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与练习_第1页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与练习_第2页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与练习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1 理解要点: 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 度的原因。 第一定律是牛顿以伽俐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丰富的想 象而提出来的;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外力,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为零时的特 例,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2 惯性: 物体保持原来

2、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由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惯性质量 m=F/a 和由万有引力定律定义的引力质量 m Fr 2 /GM 严格相等。 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力是物体对物 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例 1】 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个人向上跳起,发现仍 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 )A 人跳起后,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B 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

3、动C 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 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D 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具有相同的速度【分析与解答】 因为惯性的原因,火车在匀速运动中火车上的人与火车具有相同的水 平速度,当人向上跳起后,仍然具有与火车相同的水平速度,人在腾空过程中,由于只受重 力,水平方向速度不变,直到落地,选项 D正确。【说明】 乘坐气球悬在空中,随着地球的自转,免费周游列国的事情是永远不会发生 的,惯性无所不在,只是有时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答案】D二、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定律)1. 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合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

4、比。2. 公式:F合 ma理解要点: 因果性:F合是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方向性:a与F合都是矢量,方向严格相同; 瞬时性和对应性:a为某时刻物体的加速度,F合是该时刻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合外力。牛顿第二定律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的情况。【例2】如图,自由下落的小球下落一段时间后,与弹簧接触,从它接触弹簧开始,'W到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加速度、合外力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 I【分析与解答】因为速度变大或变小取决于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的关系,当a与卅爲L.*v同向时,v增大;当a与v反向时,v减小;而a由合外力决定,所以此题要分析 v,a

5、的大 小变化,必须先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小球接触弹簧时受两个力的作用: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弹力。在接触的头一阶段,重力 大于弹力,小球合力向下,且不断变小(因为F合=口9-収,而x增大),因而加速度减小(因为 a=F/m),由于v方向与a同向,因此速度继续变大。当弹力增大到大小等于重力时,合外力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之后,小球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但弹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逐渐变大(因为F=kx-mg=ma)因而加速度向上且变大,因此速度逐渐减小至零。小球不会静止在最低点,以 后将被弹簧上推向上运动。综上分析得:小球向下压弹簧过程,F方向先向下后向上,先变小后交大;a方向先向下 后向上

6、,大小先变小后变大;v方向向下,大小先变大后变小。【注意】 在分析物体某一运动过程时,要养成一个科学分析习惯,即:这一过程可否 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的小过程,中间是否存在转折点,如上题中弹力等于重力这一 位置是一个转折点,以这个转折点分为两个阶段分析。【例3】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 m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L1L2的两根细线上.,Li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B, L2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现将L2线剪断,求剪断瞬时物体的加速度。【分析与解答】剪断线的瞬间,T2突然消失,物体即将作圆周运动,所以其加速度方向必和Li垂直,Li中的弹力发生突变,弹力和重力的合力与 Li垂直;

7、可求出瞬间加速度为a=gsin B。 若将图中的细线Li,改变为长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如图所示,其他条件不变,求解的步骤和结果与例 3相同吗?【说明】(1)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加速度和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 失,分析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分析瞬时前后的受力情况及其变化。(2) 明确两种基本模型的特点。A 轻绳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可以突变,成为零或者别的值。B 轻弹簧(或橡皮绳)需要较长的形变恢复时间,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不能突变,大小 方向均不变。【例4】将金属块用压缩的轻弹簧卡在一个矩形的箱中,如图所示,在箱的上顶板和下顶板安有压力传感

8、器,箱可以沿竖直轨道运动,当箱以a=2.0m/s2的加速度作竖直向上的匀减速2 运动时,上顶板的传感器显示的压力为 6.0N,下顶板的传感器显示的压力为10.0N,g取10m/s(1) 若上顶板的传感器的示数是下顶板的传感器示数的一半,试判断箱的运动情况。(2) 要使上顶板传感器的示数为0,箱沿竖直方向的运动可能是怎样的?【分析与解答】以金属块为研究对象,设金属块的质量为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2+mg-F=ma解得 m=0.5kg(1)由于上顶板仍有压力,说明弹簧的长度没有变化,因此弹簧弹力仍为I0.0N,可见上顶板的压力是5N,设此时的加速度为ai,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i-Fi/2-

