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1:采矿工程专业(函授)毕业设计规范及毕业设计大纲采矿工程专业(函授)毕业设计规范一、毕业设计的目的和任务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学习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对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一次系统地总结,并结合实际条件加以综合运用,以巩固和扩大所学的知识、巩固和发展学生的运算和绘图的工程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丰富学生的生产实际知识。在毕业设计中,通过对某一理论或生产实际问题的深入分析研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和科研能力。二、毕业设计资格学生必须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完成所有的课程设计、教学实习,并取得合格成绩后
2、,才准许做毕业设计。三、完成毕业设计遵循的原则按地质条件,完成一个矿井的初步设计的主要内容,按照毕业设计大纲的要求进行,完成大纲规定的全部工作量。设计中必须贯彻党和政府的指示,遵守煤炭工业部颁发的煤矿安全规程以及其他有关的规范、规定和决议。毕业设计中必须注意生产安全和改善矿工的劳动条件;要因地制宜地采用现代采矿新技术;尽可能地简化生产系统、缩短建井工期和减少初期工程量,提高采掘工作面单产和单进;尽可能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原材料消耗,以获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实现矿井高产高效;尽可能地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四、毕业设计的选题和进行方式毕业设计原则上以矿井的自然地质条件和煤层赋存条件为依据,必要时
3、可对具体条件作某些修改,但对地质条件和煤层赋存条件不能简化太多,修改的部分必须征得指导教师同意。毕业设计题目确定后,一般不得轻易改变。必需修改题目时,须取得指导教师的同意。毕业设计的全部内容应由每个学生独立进行和完成。毕业设计大纲中规定的章节顺序,只是规定了说明书编写的顺序,并不表示设计顺序,由于设计中有许多章节是相互交错的,因此在进行设计时,有时后面的章节要先行设计,有时只能按选定的数值进行计算,待其他部分完成后,再修改原来选定的数值重新计算。在安排设计顺序时,应充分考虑这种特点,尽量减少这种返工修改的过程,同时,应当把这种性质的修改看成是设计过程的深入,是使设计更接近正确和合理的过程。在设
4、计过程中,为保证设计进度,同时应当注意避免由于疏忽或决定错误而造成较大工作量的返工修改,以免影响设计进度。采矿工程专业(函授)毕业设计大纲(一)毕业设计题目第一章 矿井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第一节 矿井概述矿井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交通条件,居民点分布情况。区内煤矿分布及其他工业和农业生产情况,可供矿井建设和生产用的原料和建筑材料的供应情况,矿井的电力供应来源。矿井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温度,结冻期和冻土深度,年平均降雨量和最大降雨量,主导风向和最大风速。矿井的水文情况:河流、湖、泊、沟渠的分布,平均流量和最大流量。历年最高洪水位,工业及居民用水的水源、水质及供应情况。第二节 井田地质
5、特征井田的地形,井田的勘探程度,井田煤系地层概述,地质综合柱状。附地质综合柱状图。井田的地质构造、最主要的地质变动。如断层、褶曲和错动等,其分布情况。岩浆侵入活动和岩溶塌陷现象及其对煤层的影响。井田的水文地质特征。地下含水层情况,岩层的透水性,井田涌水量(分最大涌水量和正常涌水量)。第三节 煤层特征煤层埋藏条件:走向方位,倾向和倾角及其变化,煤层的露头深度与风化带深度。煤层群的层数,各煤层的最大、最小和平均厚度,稳定性和各煤层间的最大、最小和平均间距。附煤层特征表。煤层的围岩性质:各煤层的顶板和底板岩石组成,厚度、硬度、容重,松散系数,及其他与开采有关的特征。煤的特征:煤的工业分析及元素分析,
