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工作-扬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_第1页
有害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工作-扬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_第2页
有害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工作-扬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_第3页
有害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工作-扬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_第4页
有害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工作-扬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章劳动卫生1991年以来,扬州市劳动卫生监督工作进一步规范化。1996年,江苏省卫生厅、扬州市卫生局将劳动卫生监督工作列入年度工作任务中。1999年江苏省职业病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2002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正式实施,劳动卫生监督工作进入法制化管理轨道。扬州市53名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人员,首批受聘为职业卫生监督员。20世纪90年代初,扬州市工业发展较快。1991年扬州市有大、中、小型工厂企业5330家,职工746238人,其中县属以上企业 922家,职工396322人,县属以下乡(镇)企业4408家,职工349916人。接触职业危害因素140264人。劳动卫生工作

2、随着工业发展逐步推开,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年监测覆盖率26.61%;接触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平均年监护率为22.50%。对新、改、扩建项目,开展预防性卫生审查。1997年,扬州市有毒有害作业企业948家,职工人数284026人,接触有毒有害作业工人40684人,监测单位数246家,监测覆盖率为25.95%,健康监护人数为12192人,平均年监护率为29.97%。平均职业病检出率为1.61%0。第一节劳动卫生监督与管理一、预防性劳动卫生监督1989年江苏省卫生厅苏卫防(89)第87号文件,对工业企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实行劳动卫生“三同时”(注)监测和卫生学评价,提出要求。1991

3、年,国家卫注:“三同时”为卫生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根据上生部颁发卫监发( 91)第 1 号文件和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卫生预评价规范 述文件精神,扬州市各地先后开展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不同程度参加了对企业新 建、改建、扩建项目的“三同时”设计审查和卫生学评价。1991 年,扬州市卫生防疫站会同扬州市劳动局、总工会对扬州曙光仪器厂、扬州市塑料六厂、扬州石油化工厂改、扩建项目进行初步设计卫生审查,提出设计中 的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对扬州弹簧厂“七五”技改项目,进行竣工验收审查。泰州市、广陵区、仪征市、兴化市卫生防疫站先后参加14个单位新建项目、技改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和竣工

4、验收,并参加 12 个单位 10个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工作。1995 年,扬州市卫生防疫站对扬州亚星客车厂密闭吸风式喷漆流水线、扬州柴油机厂自动化喷漆流水线、扬州电讯仪器厂静电喷涂设备等新建项目进行竣工验收, 以及扬州江阳船厂舱内喷漆时使用的送风式防毒面具鉴定,有效预防了苯中毒的发生。1998年亚星集团座椅厂电焊车间安装的整套机械抽风除烟装置,2001 年扬州通 华半挂车有限公司安装的涡轮式换气扇等,效果较好,降低了车间内电焊烟尘的浓 度。19912001 年,扬州市卫生防疫站对扬州农药厂拟除虫菊酯农药生产基地等12个单位 1 0个项目先后进行了可行性认证。19962002年,扬州市卫生防疫站参与

5、了扬州第二发电厂、仪征化纤公司涤纶分厂、仪征化纤工程塑料厂、扬州亚星奔驰集团、扬州柴油机厂、扬州有机化工厂、 扬州广利化纤有限公司等 23 家单位“三同时”技改项目的竣工验收。江都市卫生防 疫站先后对江都船舶集团舾装车间等 15 个项目进行卫生审查。宝应县卫生防疫站先 后参加 25 个新、改、扩建工业工程项目“三同时”审查验收。据 19972002年资料统计,扬州市预防性卫生监督厂(矿) 44 家,竣工验收项 目 35 项,合格项目达 29 项。二、经常性卫生监督工作1、给予邗江县卫生防疫站劳动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起步较早, 1999年7月28日对邗江县琼花彩印厂逾期未组织职业性健康检查违反条例的

