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综合案例 C 《小蜜蜂的家――WebQuest的研究与实践_第1页
科综合案例 C 《小蜜蜂的家――WebQuest的研究与实践_第2页
科综合案例 C 《小蜜蜂的家――WebQuest的研究与实践_第3页
科综合案例 C 《小蜜蜂的家――WebQuest的研究与实践_第4页
科综合案例 C 《小蜜蜂的家――WebQuest的研究与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案例 C 小蜜蜂的家WebQuest 的研究与实践 :是一个理科综合案例,侧重于研究性学习中的WebQuest 模式,你将看到教高中物理的杨老师如何一步步完善自己的 问题去阅读案例:1. 根据杨老师的选题过程,并结合自己对WebQues 的认识,你认为WebQuest 的主题必须具备哪些特点?2. 杨老师和研究小组对具体过程设计有不同观点,你认为哪种设计更好?为什么?3. 你认为在WebQuest 教学中,教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对学生的学习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4. 杨老师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您还能想到哪些来补充或者替代?5. 您认为哪一部分是杨老师的这次WebQuest 教学实践

2、的精髓之处,或者说哪一部分体现了WebQuest 模式的本质?案例原文小蜜蜂的家WebQuest 的研究与实践故事背景杨老师是一位高中物理教师,有11年的高中物理教学经验,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与阶段看,她正步入教师的成熟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她对高中物理学科的知识已经掌握得“驾轻就熟”,而且她性格开朗直率,乐于尝试新事物,富有创新精神,对信息技术尤其感兴趣,具有一定的网络技术基础,还有2年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经验。对于Webquest 这种教学模式,杨老师以前听说过,也很感兴趣,但始终没机会进行深入了解,也没有进行实践过,最近机会终于来了。杨老师参加了由首都师范大学和中小学合作开展的一项关于

3、WebQuest 的行动研究。这次行动研究建立了由大学教师、研究生和中小学一线教师组成的研究小组。在培训中,首都师范大学还特别从参加培训的学校邀请了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和主管教科研的副校长和学科教师一起加入到研究小组中。设计在挫折中前进杨老师首先参加了为期半天的集中培训,主要学习了WebQuest 的历史、模式、关键技术和教学案例,最后根据要求要以三堂课为一个单元进行WebQuest 选题设计。杨老师很快就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了课程的研究主题:“原子核的结构”,并形成了大致的设计思路: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然后通过查找网上资源获得研究结果,由学生制作演示文稿,进行小组汇报。杨老师在研究小组会上陈述了这

4、一方案,但是遭到了研究小组大部分人的否定。研究小组的意见是:杨老师设计的“原子核的结构”这一主题对学生缺乏挑战性,任务设置过于简单,缺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环节,学生利用相关网站上的资源就能获得一致的答案。杨老师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给研究小组的人员讲述了她两年来所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实践的经验,特别提到了一个名为“电池的性能价格比研究”的主题研究。研究小组人员认为,杨老师主持的“电池的性能价格比研究”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为了把这种成功的经验迁移到基于WebQuest 模式的研究性学习中,杨老师和研究小组的其他成员一起,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深入讨论和细致分析,研究小组的人员不断向杨老师询问她成功组织研究

5、性学习的经验和实践性知识,在这种深入交谈中,杨老师的隐性知识通过她自己所做的反思和知识表述,不断地被显性化。几天以后,她拿出了第二份WebQuest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设计方案,选择的主题是:“小蜜蜂的家”,这是一个把物理学、数学和生物学三门学科整合在一起的理科综合课题。教学设计的思路为:(1教师创设任务情境,布置研究任务;(2学生组成小组进行第一轮主题探究,每个小组由6人组成,从生物学、数学和物理学三个学科的视角进行研究,每两人研究一个学科,在组内形成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学习指导;(3重新按照学科研究视角分组,即让每组从生物学视角、数学视角和物理学视角进行研究的学生按学科视角重

6、新组成研究小组;(4新成立的研究小组从三个不同学科针对更进一步的研究任务再次开展研究;(5全班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代表进行陈述,教师点评,引出拓展问题,提出新的研究任务。所有的研究小组都要制作演示文稿,并自己制作出一个蜂巢的仿制品。这次选题得到了研究小组的认可,但是在具体任务和过程的设计上,研究小组的其他成员和杨老师产生了明显分歧。杨老师的设计是从每个组都要先从物理、数学、生物三个方面对蜂巢进行研究开始,在组内形成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后,再分物理组、化学组和生物组进行再次研究。而其他研究小组成员认为,应该首先把学生分成生物学家小组、数学家小组和物理学家小组,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进行探究,然后再重新分组,

