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成长_第1页
家校合作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成长_第2页
家校合作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成长_第3页
家校合作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成长_第4页
家校合作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成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家校合作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成长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物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农村出现了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据统计 ,目前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因此产生了近2000万少年儿童留守在家里,其中14周岁以下的占到86.5%。家长背景离乡,大多数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家里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长辈生活,有的孩子甚至要寄宿在亲戚朋友家里。这些孩子缺少正常的家庭教育,自身发展尤其是思想品行、心理素质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但作为一个面临突出的问题而引起社会关注的群体,留守儿童在2002年以后

2、特别是2004年以后才引起广泛的关注。留守儿童问题一经提出,很快就引起政府高度重视。2004年5月3日,教育部专门召开了研究留守儿童问题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座谈会。2004年6月2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正式委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开展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中央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部在2004年6月1日-7月5日之间,设计、开发、回收、分析、整理了“农村学生情况调查表”,并结合实地调研访谈,分别对河北省丰宁县、甘肃省榆中县、泰安县、江苏省沭阳县、宿豫县等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进行了调研。调查对象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1-9年级在校生。在此调查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第一期调研报

3、告。调研报告中分别阐述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发展呈现的主要问题 ”、“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对策与建议”。目前教育发展研究所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关于“农村留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计划、方案、专家队伍。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也相应开展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例如: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掌握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找准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山东省蓬莱市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对新州区辛冲镇等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做了专题调研;劳物输出大省湖南省、安徽省也分别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专门的调查走访;北京市

4、对五区打工的农村流动父母及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访谈,从多个角度探测了留守儿童的生活和生存状况。近10年来,我国研究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学习状况、心理健康问题、安全问题、监护者类型及有效度、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等六方面展开了研究。通过各级部门的各项努力,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呈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我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浙江、辽宁等地提出诸多教育举措,如:“加强农村初中缺乏有效监护学生的教育”、“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强农村校外 活动场所建设”、“加强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等,确实满

5、足了留守儿童的特殊要求,同时也满足了整个社会受教育者的要求。阜蒙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属于国家级贫困县,每年在外打工者有4.5万多人,阜新镇2183名学生中,就有221人是留守儿童,为了深入探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为了能让他们健康成长,我们对全镇221名留守儿童及家长进行走访问卷等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一、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以上调查,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较差。虽然留守儿童的智力水平和其他孩子相差无几,但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自我约束力差,上课经常精神溜号,有的放学后到网吧上网,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我们在与留

6、守儿童讨论父母外出打工对他教育的影响时,很大一部分孩子都提到:“上课时总想和父母在一起时开心的事。” “在学习上得不到父母的帮助和指导,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分神。”“长期见不到父母很难过,看到其他孩子父母接送上学很羡慕,学习没劲头。” “贪玩,学习成绩赶不上别人,自己管不住自己,不愿意学习。”根据调查显示学习成绩优秀的接近20%,成绩差的达25%,与其他学生相比相差很多。(二)、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1-15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的不到满足,产生孤独感,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

7、躁;也有的孩子感觉没有父母的保护而变得胆小懦弱,缺乏与同伴的交流,缺乏自信。根据留守儿童反映,一些不懂事的男生总是欺负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受了气也没有父母撑腰。如果父母在家孩子被欺负,他们的父母肯定会找学校反映情况。这些孩子受欺负也不敢说,以后也变得越来越胆小怕事,只能选择自己玩的方式保护自己。(三)、父母不能尽教育职责,临时监护人对孩子放任、溺爱。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很少和孩子沟通交流,临时监护人对孩子父母也只是“报喜不报忧”,使父母不能及时了解孩子身体状况,学习情况和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把孩子完全托付给了临时监护人。据调查,留守儿童托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

8、的占93%,由叔叔、阿姨代管的占6%,由其他亲朋好友照顾的占1%。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管是祖辈,父辈或其他人,在他们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只要孩子吃饭穿暖,身体健康不生病,安全不出事就尽到了责任。在监护人中绝大多数是老年人,他们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肓,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或简单粗暴,或放任自流,还有甚者过度溺爱、护短。使一些留守儿童失去约束而性格失常,行为失落。(四)、安全隐患。对于自制力较弱,行为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但由于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