6、行为及时采取措施: 警告处理; 2、罚款 5000 元。在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中作监督笔录 38 户次,发出责 令整改通知书 14份。2000年宝应县卫生防疫站发出“劳动卫生监督意见书” 90份,对存在的问题依法要求限期整改。扬州市劳动卫生经常性监督主要情况是:1991年监督439家,厂(矿)监督合 格率48.97%。2001年监督244家厂(矿),监督合格率为80.33%。2002年应监督厂(矿)188家,监督合格9-2)。(矿)数635家,实际监督厂(矿)数297家,其中合格厂1991、1996、2000、2001、2002 年扬州市有害作业厂矿劳动卫生监督情况表9-1率为63.30%。19

7、912002年处罚厂(矿)29家(表9-1、经常性卫生监督预防性卫生监督事故性卫生监督年份应监实监监督合格合格总处处罚应监实监监督竣工验收合格合格应调实调取证督厂督厂率厂矿率罚厂率督厂督厂率验收率项目率查取查取率矿数矿数(%)数(%)矿数(%)矿数矿数(%)项目数(%)数(%)证数证数(%)199174243959.1621548.98002222100.001568.1815100.00000199660825341.6117769.960077100.007100.007100.00000200049418838.0614074.470066100.006100.006100.000002

8、00144424454.9519680.3310.4166100.00233.332100.0011100.00200263529746.7718863.30289.43251456.001285.71758.33000(注)注:事故性卫生监督中紧急报告起数和终结报告起数均为零。表9-219972002年扬州市有害作业厂矿劳动卫生监督情况统计表年份性质经常性卫生监督预防性卫生监督应监督厂矿数实监督厂矿数合格厂矿数应监督厂矿数实监督厂矿数竣工验收 项目数合格项目数1997县以上企业2031701038777乡镇企业4856842511三资企业10821998县以上企业10197614444乡镇企

9、业89804322三资企业252317111999县以上企业10179493333乡镇企业1239048三资企业121172000县以上企镇企业3399669三资企业1111922222001县以上企镇企业2711371032211三资企业2112102002县以上企业16211266101083乡镇企业44217011615444三资企业311560三、劳动卫生管理工作1992 年,扬州市卫生防疫站通过计量认证,劳动卫生监督工作加强了质量控制;定期培训,不断提高卫生专业人员素质;添置仪器设备,增强监测、监护手段; 检测报告、评价报告均达到规

10、范化要求。1992 年,扬州市卫生防疫站对扬州水泥厂生产车间进行粉尘危害程度分级调查。对粉尘浓度、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以及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进行测定。生产车间26个粉尘作业点,浓度范围为0.3551.40毫克/立方米。其中6个作业点粉尘浓度超过卫生标准,包装工段超标严重。接尘时间肺通气总量,以水泥包装 工为最高。调查结果确定,生产性粉尘作业水泥喂料口、水泥包装操作口危害程度为n级;成球和选粉的粉尘危害程度为I级,其余为0级。就此发出卫生学评价及改 进意见, 促进扬州水泥厂加强劳动卫生自身管理。1 998年,扬州市卫生防疫站对市区外资、中外合资、独资(以下简称“三资” )企业职业危害因素进行

11、现状调查,查明市区 12家“三资”企业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电焊尘、苯及噪声,主要行业分布为集装箱制造、汽车制造、塑料加工、电子电器、 制鞋业等。接触生产性有害因素的职工 1744 名,占职工总数的 34.70 。工种以电 焊工、喷漆工居多。而相关的防尘防毒设施参差不齐。针对调查结果,扬州市卫生防疫站对“三资”企业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加强生产车间尘毒等危害因素的监测和 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要求企业完善防尘防毒设施,改变多种职业危害因素混于同一车间的状况;并进行效果评价。建议政府引进项目时,审查立项,减少新的职业 危害。四、建立劳动卫生档案1994 年 4 月,扬州市卫生防疫站举办各县(市、区)卫生防