7、使每个学习小组中,既有“生物学家”、“数学家”,也有“物理学家”,让不同角色的研究者在同一个小组内进行知识的分享,促进他们的交流,以实现对蜂巢的全面研究。杨老师坚持自己的设计思路,她认为:在学习时,首先应该从整体上使学生对研究对象蜂巢有所了解,再在此基础上,重新按照学科研究视角分组,使学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获取同学科中的不同观点。而研究小组人员则认为: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来看,蜂巢问题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的研究问题,首先应该从这个复杂问题的主要组成要素出发,分别研究这些要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然后再从系统的角度来综合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全面深入地掌握所研究的问题,才能在此基础上解决

8、更复杂的问题;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这种顺序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学生思维不断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与训练过程。首先将蜂巢问题分解成几个基本组成部分,然后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各部分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利用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各种要素及组成部分组成一个整体,从多学科的角度构成更为清楚的模式或结构;从小组合作学习的角度来看,杨老师的方案在第一轮的分组中,由于每个小组成员所选则的学科不同,在研究内容、方法和所参考的资源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进行研究时,小组内部成员间的交流实际上是难以真正开展的。由于缺乏足够的研究基础和事先的充分交流讨论,在综合研究结论并制作演示文稿时,很可能会出现各小组成员成果

9、的简单拼凑,学生们不能真正实现对研究问题从多学科、多角度整体把握的效果,从而影响研究的深入。经过多次的争论和分析,最终杨老师采纳了研究小组的方案。设计的逐渐深入WebQuest 教学模式主要包括简介、任务、过程、资源、评估、结论六个模块。根据杨老师在选择主题时的初步设想,“小蜜峰的家”这一课题的研究任务是:学生需要从生物学、物理学和数学这三个角度中选择一个对蜂巢进行研究,然后应用研究所习得的知识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基于此,杨老师分别对这六个模块进行了具体的设计。一、简介模块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都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会在享用佳肴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吸收了这1

10、5克盐。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简介模块,就是要通过提供具体的情境,来激起学生的兴趣,明确需要学习的知识。构造蜂巢,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一个效益的问题:首先蜂巢必须要足够牢固;其次要有足够的空间。而且,用来制作蜂巢的材料是有限的。小蜜蜂的家就是要让学生来研究如何构造这样一个蜂巢,那么如何激发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机?杨老师决定用蜂巢的两个惊人之处即:“1千克蜂巢竟能承受22千克的蜂蜜”和“一个蜜蜂群体有几万只成年蜂、几万个幼虫和蛹,它们都要生活在一个蜂巢中”这样一个情境来导入本专题的学习。二、任务模块在简介模块,杨老师明确了要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牢固、足够的空间,限制条件:有限的材料。因此在任务

11、模块中,杨老师要围绕这两个基本问题提出具体的研究问题,以帮助学生指明研究的方向。而任务应该如何设计呢?这是一个单元概念下的设计,不同于以往一节课的45分钟,杨老师要对整个学习的任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考量,包括学习时间的整体安排。基于此,杨老师对自己两次分组研究的初步设想进行了展开:(一)第一次分组任务内容:学生从生物学、物理学、数学这三个角度中选择一个对蜂巢进行研究,并形成小组。生物学:研究蜂巢形状及成因。搜集关于蜂巢结构及成因的说法,经过分析找出所支持的观点,说明理由,并仿制出一个蜂巢。数学:研究蜂巢结构对蜂巢可用空间的影响。搜集关于蜂巢结构的资料,用数学方法证明,并得出结论。物理学:研究蜂

12、巢结构对蜂巢的牢固性的影响。搜集关于蜂巢结构的资料,设计模拟实验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学习成果: 研究结束时,每个小组把从自己学科角度研究出的成果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展示,并对研究方案进行介绍。研究期限:研究开始后一周以内经过第一次分组,各小组的成员从各自的学科对蜂巢进行了深入的认识和研究。但是,完成WebQuest 的任务,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回答问题或者验证知识,而是要求学生通过更高阶的思维技能来解决问题。因此,杨老师对第二次分组的任务的设计就涉及到了知识的应用。任务内容: 在汇报完第一次研究成果,重新分组之后,学生要利用各自所掌握的生物学、数学、物理学知识以及在对蜂巢结构进行研究时掌握的研究方