9、mg=ma,即得ai=0,即此时箱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2)要想上顶板没有压力,弹簧的长度只能等于或小于目前的长度,即下顶板的压力只能等于或大干i0.0N,这时金属块的加速度为 比,应满足ma 2>i0.0-mg.得a2> i0n/s2,即只要箱的加速度为向上,等于或大于 i0m/s2(可以向上作加速运动,也可以向下作减速运动),上顶板的压力传感器示数为零。【说明】禾I用传感器可以做很多的物理实验,当然传感器的种类多种多样,以后我们还会遇到。【例5】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入站在自动扶梯上,扶梯正以加速度a向上做减 速运动,a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求人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分析与解答】

10、题中人对扶梯无相对运动,则人、梯系统的加速度 (对地)为a,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B斜向下,梯的台面是水平的,所以梯对人的支持力N竖直向上,人受的重力 mg竖直向下。由于仅靠N和mg不可能产生斜向下的加速度,于是可 判定梯对人有水平方向的静摩擦力,。解法1以人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因摩擦力 f为待求且必沿 水平方向,设水平向右。为不分解加速度 a,建立图示坐标,并规定正方向。X 方向 mgsin 0 -Nsin 0 -fcos 0 =maY 方向 mgcos 0 +fsin 0 -Ncos 0 =0解得:N=m(g-asin 0) f=-macos 0为负值,说明摩擦力的实际方向与假设

11、相反,为水平向左。解法 将加速度a沿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分解,如图 ax=acos 0 a y=asin 0水平方向:f=max=macos0竖直方向:mg-N=ma=masin 0联立可解得结果【例6】如图1所示,在原来静止的木箱内,放有A物体,A被一伸长的弹簧拉住且恰好静止,现突然发现A被弹簧拉动,则木箱的运动情况可能是()A.加速下降B.减速上升C.匀速向右运动D.加速向左运动【分析与解答】:木箱未运动前,A物体处于受力平衡状态,受况:重力mg箱底的支持力N、弹簧拉力F和最大的静摩擦力fm (向左),由平衡条件知:mg N,Ffm物体A被弹簧向右拉动(已知),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弹簧拉力

12、 F .'(新情况下 的最大静摩擦力),可见fm fm',即最大静摩擦力减小了,由fmN知正压力N减小了,即发生了失重现象,故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必然竖直向下,由于物体原来静止,所以木箱运动 的情况可能是加速下降,也可能是减速上升,A对B也对。另一种原因是木箱向左加速运动, 最大静摩擦力不足使 A 物体产生同木箱等大的加速度, 即 mg kx ma mg 的情形, D 正确。匀速向右运动的情形中 A 的受力情况与原来静止时 A 的受力情况相同,且不会出现直接 由静止改做匀速运动的情形,C错。答案: ABD 总结.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步骤(1) 选取研究对象:根据题意,研究对象可

13、以是单一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物体 系统。(2) 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3) 建立坐标 若物体所受外力在一条直线上,可建立直线坐标。 若物体所受外力不在一直线上,应建立直角坐标,通常以加速度的方向为一坐标轴, 然后向两轴方向正交分解外力。(4) 列出第二定律方程(5) 解方程,得出结果三. 第二定律应用 :1.物体系. (1) 物体系中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这类问题称为连接体问题。这类问题由于物体 系中的各物体加速度相同,可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分析整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可以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整体的外力中的未知力或加速度。若要求物体系中两个物体间的相 互作用力,则应采用隔离法。将其中

14、某一物体从物体系中隔离出来,进行受力分析,应用第 二定律,相互作用的某一未知力求出,这类问题,应是整体法和隔离法交替运用,来解决问 题的。(2) 物体系中某一物体作匀变速运动,另一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两物体在相互作用,这类 问题应采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平衡条件联立来解决。应用隔离法,通过对某一物体受力分析应 用第二定律 (或平衡条件 ),求出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再过渡到另一物体,应用平衡条件 (或 第二定律 ) 求出最后的未知量。2临界问题 某种物理现象转化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转折状态叫做临界状态。临界状态又可理解为恰好出现”与“恰好不出现”的交界状态处理临界状态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是:分析两种物理现象及