6、各煤层的牌号及其用途,煤的硬度,容重和解理性,煤层含有夹石的情况,煤的含瓦斯性及相对瓦斯涌出量,煤的自燃性及自燃发火期,煤尘爆炸危险性及爆炸指数。本节应有必要的插图和表格。第二章 井田境界和储量第一节 井田境界说明井田四周境界及其确定的依据。说明开采上限和下部边界有无扩大的可能性。井田的走向长度、倾斜长度(包括最大、最小、平均值),井田的水平宽度及井田的水平面积。第二节 矿井工业储量和可采储量说明井田勘探类型,钻孔及勘探线分布情况,储量等级的圈定。煤层最小可采厚度。确定和计算井田边界煤柱、矿井工业场地、井筒、地面建筑物、防水和河流等安全煤柱,并绘制工业场地煤柱,以插图形式列入说明书中。确定各煤
7、层的采(盘)区或带区设计损失及开采上限。按不同标高(或开采水平)计算的矿井可采储量。分煤层按不同标高(或水平)将工业储量和可采储量计算结果汇编成表。第三章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第一节 矿井工作制度确定矿井的年工作日数,每日出煤班数,每班工作小时数。确定矿井每昼夜净提升小时数。第二节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确定矿井设计的年生产能力,并说明确定的依据。核算矿井及第一水平的服务年限是否符合煤炭工业设计规范的规定。第四章 井田开拓第一节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1、确定井硐形式、数目、位置及坐标(包括主井、副井和风井)。2、确定工业场地位置、形状和面积。3、确定开采水平的数目、位置和标高
8、;各水平的垂直高度;上山、上下山或下山开采;阶段的数目和斜长;采(盘)区或带区的划分和布置。4、确定煤层群分组和组间联系方式;煤层生产能力;主要开拓巷道大巷及井底车场的布置和数目。5、确定矿井开拓延深及深部开拓布置方案6、确定矿井水平间、采(盘)区或带区间、煤组和煤层间接替顺序。在确定上述开拓内容的基础上,用方案比较法确定合理的矿井开拓系统,参加技术经济比较的开拓方案至少要有2个。根据最后确定的开拓系统绘制矿井开拓平面图及剖面图。对参加比较的各个开拓系统方案应绘制示意图插入说明书中。第二节 矿井基本巷道一、井筒确定主井、副井及风井的断面形状和断面布置。确定井筒净断面和掘进断面尺寸,井壁材料及厚
9、度。要求绘制的说明书插图有:主井、副井和风井断面图。二 、井底车场确定井底车场的型式和布置形式。说明井底车场调车方式。要求绘制插图:井底车场平面布置图(应包括线路、巷道及硐室布置)。三、主要开拓巷道确定运输大巷、主石门、采(盘)区或带区石门、总回风道等主要开拓巷道的断面形式和断面大小,支护方式,并对掘进的工艺与支护进行简单设计,巷道断面大小应符合运输和通风的要求。要求绘制的说明书插图有:运输大巷、主石门、采(盘)区或带区石门、总回风道等主要开拓巷道断面图。第五章 采(盘)区设计第一节 煤层的地质特征详细说明设计采(盘)区或带区内可采煤层(特别是主要可采层)的厚度、倾角、煤层结构;煤的牌号、硬度
10、、容重以及它们的变化情况;说明顶底板岩层的组成,物理力学特性;煤层的瓦斯和水文地质情况,煤尘的爆炸性和自燃发火危险性;煤层的主要地质构造,与邻近煤层的开采关系其他与开采有关的特征(如与采(盘)区或带区对应的地面有无村庄、湖泊、河流、铁路及高压线等)。第二节 采(盘)区或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要求对首采(盘)区或带区或指定设计采(盘)区或带区进行详细设计,并按首采(盘)区或带区(带区)或指定设计采(盘)区或带区(带区)煤层的实际赋存情况绘制图纸。确定采(盘)区或带区的走向长度,采(盘)区或带区内各种煤柱尺寸,采(盘)区或带区内的区段斜长和数目或带区内的分带斜长和数目。确定采区上(下)山,区段平巷
11、、区段集中巷和它们之间的联络巷道的形式、位置和布置方式。盘区开采时,确定盘区内各种巷道的位置和布置方式。倾斜长壁开采时,要布置出至少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分带。确定采(盘)区或带区内煤层开采顺序,同时生产的煤层和回采工作面数目,若布置上、下分层,上、下煤层,上、下区段间或相邻分带间同采时,应绘出工作面的超前距离。确定采(盘)区或带区内工作面的接替顺序。确定采(盘)区或带区通风和通风设施,运输(煤、矸、材料设备)系统。绘制采(盘)区或带区巷道布置平面图及剖面图。确定采(盘)区或带区内各种巷道的掘进方法。确定采(盘)区或带区生产能力,计算采(盘)区或带区采出率。要求绘制的说明书插图有:主要准备巷道断面图