12、疫站劳动卫生档案 培训班,学习劳动卫生档案建档、换档的标准和方法,开展扬州市劳动卫生建档复 档工作。1996 和 2000 年,扬州市卫生防疫站先后两次修订 扬州市工业企业劳动卫生档 案建档复档调查记录要求 ,下发建档资料,指导基层劳卫职防工作人员和企业劳动 卫生工作人员,做好建档工作。 2002年底,扬州各县(市、区)劳动卫生建档厂 (矿) 数 622家,建档率 89.92%。接触粉尘企业 267 家,接触毒物企业 161 家,接触物理因素企业143家。接触粉尘工人数为7417人,接触毒物工人数为4611人,接触物理因素工人数为9974人。1991、1996、2002年扬州各县(市、区)卫生

13、防疫站劳动卫生建档及统计情况见(表9-3)。表9-31991、1996、2002年扬州市各县(市、区)卫生防疫站劳动卫生建档情况统计表单位年份建档厂 矿数 (家)建档 率(%)接触粉 尘厂 (家)接尘 数(人)接触毒 物厂 傢)接触毒 物数 (人)接触物 理厂 傢)接触物 理数 (人)广陵199141100.00151941836918750199644100.00101501632110203200224100.00417882296294邗江19914680.70171012259123598219966590.2822125942101045123120026098.3620768519

14、8347805宝应19913040.006541015714150019966860.18129817201391690200210271.332237134803573978高邮1991246100.0011122641223712324121996246100.0011123521224631221322002241100.0011122644393181812江都199145100.0012518307663315199662100.001581042115055152002103100.0031980511250111460仪征19918360.14318452587527931996

15、12594.708226882399820105620029290.207928561395341625泰州1991143100.00431726871810989708199663100.00311631513814509100兴化1991359100.008147634327122174191996351100.00714834402666186678靖江1991168100.003273312035691168398199678100.0032430026920020800泰兴1991637100.00110349310419037535411996637100.001103388104

16、1824753559姜堰19915647.06402762106576154219962015.1516657392131五、宣传培训11月举办二1991年4月,扬州市卫生防疫站举办预防医学学术讲座,请全国卫生标准委员会专家讲授国内外劳动卫生动态和健康监护、职业病诊断的研究进展。期生产性粉尘治理措施研讨会,参加对象为全市各厂(矿)劳动卫生医务人员和安全技术人员计 80人。1991 年全市共举办工业卫生知识和农药中毒防治知识培训讲座14 期,参加培训人员 662 人。1993 年,宝应县卫生防疫站编发了宝应县劳动卫生工作简报 ,至 1995 年, 共发 12 期。1995 年,扬州市卫生防疫站举

17、办厂(矿)企业安技、卫生工作人员劳动卫生 法规和卫生知识学习班 ,建立劳动卫生工作宣传组织网络。1999 年江苏省职业病防治条例出台,扬州市卫生局下发关于认真贯彻执行江苏省职业病防治条例的意见通知,随文下发条例单行本3500册,编写印发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汇编 2000 册。全市各地以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向扬 州日报、县(市)广播电台投稿;召开厂(矿)企业座谈会;下发“自查提纲” 组织自查和整改。江都市设置宣传橱窗和街头宣传,为企业职工提供咨询 180人次。2000 年,扬州市卫生局与市经济管理委员会、劳动局联合举办市属各企业厂长(经 理)、安全技术科科长学习班,特聘江苏省卫生防疫站专家授课,宣传、

18、讲解各类法 律、法规,学习班结束前进行书面考试。19992001年全市共举办条例培训班11期,参加人数 503 人。2002 年,全市先后举办各类人员参加的职业病防治法法律知识及卫生知识 培训班 9 期。5 月份市区举办厂(矿)企业负责人、安全技术科科长、卫生所所长学 习班,近百人参加培训和考试。在文昌广场和市卫生防疫站门前设置宣传台,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发放宣传材料近万份。在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前,扬州市卫生防疫站组织人员先后撰写全面宣传职业病防治法12 篇文章,分别刊登于扬州晚报和扬州广播电视报 , 。扬州电视台城市频道、新闻频道分别制作“职业病防治专题”电视片和相关节目。第二节有害作业场所职业

