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阶段示范性金考卷四本卷测试内容:第二部分第一、二章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我国沿海某市2011年人口金字塔(黑色部分表示外来人口)图,回答12题。1. 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年代是20世纪()A. 40年代 B. 60年代C. 80年代 D. 90年代解析:由图可以看出,4045岁的人口占比重最大,说明距2011年4045年以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即20世纪60年代。答案:B2. 该市人口增长模式最有可能是()A. 高低高 B. 高高低C. 高高高 D. 低低低解析:由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05岁人口的比例较低,再结合该
2、城市分布在我国沿海地区,可知该城市是“低低低”的人口增长模式。答案:D某地区2012年人口总量2 443万,城镇人口1 452万(外来人口有520万),农村人口991万。下图为该地区部分人口资料图。读图完成35题。3. 目前,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特点为()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B.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C.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解析:该地区人口出生率在1%左右,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答案:D4. 影响该地区城镇与乡村人口老龄化差异的直接因素是()A.
3、 人口政策B. 医疗条件C. 人口迁移D. 经济水平解析:该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高于城镇,原因是农村人口迁入城镇,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答案:C5. 上题直接因素对该市的影响有()A. 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B. 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C. 减少了该市被抚养人口的数量D. 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解析:人口迁入在提供劳动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答案:D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总数为133 972万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 390万人,年均增长0.57%。下图为我国第五次与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对比统计图。据此完成67题。6. 下列关于我国人
4、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善十年间,人口出生率下降现阶段影响我国人口总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迁移十年间,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A. B. C. D. 解析: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于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读图可知,第六次人口普查014岁的人口明显减少,说明十年间,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现阶段影响我国人口总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的自然增长。答案:D7. 目前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有()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每年净增人口多人口老龄化明显劳动力数量急剧下降A. B. C. D. 解析:读图可知,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第六次人口普查60岁及以上人口明显增加,说明我
5、国人口老龄化明显;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每年净增人口多。答案:C2014·咸阳一模某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持续增长,下图示意该地区25人/平方千米等人口密度线的变化。读图回答89题。8. 对该地区人口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A. 西北多、东南少 B. 分布比较均匀C. 东南多、西北少 D. 单位面积减少解析:由题目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且人口持续增长,表现为25人/平方千米等人口密度线由西北向东南扩张,因此其人口分布是西北多、东南少。答案:A9. 若图中闭合圆圈处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域,其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A. 有河流经过 B. 资源开发程度高C. 交通便利 D. 地势高
6、峻 解析:水源充足、资源开发程度高和交通便利都是吸引人口迁入的因素;地势高峻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口密度小。答案:D据统计,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我国学者考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氏重要发源地,随着经济重心东移,李姓人逐渐迁移到河南,使河南成为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据此回答1011题。10. 李姓人由甘肃向河南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气候因素 B. 政治因素C. 经济因素 D. 文化教育解析:由材料可知,经济重心东移吸引甘肃李姓人向河南迁移,所以李姓人由甘肃向河南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答案:C11. 近30多年来,下列省份中姓氏越来越复杂的是()A
7、. 甘肃省 B. 河南省C. 四川省 D. 广东省解析: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广东省经济发展迅速,吸引大量外省人口向广东迁移,使广东省的姓氏变得越来越复杂。答案:D下表为我国西北某省区2013年人口统计表(单位:万人),读表回答1213题。2013年常住人口 114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良好的生存环境1262013年常住人口增加3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最大可容纳人口数19012. 读表可知,该省区()A. 环境人口容量为114万人B. 人口合理容量为190万人C. 人口合理容量为126万人D. 环境人口容量为126万人解析:环境人口容量为一个地区的最大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为一个地区在维
8、持较好环境和生活质量前提下的人口容量,故该省区的人口合理容量为126万人,环境人口容量为190万人。答案:C13. 下列该省区扩大人口合理容量的途径,合理的是()A. 大面积毁林开荒B. 大力发展高科技工业C. 限制经济发展D. 提高资源利用率 解析:该省区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来扩大人口合理容量。大面积毁林开荒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西北地区科技不发达,目前不适宜大力发展高科技工业;西北地区需要大力发展经济。答案:D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中小城市的空间结构。读图完成1415题。14. 图中A、B、C代表的依次是()A. 石油化学工业区、行政商务区、精细化工区B. 行政商务区、精细化工区、石油