15、其与临界值相关的条件; 用假设法求出临界值;比较所给条件与临界值的关系,确定物理现象,然后求解例题评析【例7】 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长为 L的均匀直棒,用水平向左的拉力 F作用在棒的左端。则棒的各部分相互作用的力沿棒长向左的变化规律是 。【分析与解答】本题研究棒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变化规律,要将整个棒隔离成两段。从离右端距离为x处将长棒隔离。若令棒的质量为 m则其右端部分质量为xm/L,整体:F=ma隔离右端部分:T=xma/L T=xF/L【说明】 使用隔离法时,可对构成连接体的不同物体隔离,也可以将同一物体隔离成若干 个部分。取隔离体的实质在于把系统的内力转化为其中某一隔

16、离体的外力,以便应用牛顿定 律解题。【例8】如图,质量MM 8kg的小车停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施加一水平恒力F=8N。当小车向右运动速度达到3m/s时,在小车的右端轻放一质量 m=2kg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 的动摩擦因数02,假定小车足够长,问:(1)经过多长时间物块停止与小车间的相对运动?(2)小物块从放在车上开始经过to 30 s所通过的位移是多少? ( g 取 10m/s2)【分析与解答】:(1)依据题意,物块在小车上停止运动时,物块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应具有共同的速度。设物块在小车上相对运动时间为 t,物块、小车受力分析如图:物块放上小车后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a1的匀加速直

17、线运动,小车做加速度为a2匀加速运动。由牛顿运动定律:物块放上小车后加速度:a1 g 2m/s2小车加速度:a2 F mg / M 0.5m/svi aitv 23 a?t由 v1 v2 得:t 2s(2)物块在前2s内做加速度为ai的匀加速运动,后is同小车一起做加速度为a?的匀 加速运动。以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运动定律,由F M ma3得:a3 F / M m 0.8m/s2物块位移s s, s22q1/2 a,t4m2s v1t 1/2 at24.4ms s1 s28.4mf /? / / /【例9】如图所示,一个弹簧台秤的秤盘和弹簧质量均不计,盘内放一个质量m 12kg的静止物体P

18、,弹簧的劲度系数k 800N /m。现施加给P 一个竖直 向上的拉力F,使P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在头0.2s内F是变力, 在0.2s以后,F是恒力,取g 10m/s2,求拉力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析与解答】:根据题意,F是变力的时间t 02s,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就是弹簧最初的压缩S,由此可以确定上升的加速度 a,12 100 0158002S有:KS mg S 啤 ,K 由 S at2 得:a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20.150.227.5 m / s2F mg kx ma得:F m g akx当x S时,F最小Fmin mg a ks m g a mg ma 127.590( N)

19、当x 0时,F最大Fmaxm g a k 0 m g a 12 10 7.5210 N拉力的最小值为90N,最大值为210N【例10】 将质量为m的小球用轻质细绳拴在质量为 M的倾角为B的楔形木块 B上,如图所示。已知B的倾斜面是光滑的,底面与水平地面之间的摩擦因数为卩。(1) 若对B施加向右的水平拉力,使 B向右运动,而A不离开B的斜面, 这个拉力不得超过多少? 若对B施以向左的水平推力,使B向左运动,而A不致在B上移动,这个推力不得超 过多少?【分析与解答】:(1)若拉力F太大,B的加速度大,使A脱离,设恰好不脱 离时拉力为F,如图示,对小球:mgcotB =ma对整体:F1-卩(m+M)

20、g=(M+m)a1F< (M+m)g(卩 +)tan(2) 当推力F太大,B的加速度大,A相对B沿斜面向上运动,绳子松驰,恰好不松驰的推力为F2,如图示,对小球作受力分析得:mgtan 0 =ma对整体:F2- ii (M+m)g=(M+m)aF2=(m+M)(tan 0 + i),故 f * ' F 口二'四.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的问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 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另一类是已知运动情况求受 力情况.在这两类问题中,加速度是联系力和运动的桥 梁,受力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例11】 质量为m=2 kg的木块原来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