19、危害因素监测1991 年以来,扬州市各工业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基本正常2001 年扬州化,各有害作业单位的卫生防护设施,基本建成和逐步完善。 1992 年,扬州亚星客 车制造厂采用上压下吸水旋式喷漆净化装置后,基本消除了苯的危害。印刷厂和扬州制药厂原熔铅作业场所,通过改进工艺流程和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而取消。2001年,扬州通华半挂车有限公司添置涡轮排风装置,使焊接作业场所的烟9-4)。尘浓度由原来的平均7.00毫克/立方米降至2.80毫克/立方米。通过对有害作业单位的综合治理,有害作业场所的监测点合格率逐步提高(表表9-4 1991、1996、2000、2001、2002年扬州

20、市生产环境有害因素测定情况年份厂矿数应测点测定点实测率合格点合格率(家)(个)(个)(%)(个)(%)1991294210905349132.01250171.64199625345838315454.03227272.0420004941873176394.13146883.2720014442038190893.62151979.6120026353010266488.51214780.59根据生产环境有害因素测定年报表统计,-19912002年期间,扬州市逐年监测有害因素监测点的合格率,1995年刖变化不大,从1996年起监测点合格率提咼较快(表 9-5)。表9-519912002年扬州

21、市有害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情况统计总-计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年份监测监测点监测监测点监测监测点监测监测点合格率合格率合格率合格率点数(%点数(%点数(%点数(%1991349171.6496164.0085582.57167570.391992356256.9185866.6747257.84223253.001993459559.00139747.1764252.65255667.021994305664.2080355.0455453.07169972.221995331564.10111957.1979662.94140070.291996315472.0485273.8353564

22、.49176773.511997225077.5167980.4145362.69111881.661998167775.0762483.6524463.9380971.941999153976.0251876.6433068.1869185.092000176383.2750383.1035572.9690587.402001190879.6154885.0445265.9390883.152002266480.5972182.9465468.96128985.182002年扬州市监测厂(矿)企业 297家,应测点 3010个,实测点 2664个,监测率 88.51%。合格点 2147个,合

23、格率 80.59%。其中市区监测 21 家,共设监测点379个,合格点 296 个,合格率 78.10。第三节职业病防治、职业病病种及地区分布19911996年底,扬州市现患各类尘肺病病例 216例,19972002年16例。19911996年尘肺病新发病例 48例。 1996年扬州、泰州两市分设后, 19972002 年扬州市现患n、m期尘肺病病例 67例,其中新发病例数17例(死亡1例)。2002年现患I期尘肺54例,占全年尘肺总数的80.60%。19912002年,扬州市现患各 类尘肺病除邗江外,其他各县(市、区)均有发生。19911996年姜堰、兴化两市以石棉肺多见,发病人数分别是17

24、例和 10例。20 世纪 70 年代初姜堰市相继建立石棉制品厂 17 家,遍及 12 个乡,至 80 年代初始 搞防尘措施,造成石棉肺发病率高达 1.45%。煤工尘肺主要发生在扬州王庄煤矿。该矿现患尘肺病人 14例,死亡 1 例,发病 工龄多在 1525年以上。 19972001年,扬州王庄煤矿每年确诊煤工尘肺 1例。2002年 12 月,扬州市尘肺病诊断组根据国家卫生部新发布的尘肺病诊断标准(GB70-2002),对该矿不同时期发病的14例尘肺患者进行复诊,复诊期别与原期别吻合, 未见晋级病例和否定病例。2000年,扬州市确诊首例电焊工尘肺,发病工龄为 12年。至 2002年底,确诊 电焊工

