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部崛起的区域创新战略与政策建议_第1页
浅析中部崛起的区域创新战略与政策建议_第2页
浅析中部崛起的区域创新战略与政策建议_第3页
浅析中部崛起的区域创新战略与政策建议_第4页
浅析中部崛起的区域创新战略与政策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析中部崛起的区域创新战略与政策建议            作者:陈春 阎红娟时间:2010-7-2 13:48:00                     论文关键词:中部崛起  区域创新体系  区域创新能力

2、论文摘要:中部崛起是实现我国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要实现中部崛起,必须提升中部区域创新能力,必须创建中部区域创新体系。本文从中部区域创新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从创新主体、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三方面提出了构建中部区域创新体系的相关政策与建议,以期能对实现中部崛起战略有所借鉴。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浪潮中,区域创新能力已日渐成为一个地区经济是否拥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在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布局下,如何创建中部区域创新体系,提升中部创新能力,已然成为中部能否从“塌陷”中崛起、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以及与国家区域经济战略目标相协调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从中部区域创新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

3、问题及制约因素,从创新主体、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三方面提出了构建中部区域创新体系的相关政策与建议。关于如何衡量及评价各区域创新能力,各学者纷纷运用不同的指标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核算与考察。但最后的结果,从总体态势来看,基本相同,即: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同经济发展水平相似是东强西弱,从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内陆地区由高到低呈梯次分布;而从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的排名来看,这里选用科技部相关课题组的测算结果,2003年,中部六个省份综合排名除了湖北排名靠前外,其他五省除了高于西部几个省市外,与其他先进省市差距还很大。可见,中部六省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与西部较接近,而和国内先进地区比,差距还比较

4、大。下面我们具体从以下几个要素方面来考察分析。(一)知识创造能力即不断提出新知识的能力一方面,从中部R&D经费投入来看,2004年,中部地区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科技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尽管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缩小,但仍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与上年相比,科技经费支出有所增长,但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下降了0.02个百分点。其中,中部科技投入中政府的R&D经费投入所占比重较大,平均为34.83%。另一方面,从科技产出方面来看,中部六省在国内期刊发表的科技论文总数为48855篇,占全国总数的17.79%;而发明专利受理量仅占全国

5、总数的3.28%,而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更低,仅占全国的0.49%,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知识获取能力又称知识流动能力 中部地区知识获取能力的平均综合得分为18.2,与西部地区相差不大,而与东部地区38.63的平均得分相差甚远。将我国知识获取能力分为四个等级,2004年的报告显示,除中部的湖南排名较靠前外,其它省市仍处于第三、第四等级。这说明中部地区的知识流动性不强,合作程度不高。(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中部技术创新综合评价远低于东部,尤其是突出表现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上。企业的研究开发在研究开发投入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从中部创新的重要产出指标看,企业在其中

6、的地位并不高,据全国R&D资源清查工业资料汇编数据显示,在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山西的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中,国有企业分别占47.05%、39.26%、41.16%、51.84%和35%。可见,中部几个省的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是创新主体,而中小企业和外资企业地位并不高。而且从中测算出的技术创新的经济绩效来看,不仅东部远高于中部,甚至西部也优于中部。如效率指标中单位科技资金投入产生的发明专利产出、单位科技人员产生的发明专利以及新产品开发费占新产品产值,西部都强于中部。    (四)区域创新环境 一个地区创新的环境包括基础设施水平、市场的大

7、小、劳动者的素质等硬环境,也包括观念、政策、文化、制度等为企业创新提供金融支持的软环境,这些都是制约创新的重要因素。从硬环境来看,中部信息化基础设施较好,但从2003年各个区域创新环境综合测评指数上来看,中部综合测评在区域创新发展水平方面不仅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且全部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其原因不仅在于中部信息资源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和利用,更主要的在于中部的政策、制度等创新软环境严重落后。中部区域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经济实力较弱且经费投入不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水平,直接影响其R&D投入强度、公共教育经费投入强度和区域创新能力。中部曾是我国的粮仓和现代工业的摇篮,经