21、在第 1、3、5奇数秒内 给物体施加方向向右、大小为F1=6 N的水平推力,在第2、4、6偶数秒内给物体施加方向仍 向右、大小为F2=2 N的水平推力.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i=0.1,取g=10 m/s2,问:(1) 木块在奇数秒和偶数秒内各做什么运动 ?(2) 经过多长时间,木块位移的大小等于40.25 m?【分析与解答】:以木块为研究对象,它在竖直方向受力平衡,水平方向仅受推力F1 (或F2)和摩擦力Ff的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判断出木块在奇数秒内和偶数秒内的运动,结合运 动学公式,即可求出运动时间.(1) 木块在奇数秒内的加速度为 ai=Fl Ff = _mg =6 0.1 2

22、10 m/s2=2 m/s2mm2木块在偶数秒内的加速度为 a2= 一 = =2 0.1m/s2=0mm2所以,木块在奇数秒内做 a=a1=2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偶数秒内做匀速直线运动(2) 在第1 s内木块向右的位移为S1=l at 2=1 x 2X 12 m=1 m2 2至第1 s末木块的速度 V1=at =2X 1 m/s=2 m/s在第2s内,木块以第1 s末的速度向右做匀速运动,在第 2s内木块的位移为S2=Vrt =2X 1 m=2 m至第2 s末木块的速度 V2=V1=2 m/s在第3 s内,木块向右做初速度等于 2 m/s的匀加速运动,在第3 s内的位移为S3=V2t

23、 +-at 2=2x 1 m+- x 2X 12 m=3 m2 2至第 3 s 末木块的速度 V3=V2+at =2 m/s+2 x 1 m/s=4 m/s在第4s内,木块以第3 s末的速度向右做匀速运动,在第 4s内木块的位移为S4=V2t =4X 1 m=4 m至第4 s末木块的速度 V4=V2=4 m/s由此可见,从第1 s起,连续各秒内木块的位移是从1开始的一个自然数列.因此,在ns内的总位移为Sn=1+2+3+n=_-2当Sn=40.25 m时,n的值为8v nv 9.取n=8,则8 s内木块的位移共为 8(8 1) ,S8=m=36 m2至第8 s末,木块的速度为V8=8 m/s.

24、设第8 s后,木块还需向右运动的时间为tx,对应的位移为Sx=40.25 m 36 m=4.25 m, 由 Sx=V8tx+latx2,即卩 4.25=8tx+1 X 2tx22 2解得 t x=0.5 s所以,木块位移大小等于 40.25 m时,需运动的时间T=8 s+0.5 s=8.5 s.点评:(1)本题属于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的问题,解题思路为先根据受力情况由 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再根据运动规律求运动情况.(2)根据物体的受力特点,分析物体在各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并找出位移的一般规律, 是求解本题的关键.【例12】 如图所示,在倾角9 =37°的足够长的固定的斜面 上,有

25、一质量m=1 kg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1 =0.2 , 物体受到沿平行于斜面向上的轻细线的拉力 F=9.6 N的作用,从静 止开始运动,经2s绳子突然断了,求绳断后多长时间物体速度大2小达到 22 m/s. (sin37 ° =0.6,g 取 10 m/s )【分析与解答】:本题为典型的已知物体受力求物体运动情况的动力学问题,物体运动过程较为复杂,应分阶段进行过程分析,并找出各过程的相关量,从而将各过程有机地串接在 一起.第一阶段:在最初2 s内,物体在F=9.6 N拉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做匀加速运动,据受力分析图3- 2-4可知:沿斜面方向:F m®n 9

26、 Ff =ma沿垂直斜面方向:FN=mgcos 9且Ff= 1 Fn由得:Q=2 m/s2m2 s末绳断时瞬时速度Vi=ait 1=4 m/s.第二阶段:从撤去F到物体继续沿斜面向上运动到达速度为零的过程,设加速度为32,则 32= (mgsinmg cos)= 7.6 m/s 2m设从断绳到物体到达最高点所需时间为 t2据运动学公式V2=W+ a2t2所以 12= 0 =0.53 sa2第三阶段:物体从最高点沿斜面下滑,在第三阶段物体加速度为33,所需时间为t3.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s=gsin 9 1 gcos 9 =4.4 m/s2,速度达到V3=22 m/s,所需时间13= =5 s

