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天無放射现象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理解什么是“天然放射现象”,掌握天然放射线的性质;(2)掌握原子核衰变规律,理解半衰期概念;(3)结合天然放射线的探测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2.在复习过程中,适当介绍天 然放射性的发现过程,以及有关科学家的事绩,对学生进行科学道德 与唯物史观的教育.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1)衰变规 律;(2)用电场和磁场探测天然射线的基木方法.2难点:用力 学和电学知识如何分析天然射线的性质.三、主要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回顾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经历,以 及贝可勒尔为了试验放射线的性质,用试管装入含铀矿物插在上衣
2、口 袋中被射线灼伤.早期核物理学家多死于口血病(放射病)的故事(二)教学过程设计 天然放射性.L天然放射现象:某种物质自 发地放射岀看不见的射线的现象.2.原子核的衰变:某种元素原子 核自发地放出射线粒子后,转变成新的元素原子核的现象.3天然 放射线的性质.(见下页表)说明电离木领和贯穿本领之间的关系:a粒子是氨原子核,所以有很强的夺取其它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力,但以损失动能为代价换得原子电离,所以电离能力最强的a粒子, 贯穿本领最弱;而丫光子不带电,只有激发核外电子跃迁时才会将原子电离,所以电离能力最弱而贯穿本领最强-4.衰变规律.(1)遵从规律: 质量数守恒(说明与“质量守恒定律”之区别);
3、电荷数守恒;动星守恒;能量守恒-说明:Y衰变是原子核 受激发产生的,一般是伴随a衰变或0衰变进行的,即衰变模式是:a+Y,B+y,没有a+P+ Y这种模式!(3)半衰期:放射性原子核衰变掉一半所用时间-说明:某种原子核的半衰期与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无关,是核素自身性质的反映.【例1】 平衡下列衰变方程:分析:因为a衰变改变原子核的质量数而P第页码页7.总共总页数页衰变不能,所以应先从判断a衰变次数入手:每经过1次a衰 变,原子核失去2个基本电荷,那么,牡核经过6次a衰变后剩余 的电荷数与铅核实际的电荷数之差,决定了 0衰变次数: 答案6, 4.(1)a粒子与氯核的动能之比;(2)若a粒子与氨核的
4、运动方向与匀强磁场的磁感线垂直,画出轨迹示意图,并计算轨道半径之比. 解:(1)衰变时动量守恒:O=ma V a +nirnvrn»(2)若它们在匀强磁场中,运动方向与磁感线垂直,轨道半径但衰变 时射岀的a粒子与反冲核(rn)都带正电荷,且动量大小相等,则它们在匀强磁场做圆周运动的轨迹是一对外切圆(图1),轨道半径和粒子电量成反比:【例4】一束天然放射线沿垂直电场线的方向从中间进入到两块平行带电金属板m、n之间的匀强电场中,试问: (1)射线i、ii、iii各是哪种射线?(2) m、n各带何种电荷? 提示:参考天然放射线的性质.解:Y射线不带电,所以是ii (直线)-设带电粒子打到金
5、属板上的位置为X,偏转的距离都是d/2,根据公式qa =2e, qg =e代入上式,得比值所以i为a射线,iii为P射线,m带负电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理解什么是“天然放射现象” > 掌握天然放射线的性质;(2)掌握原子核衰变规律,理解半衰期概念;(3)结合天然放射线的探测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2.在复习过程中,适当介绍天 然放射性的发现过程,以及有关科学家的事绩,对学生进行科学道德 与唯物史观的教育.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1)衰变规 律;(2)用电场和磁场探测天然射线的基木方法-2难点:用力 学和电学知识如何分析天然射线的性质.三.主要教学过程
