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教案:100以内的加减法(三)_第1页
第一单元教案:100以内的加减法(三)_第2页
第一单元教案:100以内的加减法(三)_第3页
第一单元教案:100以内的加减法(三)_第4页
第一单元教案:100以内的加减法(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连加、连减教学内容:第1-2页的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竖式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书写规范、工整的良好习惯,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简便竖式的写法。难点:简便竖式的写法。教学资源:挂图,小黑板,光盘。预习设计:1.竖式计算45+17 80-59 2.自学例1,尝试完成上面的填空,看懂两种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预设3 分钟)1.校对

2、预习作业1。指名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要注意什么。2.口算下面各题。2+4+3= 30+40+20= 2+30+5=70-30-20= 17-7-5= 14-9-2= 3.学生认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二、自主探索。(预设19 分钟)1.交流例1中的内容,思考:(1)题目中知道什么,要求什么。(2)你是如何列算式的?(3)交流书中两种竖式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2.全班交流,提炼建模。(1)请生板演两种方法。(2)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3)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3. 教学试一试。出示试一试。学生自己尝试,再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是怎样算的。学生尝试计算。学生汇报。三、练习巩

3、固,内化提升。(预设10分钟)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并说注意点。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并指名板演。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说说题意。(2)学生独立解答。(3)集体交流。4.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独立解答。板块一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内容:连加、连减。板块二1.出示学习提纲,要求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合作交流,引导学困生思考。2. 1)让学生自己板演书中两种方法。2)引导发现两种方法的不同。3)小结: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不需要把第一步算出的结果再抄一遍。这样,既比较简便,又可以避免抄错数字。

4、3.提问: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计算时,要先算什么?谈话:在用竖式计算时,竖式可以怎样写?教师巡视。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小结:在计算连减的算式时,也可以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计算过程比较简便。板块三1.关注正确率。2.关注学困生。3.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4.追问:题中并没有告诉我们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怎么办呢?提问:请大家再看一看这道题,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解决的问题有什么不同?再问:解答这样的问题要注意些什么?四、作业设计:必做题:补充习题1页1、2、3、4题。五、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19+27+26=? 分步竖式 连写竖式(略)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第3-4页的例2,“试一

5、试”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掌握不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难点: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教学资源挂图,小黑板,光盘。预习设计1.竖式计算542615= 9058242.自学例2,想一想先算什么,再接着往下算,尝试完成上面的填空。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预设3 分钟)1.校对预习作业1。指名说一说用竖式计算连加和连减时要注意什么。2.学生认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二、自主探索。(预设14 分钟)1.交流例2中的

6、内容,思考:(1)题目中知道什么,要求什么。(2)你是如何列算式的?(3)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交流竖式计算。2.全班交流,提炼建模。(1)请生板演两种方法。(2)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3)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3. 教学试一试。出示试一试。学生自己尝试,再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是怎样算的。学生尝试计算。学生汇报。三、练习巩固,内化提升。(预设15分钟)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坐在探索本,并说注意点。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练习,然后交流。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说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计算,并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1)

7、说说题意。(2)学生独立解答。(3)集体交流。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1)说说题意。(2)学生独立解答。(3)集体交流。板块一 昨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内容:加减混合运算。 板块二1.出示学习提纲,要求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合作交流,引导学困生思考。2. (1)让学生自己板演书中两种方法。(2)引导发现两种方法的不同。(3)小结: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不需要把第一步算出的结果再抄一遍。这样,既比较简便,又可以避免抄错数字。3.提问: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计算时,要先算什么?谈话:在用竖式计算时,竖式可以怎样写?交流明确:22+40这一步可以直接用口

8、算得到结果。教师巡视。小结:计算时,如果能口算的,可以直接口算出结果。 板块三1.组织练习时突出竖式的简便写法,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进位和退位问题,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明确: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都可以直接口算。3.教师关注学困生。能口算就口算。4.使学生认识到:第2问中的还剩的棵树就是第1问中求到的结果。5.关注第2问的求法。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设计必做题:补充习题2页1、2、3、4题。六: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38+42-33=?1、分步竖式 2、连写竖式练习一教学内容:第5页的练习一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混合运算的。2

9、、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3、通过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熟练的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难点:灵活地进行计算。教学资源:挂图,小黑板。预习设计:完成书本第5页第1题。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预设2 分钟)1.回忆前几节课所学内容,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专项练习,提炼内化。(预设15 分钟)1.校对预习作业。学生口答答案。2.出示练习一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出示练习一第3题。学生独立填写。三、应用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0分钟)1.出示练习一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10、。2.思考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板块一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练习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希望小朋友能正确、快速地计算相关的题目。板块二练习设计:补充8+22= 34-8= 45+7=90-6= 67-30= 47+9=2.教师巡视,要关注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以及计算时出现的典型错误,并对错误原因进行适当分析。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左右两题每条线上数的特点。板块三1.引导学生说一说解题时的思考过程。2.引导学生体会比较简洁的解题思路四、作业设计:必做题:补充习题3页第1、2、3题。五、板书设计: 练习一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教学内容:课本第6、7、8页例题及想想做做。教