27、a3综上所述:从绳断到速度为 22 m/s所经历的总时间t =t 2+t 3=0.53 s+5 s=5.53 s.【例13】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放着长 L=1.6 m、质量为M=3 kg的木板.一个 质量为m=1 kg的小物体放在木板的最右端,m与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卩=0.1,今对木板施加 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1) 施力F后,要想把木板从物体 m的下方抽出来,求力F的大小应满足的条件;(2) 如果所施力F=10 N,为了把木板从m的下方抽出来,此力的作用时间不得少于多 少?(g 取 10 m/s2)niF【分析与解答】:(1)力F拉木板运动过程:对木块: 卩 mg=ma a=卩 g

28、a=1 m/s2对木板:F卩 mg=Ma ai= mgM只要ai>a就能抽出木板,即F >卩(M+m g所以F>4 N.(2)当F =10 N,设拉力作用的最少时间为ti,加速度为ai,撤去拉力后木板运动时间 为12,加速度为a2,那么:ai=F mg =3 m/s2 a2= mg =! m/s2MM 3木板从木块下穿出时:木块的速度:v=a (11+t 2)木块的位移:s=la (11+t2) 22木板的速度:v木板=&就1 一 a2t 2木板的位移:1 212s 木板=a 1 +ah 1t 2 a2t 22 2木板刚好从木块下穿出应满足:v木板=v s木板一 s=

29、L可解得:11=0.8 s【例14】如图所示,传输带与水平面间的倾角为 9 =37°,皮带以10 m/s 的速率运行,在传输带上端A处无初速地放上质量为0.5 kg的物体,它与传输 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若传输带A到B的长度为16 m则物体从A运动到B 的时间为多少?【分析与解答】:首先判定卩与tan 9的大小关系,卩=0.5,tan 9 =0.75,所以物体一定 沿传输带对地下滑,不可能对地上滑或对地相对静止.其次皮带运行速度方向未知,而皮带运行速度方向影响物体所受摩擦力方 向,所以应分别讨论.当皮带的上表面以10 m/s的速度向下运行时,刚放上的物体相对皮带有向 上的相对速度

30、,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沿斜坡向下(如图所示),该阶段物体 对地加速度#=10 m/s2方向沿斜坡向下物体赶上皮带对地速度需时间11二上=1 sai在ti s内物体沿斜坡对地位移si=l ait i2=5 m2当物体速度超过皮带运行速度时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上,物体对地加速度a2=2 m/s2m物体以2 m/s2加速度运行剩下的ii m位移需时间t21 2 贝 U S2=v t2+ 血22即 ii=i0t2+l x 2t 22t2=i s (t2 = ii s 舍去)所需总时间t =t i+t 2=2 s当皮带上表面以io m/s的速度向上运行时,物体相对于皮带一直具有沿斜面向下的相对速

31、度,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沿斜坡向上且不变设加速度为a3则 a3= mgOmgcos =2 m/s2m物体从传输带顶滑到底所需时间为t贝 U s=- a3t 22s=4 s.点评:本题中物体在本身运动的传送带上的运动,因传输带运动方向的双向性而带来 解答结果的多重性.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于传输带的相对速度方向相反, 对物体进行动力学运算时,物体位移、速度、加速度则均需取地面为参考系 专题五.牛顿第三定律、超重和失重i. 牛顿第三定律(1)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而平衡力不一定;(2)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而一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3) 作用力和反

32、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而对于一对平衡力,其中一个力变 化不一定引起另外一个力变化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公式可写 为 F F'。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二力平衡的区别内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二力平衡受力物体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依赖关系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相互依存, 不可单独存在无依赖关系,撤除一个、另一个可依然存在,只是不再平衡叠加性两力作用效果不可抵消,不可叠 加,不可求合力两力运动效果可相互抵消,可叠 加,可求合力,合力为零;形变 效果不能抵消力的性质一定是同性质的力可以是同性质的力也可以不是同 性质的力2. 超重和失重超重现象是指:N>G或T>G ;加速度a向上;失重现象是指:G>N或 G>T ;加速度a向下;_完全失重是指:T=0或N=0 加速度a向下;大小a= g3.力学基本单位制:kg、m、s (在国际制单位中) 选定的儿牛物理量的単位CZ)力学中的毎本单位:长度;质量:时间单位制" 由棊本单位:和物理公式推导出来的物理量的单位(力柱计算时,一艇用国际单位制*-计算中不必一一写出各虽的单位基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