6、 (一) 引入新课回顾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经历,以 及贝可勒尔为了试验放射线的性质,用试管装入含铀矿物插在上衣口 袋中被射线灼伤、早期核物理学家多死于口血病(放射病)的故事(二)教学过程设计 天然放射性.1天然放射现象:某种物质自 发地放射岀看不见的射线的现象.2.原子核的衰变:某种元素原子 核自发地放出射线粒子后,转变成新的元素原子核的现象.3天然 放射线的性质.(见下页表)说明电离本领和贯穿本领之间的关系:a粒子是氨原子核,所以有很强的夺取其它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力,但以损失动能为代价换得原子电离,所以电离能力最强的a粒子, 贯穿本领最弱;而丫光子不带电,只有激发核外电子跃
7、迁时才会将原子电离,所以电离能力最弱而贯穿本领最强.4.衰变规律.(1)遵从规律. 质量数守恒(说明与“质量守恒定律"之区别);电荷数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说明:Y衰变是原子核 受激发产生的,一般是伴随a衰变或0衰变进行的,即衰变模式是:a+Y,B+y,没有a+B+ 丫这种模式!(3)半衰期:放射性原子核衰变掉一半所用时间.说明:某种原子核的半衰期与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无关,是核素自身性质的反映.【例1】 平衡下列衰变方程:分析:因为a衰变改变原子核的质量数而P衰变不能,所以应先从判断a衰变次数入手:每经过1次a衰 变,原子核失去2个基本电荷,那么,牡核经过6次a衰变后剩余的电荷数
8、与铅核实际的电荷数之差,决定了 B衰变次数:答案:6, 4.(1)a粒子与氯核的动能之比;(2)若a粒子与氯核的运动方向与匀强磁场的磁感线垂直,画岀轨迹示意图,并计算轨 道半径之比. 解:(1)衰变时动量守恒:O=ma V a +rarnvrn» (2)若它们在匀强磁场中,运动方向与磁感线垂直,轨道半径但衰变 时射岀的a粒子与反冲核(rn)都带正电荷,且动量大小相等,则它们在匀强磁场做圆周运动的轨迹是一对外切圆(图1),轨道半径和粒子电量成反比:【例4】一束天然放射线沿垂直电场线(2) 01、n各带何的方向从中间进入到两块平行带电金属板m、n之间的匀强电场中, 试问: (1)射线i.
9、 ii、iii各是哪种射线?种电荷? 提示:参考天然放射线的性质.解:丫射线不带电,所以是ii (直线)-设带电粒子打到金属板上的位置为X,偏转的距离都是d/2,根据公式qa=2e, qP =e代入上式,得比值所以i为a射线,iii为P射线,m带负电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理解什么是"天然放射现象”,掌握天然放射线的性质;(2)掌握原子核衰变规律,理解半衰期概念;(3)结合天然放射线的探测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2.在复习过程中,适当介绍天 然放射性的发现过程,以及有关科学家的事绩,对学生进行科学道德 与唯物史观的教育-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1)
10、衰变规 律;(2)用电场和磁场探测天然射线的基木方法.2难点:用力 学和电学知识如何分析天然射线的性质.三、主要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回顾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经历,以 及贝可勒尔为了试验放射线的性质,用试管装入含铀矿物插在上衣口 袋中被射线灼伤、早期核物理学家多死于口血病(放射病)的故事(二)教学过程设计 天然放射性.1天然放射现象:某种物质自 发地放射出看不见的射线的现象.2.原子核的衰变:某种元素原子 核自发地放出射线粒子后,转变成新的元素原子核的现象.3天然 放射线的性质.(见下页表)说明电离木领和贯穿本领之间的关系:a粒子是氨原子核,所以有很强的夺取其它原子的核外
11、电子的能力,但以损失动能为代价换得原子电离,所以电离能力最强的a粒子, 贯穿本领最弱;而丫光子不带电,只有激发核外电子跃迁时才会将原子电离,所以电离能力最弱而贯穿本领最强-4.衰变规律.(1)遵从规律: 质量数守恒(说明与“质量守恒定律”之区别);电荷数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说明:Y衰变是原子核 受激发产生的,一般是伴随a衰变或P衰变进行的,即衰变模式是:a+Y,B+y,没有a+B+ 丫这种模式!(3)半衰期:放射性原子核衰变掉一半所用时间.说明:某种原子核的半衰期与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无关,是核素自身性质的反映.【例1】 平衡下列衰变方程:分析:因为a衰变改变原子核的质量数而P第贝码页7.