12、。第三节 采(盘)区或带区车场选型设计确定采(盘)区或带区上、中和下部车场的形式、线路布置和调车方式。确定采(盘)区或带区主要硐室的布置。绘制上、中和下部车场说明书插图。第六章 采煤方法第一节 采煤工艺方式根据设计采(盘)区或带区的地质条件和煤层赋存条件,经详细论证后确定主要可采煤层和其他可采层的采煤工艺方式及相应的采煤机械化程度。确定回采工作面长度,工作面推进方向和推进度,厚煤层分层开采时,确定分层方式,分层厚度及分层开采顺序。确定回采工作面的破煤、装煤方式,选择采煤机或其他破煤、装煤机械;确定回采工作面运输方式,选择运输机;确定回采工作面支护方式,选择支架,确定布置方式,确定工作面上、下出
13、口的支护方式;确定工作面采空区处理方法,控顶距离,特种支架的类型、规格和布置方式、回柱方法和设备。厚煤层放顶煤开采时,确定采放比,放煤步距,放煤方式。厚煤层分层开采时,确定人工假顶材料和假顶的铺设方法。各工艺过程安全注意事项。组织回采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并编制正规循环作业图表。绘制工作面布置图(或采煤方法图)。第二节 回采巷道布置根据采用的采煤工艺方式,确定回采巷道布置方式。回采巷道断面大小及确定依据,方向及坡度要求,施工技术等。回采巷道支护方式,回采巷道在煤层中的相对位置。第七章 矿井运输与提升第一节 矿井运输1、概述简述井下运输设计的原始条件和数据,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矿井工作制度,煤层倾角
14、,煤及矸石的容重,矿井瓦斯等级,煤尘爆炸性,井下运输系统(从回采工作面直到井底车场)及各环节的运输方式(包括煤、矸石、材料设备、人员),确定运输距离和货载量。2、采(盘)区或带区运输设备选择选择回采工作面、区段平巷、区段集中巷和采区上、下山或回采工作面、分带斜巷、分带集中斜巷各环节运输设备的类型、规格和所需台数。采(盘)区或带区运输设备一般只需根据运量、运距、倾角和货载性质等条件直接从运输设备技术特征表中选出即可,不必进行选型设计计算。对区段平巷和区段集中巷内的辅助运输,只简述其运输方式。3、大巷运输设备选择确定大巷运输方式:电机车运输或胶带输送机运输。第二节 矿井提升1、概述简述矿井提升设计
15、的原始条件和数据,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矸石量,矿井工作制度,开拓方式,井筒特征,水平数目及标高,矿车类型,煤和矸石的容重和松散系数,矿井瓦斯等级,煤尘爆炸性,矿井服务年限,最大班下井人数等。确定主、副提升方式。2、主副井提升主井采用绞车提升时,确定提升容器型式和规格。主井采用胶带输送机提升时,确定胶带输送机类型和规格。直接选择副井提升容器型式和规格。第八章 矿井通风及安全第一节 矿井通风系统选择选择矿井抽出式或者压入式通风方法,以及中央式、对角式或者混合式通风方式;确定采区和回采工作面通风方式;注明风流方向和风量以及主要通风设施(风桥、风门、风墙等);注明主要通风机和局部通风机的位置。第二节 采
16、(盘)区或带区及全矿所需风量分别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矿井沼气和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风量。确定采(盘)区或带区及全矿的风量分配并确定矿井所需总风量。第三节 防止特殊灾害的安全措施说明设计矿井可能发生的特殊灾害(如瓦斯和煤尘爆炸,煤及瓦斯突出,自燃发火、突然涌水或其他),并说明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第九章 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设计矿井的基本技术经济指标按下表的格式完成。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技术经济指标项目单位数量或内容1煤层牌号2可采煤层数目层3可采煤层总厚度M4煤层倾角°5(1)矿井工业储量万t(2)矿井可采储量万t6(1)矿井年工作日数d(2)日采煤班数班7(1)矿井年生产能力