9、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事件屡屡发生,也成为了打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二、问题的成因(一)、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仅19亿亩,据测算,在农村现有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条件下,仅需1.5亿劳动力,而现实情况是农村人口近8亿,农村劳动力4.98亿,剩余劳动力近3.5亿,这就意味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要进入城市。流动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家庭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进城务工农民不可能将子女带在身边,因为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随之产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制度只限于农村,学生中、高考也要在户籍所在地,另外各地选用的教材也不相同,由于这些原因打工人员只

10、好将孩子留在老家形成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二)、从农村家庭现状来看,教育意识薄弱和教育方式不当是两大顽症。家庭教育作为儿童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童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有很多家长在增加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他们为了改善家庭生活,为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而往往选择前者,绝大多数农民没有认识到教育是最大的投资,却认为是最大的负担。另外,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致使留守儿童出现了学习、品行、心理等方面的问题。(三)、从学校教育来看,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监护不够。教师的关注是儿童形成学习

11、动机的外部动因之一。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存在的各种问题,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教师耐心细致的关怀,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不能给予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和心理等方面一些特别的帮助和支持,临时充当留守儿童父母的角色。三、对策与建议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作为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伴随农村劳动力转移而产生的新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将长期存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涉及一代农村未成年儿童健康成长、农村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是关系家庭和睦、社会稳定、民族发展的大事,亟待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一)、强化

12、政府统筹,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作用。一是在政策体制上,“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使更多的农民工子女能够进入城市学校就读,使原来的留守儿童逐步过渡为流动儿童,从根本上杜绝城市学校对流动儿童的歧视性待遇和收费,确保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实施。”二是加快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创造就业岗位,让农村群众就近务工,促使已经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逐步回流。”使大批的“留守儿童”逐渐成为“非留守儿童”。三是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加强和改善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加大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使寄宿学校变成留守儿童“暂时的家”,使家庭教育的

13、空白能从学校教育得到填补。(二)、完善学校教育,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一是学校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家访制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心理咨询工作制度等,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建立“三知、三多、三沟通”机制(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监护人情况、父母外出打工去向电话联系等方面要知情;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多长展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监护人所在学校教师和代管人沟通),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三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创设心理咨询室、咨询信箱、亲情热线电话等,使留

14、守儿童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得到及时矮正。四是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和老师要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人的自我意识首先是他人态度的反应,“在产生对他人的知觉(即社会知觉)之前,是不可能有自我表现的。我们是谁,我们是什么,都起源于社会的界定。也就是是说,别人怎样看待我们,或者我们认为别人怎样看待我们,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怎样看待自己。”因此,教师作为儿童生活中的重要“别人”,应该以积极的眼光,正面的态度,接纳和宽容的心理面对儿童。一个宽容和接纳的外在环境,有助于儿童良好的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发展,而这种良好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又将鼓励他们形成对社会良好的认知、情感和行为,鼓励他们

15、更加积极主动和充满自信的与外界交往。同时要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组织班队会让留守儿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他们亲情缺失对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开展“一对一”同伴互帮互助活动,帮助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提高学业成绩,发现留守儿童身上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五是创新家长学校机制,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定期开展留守儿童监护人培训,给予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充分利用节假日外出人员集中返乡之机,举办留守儿童家长培训班,与家长交流,帮助他们掌握家教知识和方法,提高教育孩子的意识。六是充分利用农村村小撤并后闲置的教室和师资,对她们做进一步培训,做留守儿童的“代理妈妈”,给予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和心理等方面一些特别的关心和帮助。(三)、充分发挥村(社区)功能,建立农村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儿童教育是家庭、学校、村(社区)共同的责任。村(社区)可建立家教咨询站、家教服务中心,由村(社区)党支部领导,团支部、妇代会组织开展家教服务工作,有条件的村也可利用村活动室开展一些娱乐和教育为一体的活动,使留守儿童有地方活动、娱乐,改变单调的生活;鼓励社会力量创办留守儿童之家、托管托教中心等留守儿童服务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看护、学习、教育、生活、安全等服务;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联系,形成政府、村(社区)、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