12、总共总页数页衰变不能,所以应先从判断a衰变次数入手.每经过1次a衰 变,原子核失去2个基本电荷,那么,牡核经过6次a衰变后剩余的电荷数与铅核实际的电荷数之差,决定了 B衰变次数:答案:6, 4.(1)a粒子与氯核的动能之比;(2)若a粒子与氯核的运动方向与匀强磁场的磁感线垂直,画出轨迹示意图,并计算轨 道半径之比. 解:(1)衰变时动量守恒:O=ma V a +rarnvrn, (2)若它们在匀强磁场中,运动方向与磁感线垂直,轨道半径但衰变 时射岀的a粒子与反冲核(rn)都带正电荷,且动量大小相等,则它们在匀强磁场做圆周运动的轨迹是一对外切圆(图1),轨道半径和粒子电量成反比:【例4】 一束天
13、然放射线沿垂直电场线的方向从中间进入到两块平行带电金属板m、n之间的匀强电场中,试问: (1)射线-ii、iii各是哪种射线?(2) m、n各带何种电荷? 提示:参考天然放射线的性质.解:丫射线不带电,所以是ii (直线).设带电粒子打到金属板上的位置为X,偏转的距离都是d/2,根据公式qa =2e>代入上式,得比值所以i为a射线,iii为P射线,m带负电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理解什么是“天然放射现象”,掌握天然放射线的性质;(2)掌握原子核衰变规律,理解半衰期概念;(3)结合天然放射线的探测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2.在复习过程中,适当介绍天然放射性的
14、发现过程,以及有关科学家的事绩,对学生进行科学道德 与唯物史观的教育-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1)衰变规 律;(2)用电场和磁场探测天然射线的基木方法-2难点:用力 学和电学知识如何分析天然射线的性质.三.主要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回顾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经历,以 及贝可勒尔为了试验放射线的性质,用试管装入含铀矿物插在上衣口 袋中被射线灼伤.早期核物理学家多死于口血病(放射病)的故事(二)教学过程设计 天然放射性.1天然放射现象.某种物质自 发地放射出看不见的射线的现象.2.原子核的衰变:某种元素原子 核自发地放出射线粒子后,转变成新的元素原子核的现象.3天然 放射线
15、的性质-(见下页表) 说明电离本领和贯穿本领之间的关系:a粒子是氨原子核,所以有很强的夺取其它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力,但以损失动能为代价换得原子电离,所以电离能力最强的a粒子, 贯穿本领最弱;而丫光子不带电,只有激发核外电子跃迁时才会将原子电离,所以电离能力最弱而贯穿本领最强.4.衰变规律.(1)遵从规律: 质量数守恒(说明与“质量守恒定律”之区别);电荷数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说明:Y衰变是原子核 受激发产生的,一般是伴随a衰变或&衰变进行的,即衰变模式是:a+Y,B+y,没有a+B+ 丫这种模式!(3)半衰期:放射性原子核衰变掉一半所用时间.说明:某种原子核的半衰期与物理环境和化
16、学环境无关,是核素自身性质的反映【例1】 平衡下列衰变方程:分析:因为a衰变改变原子核的质量数而P衰变不能,所以应先从判断a衰变次数入手.每经过1次a衰 变,原子核失去2个基本电荷,那么,柱核经过6次a衰变后剩余 的电荷数与铅核实际的电荷数之差,决定了 P衰变次数: 答案6, 4.(1)a粒子与氯核的动能之比;(2)若a粒子与氨核的运动方向与匀强磁场的磁感线垂直,画出轨迹示意图,并计算轨 道半径之比.解:(1)衰变时动量守恒:O=ma V a +nirnvrn, (2)若它们在匀强磁场中,运动方向与磁感线垂直,轨道半径但衰变 时射岀的a粒子与反冲核(rn)都带正电荷,且动量大小相等,则它们在匀
17、强磁场做圆周运动的轨迹是一对外切圆(图1),轨道半径和粒子电量成反比:【例4】一束天然放射线沿垂直电场线的方向从中间进入到两块平行带电金属板m、n之间的匀强电场中,试问: (1)射线i、ii、iii各是哪种射线?(2) m、n各带何种电荷? 提示:参考天然放射线的性质.解:丫射线不带电,所以是ii (直线)-设带电粒子打到金属板上的位置为X,偏转的距离都是d/2,根据公式qa =2et代入上式,得比值所以1为a射线,iii为P射线,m带负电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理解什么是“天然放射现象” > 掌握天然放射线的性质;(2)掌握原子核衰变规律,理解半衰期概念;(3)结合天