17、万t/a(2)矿井日生产能力t/d8矿井服务年限a9矿井第一水平服务年限a10井田走向长度m井田倾斜长度m11瓦斯等级瓦斯相对涌出量m3/t/d12通风方式13(1)矿井正常涌水量m3/h(2)矿井最大涌水量m3/h14开拓方式(指井硐形式、水平数)15(1)第一水平标高m(2)最终水平标高m16(1)生产的工作面数目个(2)备用的工作面数目个17采煤工作面年进度m18(1)移交时井巷工程量m(2)达产时井巷工程量m19开拓掘进队数个20大巷运输方式21矿车类型22电机车1类型台数23设计煤层采煤方法24(1)工作面长度(2)工作面推进度(3)工作面坑木消耗量(4)工作面效率(5)工作面成本m
18、m/月m3/千tt/工元/t附件:毕业设计进度及时间安排建议章节内 容时间(周)要 求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矿井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井田境界和储量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井田开拓34说明书底稿井田开拓平面图底图井田开拓剖面图底图第五章第六章采(盘)区设计采煤方法2采(盘)区或带区巷道布置平面图采(盘)区或带区巷道布置剖面图底图工作面布置图(或采煤方法图)工作面循环图表第七章矿井运输及提升1第八章矿井通风及安全1第九章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以表格形式列出抄写绘图3.5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绘毕业设计大图中文摘要,英语摘要装订评阅0.5装订、教师评阅共计1516说明书 页,大图5张采矿工程专
19、业(函授)毕业设计大纲(二)毕业设计题目第一章 矿井地质第一节 矿井概述矿井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交通条件,居民点分布情况。区内煤矿分布及其他工业和农业生产情况,可供矿井建设和生产用的原料和建筑材料的供应情况,矿井的电力供应来源。矿井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温度,结冻期和冻土深度,年平均降雨量和最大降雨量,主导风向和最大风速。矿井的水文情况:河流、湖、泊、沟渠的分布,平均流量和最大流量。历年最高洪水位,工业及居民用水的水源、水质及供应情况。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征井田的地形,井田的勘探程度,井田煤系地层概述,地质综合柱状。附地质综合柱状图。井田的地质构造、最主要的地质变动。如断层、褶曲和
20、错动等,其分布情况。岩浆侵入活动和岩溶塌陷现象及其对煤层的影响。井田的水文地质特征。地下含水层情况,岩层的透水性,井田涌水量(分最大涌水量和正常涌水量)。第三节 煤层特征煤层埋藏条件:走向方位,倾向和倾角及其变化,煤层的露头深度与风化带深度。煤层群的层数,各煤层的最大、最小和平均厚度,稳定性和各煤层间的最大、最小和平均间距。附煤层特征表。煤层的围岩性质:各煤层的顶板和底板岩石组成,厚度、硬度、容重,松散系数,及其他与开采有关的特征。煤的特征:煤的工业分析及元素分析,各煤层的牌号及其用途,煤的硬度,容重和解理性,煤层含有夹石的情况,煤的含瓦斯性及相对瓦斯涌出量,煤的自燃性及自燃发火期,煤尘爆炸危
21、险性及爆炸指数。本节应有必要的插图和表格。第二章 矿井生产现状第一节 井田境界说明井田四周境界及其确定的依据。说明开采上限和下部边界有无扩大的可能性。井田的走向长度、倾斜长度(包括最大、最小、平均值),井田的水平宽度及井田的水平面积。第二节 矿井工作制度确定矿井的年工作日数,每日出煤班数,每班工作小时数。确定矿井每昼夜净提升小时数。第三节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确定矿井设计的年生产能力,并说明确定的依据。核算矿井及第一水平的服务年限是否符合煤炭工业设计规范的规定。第四节 矿井开拓系统简述矿井当前开拓系统:1、井硐形式、数目、位置及坐标(包括主井、副井和风井)。2、工业场地位置、形状和面积。
22、3、开采水平的数目、位置和标高(含井底车场、开拓巷道介绍);各水平的垂直高度;上山、上下山或下山开采;阶段的数目和斜长;采(盘)区或带区的划分和布置。4、煤层群分组和组间联系方式;煤层生产能力;主要开拓巷道大巷及井底车场的布置和数目。5、矿井开拓延深及深部开拓布置(可选)6、矿井水平间、采(盘)区或带区间、煤组和煤层间接替顺序。绘制矿井开拓平面图。第三章 采(盘)区设计第一节 煤层的地质特征详细说明设计采(盘)区或带区内可采煤层(特别是主要可采层)的厚度、倾角、煤层结构;煤的牌号、硬度、容重以及它们的变化情况;说明顶底板岩层的组成,物理力学特性;煤层的瓦斯和水文地质情况,煤尘的爆炸性和自燃发火