11、学目标:1、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量同样的实际问题。2、通过合作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教学重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量同样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资源:教学光盘、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索意识(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教学例3.出示场景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怎样的问题?2、提问: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办法?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实际操作。1、学生可以用圆片摆一摆。提醒学生圆片摆时要一一对齐。2、请学生上台摆一摆,展示学生不同的摆法,并说说是怎样想的?3、比较不同的摆法,都

12、要抓住两串彩珠相差4个这个条件。4、小结: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1)、想想做做第1题。1、先让学生按要求摆出两行小棒,再根据题中的提示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操作。2、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2)、想想做做第2题。先让学生看图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再独立完成,最后集体交流。(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四、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五、总结评价,点拨学法。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读一读题目,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独立解答。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堂作业:补充习题P4页。板书设计: 加减法实际问题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13、(2)教学内容:课本第8、9、10页例题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联系加、减运算的含义正确列式解答,初步学会检验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方法。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借助直观,联系加、减法含义,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分析,积累经验,发展思维,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联系加、减运算的含义正确列式解答,初步学会检验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方法。教学资源:教学光盘、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索意识(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学例4

14、。1、出示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谈话:想一想,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提出怎样的问题?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解决实际问题。(1)、求小华做了多少朵?1、求小华做了多少朵?需要知道哪些已知条件?2、让学生完整地读一读。3、操作:第1排摆圆片表示小英做的朵数,可以怎样摆?小华做的朵数怎样摆?摆时应注意什么?(一一对齐)学生动手摆一摆。4、组织交流,指名上台操作。5、怎样列式计算,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第2排的圆片数可以看作哪两部分?6、检验:用小华的朵数减去小英的朵数,看小华是不是比小英多做3朵。(2)、求小平做了多少朵?1、提问:你能用圆片摆一摆,再算一算吗?

15、2、学生独立完成操作,并列式计算。3、集体交流,为什么用减法计算?4、怎样检验?5、比较:比较两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处,为什么不同?6、小结并揭示课题。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想想做做第1题。先画一画,在解答。再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四、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2题。2、想想做做第3题。看图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再独立解答。3、让学生读一读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最后组织交流。五、总结评价,点拨学法。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堂作业:1、想想做做第4题。2、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独立解答,再交流。板书设计: 加减法实际问题 练习二 加减计算和实际问题练习教学内容:第11页。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

16、比较熟练地按运算顺序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得数;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2. 使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算法,提高合理运算的能力;能表述相关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斯文能力。3. 使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获得成功的乐趣;能积极参与数学练习,逐步形成独立思考、追求正确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难点: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教学过程:一计算练习1.揭示课题。我们这学期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还有加减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练习这些内容。(板书课题)2.练习计算(1)出示85-27-3

17、9 45+29-36学生计算并指名板演,然后检查计算过程和得数。说明:如果两步都要用竖式笔算,竖式连着写要简便一些。(2)思考练习二第1题要求:请小朋友看第1题里三小题,每一步都要用竖式吗?每题哪里可以不用竖式?学生交流哪些可以不用竖式笔算,为什么这些可以不列竖式算。指出: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里,如果遇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就可以补用竖式笔算,直接可算得数。(3)做练习二第2题让学生观察前两小题(出示题目),说说每小题要怎样算,明确分别是:每次加9,连加5个9;每次减7,连减5个7.要求学生口算得数,每次填在里。交流得数,教师板书。追问:第一小题,18本身是几个9相加得到的?加上1个

18、9就有了几个9,得多少?再加1个9,4个9是-(36)5个9是看第二小题,42连续减几个7得7?想想看42里一共有几个7?出示第三小题,让学生观察思考:最后35是怎样得到的?里的数要怎样算?同桌讨论讨论。交流:怎样算出里的数?(引导学生交流,明白可以先想最后一个里是多少,再想倒数第二个明白可以“反过来”想的方法算结果。)学生计算填写,然后校对结果。二解决实际问题练习1.整理思路。出示两道实际问题:(1) 学校运动队有25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多5人,男生多少人?(2) 学校运动队友30名男生,女生比男生少5人,女生有多少人?让学生自己读题,说说两题的条件和问题。提问:第(1)题谁的人数多,谁的人数少?求男生人数可以怎样想第(2)题呢【引导学生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路:第(1)题男生多,女生少,求男生人数要把25人添上比女生多的5人,也就是把25人和5人合起来,用加法算;第(2)题也是男生多,女生少,求女生人数要从30人里面去掉比男生少5人,用减法算。】学生列式解答,再交流算式和得数。追问:这两题都是男生多,女生少,求男生人数用什么放大?求女生人数呢?指出:这里都是男生多,女生少,也就是男生人数这个数量大,女生人数这个数量小。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