25、尘肺 3 例,均发生在“合资”企业。19912002年扬州市各种慢性职业病患者计 303例,其中尘肺 232例,苯中毒 39 例,铅中毒 24 例,噪声聋 8 例,急性职业中毒 17 例。职业病患病情况及地区分 布见(表 9-6、9-7)。单位慢性职业病-急性职业中毒尘肺苯中毒铅中毒噪声聋合计2323924817扬州市属31302急性苯中毒3人,,急性电光性眼炎1人广陵201000邗江0400一氧化碳中毒1人宝应1111急性苯中毒4人高邮90300江都208110一氧化碳中毒2人中毒1人,硝基苯中毒2人,氨气仪征6000急性邻硝基苯甲睛中毒1人泰州1116020兴化27400硫化氢中毒2人靖江

26、130010姜堰953000泰兴70020注:不包括慢性溶剂汽油中毒。表9-719912002年扬州市累计尘肺病现患情况统计表年份接尘逐年累计现患病例数人数累计新病例数死亡数I期n期川期199146542178711164791992459821869112249919933790618831125471019944240519570131471119953156521218114147181996309472164014448181997144502171043901998104462203045911999955922110469120001038322650491022001101132

27、3161531122002960423210541122002年扬州市职业病患病情况及地区分布(注)表 9-61991二、职业病新发病例种类的构成及逐年分布19912002年,职业病新发病例162人,其中尘肺65例,占发病总数的40.12%,急性中毒17例,占发病总数的10.49%,苯、铅慢性中毒63例,占发病总数的38.89%, 职业性耳鼻喉疾病8例,占发病总数的4.94%,物理因素职业病9例,占发病总数的5.56% (表 9-8 )。表9-8 19912002年扬州市新发职业病病种构成及逐年分布情况(注)年份合计尘肺急性 中毒慢性中毒职业性耳 鼻喉疾病物理因素 职业病例数构成(%)例数彳构

28、成()例数构成(%)例数:构成(%)例数构成()例数构成(%)合计 162(10)100.0065(4)40.1217(6)10.496338.8984.9495.56199118100.00738.8900738.89422.2200199214(2)100.009(1)64.292(1)14.29214.2917.140019936(2)100.003(1)50.002(1)33.330000116.67199424(2)100.00729.176(2)25.00729.1728.3328.33199530(2)100.0018(1)60.002(1)6.671033.3300001996

29、22100.00418.18001254.5514.55522.7319974(1)100.00125.002(1)50.000000125.0019984100.00375.0000125.00000019994100.00125.0000375.000000200026100.00519.2313.852076.92000020017(1)100.006(1)85.7100114.29000020023100.00133.33266.67000000注:括号内系死亡人数。二、职业中毒19922002年扬州市慢性职业中毒现患病人 78例,其中苯中毒39例、铅中毒 24例、慢性溶剂汽油中毒15

30、例、噪声聋8例。苯中毒以泰州、兴化、江都多发,泰 州船厂现患慢性苯中毒16例;兴化、江都以乡(镇)工业制鞋业苯中毒居多,计 12例。铅中毒主要发生在广陵华扬蓄电池厂和江都乡(镇)企业蓄电池厂,分别为 10 例和11例。急性职业中毒先后发生 17例,多为对化工材料毒性认识不足、不遵守操作规程或因劳动保护意识不强等因素造成。四、职业病诊断职业病诊断组织】 扬州市职业病诊断领导小组下设尘肺病诊断组和职业中毒诊断组。 1993 年、 1998 年经过两次调整,加强了领导配置,充实了业务专家,定 期组织专业培训,职业病诊断水平进一步提高。陈煜;成员张建华、孙访欧、钱晓勤、邓惟德、周人民等;秘书蒋1993

31、 年以来,历任扬州市职业病诊断领导小组组长为王方松、赵永华;副组长 潘惠、华阳明、荣华、陈君钧。加才、王立富、以良、薛普翼、尘肺病诊断组组长周人民;历任成员陈林福、包峰举、周永林、樊孙陵、傅文宏。职业中毒诊断组组长邓惟德;历任成员徐遐华、凤 朱康时、戴家骝、沈志环。 2000 年增补成员孙兰芳、施爱民。1998年扬州市卫生防疫站制定了 扬州市急性职业中毒应急处理预案 , 成立急 性职业中毒应急处理组,组长钱晓勤,副组长孙访欧、樊加才、王钦源。【职业病发病与诊断处理】 1992 年,江都县兽药厂由于化学反应引起对硝基 氯苯泄漏,造成两人中毒,经江都县医院抢救脱险。同年,兴化县化肥厂因硫化氢严重污