18、然放射线的探测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2.在复习过程中,适当介绍天 然放射性的发现过程,以及有关科学家的事绩,对学生进行科学道德 与唯物史观的教育-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1)衰变规律;(2)用电场和磁场探测天然射线的基木方法-2难点:用力 学和电学知识如何分析天然射线的性质-三、主要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回顾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经历,以 及贝可勒尔为了试验放射线的性质,用试管装入含铀矿物插在上衣口 袋中被射线灼伤、早期核物理学家多死于口血病(放射病)的故事(二)教学过程设计 天然放射性.1天然放射现象.某种物质自 发地放射岀看不见的射线的现象.2.原子
19、核的衰变:某种元素原子 核自发地放出射线粒子后,转变成新的元素原子核的现象.3天然 放射线的性质.(见下页表)说明电离本领和贯穿本领之间的关系:a粒子是氨原子核,所以有很强的夺取其它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力,但以损失动能为代价换得原子电离,所以电离能力最强的a粒子, 贯穿木领最弱;而丫光子不带电,只有激发核外电子跃迁时才会将原子电离,所以电离能力最弱而贯穿本领最强-4.衰变规律.(1)遵从规律: 质量数守恒(说明与“质量守恒定律”之区别);电荷数守恒;动星守恒;能量守恒-说明:Y衰变是原子核 受激发产生的,一般是伴随a衰变或0衰变进行的,即衰变模式是:a+Y,B+y,没有a+B+ 丫这种模式!(3
20、)半衰期:放射性原子核衰变掉一半所用时间.说明:某种原子核的半衰期与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无关,是核素自身性质的反映【例1】 平衡下列衰变方程:分析:因为a衰变改变原子核的质量数而P衰变不能,所以应先从判断a衰变次数入手:每经过1次a衰变,原子核失去2个基本电荷,那么,柱核经过6次a衰变后剩余的电荷数与铅核实际的电荷数之差,决定了 3衰变次数: 答案6, 4.(1)a粒子与氯核的动能之比;(2)若a粒子与氯核的运动方向与匀强磁场的磁感线垂直,画岀轨迹示意图,并计算轨 道半径之比. 解:(1)衰变时动量守恒:O=ma V a +rarnvrn» (2)若它们在匀强磁场中,运动方向与磁感线垂
21、直,轨道半径但衰变 时射岀的a粒子与反冲核(rn)都带正电荷,且动量大小相等,则它们在匀强磁场做圆周运动的轨迹是一对外切圆(图1),轨道半径和粒子电量成反比:【例4】一束天然放射线沿垂直电场线的方向从中间进入到两块平行带电金属板m、n之间的匀强电场中,试问: (1)射线1、ii、iii各是哪种射线?(2) m、n各带何种电荷? 提示:参考天然放射线的性质.解:丫射线不带电,所以是ii (直线)-设带电粒子打到金属板上的位置为X,偏转的距离都是d/2,根据公式qa=2e,代入上式,得比值所以i为a射线,iii为P射线,m带负电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理解什么是"天然放
22、射现象”,掌握天然放射线的性质;(2)掌握原子核衰变规律,理解半衰期概念;(3)结合天然放射线的探测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2.在复习过程中,适当介绍天 然放射性的发现过程,以及有关科学家的事绩,对学生进行科学道德 与唯物史观的教育.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1)衰变规 律;(2)用电场和磁场探测天然射线的基木方法-2难点:用力 学和电学知识如何分析天然射线的性质-三、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回顾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经历,以 及贝可勒尔为了试验放射线的性质,用试管装入含铀矿物插在上衣口 袋中被射线灼伤.早期核物理学家多死于口血病(放射病)的故事(二)教学过