8、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目前正处于向工业化中前期阶段,但由于中部广大地区以农业为主,“三农”问题突出,因此,中部总体上仍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2003年,中部人均GDP为7810.67元人民币,按当年汇率折算为970.27美元。据统计,近年来中部R&D经费与GDP的比例平均维持在0.62%左右,而东部和西部的比例分别为1.18%和0.80%。R&D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中部只能走以使用技术和改进技术为主的技术创新道路,缺乏创造技术的能力。中部地区知识创造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研究开发投入低,而中部科技投入中政府的R&D经费投入所占比重较大

9、,相对来说,企业经费投入不足。中部企业R&D经费投入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中部国有企业比较多,经营机制尚未转变;而中小企业发展不足,工业企业普遍效益低下,自有资金不足;缺乏有效的融资体制扶持,造成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筹措资金困难。因此,企业尚未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 (二)产学研合作水平不高中部区域创新系统的特点是高校、科研机构自办产业较多,与企业联手进行技术创新较少。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企业与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合作缺乏长期战略性合作的基础。这主要是因为:缺少激励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合作的联接机制。由于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各行其是的独立职能,加之它们在时间、空间上和职能上的界限,一方

10、面延缓了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使企业错失赢得竞争优势的良机;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缺乏必要的资金和试验场所,使得许多创新不能得以实现。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来促进产学研合作,很难建立起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在“共赢”基础上的紧密合作。(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落后 中部产业多属传统产业,产业重点多在化工、冶炼和交通设备等第一、第二产业,普遍存在人多、社会负担重、经营机制不灵活、技术创新能力弱等问题;由于中部尚缺乏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和高新科技园区,因此以计算机、光机电一体化、信息、金融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非常脆弱,不具有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优势,而且基础差,尚处于成长阶

11、段,没有一批成熟的和独有的核心技术,在区域创新能力上表现为实力弱。 近年来,中部高技术产业规模在全国比重偏低,技术密集度不高。2003年,中部高技术产业的工业总产值为852亿元,在全国高技术产业的工业总产值15099亿元中所占比重为5.8%,较1995年的8.64%下降了2.8个百分点;中部R&D经费占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28%,低于全国4.96%的平均水平;高技术产业的人均增加值只有5.63万元,仅为东部10.24万元的一半。中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5.73亿美元,仅为全国的0.51%,不仅远低于东部98.60%的比例,而且与西部0.887%的水平相差不远;同时高新技

12、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也有所下降。同时中部高技术产业的贸易额也远远低于沿海其它省市,并且贸易逆差大,贸易逆差与进口额比例高达-6.36,可见中部高技术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国际竞争力非常弱。(四)创新制度建设落后尽管中部科研与创新的基础设施较好,但基于技术创新的制度建设落后,主要表现在:从正式约束来看,推动技术创新的地方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健全。当前,中部有关技术创新的法律和法规以被动地执行全国有关法律法规为主,缺乏具有区域特色的地方技术创新法规体系,特别是在一些有关技术创新的重点领域,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技术与人才市场的发展等方面政策法规不全,既不利于充分保障创新主体的技术创新利益,提高其创