32、染生产环境,造成 1 人当场死亡,另一人 住院抢救脱险。扬州市卫生防疫站接通知后, 4 小时内派员赶赴现场和医院,帮助分 析事故的原因,参与中毒诊断、抢救治疗。并按规定进行劳动卫生调查。1992年,扬州市卫生防疫站组织职业病诊断 3 次,接受送诊病例计 116例,确诊铅中毒 12 例,对确诊病例及时发出职业病诊断书,提出治疗方案。1994 年,按照国家职业病管理有关规定和江苏省卫生厅要求,分别组织尘肺诊 断和职业中毒诊断各 1 次,诊断 161例送诊病例,确诊铅中毒 5 例,铅吸收 12 例; 慢性苯中毒 2例(含镇办企业 1 例),噪声聋 2 例,矽肺 2例,石棉肺 4 例(乡镇办 企业),

33、煤工尘肺 1 例。1994年,扬州市共发生急性中毒事故 2 起。宝应县造船厂发生苯中毒,中毒 4例,死亡 1人;扬州化工厂苯中毒 2 例,死亡 1 人。事故发生后,扬州市卫生防疫 站会同当地卫生防疫站及时赶赴现场调查,并采取措施以防事故再发。1995年,江都市化肥厂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中毒 2例,死亡 1 人。扬州市 卫生防疫站会同当地卫生防疫站及时赴现场处理。1995年,组织尘肺病诊断和职业中毒诊断各 1 次,收诊病例 76例,确诊铅中毒 4 例,苯中毒 5 例,放射性损伤 7例。确诊尘肺病例 18例(其中姜堰市乡(镇)企 业石棉肺 7 例)。1996年,组织尘肺病诊断和职业中毒诊断各 1

34、 次,收诊病例 70例,确诊职业中 毒 13例,尘肺 5例,放射病 4例。1997 年,扬州化工设计研究所发生 1 例外工 (建筑公司瓦工 ) 吸入苯等混合性气 体急性中毒死亡事件。扬州市卫生防疫站专业人员赴现场查明事故原因:主要是生 产劳动组织不合理 , 生产和施工混合作业;对毒物的毒性认识不足、劳动保护意识薄 弱。19971999年间,各年举行职业病诊断各1次,确诊铅中毒3例,铅吸收4例,尘肺5例,n期晋级为m期1例。1999年正式执行尘肺诊断新标准(GB5906-97), 用高仟伏胸片进行尘肺诊断。2000年 5 月,组织职业病诊断 1 次,诊断尘肺 3例(其中电焊工尘肺首例) ,慢 性

35、苯中毒 3 例,其中重度中毒 1 例、中度中毒 1 例、均发生于江都市乡(镇)企业鞋厂。诊断报告及时送发相关单位,由江都市卫生防疫站对企业监督检查并提出改 进意见。2001 年,江都市江胜制鞋厂刷胶工人中多人相继发生四肢无力、行走不便等症 状,江都市卫生防疫站派员赴现场及时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经江苏省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职防所收治住院,确诊为慢性溶剂汽油中毒 15 例,其中重度 2 例,中度 10例,轻度 3 例。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 2002 年扬州市卫生防疫站会同扬州市劳动 社会保障部门、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防所对每位患者进行了劳动能力鉴定。2002年 8月和 12月组织职业病诊断 2