23、程设计 天然放射性.L天然放射现象:某种物质自 发地放射岀看不见的射线的现象.2.原子核的衰变:某种元素原子 核自发地放出射线粒子后,转变成新的元素原子核的现象-3天然 放射线的性质.(见下页表)说明电离木领和贯穿本领之间的关系:a粒子是氨原子核,所以有很强的夺取其它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力,但以损失动能为代价换得原子电离,所以电离能力最强的a粒子, 贯穿本领最弱;而丫光子不带电,只有激发核外电子跃迁时才会将原子电离,所以电离能力最弱而贯穿本领最强-4.衰变规律.(1)遵从规律: 质量数守恒(说明与“质量守恒定律”之区别);电荷数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说明:Y衰变是原子核 受激发产生的,一般是
24、伴随a衰变或&衰变进行的,即衰变模式是:a+Y,B+y,没有a+B+ 丫这种模式!(3)半衰期:放射性原子核衰变掉一半所用时间.说明:某种原子核的半衰期与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无关,是核素自身性质的反映.【例1】 平衡下列衰变方程:分析:因为a衰变改变原子核的质量数而P衰变不能,所以应先从判断a衰变次数入手:每经过1次a衰 变,原子核失去2个基本电荷,那么,牡核经过6次a衰变后剩余的电荷数与铅核实际的电荷数之差,决定了 B衰变次数:答案:6, 4.(1)a粒子与氯核的动能之比;(2)若a粒子与氯核的运动方向与匀强磁场的磁感线垂直,画出轨迹示意图,并计算轨道半径之比. 解:(1)衰变时动量守
25、恒:O=ma V a +rarnvrn,(2)若它们在匀强磁场中,运动方向与磁感线垂直,轨道半径但衰变 时射岀的a粒子与反冲核(rn)都带正电荷,且动量大小相等,则它们在匀强磁场做圆周运动的轨迹是一对外切圆(图1),轨道半径和粒子电量成反比:【例4】一束天然放射线沿垂直电场线的方向从中间进入到两块平行带电金属板m、n之间的匀强电场中,试问: (1)射线i、ii、iii各是哪种射线?(2) m、n各带何种电荷? 提示:参考天然放射线的性质.解:Y射线不带电,所以是ii (直线).设带电粒子打到金属板上的位置为X,偏转的距离都是d/2,根据公式qa =2e>代入上式,得比值所以i为a射线,i
26、ii为P射线,m带负电.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理解什么是“天然放射现象”,掌握天然放射线的性质;(2)掌握原子核衰变规律,理解半衰期概念;(3)结合天然放射线的探测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2.在复习过程中,适当介绍天 然放射性的发现过程,以及有关科学家的事绩,对学生进行科学道德 与唯物史观的教育.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1)衰变规 律;(2)用电场和磁场探测天然射线的基木方法-2难点:用力 学和电学知识如何分析天然射线的性质.三、主要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回顾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经历,以 及贝可勒尔为了试验放射线的性质,用试管装入含铀
27、矿物插在上衣口袋中被射线灼伤.早期核物理学家多死于口血病(放射病)的故事.(二)教学过程设计 天然放射性.L天然放射现象.某种物质自 发地放射出看不见的射线的现象.2.原子核的衰变:某种元素原子 核自发地放出射线粒子后,转变成新的元素原子核的现象.3天然 放射线的性质.(见下页表)说明电离本领和贯穿本领之间的关系:a粒子是氨原子核,所以有很强的夺取其它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力,但以损失动能为代价换得原子电离,所以电离能力最强的a粒子, 贯穿木领最弱;而丫光子不带电,只有激发核外电子跃迁时才会将原子电离,所以电离能力最弱而贯穿本领最强.4衰变规律.(1)遵从规律: 质量数守恒(说明与“质量守恒定律”
28、之区别);电荷数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说明:Y衰变是原子核 受激发产生的,一般是伴随a衰变或3衰变进行的,即衰变模式是:a+Y,P+y,没有a+g+ 丫这种模式!(3)半衰期:放射性原子核衰变掉一半所用时间-说明:某种原子核的半衰期与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无关,是核素自身性质的反映.【例1】 平衡下列衰变方程:分析:因为a衰变改变原子核的质量数而P衰变不能,所以应先从判断a衰变次数入手.每经过1次a衰 变,原子核失去2个基本电荷,那么,牡核经过6次a衰变后剩余 的电荷数与铅核实际的电荷数之差,决定了 B衰变次数: 答案6, 4.(1)a粒子与氯核的动能之比;(2)若a粒子与氯核的运动方向与匀强
