “经络通则百病不生。 ” 静修的高级境界,是清静无为。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 应自然规律,进一步开发潜能(超常

25、意识) ,做到“无为而 无不为”。从而建立良好的健康保障机制和功能开发机制。3、运动养生法中脉养生术是静修之法,但必须动静相兼,动中求静。运动 要讲求质量,量力而行。人们在运动中,往往只注重形体, 而忽略内脏。然而,只有内脏健康,才是真健康。仅仅运动 肢体是不够的。中脉养生除通过深呼吸带动内脏运动外,还 进行适当的脊柱运动,以锻炼中脉,促进全身气血运行。脊 柱与中脉相联,是人体健康的主宰,是人体信息传递通道。 如果脊椎扭曲、变形移位,将压迫神经,使信息传递受阻, 从而使相关部位产生病变。脊髓还具有造血和产生免疫细胞 的功能。所以,保持脊柱健康非常重要。脊柱运动是以脊柱 为轴心带动全身的横向运动

26、,使人体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等 各系统都得到适当的锻炼。适当的脊柱运动和按摩,可以激 发脊椎的自愈能力,使脊椎恢复自然平衡,有利于中脉的畅 通。运动方法如下:(1)俯仰法:上半身向前弯曲,前俯后仰。(2)左右转脊法:以脊柱为轴心,左右旋转,脚板不动, 面部转 180°。(3)全身转抖法:两脚不动,全身边抖边转,向左右各转90( 4)颈腰旋转法:此法有“坐转乾坤” 、“晃海”之称。双 腿自然盘坐,上半身作 360°旋转。此法旋转幅度大,是一 种以脊椎为轴心的全身运动,对头部、颈部和腰部病变都有 很好的防治作用。对内脏也有很好的按摩作用。可以促进血 液循环,特别是改善头部血液循环

27、。可改善消化、吸收和排 泄功能。以上各法要求配合呼吸缓慢均匀地进行,使脊椎运转灵活同时寓静于动,使大脑得到休养和调理。4、能量养生法近年能量医学悄然兴起。能量医学所说的能量,对人体 而言就是中医及养生家所说的“气” 。能量养生就是要采气、 补气、行气。增强能量,提高健康水平。人体犹如一部高度 精密的自动化生物仪器,具有自主调节和修复功能,如同计 算机和各种物理仪器一样,生命活动也需要能源,这个能源 就是“气”,即生物电。能量充足才能正常运转,能量不足会出现故障,能量衰竭就停止运转,生命终止。人体大约由60 兆细胞组成。 细胞是人体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缺氧或能量不足就不能正常运作。细胞则是由更

28、小的阴阳电子调和结 合而成。人体是能量的综合体。美国医学家沙飞加博士在他 的著作突破创造力一书中说,人类本身是各种能量的综 合体,包括物理能量、生理能量和心理能量。这与中脉养生 术中的精、气、神学说不谋而合。精气神分别控制着这三种 能量。宇宙也是各种能量的综合体,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能 量。(1)充分吸收宇宙能量,实现人天相应,阴阳和合宇宙中富含各种能量物质,为一切生物生长、发育和繁衍提 供了必要条件。其中包括人体必须的带电子的空气原子和氧 气。自然界的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根据黄帝内经 和中医天人整体观,我们要利用人类特有的呼吸功能,充分 吸收氧气和负离子等空气能量,提高人体能和自愈力。进而 全面启动中脉, 开放中脉两极的天线、 地线。 打开全身气路, 与天地交融,采宇宙之精华,滋养中脉。实现人天相应,阴 阳和合。从而使人体能量和生命质量提高和升华。老子曰:“人能常清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