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气象观测规范-雪深与雪压_第1页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雪深与雪压_第2页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雪深与雪压_第3页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雪深与雪压_第4页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雪深与雪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气象局 发布××××-××-××实施××××-××-××发布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9部分:雪深与雪压Specifications for 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Part9:Snow Depth and Pressure(草案稿)QX/T ××××2005QX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ICSN备案号:目 次前言II引言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2、3 术语与定义14 观测工具15 观测地段16 雪深观测17 雪压观测27.1 观测和记录27.2 观测方法2图1 体积量雪器2图2 称雪器3前 言QX/TXXXX2005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分为二十二个部分: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云第3部分:能见度第4部分:天气现象第5部分:气压第6部分:空气温度和湿度第7部分:风向和风速第8部分:降水第9部分:雪深与雪压第10部分:蒸发第11部分:辐射第12部分:日照第13部分:地温第14部分:冻土第15部分:电线积冰第16部分:地面状态第17部分: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第18部分:月报表处理和编制第19部分:辐射报表处理和编制第20部分:年报表处理和编制第21部

3、分:缺测记录的处理和不完整记录的统计第22部分:观测记录质量控制本部分为QX/TXXXX2005的第9部分。本部分的第6章、第7章为强制性标准,其余内容为推荐性标准。本部分是在引用和参考国家标准及国际标准的基础上编制的。本部分符合引用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在本部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多年来地面气象观测的实践经验,吸收了国内外成熟的先进技术成果,并广泛地征求了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经多次讨论修改,最后批准发布。本部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归口。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引 言我国地面气象观测至今还没有颁布国家标准。为了保证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

4、和比较性,便于资料的国际、国内交换、共享和使用,必须统一我国地面气象观测技术标准,能够满足世界气象组织的要求。鉴于中国气象局颁发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多年来已为国内很多行业所公认和采用,故QX/TXXXX2005主要依据的国内文件是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国气象局,气象出版社,2003.11)及其有关补充文件。参考的国际文件是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六版(世界气象组织)和全球观测系统手册(世界气象组织)。QX/TXXXX2005是我国第一次颁布的地面气象观测国家标准,其结构如前言所述。QX/TXXXX2005是根据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的要求,按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

5、写规则的格式要求编制的。本部分是QX/TXXXX2005的第9部分,其它部分同时发布。本部分为首次发布,并无其它标准废止或代替。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9部分:雪深与雪压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雪深与雪压的观测条件、观测地段和观测方法。本部分是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本部分适用于陆地气象观测和其它气象观测中的雪深和雪压观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6、部分。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国气象局,气象出版社,2003.11)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六版(世界气象组织)全球观测系统手册(世界气象组织)3 术语与定义本部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3.1雪深 Snow Depth从积雪表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以厘米(cm)为单位,取整数。3.2雪压 Snow Pressure单位面积上的积雪重量,以克/平方厘米(g/cm2)为单位,取1位小数。4 观测工具a) 测定雪深用量雪尺或普通米尺。b) 测定雪压用体积量雪器或称雪器。5 观测地段雪深、雪压的观测地段,应选择在观测场附近平坦、开阔的地方。入冬前,应将选定的地段平整好,清除杂草,并做上标志。6 雪深观测a)

7、当气象站四周视野地面被雪(包括米雪、霰、冰粒)覆盖超过一半时要观测雪深。b) 一般用量雪尺(或普通米尺)来测量雪深。量雪尺是一木制的有厘米刻度的直尺。c) 符合观测雪深条件的日子,每天8时在观测地点将量雪尺垂直地插入雪中到地表为止(勿插入土中),依据雪面所遮掩尺上的刻度线,读取雪深的厘米整数,小数四舍五入。使用普通米尺时,若尺的零线不在尺端,雪深值应注意加上零线至尺端距离的相当cm数值。d) 每次观测应作三次测量,记入观测簿相应栏中,并求其平均值。三次测量的地点,彼此相距应在10m以上(丘陵、山地气象站因地形所限,距离可适当缩短),并做出标记,以免下次在原地重复测量。e) 平均雪深不足0.5c

8、m记0;若8时未达到测定雪深的标准,之后因降雪而达到测定标准时,则应在14时或20时补测一次;记录记在当日雪深栏,并在观测簿备注栏注明。f) 若气象站四周积雪面积过半,但观测地段因某种原因而无积雪,则应在就近有积雪的地方、选择较有代表性的地点测量雪深(雪压同)。如因吹雪或其它原因使观测地段的积雪高低不平时,应尽量选择比较平坦的雪面来测定。g) 丘陵、山地的气象站四周积雪达到记录积雪标准,但由于地形影响,测站附近已无积雪存在时,雪深不测量(雪压同),但应在观测簿备注栏注明。7 雪压观测7.1 观测和记录a) 每月5、10、15、20、25日和月末最后一天,若雪深已达到5cm或以上时,在雪深观测(

9、或补测)后,应在观测雪深的地点附近进行雪压观测。b) 如在规定的观测日期,雪深不足5cm(或无积雪),而在随后的其它日子里,雪深达5cm或以上,以及前一天雪深观测后,因降雪使得雪深一日间又增加5cm或以上时,应在该日雪深观测后,补测雪压。c) 观测雪压取三个样本,并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次雪压值。为避免下次在原地重复取样,应在取过样本的地点做出标记。7.2 观测方法7.2.1 体积量雪器由一内截面积为100cm2的金属筒、小铲、带盖的金属容器和量杯组成(见图1)。图1 体积量雪器a) 观测前半小时,把量雪器拿到室外。取样前,应把量雪器清理干净。取样时,拿住把手,将量雪器垂直插入雪中,直到地面。然后

10、拨开量雪器一方的雪,把小铲沿量雪器口插入,连同量雪器一起拿到容器上,再抽出小铲,使雪样落入容器内,加盖拿回室内。等雪融化后,用量杯测定其容量。b) 取样时,要注意清除样本中夹入的泥土、杂草。所取样本不应包括雪下地面上的水层和冰层,但应包括积雪上或积雪层中的冰层,此情况时应在观测簿备注栏中注明。c) 当雪深超过取样的量雪器金属筒高度时,应分几次取样。在取上层雪样时,注意不要破坏下层雪样。d) 雪压计算公式为: (1)式中:P雪压(g/cm2);M样本重量(g),分母100为量雪器内截面积(cm2)。e) 每次观测后,必须将仪器擦净,并防止金属筒的刀刃口变形、变钝。7.2.2 称雪器由带盖的圆筒、

11、秤和小铲等组成的一种测量雪压的仪器 (见图2) 。图2 称雪器a) 观测前半小时,把称雪器拿到室外。每次取样前应先清洁称雪器,检查秤的零点,把带盖的空圆筒挂在秤钩上,使秤锤上的刻线与秤杆上的零线吻合。这时秤杆应当水平,平衡标志是秤杆上的指针,应与提手正中缺口相合。如果秤的零点不准时,须移动秤锤位置,使它平衡,并把秤锤的新位置作为零点。b) 取样时,将圆筒(锯齿形的一端)向下垂直插入雪中,直到地面。然后拨开圆筒一边的雪,把小铲插到圆筒底沿下面,连同圆筒一起拿起,再将筒翻转,擦净粘在筒外的雪,把筒挂在秤钩上,移动秤锤,直到秤杆水平为止,读出秤锤准线对应于秤杆上的刻度数,取1位小数。c) 取样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体积量雪器同。d) 雪压计算公式: (2)式中:P雪压(g/cm2);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