29、磁场的磁感线垂直,画出轨迹示意图,并计算轨道半径之比. 解:(1)衰变时动量守恒:O=ma V a +rarnvrn,(2)若它们在匀强磁场中,运动方向与磁感线垂直,轨道半径但衰变 时射出的a粒子与反冲核(rn)都带正电荷,且动量大小相等,则它们在匀强磁场做圆周运动的轨迹是一对外切圆(图1),轨道半径和粒子电量成反比:【例4一束天然放射线沿垂直电场线的方向从中间进入到两块平行带电金属板m、n之间的匀强电场中,试问: (1)射线1、ii、iii各是哪种射线?(2) m、n各带何种电荷? 提示:参考天然放射线的性质.解:丫射线不带电,所以是ii (直线).设带电粒子打到金属板上的位置为X,偏转的距
30、离都是d/2,根据公式qa =2et qP =et代入上式,得比值所以i为a射线,iii为P射线,m带负电一、教学目标 L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理解什么是“天然放射现象”,掌握天然放射线的性质;(2)掌握原子核衰变规律,理解半衰期概念;(3)结合天然放射线的探测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2.在复习过程中,适当介绍天 然放射性的发现过程,以及有关科学家的事绩,对学生进行科学道德 与唯物史观的教育-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1)衰变规 律;(2)用电场和磁场探测天然射线的基木方法.2难点:用力 学和电学知识如何分析天然射线的性质-三.主要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回顾法国物理学
31、家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经历,以 及贝可勒尔为了试验放射线的性质,用试管装入含铀矿物插在上衣口 袋中被射线灼伤.早期核物理学家多死于口血病(放射病)的故事(二)教学过程设计 天然放射性.L天然放射现象.某种物质自发地放射岀看不见的射线的现象.2.原子核的衰变:某种元素原子 核自发地放出射线粒子后,转变成新的元素原子核的现象.3天然 放射线的性质.(见下页表)说明电离本领和贯穿木领之间的关系:a粒子是氨原子核,所以有很强的夺取其它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力,但以损失动能为代价换得原子电离,所以电离能力最强的a粒子, 贯穿本领最弱;而丫光子不带电,只有激发核外电子跃迁时才会将原子电离,所以电离能力最
32、弱而贯穿本领最强-4.衰变规律.(1)遵从规律: 质量数守恒(说明与“质量守恒定律”之区别);电荷数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说明:Y衰变是原子核 受激发产生的,一般是伴随a衰变或e衰变进行的,即衰变模式是:a+Y,B+y,没有a+B+ 丫这种模式!(3)半衰期:放射性原子核衰变掉一半所用时间.说明:某种原子核的半衰期与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无关,是核素自身性质的反映【例1】 平衡下列衰变方程:分析:因为a衰变改变原子核的质量数而P衰变不能,所以应先从判断a衰变次数入手.每经过1次a衰 变,原子核失去2个基本电荷,那么,柱核经过6次a衰变后剩余的电荷数与铅核实际的电荷数之差,决定了 3衰变次数:答
33、案:6, 4.(1)a粒子与氯核的动能之比;(2)若a粒子与氯核的运动方向与匀强磁场的磁感线垂直,画出轨迹示意图,并计算轨 道半径之比.解:(1)衰变时动量守恒:O=ma V a +nirnvrn, (2)若它们在匀强磁场中,运动方向与磁感线垂直,轨道半径但衰变 时射出的a粒子与反冲核(rn)都带正电荷,且动量大小相等,则它们在匀强磁场做圆周运动的轨迹是一对外切圆(图1),轨道半径和粒子电量成反比:【例4】一束天然放射线沿垂直电场线的方向从中间进入到两块平行带电金属板m、n之间的匀强电场中,试问: (1)射线1、ii、iii各是哪种射线?(2) m、n各带何种电荷? 提示:参考天然放射线的性质
