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舒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甘舒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甘舒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甘舒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甘舒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口服甘舒胶囊对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75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0例和对照组65例,其中治疗组服用甘舒胶囊,对照组服用血脂康胶囊。2组均治疗8周(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显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85.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能明显降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升高高度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论 甘舒胶囊对高脂血症具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关键词 :甘舒胶囊 高脂血症 Clinical therapeutic

2、effect of Liverease Capsule on hyperlipemi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of Liverease capsule on hyperlipemia. Methods 175 hyperlipemia patients wa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110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Liverease capsule, 65 patients treated with Xuezhikang capsule

3、.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8 weeks. The indications of blood-lipid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Liverease capsule was 90.0%,that of Xuezhikang was 85.7%,Ther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And Liverease capsule group could o

4、bviously decrease the level of TC and TG , meanwhile increase the level of HDL-C.Conclusion Liverease capsule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hyperlipemia and fatty liver and there are no obvious bad effective.高脂血症是全世界医学界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美国心脏病学会2004年发布的最新统计资料,动脉粥样硬化(CVD)是美国头号杀手,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报告每年因CVD死亡约1700万例,预计2020年

5、将剧增至2500万例,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脂血症。目前高脂血症有发病率上升,年轻化的趋势。高脂血症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与冠心病,脑中风,肥胖病,糖尿病等有密切相关性,有的地区高脂血症发病率高达40%以上。因此高脂血症的防治日趋引起全世界医学界和全人类的重视,应用有效而副作用小的调脂药物是当前医学研究中一个重要课题。甘舒胶囊组成方是在多年临床有效经验方基础上筛选而成的,由山楂、蒲公英、栀子、酸枣仁等10味中药材组成,广州蓝韵医药研究有限公司研究开发,具有调节血脂,对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的产品;其批准文号:国食健字G20

6、040892;本研究对服用了甘舒胶囊2个疗程的110例高脂血症进行了观察,其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来源高脂血症均来自于指定医院门诊患者,病例共175例,年龄在1860岁,男性106例,女性69例。1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甘舒胶囊组110例,血脂康胶囊组65例。1.2 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单纯血胆固醇升高时医学上称之为高胆固醇血症;只有血甘油三酯升高时则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如果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升高,就叫作混合性高脂血症。根据我国于1997年制定的诊断标准,血中的总胆固醇(TC)超过5.7mmol/L为胆固醇水平升高,血中的甘油三酯(TG)超过1.7 mmol/L

7、为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由于这个标准更适合我国国情,所以已在国内普遍采用。然而,国内、外医学专家都普遍认为,每个人的理想血胆固醇水平应小于5.2 mmol/L。此外,还规定每升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小于1 mmol/L也属不正常现象。1.3 试验方法 试验时间 高脂血症患者服药时间为8周(两个疗程)。 用药方法 口服,3次/日,2粒/次,饭前或饭后1小时温开水送服。 检测指标 在开始治疗与治疗后检测TC、TG、HDL-C的含量。1.4 疗效标准显效: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一项者TC下降20%;TG下降40%;HDLC-C上升0.26mmol/L(10mg/dl);TC-HDL-C/HDL-

8、C下降20%。有效: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一项者TC下降10%但20%;TG下降20%但40%;HDLC上升0.104mmol(4mg/dl)但0.26mmol/L(10mg/dl);TC-HDL-C/HDL-C下降10%但20%。无效:血脂检测未达到以上标准者。1.5 数据处理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偏差()表示。两组之间总有效率比较采用经2检验,治疗前后血脂的比较采用t检验。2、结果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根据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对经过2个疗程治疗的175例患者进行统计,采用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处理,结果:甘舒胶囊治疗组显效率为52.7,总有效率为

9、90.0;血脂康对照组显效率为43.1,总有效率为84.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1.16,p0.05),见表1。表1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组 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治疗组58(52.7)41(37.3)11(10.0)99(90.0)对照组28(43.1)27(41.5)10(15.4)55(84.6)2.2 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脂的变化分别给予110例患者甘舒胶囊与血脂康胶囊8周(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脂的变化。甘舒胶囊治疗组治疗后血中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含量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t=9.04,p 0.01;t=5.34,p 0.01),高度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10、-C含量显著升高(p 0.05);血脂康组治疗后血中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含量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 0.05)。结果见表2。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的变化()组别TC(mmolL-1)TG(mmolL-1)HDL-C(mmolL-1)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7.230.945.971.12*2.601.021.890.95*1.000.201.200.40*对照组7.240.886.170.99*2.651.082.051.09*1.120.211.130.20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3、讨论高脂血症属中医的痰浊、瘀血等范畴。多因嗜食肥甘

11、厚味,伤及脾胃,导致痰浊内生,上犯心肺,闭阻心阳,致使气机不畅,运行受阻,久病入络,痰瘀互结。近年来,大量的资料研究证明中医的“痰”是高脂血症发病的重要因素,由痰致瘀,造成血脉瘀滞,脑失所养,临床上出现头晕耳鸣、头痛头胀、肢体麻木、胸闷气短,舌质瘀暗。这些症状与中医的“痰证”、“瘀证”极为相似,为化痰活血法治疗高脂血症提供了客观的科学依据。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膏脂精微生化之源。正常状态下的脂是生理性的,为人体气血精微的组成部分,参与营养和代谢;若脾失健运,输化失常,水谷精微不归正化而成痰湿脂浊,注入血脉,以致血脂升高。由于痰生于脾,亦化于脾,故治疗上以疏肝理气、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健脾消积、燥湿化痰为上,甘舒胶囊由山楂、姜黄、厚朴、大黄、橘皮、佛手、三七、蒲公英、栀子、酸枣仁等十味中药组成,方中橘皮、佛手疏肝理气,栀子、蒲公英、大黄清热利湿,姜黄、三七活血化瘀,山楂健脾消积,厚朴行气消胀、燥湿化痰,酸枣仁益肝血、安神,诸药合用,共奏其效。本临床研究表明,甘舒胶囊对高脂血症的治疗有效率达到9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