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锐小组复原的地动仪模型的不足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7/78fdc05d-897f-4cad-a022-5e4917fc43d7/78fdc05d-897f-4cad-a022-5e4917fc43d71.gif)
![冯锐小组复原的地动仪模型的不足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7/78fdc05d-897f-4cad-a022-5e4917fc43d7/78fdc05d-897f-4cad-a022-5e4917fc43d72.gif)
![冯锐小组复原的地动仪模型的不足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7/78fdc05d-897f-4cad-a022-5e4917fc43d7/78fdc05d-897f-4cad-a022-5e4917fc43d73.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冯锐小组复原的地动仪模型的不足前几年,在官方的推动下,冯锐地动仪复原小组(以下简称冯锐小组)经过努力终于在2005年搞出了一个所谓的科学复原地动仪模型。它几乎被作为正统,堂而皇之的推向世界。但是,这个复原不能说是完美的,甚至不能说是成功的。冯锐小组的复原比起在之以前时出现的许多地动仪复原模型看,它确实有许多提高的地方。例如他正确的论证了地动仪的“侯风”部件应该是摆形式,而不是其它的如直立杆形式。在地动仪外形方面,本人感觉也要好于王振铎的直立杆版本。尽管它的外形并不完美,毕竟有点像一个汉代的酒樽了。比起冯的成功之处,冯锐模型的不足就显现出压倒式的优势。我们在对比后汉书张衡传中的记载之后,发现冯锐
2、小组的复原,可以说是谬之千里。张衡地动仪复原最主要的是要符合古代的文字记载。就是不能有太多太过的偏离。记载中的部件应该照本宣科的具有,没有记载的,如果不能通过合理的逻辑推出,则不应该出现。地动仪的部件并不是十分复杂和众多。如果不考虑重复出现的部件,地动仪可以说是十分简单和整洁。记载的部件有,一个是“中有都柱”的都柱。再一个是“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的牙机巧制。根据众多的关心地动仪的人士判断,牙机巧制都是杠杆结构的部件。进行合理简化的地动仪内部看,就是一个都柱面对一个带有牙机的杠杆,可能还有和牙机相关的巧制部分。如果我们采用冯锐的摆结构,那么地动仪内部过程就是,被地震带动的摆推动了牙机某一分系统
3、-“关”,进而导致极其灵敏的牙机动作,完成指示功能。同时,牙机也带动巧制部件,使整个系统功能得以保证,不出差错。冯锐小组的复原有没有这些功能呢?答案是痛苦的。冯锐小组的复原既没有牙机也没有巧制。当然不会有任何与其相关的功能。冯采用的是一个滚球的办法来发动“牙机”。这个办法是因为受到“一龙发机,七首不动”的影响采用的。其实一龙发机,七首不动对于地动仪来说并不是主要矛盾。地动仪的主要矛盾是如何检测到极其微细的人不能感觉到的远方的地震以及如何灵敏及时的给出正确的指示。之后才是如何克服系统的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果本末倒置,那必然得不出正确的结果。冯锐的复原采用一个滚球来推动“牙机”。这个球要放在地
4、动仪中心的位置。这就对冯锐提出了十分苛刻的要求。一方面要求那个滚球必须十分圆滑,支持球的底面应该十分平整和光滑又要一尘不染。又要能让那个十分光滑的滚球能够轻易地正确地放到那个底面的中心处。这个难度不是一般地困难。就是现在的工艺也绝难完成。再看冯的发动方式。冯锐采用用摆的底面与球面相接触,利用摩擦力推动滚球的办法。这又是一个艰难的抉择。那个摆必须十分准确的与就球相切。如果没有接触,必然不能响应微小的摆动。如果下压过甚,必然导致球,底面等都会发生一定的形变,这也必将影响球的发动。就算是一切顺利,接下来的新一轮监测周期仍然要求重复上述过程,甚至可能要求去判断球和底面是不是已经不符合要求了。这个办法要