34、.解:Y射线不带电,所以是ii (直线).设带电粒子打到金属板上的位置为X,偏转的距离都是d/2,根据公式qa =2e, qg =e>代入上式,得比值所以1为a射线,iii为P射线,m带负电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理解什么是“天然放射现象” > 掌握天然放射线的性质;(2)掌握原子核衰变规律,理解半衰期概念;(3)结合天然放射线的探测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2.在复习过程中,适当介绍天 然放射性的发现过程,以及有关科学家的事绩,对学生进行科学道德 与唯物史观的教育-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1)衰变规 律;(2)用电场和磁场探测天然射线的基木方法-
35、2难点:用力 学和电学知识如何分析天然射线的性质-三、主要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回顾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经历,以 及贝可勒尔为了试验放射线的性质,用试管装入含铀矿物插在上衣口 袋中被射线灼伤.早期核物理学家多死于口血病(放射病)的故事(二)教学过程设计 天然放射性1天然放射现象.某种物质自发地放射岀看不见的射线的现象.2.原子核的衰变:某种元素原子 核自发地放出射线粒子后,转变成新的元素原子核的现象.3天然放射线的性质.(见下页表)说明电离本领和贯穿本领之间的关系:a粒子是氨原子核,所以有很强的夺取其它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力,但以损失动能为代价换得原子电离,所以电离能力最强
36、的a粒子, 贯穿本领最弱;而丫光子不带电,只有激发核外电子跃迁时才会将原子电离,所以电离能力最弱而贯穿本领最强-4.衰变规律.(1)遵从规律: 质量数守恒(说明与“质量守恒定律”之区别);电荷数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说明.Y衰变是原子核 受激发产生的,一般是伴随a衰变或B衰变进行的,即衰变模式是:a+Y,B+y,没有a+B+ 丫这种模式! (3)半衰期:放射性原子核衰变掉一半所用时间.说明:某种原子核的半衰期与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无关,是核素自身性质的反映.【例1】 平衡下列衰变方程:分析:因为a衰变改变原子核的质量数而P衰变不能,所以应先从判断a衰变次数入手:每经过1次a衰 变,原子核失去
37、2个基本电荷,那么,牡核经过6次a衰变后剩余 的电荷数与铅核实际的电荷数之差,决定了 3衰变次数: 答案6, 4.(1)a粒子与氯核的动能之比;(2)若a粒子与氯核的运动方向与匀强磁场的磁感线垂直,画出轨迹示意图,并计算轨 道半径之比. 解:(1)衰变时动量守恒:O=ma V a +rarnvrrb (2)若它们在匀强磁场中,运动方向与磁感线垂直,轨道半径但衰变 时射岀的a粒子与反冲核(rn)都带正电荷,且动量大小相等,则它们在匀强磁场做圆周运动的轨迹是一对外切圆(图1),轨道半径和粒子电量成反比:【例4】一束天然放射线沿垂直电场线的方向从中间进入到两块平行带电金属板m、n之间的匀强电场中,试问: (1)射线i . ii、iii各是哪种射线?(2) m、n各带何种电荷? 提示:参考天然放射线的性质.解:丫射线不带电,所以是ii (直线)-设带电粒子打到金属板上的位置为X,偏转的距离都是d/2,根据公式qa =2et qg =e,代入上式,得比值所以i为a射线,iii为P射线,m带负电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肺癌晚期患者护理
- 代理食品经销商协议书
- 解除委托培养协议书
- 养牛场合作合同协议书
- 高校死亡赔偿协议书
- 食堂智能维护协议书
- 运动手环用户协议书
- 单位出租房消防协议书
- 酒店租赁会议协议书
- 衣服闲置转让协议书
- 科学上海会考试卷及答案
- 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防控规范操作手册与案例分析
- 大模型备案-落实算法安全主体责任基本情况-XX集团有限公司
-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培训
- 封闭管理的疫情防控课件
- 离婚协议书正规打印(2025年版)
- 门诊口腔院培训
- 世界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表
- 园林植物养护管理 项目4 任务4.5行道树整形修剪学习资料
- 房地产交易律师见证书范文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歌曲《世界赠予我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