13、新积极性,也不利于维护技术创新的正常秩序,保证区域技术创新的效益。 从非正式约束来看,中部地处内陆,受历史因素及传统文化影响,总体上表现为社会封闭,意识落后,缺乏市场观念,创新文化氛围不浓;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管理方式没有根本改变,政府“等、靠、要”的传统思维固化,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弱,微观管理过多过细,对技术创新的认识不足,管理不到位,支持不够。各省无论从政府,还是从社会,都尚未形成一套有利于技术创新的非正式制度,创新软环境差。 从实施机制来看,现有的政府管理体制和市场秩序对技术创新管理和保护不力,缺乏区域技术创新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机制,制度实施的效率极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4、:科技型企业产权不清,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得到根本确立;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投融资市场混乱;人才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人才政策未落到实处;产、学、研各自为政,缺乏相互合作的条件和环境;社会信用水平较低,技术创新的风险较大。 尽管近年来,政府及有关部门在科教兴国的战略指引下,制订和实施了不少促进技术创新的政策法规,可是都因缺乏一种较好的实施机制,致使制度执行的效率低,未能充分发挥出其应尽的职能。    (五)对外开放程度不高中国科技创新中心的研究报告认为,外资的大量引进及与其他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的经济联系对本地区创新能力有重要影响。外资及先进地区的技术转移对一个

15、地区创新能力的带动是多方面的,如在新产品开发能力的提高上,很多创新能力强的地区获得很高的外国直接投资或其他地区的技术转移后,往往转化为新产品。例如广东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已经超过上海居全国第一位,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广东作为全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从境外吸引了大量投资,并由此引进了具有相当水平的先进技术,从而直接促成了广东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这种情况说明,对于中部地区来说,外资对于提高地区的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中部由于地处内陆,至今仍处于一种较为封闭的状态,地区经济的开放度较低,各省之间及与其他省份间联系不够。虽然改革开放后,开放力度逐渐加大,但与沿海地区相比,对外

16、开放程度仍存在很大差距,由此影响了区域创新能力的发挥。 构建促进中部崛起的区域创新体系 (一)培育区域创新体系的行为主体区域创新体系包括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系统、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知识创新系统、以政府为主体的制度创新系统以及以中介机构为主体的服务创新系统。因此,要实现中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要培育企业在技术创新系统里的主体地位。长期以来,中部区域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大,企业长期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要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新型的、贴近产业的“市场导向一企业主体一企业研发中心”的技术创新机制,引导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立创新战略、

17、品牌战略,努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关键技术,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提高核心竞争力。要培育大学和科研院所在知识创新系统里的主体地位。重点大学和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是中部区域的主要知识创新源,是中部区域发展知识经济、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策源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因势利导,鼓励和支持大学开展具有世界前沿水平和较大应用价值的基础研究,重视科学技术导向性创新,并推动研究成果的运用及产业化。同时,要解放思想,放宽政策,在有条件的大学建立大学科技园,聚集科技、资金、人才资源,形成创新、创业基地。对于科研院所,应根据不同科研院所的特点和优势,帮助其明确发展方向,给予分

18、类指导。培育政府在制度创新系统中的主体地位。中部区域政府应加强创新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创新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根据中部区域实际,加快研究制定区域创新体系的总体战略和重大政策,协调解决创新工程的重大问题,推动创新工作的顺利实施。当然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发挥,应剔除过度的行政干预以有效拆除创新的行政壁垒,政府在创新系统中的角色定位应主要围绕着培育创新主体、塑造良好环境、引导产业发展方向来进行。要培育中介机构在服务创新系统中的主体地位。首先,应建立和完善中介机构的组织制度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整合中介结构,发挥集群优势,以开放交流规范、发展为宗旨,建立中部区域创新中介机构发展信息网络,作为中部区

19、域进行中介机构管理和提供创新中介服务的综合性平台;其次,要促进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活动的社会化和产业化,发展民营服务体系,以企业孵化器为主要方式,完善创业服务;最后,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使中介机构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逐步建立以产业与区域特色相结合的中介服务体系。(二) 打造区域产业集群并建立区域联动机制目前的中部地区合作现状表明,对内形不成凝聚力,对外形不成竞争力,对上形不成注意力,对下形不成号召力。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区域创新集群网络和区域协调联动机制,来打破地域、部门分割,促进中部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发展产业集群与城市集群是促进中部区域创新体系形成的有效载体和实现路径。一方面中部地区必须围绕各省的主导产业,建立有中部六省参加的集聚工业产业,培育和集聚具有国家级导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