23、危险性;煤层的主要地质构造,与邻近煤层的开采关系其他与开采有关的特征(如与采(盘)区或带区对应的地面有无村庄、湖泊、河流、铁路及高压线等)。第二节 采(盘)区或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要求对首采(盘)区或带区或指定设计采(盘)区或带区进行详细设计,并按首采(盘)区或带区(带区)或指定设计采(盘)区或带区(带区)煤层的实际赋存情况绘制图纸。确定采(盘)区或带区的走向长度,采(盘)区或带区内各种煤柱尺寸,采(盘)区或带区内的区段斜长和数目或带区内的分带斜长和数目。确定采区上(下)山,区段平巷、区段集中巷和它们之间的联络巷道的形式、位置和布置方式。盘区开采时,确定盘区内各种巷道的位置和布置方式。倾斜长
24、壁开采时,要布置出至少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分带。确定采(盘)区或带区内煤层开采顺序,同时生产的煤层和回采工作面数目,若布置上、下分层,上、下煤层,上、下区段间或相邻分带间同采时,应绘出工作面的超前距离。确定采(盘)区或带区内工作面的接替顺序。确定采(盘)区或带区通风和通风设施,运输(煤、矸、材料设备)系统。绘制采(盘)区或带区巷道布置平面图及剖面图。确定采(盘)区或带区内各种巷道的掘进方法。确定采(盘)区或带区生产能力,计算采(盘)区或带区采出率。要求绘制的说明书插图有:主要准备巷道断面图。第三节 采(盘)区或带区车场选型设计确定采(盘)区或带区上、中和下部车场的形式、线路布置和调车方式。确定采(
25、盘)区或带区主要硐室的布置。绘制上、中和下部车场说明书插图。第四章 采煤方法第一节 采煤工艺方式根据设计采(盘)区或带区的地质条件和煤层赋存条件,经详细论证后确定主要可采煤层和其他可采层的采煤工艺方式及相应的采煤机械化程度。确定回采工作面长度,工作面推进方向和推进度,厚煤层分层开采时,确定分层方式,分层厚度及分层开采顺序。确定回采工作面的破煤、装煤方式,选择采煤机或其他破煤、装煤机械;确定回采工作面运输方式,选择运输机;确定回采工作面支护方式,选择支架,确定布置方式,确定工作面上、下出口的支护方式;确定工作面采空区处理方法,控顶距离,特种支架的类型、规格和布置方式、回柱方法和设备。厚煤层放顶煤开采时,确定采放比,放煤步距,放煤方式。厚煤层分层开采时,确定人工假顶材料和假顶的铺设方法。各工艺过程安全注意事项。组织回采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并编制正规循环作业图表。绘制工作面布置图(或采煤方法图)。第二节 回采巷道布置根据采用的采煤工艺方式,确定回采巷道布置方式。回采巷道断面大小及确定依据,方向及坡度要求,施工技术等。回采巷道支护方式,回采巷道在煤层中的相对位置。第五章 采区通风及安全第一节 矿井通风系统介绍简介矿井抽出式或者压入式通风方法,以及中央式、对角式或者混合式通风方式;确定采区和回采工作面通风方式;注明风流方向和风量以及主要通风设施(风桥、风门、风墙等);注明主要通风机和局部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创业合伙人签订合同范本
- 业务转包合同范例
- 农家乐入股合同范本
- 产品会展合同范本
- 不退不换合同范本
- 助听器合同范本
- 劳务派遣合同范本6
- 借名办证合同范本
- 仓库租凭合同范本
- 劳动合同范本广州
- CEO自恋及其经济后果研究:以格力电器为例
- 六鑫伺服刀塔说明书LS系列
- 19.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临床路径
- 肾内科临床诊疗规范(南方医院)
- 实验心理学课件(周爱保博士版)
- 04 第三章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毒物动力学
- 珍爱生命 安全第一 中小学主题教育班会
- 杀虫双(单)合成反应的研究及其工艺条件的优化
- 膨胀螺栓选型计算_20160606
- 成套开关柜电气员必学的电气知识
- 小学一年级硬笔书法入门.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