9、化学工业区C. 精细化工区、石油化学工业区、行政商务区D. 行政商务区、石油化学工业区、精细化工区解析:由图可知,A功能区位于市中心,岸线为生活海岸线,可推断A功能区为行政商务区;B功能区靠近港区及石化配套区,为石油化学工业区;则C功能区为精细化工区。答案:D15. 该城市()A. 空间形态受交通的影响显著B. B功能区地租水平最高C. 高级住宅区向东北沿海扩展D. 服务业高度发达解析:该城市的形态为条带状,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受地形影响显著;A功能区为行政商务区,地租较高,B功能区为工业区,地租较低;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于环境优美的地区,该地区东北方向为旅游区,且位于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区,
10、环境好,故高级住宅区会向东北沿海扩展;该城市石化工业区及精细化工区所占面积较大,反映出该城市工业较为发达。故选C。答案:C下面是某市新城区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题。16. 图中甲、乙、丙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A. 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B. 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C. 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D. 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解析:由图可知,甲位于城区边缘,且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应为工业区;乙位于市中心,应为商业区;丙的面积最大,且分布在商业区外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应为住宅区。答案:C17. 该市新城区计划建污水处理厂,最适宜布局在()A. 处 B. 处C. 处 D. 处解析:为避免污染水源,
11、污水处理厂应布局在河流下游,处位于河流下游,适宜布局污水处理厂。答案:D读我国东部某城市等地租线分布图,回答1819题。18. 沿图中四条线,交通通达度最好的是()A. OAB. OBC. OCD. OD解析:图中四条线中OA线地租等值线向外凸出,说明沿线交通通达度高。答案:A19. 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地理事物,分布比较合理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解析:通过等高线判断河流由甲地流向乙地,甲地位于河流的上游应布局自来水厂;丙地修建铁路经过市区,带来噪声污染和安全隐患;丁地位于城区的西南(注意指向标)、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布局钢铁厂对城区污染小,且靠近河流用水方便。答案:D下
12、图为我国某地区城市群图,图中圆圈大小代表城市的人口规模,圆圈越大,城市人口规模越大。读图回答2021题。20. 关于图中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大小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上海市等级最高,服务范围最大B. 图中杭州市与上海市是同等级城市C. 图中宁波市与杭州市城市等级相同,服务范围一致D. 无锡市与苏州市等级相同,所以服务范围也一致解析:由图可知,上海市城市的人口规模最大,所以图中它的等级最高,服务范围最大;从城市人口规模上看,杭州市比上海市等级低,宁波市比杭州市等级低;无锡市与苏州市虽然城市等级相同,但服务范围还受到周围城市的影响,故无锡市的服务范围与同等级的苏州市服务范围不同。答案:A
13、21. 关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和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相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是完全重叠的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取决于其城市面积的大小和行政级别的高低城市服务范围包括城市本身及其周边的农村地区A. B. C. D. 解析:在同一区域中,相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不会完全重叠,但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会出现层层嵌套的现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等级,其服务范围包括城市本身及其周边的农村地区,所以是正确的。 答案:D下图为某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读图回答2223题。22. 该国最有可能是()A. 中国 B. 英国C. 印度 D. 日本解析:由200
14、0年该国城市化水平达到78.70%可以判断出,该国为发达国家,排除A、C选项;由图可知,该国1947年城市化水平还较低,起步较晚,而英国是世界上最先开始产业革命的国家,也是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所以该国最有可能为日本。答案:D23. 1965年后,该国城市化的特点是()城市人口减少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人口大规模向乡村迁移城市化速度减缓A. B. C. D. 解析:由图可知,1965年后,该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即城市人口比重上升),但速度减缓,进入郊区城市化阶段,一部分城市人口由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但城市人口并没有减少。答案:D下图为某城市空间扩张示意图。读图回答2425题。24. 该图反映出该
15、地区城市化的主要表现为()A. 城市人口数量增加B. 城市用地面积增加C. 城市人口比重增加D. 城市人口密度增加解析:由图可以看出,19512000年,该城市城区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即该地区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城市用地面积增加。答案:B25. 该地区城市化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问题是()A. 环境质量下降B.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C. 生物多样性增加D. 地下水储量增加解析:城市化发展过程伴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城市人口激增、工业的迅速发展可能会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该城市注重城市的规划建设,规划范围与城市发展规模的差异逐渐缩小,表明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逐渐协调;随着城区面积的增加,部分农
16、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用地,植被遭到破坏,再加上城市硬化地面等的增多,易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由于地表植被减少,建设用地增加,地表水和雨水下渗减少,地下水储量也会减少。答案:A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综合题(共50分)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十二五”期间,宁夏实施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工程,让35万贫困人口告别西海固(宁夏南部地带,为黄土丘陵区),实现异地安家、异地创业、异地致富。下表为生态移民移出县西吉县和移入区红寺堡部分自然要素统计表。海拔(m)年降水量(mm)年平均蒸发量(mm)年均温()年积温(10 )水资源总量(m3)人均水资源量(m3)年日照时数(小时)西吉1 68