5、求在使用期间人工连续的干扰地动仪的运作过程。这对使用者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冯锐地动仪问世之后,虽然也经过若干次的“改进”,其实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改良。并没有任何想要靠近古文记载的迹象,反而是越走越远。不能不说球版的目的是做到七首不动。它确实做到了。但是,它只是做到了。其它的地动仪属性竟然全部丧失了。对照记载看,冯锐的地动仪的都柱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冯锐为什么不建立一个都柱呢?可能有许多方面。以下的全部是猜测没有和冯锐本人交流过。可能冯锐认为没有必要。这样做一是可以节省材料,二来也便于回放那个球。那个球滚动需要经过都柱,这样势必要在都柱上开凿出八个球洞。八个球的直径再加上必要的支撑宽度,这就
6、是都柱的周长。因为推动“牙机”的球需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球不能太小,这样都柱也可能很粗大。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可是偏偏还需要把球放回去。结果是得有观察空间和容留手通过的空间。这样一来就不会有都柱了。底部已经全部掏空,只保留上部象征性的一个柱子,这不是设计之道。没有了都柱,冯锐就把摆的形状尽量设计成柱子的样子。用来迎合都柱的记载。其结果是摆的重心被提高,浪费了宝贵的高度资源。这使得地动仪被做的十分高大以至于不能被放到那个当初只有九尺宽的房间里边去。没有了牙机,也就没有了龙衔丸和吐丸的可能。这对于明确记载有衔丸和吐丸的确是一个不小的变更。衔丸,应该是用口叼住的意思,吐丸应该是张嘴吐出的意思。这
7、两个记载都含有龙口会动的意思。冯锐小组的地动仪却没有此项功能。记载说,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这牙机是什么?冯有过辩解。但是,这些仍然得不到认可。归根到底就是,这不是张衡地动仪的牙机。在记载中出现过一系列的机字。什么施关发机呀,机发吐丸呀,无不是围绕牙机说话。它不可能是机1,机2,机3,等等。记载总结,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表明前面所说的机就是牙机。冯的复原缺少这么重要的部件不能不说是十分不足。再说巧制。围绕巧制,不仅冯锐,其它人等更是众说纷纭。往往是各取所需的分开来解释,以削足适履。其实从牙机巧制的连续关系就可以看出,巧制是为牙机所带。甚至可以理解为,牙机带有巧制功能。这作为前提或说是暗示都行。当
8、后边出现七首不动时,前边的巧制是干什么的不是明了了吗?这对于旁观者可能有些困难,但是,对于当时的参加者,制造者就不同了。是极其顺理成章的事。也许这关于制造结构方面的事,并不是面向普通人群的。无论你怎么写出来总部脱离不了专业的方面。就是现在也是如此。比如本文就假定你是十分了解冯锐的地动仪复原和完全知道后汉书中关于地动仪的记载的。冯的球办法不仅解决了七首不动也一并解决了牙机巧制的问题。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它让古代记载失去了方向。除了这些方面以外,还有一个更令人纠结的地方,这就是“施关发机”。诚然,在施关发机上冯锐会有更多的话要说。比如如何放好那个球等等。我们的看法是,首先给关一个可行的定义,然后再
9、去研究它如何如何。我知道许多支持球版的人士。有的把那个滚球叫“关球”。关就是蒙混过关的关。不用问,这个关球也是前无古人的新词。因为记载中尊内并没有一个什么球的存在。自然不会有关球的说法。假如是关球,那它们是怎么施关的呢?冯锐的办法,其实前边已经给出答案了。这就是每次都的重新施关。这对于覆盖周密无际的候风地动仪来说有些不可能。一天打开好几回,还用的着“无际”吗?其他版本有的顶球有的上面开洞,因为这个是讨论冯锐的,就不涉及了。总之,关球的施关是个难题。时间地点难度等等都是大问题。回到候风地动仪,施关也不是也个容易让人接受的简单问题。关键是候风地动仪需要极其灵敏,要做到地不觉动。这也就是说摆对关的推动不可能很大。如果此时也要发机,那么关和摆的靠近程度就不能大于摆的摆动幅度。这也就说明这个距离是十分微小的。施关就是使这个距离既不能大也不能过小。得作到恰到好处才行。因此,摆和关需要认真地调整好这个距离。只有这样才能使地动仪达到地不觉动而发机。不仅如此还需要候风地动仪能够保持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