36、次,确诊急性电光性眼炎 1 例,急性硝基 苯化合物中度中毒 1 例,电焊工尘肺 1 例。复诊尘肺老病例 14例。五、职业性健康监护1991 年,经扬州市编制委员会批准 ,扬州市卫生局扬卫人 (90) 第28号文件批复 ,成立扬州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 ,设在扬州市卫生防疫站内 , 对内为劳卫职防科 ,对外为扬州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 ,承担扬州市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 , 成为 全市的劳动卫生防治业务指导中心。当年,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开展全市尘毒 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 并与市劳动局联合开展特种作业人员职业禁忌症体检, 1991 年体检总人数 19637人,查出特种作业禁忌症 82 例,

37、各种疾患 1750人次。1992 年,按照国家卫生部职业性健康检查管理规定和全国卫生防疫工作规范,扬州市卫生防疫站制定职业性健康检查实施方案 ,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吴宗福、潘惠。劳卫职防所负责组织实施,报告体检结果,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体检按“江苏省有毒有害作业职工健康监护卡”规范的要求,按规定周期,对照工 人接触尘毒的不同种类决定体检项目,不以一般体检代替职业性体检,不扩大体检范围。对部分企业,根据其要求,增加特异性检查项目,如神经行为功能的部分测 试,扬州柴油机厂、扬州亚星客车厂接触噪声工人进行听力检查等。宝应县卫生防 疫站 19951998年四年中,对 3500名纺织工人听力进行专

38、项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促进听力防护工作开展。仪征市卫生防疫站对职业病体检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 截 止 2002 年,共对不同时期 193 例汞吸收的工人,组织分批治疗 , 使病人得到不同程 度的康复。19911993年,扬州市卫生防疫站对市属企业接触尘毒危害作业人员 1.5 万人进 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表明苯是扬州市主要的职业危害。扬州皮鞋厂、扬州化工厂、 扬州滤清器厂 ,接触苯作业的工人查出白细胞减少的人数较多 , 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 别为 24.10%、17.90%和 22.20%, 并以刷胶与喷漆工人为主,主要原因是劳动防护工 作薄弱。皮鞋厂刷胶车间生产流水线的抽风装置,为了省电,时

39、开时停 , 或设备损坏 不维修, 管理不善。扬州滤清器厂将后道工序(焊胶、烘干)和前道工序设置在同一 个车间内,造成苯浓度升高。改进生产环境中无效防护措施后 , 苯的浓度随之降低到 卫生标准内。职业健康体检工作(二级预防)促进了一级预防工作的开展,使企业 领导对“三同时” (一级预防)的认识有所提高 , 从而规范防护设施的正常运行及管 理。19912002年扬州市各企业共对有害作业工人健康检查 145753人次,平均受检率达 88.60%。检出职业病病例 119人见(表 9-9)。 2000年职业病发病率:县及县以上企业为0.15%0,乡(镇)企业为0.04%0,比往年有所下降。1991199

40、6年扬州市县及县以上工业企业有害作业工人平均监护率为20.04%,乡(镇)企业平均监护率为 5.65%;19972002年县及县以上工业企业有害作业工人平均监护率为34.63%,乡(镇)企业平均监护率为 21.30%,比 1996年以前有所提高。2002 年,对有毒有害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共 8033人,其中县及县以上工业企业体检人数6738人,比2000年同期上升9.26%;乡(镇)企业则下降36.70%。第四节农药中毒防治表9-9 19912002年扬州市接触有害因素作业工人体检及职业病检出情况(注)年份县及县以上企业乡镇企业接触人数受检人数检出数接触人数受检人数检出数1991740461

41、74711566218216631992622491343685971122294199358704130167475662772519945924295139569094181719955613411742163598229099199660467912753750229144199727049102791136351712019981927969903766722440199919201613438470209612000198566167382572047320011862867466820813901200214485441031427040623注:“检出数”是指扬州市职业病诊断组当年确诊的职业病扬州市为江苏省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之一,1991年耕地面积为870万亩。主要农作物品种为棉花、水稻、三麦、油菜。农药使用品种20多种,年使用总量8000吨。1988年国家卫生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