13、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每个小组利用所学到的蜂巢的知识,用一张A4的卡片纸为某铅笔展销商设计并制作出一个有30个储物格,每格能装20支铅笔的经济耐用的储物箱。学习成果:提交各小组的蜂巢储物箱作品以及完整的研究报告研究期限:汇报完第一次研究成果(即评价课)后一周以内三、过程模块WebQuest 教学模式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尝试,不仅教师要对学习活动有个整体的把握,学生也是一样。杨老师基于以上对任务的设计,在过程模块中向学生描述了在探究型学习中应遵循的活动步骤和相关建议,包括小组角色与任务分配、工作流程与进度控制等。而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研究需要达到的深度和广度、成果的具体展现形

14、式等内容,以便能更好地完成任务,杨老师还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了评价模块中对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四、资源模块没有资源的探究性学习如同无源之水,无从谈起。那么,如何让学生接触到所需的学习资源?杨老师在之前的WebQuest 培训中学习过,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提供学习资源:1、直接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包括教师制作或师生共建的专题网页,教师预先收集和编纂的文本、图片、视频剪辑和多媒体课件等资料;2、推荐有确定搜索范围的相关资源,包括相关资源网站、有关书籍、报刊、杂志、电视节目等;3、泛在的学习资源,即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方法去搜索需要的资源,可以来自互联网、来自同学、家长、专家、社会调查等。杨老师认为,自

15、己的学生已经是高中生了,没有必要向学生提供现成的材料,而且对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没有帮助。因此,她决定放手让学生去搜索后两种学习资源:向学生推荐相关网站网址和部分参考书目;对学生信息搜索的能力进行培训,使学生掌握一些网络信息检索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告诉学生,这只是他们进行学习所需要的资源的一部分,其他的资源还可来自图书馆、专家、同伴、已有知识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有目的的查询。五、评价模块在WebQuest 教学模式中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杨老师在培训中学到:不但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技巧。学习成果好评,学习过程如何评价?小组活动好评,个人学习又如何评

16、价?为了把理论转换成现实,杨老师花了不少心思,最后决定,把小组的评价和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一)团队表现:教师对以下两项团队合作成果进行评价:1、学生从生物学、物理学、数学这三个角度中选择一个对蜂巢进行研究,提交小组研究报告2、通过抽签的方式,重新组建联合团队,使每个团队中都有各个学科的专家,以进行新的研究:运用已有知识,制作储物箱学生各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在小组内设置一名记录员,记录全组的活动情况,以此作为依据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学生个人对课堂展示的研究成果进行讨论时的表现小组内学生之间互评为了给评价提供标准,杨老师还设计了各项评价的评价表,以及各个方面的评价在总评价中所占的比例。六、结

17、论模块这个主题的研究结束了,但是杨老师不希望学生们的探究也随之结束。通过结论模块,杨老师不仅要总结本次学习的内容和经验,更要让学生们了解到,这次的学习只是窥测到了蜂巢结构奥秘的冰山一角:蜂巢的承重就只与它的结构有关吗?蜂巢的六角型结构除了上述优点外还有没有其它?对于蜂巢的实验还能不能改进? 蜂巢结构还有哪些应用对蜂巢、对大自然,人类的研究还远没有穷尽。参考资料: 研究性学习课程小蜜蜂的家教学设计,杨阳、张岩,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第10期研究者日志:使用WebQuest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刘菁、张敏霞、王陆,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第10期1. 根据杨老师的选题过程,并结合自己对We

18、bQues 的认识,你认为WebQuest 的主题必须具备哪些特点?答:WebQuest 是一种基于因特网资源的课程单元式探究型学习的模式,WebQuest 的目的是让学习者更好地使用时间,意在使用信息,而不是收集信息,并帮助学习者分析、综合和评价。WebQuest 的五项基本原则:找出精彩的网站;有效地组织你的学习者和学习资源;要求学生思考;选用媒体;为高水平的学习期望搭建脚手架。因此,我认为WebQuest 的主题必须具备的特点:开放性,挑战性,思考性,综合性。2. 杨老师和研究小组对具体过程设计有不同观点,你认为哪种设计更好?为什么? 答:我认为研究小组考虑到更周到、设计更好。研究小组分别从研究对象和学生的认知角度来分析,结合探究主题小蜜蜂的家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分析,这样更能体现WebQuest 的学习目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杨老师的方案在第一轮的分组中,由于每个小组成员所选则的学科不同,在研究内容、方法和所参考的资源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进行研究时,小组内部成员间的交流实际上是难以真正开展的。由于缺乏足够的研究基础和事先的充分交流讨论,在综合研究结论并制作演示文稿时,很可能会出现各小组成员成果的简单拼凑,学生们不能真正实现对研究问题从多学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