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自主学习方法与策略的掌握必然会促进自主探究能力水平的提_第1页
良好的自主学习方法与策略的掌握必然会促进自主探究能力水平的提_第2页
良好的自主学习方法与策略的掌握必然会促进自主探究能力水平的提_第3页
良好的自主学习方法与策略的掌握必然会促进自主探究能力水平的提_第4页
良好的自主学习方法与策略的掌握必然会促进自主探究能力水平的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良好的自主学习方法与策略的掌握,必然会促进自主探究能力水平的提高,因此它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会学习”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它是更好地学习其它学科的一把钥匙。在现实教学中,我发现一种现象,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听的积极性不高,根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这一事实,能否让学生自主提问、自主探究内容、自主学习方式、自主选择题目、自己设计数学活动成为一个难题,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解决这个难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掌握学习方法是小学生自主探究的前提和保证。 小学数学常见的自主学习方法有:观察操作、讨论交流、质疑问难、猜测检验、类比迁移、分析推理等。自主学

2、习方法的掌握并非“无师自通”,它有赖于教师的悉心的渗透与指导。其实不仅如此,老师还要发现学生独特的策略及时提炼总结(一)兴趣中掌握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一旦对自学内容,材料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高度学习热情。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学习内容与材料,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自学。如何在枯燥的计算课上使学生兴趣盎然?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唱主角?途径颇多。在教学计算时我采用了“自己出题自己做”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收到了很好效果。 以带括号的两步计算式题为例,教师先出示:18-9×2、35÷5+2、45+

3、36÷9、8×8-6,让学生说出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算出结果。将前面四题每题加一个小括号,(两种加法)引导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说一说计算结果。引导学生对括号进行观察,要使结果不变,哪些括号可以不加?全班搜集、发现生活中的问题。要求:两步计算,有括号。(小朋友们能计算)搜集后,点名将自己的题写在黑板上。这样做,使学生产生“我是学习的小主人” 的心理,于是肯参与;还可以消除学习恐惧,开阔思路,对知识的理解速度加快,而且比较新鲜,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所以,像这类枯燥的概念课、计算题等使学生爱上,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自然而然地在兴趣中

4、掌握了方法.(二)实践中掌握方法: 实践不仅为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发展空间,更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为了上好时、分、秒的认识这节课,我事先布置学生用硬纸板等回家做一个钟表模型,并且对学生说:“请你们自己做一个钟表模型,并且比一比谁做的好看.上课了,同学们纷纷展示着自己的作品,我及时给予了肯定,通过学生动手制作钟表模型,已对钟表有了初步的感知。课堂上我又问询学生制作钟表模型的过程,然后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钟表学具,用看一看、想一想、转一转(拨动表针)等方法自己总结出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这节课在学生积极参与和活动中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这种做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

5、从不同方面,领悟到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及数学本身的魅力所在,思维异常活跃,掌握了自主学习方法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有的学生说:“时针、分针、秒针之间都是有关系的,我拨动秒针转一圈,我发现分针正好走了一个小格。” 有的学生说:“要是分针从8走到9,就得让秒针走5圈,也就说明分针走一圈是5分钟。”这种做法确实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方法。在人教版秒的认识这节课中,为了突破“1分=60秒”这个难点,有效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我截取了一分钟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家喻户晓的歌曲北京欢迎你让学生先估计这段音乐的长度,学生的自主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在优美的旋律中,学

6、生估计了这段音乐的长度.但是不是音乐的真实长度呢?学生特别想知道,带着这份好奇,我让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同学只看钟表的分针,另一部分同学只看钟表的秒针,然后重新播放音乐,音乐完毕,学生惊奇的发现,他们看到的是两个不同的数字:看分针的同学看到的是分针走了一小格,看秒针的同学看到的是秒针走了一大圈,正好是60秒。怎么回事呢?于是我追问:都是同一首歌,为什么出现两个时间呢?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实践得出他们看到的这两个时间是相等的,只不过是计时单位不一样。从而得出结论“1分=60秒”。这种做法极大的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二、   

7、        变化例题使用策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教材中的例题无非是个例子而已。但学生自主能力要提高,必须使学生通过例子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科学地使用例题,充分挖掘其中的学习资源,推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活动能力。(一)    将例题动态呈现,有利于学生自己操作。 教材中安排了许多动手操作的机会,但对于一些操作感不强的内容,教师应尽量使之成为能够使学生独立操作的素材,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在“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

8、份,求一份是多少”的应用题教学中,我制作了动态课件,把例题的完整过程呈现给了学生们,并让学生拿出学具进行操作,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演示出来,充分理解此类应用题,学生可以充分用鼠标和键盘的任意移动,亲身实践,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不但各有各的方法,而且获得了数学活动经验,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原有的知识进行了再加工和再创造。这样排除了其它非本质属性的干扰,效果非常好。(二)    以生活素材作为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自主实践。 在讲统计学基本知识时,一般选取的知识应是学生熟悉的、并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这样让学生提前搜集信息数据,将数据改为例题,让学生

9、体验到自我创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必然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小学十二册统计图教学中,我提前一周布置了实践性作业;记录一周的温度变化情况,教学时我让学生将自己统计的数据绘制在统计图上。从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一周的天气情况.而后将条形统计图改为折线统计图,从折线统计图中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一周温度高低),还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加,减少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学生通过看图,能自主学习并能自主设问。同学们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进行解答,有的同学说:“从图上我可以算出:一周的平均温度是多少?一周的最高温度是多少?一周的最低温度是多少?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相差多少?这样做法不但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我劳动带来的