17、82 6333505001 370.85.32 3008.12万1602 254.92 963.1红寺堡1 2401 4502512 3878.73 2002.02亿1 0412 9003 550(1)简述实施生态移民的自然原因及生态影响。(6分)(2)简析生态移民的社会经济意义。(4分)(3)红寺堡适合发展种植业还是畜牧业?请阐述理由。(4分)解析:第(1)问,生态移民的自然原因应从地形、土壤、环境承载力等方面分析;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第(2)问,从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方面分析即可。第(3)问,从自然条件,如气候、水资源、土地类型等方面分析适合的农业类型,合理即可。答案:
18、(1)原因:迁出区主要为山地、丘陵地形;干旱,缺水,土壤贫瘠;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小。(2分)影响:减轻迁出区生态环境的压力,有利于生态的自然恢复和重建;对迁入区不合理的开发,易导致土地盐碱化、荒漠化等问题。(4分)(2)促进迁入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农牧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解决居民的就业问题,提高收入水平;加强迁入区和迁出区的社会文化交流;调整人口分布等。(4分)(3)畜牧业。理由:降水少,蒸发旺盛,日照时数多,适合发展畜牧业。(4分)或种植业。理由:宜农荒地多,日照强,昼夜温差大,水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种植业。(4分)27. 读我国人口金字塔图,回答问题。(12分)(1)通常按年
19、龄把人口划分为少年人口(014岁)、青壮年人口(1564岁)和老年人口(65岁)。结合图示信息。说出我国19822010年少年人口、青壮年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的变化。(2分)(2)分析导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3)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生育政策有所放宽,一些省(区、市)陆续实施了“单独两孩”政策。结合个人的理解,对其中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释。(4分)解析:第(1)问,由图可知,我国014岁人口比重在下降,青壮年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在升高。第(2)问,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变化的原因应分别从影响死亡率和出生率的因素方面分析,青壮年人口比重变化的原因应主要从年龄变化上分析。第(3)问
20、,随着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社会养老负担加重,要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需要改善年龄结构,放宽计划生育政策。答案:(1)少年人口比重在下降,青壮年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在升高。(2分)(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死亡率下降,人们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升高;(2分)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抚养子女成本增加及社会养老保障的完善使人们不想再要更多的孩子,因此人口出生率下降,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2分)随着年龄的增加,原先占比重较大的少年儿童成长为青壮年,导致青壮年人口比重升高。(2分)(3)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不断增加,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有利
21、于提高人口出生率,改善人口年龄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4分)28. 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不同人口规模城市的发展存在差异。读图回答问题。(12分)(1)说明建国以来我国不同人口规模城市占总数比例的变化。(2分)(2)分析上题所述变化可能产生的问题。(4分)(3)针对不同规模城市的发展特点,我国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推进城市化的良性发展?(6分)解析:第(1)问,读图可知,不同人口规模的城市占总数比例的变化存在着差异,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快速增加,中等城市先增后减,小城市先减后增。第(2)问,首先,不同规模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易造成大中小城市比例失调
22、,不利于城市化的良性发展,还容易造成人口过度向大城市集中,进而带来诸多城市化问题。第(3)问,应根据不同规模城市发展产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对于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发展过快导致大中小城市比例不协调的问题,要控制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分散城市职能;对于大城市带来的“城市化病”,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而对于中小城市发展较慢的问题,则应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扩大城市人口规模,增加城镇密度。答案:(1)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快速增加,中等城市先增后减,小城市先减后增。(2分)(2)大中小城市比例不协调,制约城市化的良性发展;大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等问题。(4分)(3)对于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控制其人口规模,分散城市职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3分)对于中小城市,要调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范本指南留置担保合同
- 个人服务合同
- 房地产销售合作合同协议书范本
- 美容师实习生聘用合同
- 纱线采购合同模板
- 个人过桥资金借款合同
- 工程施工合同协议书范文
- 暖通工程承包合同
- 环境卫生承包合同范本
- 长期供货合同范本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 公路电子收费系统安装合同范本
- 2021年全国高考物理真题试卷及解析(全国已卷)
- 综合实践项目 制作水族箱饲养淡水鱼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鲁科版生物六年级上册
-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9代替HJ 25.3-2014)
- JJG 692-2010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
- 徐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 饮料对人体的危害1
- 数字经济学导论-全套课件
- 中考记叙文阅读
- 产科沟通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