10、成功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再比如:在分数大小的比较的教学中,教师设疑后,要求拿出相同大小的圆片代表西瓜,分别把它们平均“切”成3份、4份,取出13、14、并涂上颜色,然后比较13、14的大小。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主动研究后,有些学生潜意识中原有的按照整数的大小去比较分数的大小的错误想法,会不攻自破。有的学生还会初步进行归纳,悟出“分子相同,分母小的这个分数反而大。”的道理。这样,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自己去“剥壳”。三、           精心设

11、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耳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现代课堂倡导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解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过程中的探索性、自主性,怎样设计问题呢?(一)    学习起始阶段,以问题引路。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知识的情境化。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向,动力。在应用题画图教学中,为了学生自由探索、合作学习,我营造了安全、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打破了以往教授画图的方法,而是把画图的最初尝试交给了学生,例如:一枝钢笔12元,张红买了3枝钢笔花了多少元?我问:“如果用图来表示,你

12、打算怎么画?”学生纷纷把自己的想法画到了黑板学生用画出了有趣的图形,极大地发挥了学生自主性,学生自选择了学习方式,即自我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充分地探索。学生尝到了什么是学习中真正的自我选择权(二)    知识的过渡阶段,以问题搭桥。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连贯性。教师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选准新旧知识的切入点。在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冲突处提出过渡性的问题,便可以架起新旧知识间的桥梁,为学生学习提供思维支点,从而尽快实现由已知到未知的转化。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说出一些是3的倍数的数,然后把这些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交

13、换位置,如:678687768786867876 ,然后提出问题:“交换位置后的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还是不是3的倍数?”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们惊奇的发现,怎么都是3的倍数呢?这是怎么回事?通过教师的问题,激起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强烈欲望。(三)    形成概念、认识规律后,以问题深入。从概念导入为基点,引导学生通过感知实例,抽象概括揭示规律。很多教师往往重视新授课的设计,而忽视练习课的设计。练习课的设计更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例(三册教材):问题是共有多少人打乒乓球?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由于本课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将加法顺利过

14、渡到乘法,而且强化“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基于此,为强化“相同加数”的概念,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共有多少人打乒乓球?”由于有“相同加数的”的基础,又有图的帮助,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引到图上,寻找是否有相同加数。经过观察,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列出了不同的算式:2+2+2+2+2+2=12(人);4+4+4=12(人);6+6=12(人);2×6=12(人);6×2=12(人);4×3=12(人);3×4=12(人);这样学生透过不同的观察角度,确定了不同的相同加数,列出了不同的算式,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学生通过自己观察,调动了思

15、维的积极性,思维高度活跃,尽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的深入,使学生认识了规律。而通过教师问题的深入,又调动了学生“我想说,我要说,我能说”的积极性,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了自我探索的乐趣。(四)    运用知识阶段,以问题扩展。一次数学课上,我出了这样一道应用题:18位同学去划船,每条船上座5人,租3条船够不够?通过分析,学生列出算式:5×3=15(人),1518,这说明租3条船是不够的,这道题到此按题目要求已经做完了,但我又提出如下问题:那么应该怎么办就够了?没想到这个问题一出,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纷纷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甲:再租一条船就够了。乙:

16、不租小船了,换成可以坐6个人的船,就正好了。丙:还有3个人坐不下,在租一条可坐3人的小船就够了。再如,在圆周长的测量中,为了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来解决问题。我设计了用4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摆不同图形并说周长的练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摆出了各种图形,出现了不同图形的周长,学生通过摸一摸等活动,对不同图形的周长进行了亲身体验。从而有效地发展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可见,在知识的运用阶段,以问题的扩展可调动学生主动创新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五)    知识复习阶段,以问题贯穿。以五册数学笔算除法为例,例题的安排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得思路。在学生已有知识基

17、础上,为了让学生在数学复习课中也能自主探索,我把学过的例题呈现出来:例1,86÷2=43、例2,126÷2=63、例3,42÷3=14、例4,289÷5=574。并且说:“这是我们已学过的除法计算,看一看它们之间有没有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通过讨论得出例1到例4的相同点,即例1到例4都是从高位除起的,都是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不同点是:例1到例3没有余数,例4有余数,例1是前一位够除,没有余数;例2是前一位数不够除,看前两位数,没有余数;而例3是十位上有余数,得把十位上的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计算的;例4不但十位有余数,个位也有余数。教师的一

18、个问题,通过学生的自主思维与比较,进一步熟悉了除法法则,并且在枯燥的计算题复习课上寻找到了乐趣。四、在生活中做数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素质,最重要的途径是让学生“做数学”。(一)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其引入课堂。美国数学家波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班级实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坚持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的“问题”或情境。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

19、数学,建立概念。如周长的认识这节课,首先我选取了漂亮的树叶,给了学生美的享受,学生有了得到树叶的欲望;紧接着我创设了第二个教学环节,描树叶的轮廓,抓住了学生的心里,使课堂气氛骤然升温;然后又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活动,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再如“角的初步认识”安排了这样一个练习: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试一试,一刀能剪出几个角?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有的剪出三个角,有的剪出四个角,有的剪出五个角。这样即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并结合教学,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

20、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维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二)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究数学问题。很多数学规律、数学思想方法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出它们的原形。如:“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就可以用购物小票来完成,不必教师苦口婆心地去讲。例某购物中心小票:酸岭主食厨房双汇王中王小小光明总计:实收:找零:你手里的购物小票都买了那几样东西?每样东西的单价是多少?数量是多少?总价是多少?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单价×数量=总价”的结论。又如在分数除法一课,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我设计了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在我的启发诱导下,学生从各自的实际经验出发,用不同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探讨出了多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有的学生将题目中的分数化成小数后再相除;有的学生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将题目转化成整数除以整数后再计算;有的学生想到把分水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进行计算,等等。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把这些方法放在“分数除以整数”的背景下分析,课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