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养蚕上蔟率不高的成因及对策_第1页
谈学生养蚕上蔟率不高的成因及对策_第2页
谈学生养蚕上蔟率不高的成因及对策_第3页
谈学生养蚕上蔟率不高的成因及对策_第4页
谈学生养蚕上蔟率不高的成因及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谈学生养蚕上蔟率不高的成因及对策金华市婺城区教研室 杨志炎【内容提要】:养蚕是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中的一项重要的饲养活动。这项活动既是学生亲历养蚕,进行长期的、动态的观察过程,又是了解蚕的生命历程、认识动物生命周期的过程。笔者在抽样调查中发现,小学生养蚕普遍存在上蔟率不高的问题,通过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学生交谈、查阅资料找到了上蔟率不高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主原因,笔者采用自身养蚕尝试、与师生交流探讨等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有了针对性的、较合理的方法与措施,学生养蚕的上蔟率大大地提高了,孩子们在享受获得成功的快乐与喜悦中,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乃至科学素养都得到了升华。【关键词】: 提高

2、 养蚕 上蔟率 方法饲养桑蚕(也叫家蚕,以下简称蚕)和观察蚕的一生,是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的主体内容。本单元教材旨在以学生认识动物的生命周期为途径,让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生命历程,为学生建立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并以养蚕的直接经历为基础,运用这个模型去认识各种动物的生命周期。实行新课改以来,在我们的科学课中,让孩子们来“养蚕”确实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科学实践活动。蚕是学生们容易亲近、愿意亲近的小生命,当学生们用心去呵护蚕宝宝、养育蚕宝宝的时候,其意义早就不是单纯的养蚕了。蚕属完全变态昆虫,它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这四

3、个阶段在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而在这四个阶段中,惟独幼虫期是蚕啃食桑叶摄取能量的阶段,这个阶段是蚕主要的成长阶段,也是孩子们观察蚕的一生全过程中重要的动态变化阶段。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学生们通过“养蚕”增长了知识。但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的科学老师学生们养蚕的“上蔟率”(为了通俗起见,文章中也常用“成功率”表述)不高。而由于上蔟率的不高,部分学生的情绪受挫,极大地影响达成“认识动物的生命周期”这一目标和后续教学的深入开展。养蚕本是一项简单易行的实践活动,可我们学生的养蚕“上蔟率”为什么就不高呢?笔者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并进行了实践性探索,现将本人的思考与探索就“从学生养蚕的实

4、践中找原因”、“从自身养蚕的尝试中找答案”、“让喜悦与孩子们一起来分享”这几个方面作简要的阐述。一、学生养蚕上蔟率不高的因素“养蚕”是一项既能激发儿童创造兴趣,又易于儿童动手操作,又有利于增进家庭亲情的教育活动。他们对养蚕感觉亲近、新奇、有趣,认可率高,很喜欢这项科学活动,因此,大多数学生能积极主动热情投入。“养蚕”对场所(地)、硬件设施等要求不高,技术要领简单、比较容易把握,一般来说让孩子们“养蚕”并不困难。可是,近几年(0406)不少学校的老师反映,学生饲养的蚕成活率、结茧率不高,极大地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情绪。实例一:为了取得确实可靠的事实与数据,我进行了一项抽样调查。表一:蚕宝宝在各个分

5、阶段的数据统计表中的前两栏数据是2006年6月8日分别从两所学校各一个班的学生的养蚕日记中统计获得;个人栏数据是笔者在同一时期尝试养蚕的数据。表中记载数据的起讫时间为2006年4月29日6月6日(数据真实)蚕宝宝在各分阶段的数据统计 表一项目单位一龄蚕(只)二龄蚕(只)三龄蚕(只)四龄蚕(只)五龄蚕(只)上蔟数(只)校 一1057701632604567504校 二842457420391357307个 人535352525250说明:一龄蚕数字为:刚从蚕卵孵化出壳的蚁蚕数;二龄蚕数字为:第二眠入眠前的数字,而不是第一眠后的起眠蚕数;上蔟数即为结茧的蚕数,也不是第四眠后的起眠蚕数。表二:“蚕”

6、随蚕龄增高的成活率统计(%)表中的各项数据是在表一的基础上,蚕宝宝从蚁蚕到上蔟结茧期间的数量变化之比(见表二下方的说明)。“蚕”随蚕龄增高的成活率统计(%) 表二 项目单位一龄蚕二龄蚕二龄蚕三龄蚕三龄蚕四龄蚕)四龄蚕五龄蚕五龄蚕上 蔟一龄蚕上 蔟校 一66.3290.1695,5793.8788.8947.68校 二54.2891.9093.1091.3085.9936.46个 人10098.1110010096.1594.34说明: “一 龄蚕二龄蚕”的数据为“二龄蚕数”占“一龄蚕数”的百分比 “二 龄蚕三龄蚕”的数据为“三龄蚕数” 占“二龄蚕数”的百分比, “一 龄蚕 上 蔟”的数据为:“

7、上蔟数” 占“蚁蚕数” 的百分比。以上两表数据显示;A.一龄蚕(蚁蚕)到二龄蚕的成活率较低。两校的蚕平均成活了率为60.98%(66.32% 、54.28%),与“个人”项相比较有较大的差距。B. 而二龄蚕到五龄蚕的成活率均超过90%,与个人项较接近。C. 从五龄蚕到上蔟的结茧率为87.77%(88.89% 、85.99%),与个人项比有一定差距。这个差距牵涉到蚁蚕阶段时的某些原因,其中一部分蚕在蚁蚕阶段的生长就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致使后阶段虽能生长到五龄,但体形个头都极小(类似营养或发育不良),最后还是上不了蔟、结不了茧。D.上表中的“上蔟数占蚁蚕数的百分比”牵涉各个环节,是总百分比。以上两

8、表的数据说明:“上蔟率”高低与蚁蚕阶段的抚育管理有直接的关系。(注:学生是按常规饲养;本人栏数据是在尝试中获得的。将在第“二”部分内容中解释。)实例二:为寻找“上蔟率”不高的原因,我巡访了正在养蚕的三年级学生。2006年5月16日陪同桑(蚕)农送桑叶去某校,车子刚进校门,几个三年级的学生就围了过来,我随机问他们:问: 你们的蚕宝宝养的怎么样了?它们生活得好码?生(齐):很好!都已经很大了。问: 有多大,测量过吗?到几龄了?生1: 昨天晚上量了一下,最大的一条有3厘米多了,现在已经3岁了。生2: 不对不对,已经4岁了。生3: 是4岁了,睡都睡了三次了。生4: 说错了!那不叫“几岁”,叫“几龄”;

9、也不叫“睡”,叫“眠”。我赞扬地说了声“你们真不错!”。忽见在场的另一位小朋友沮丧地低着头不吭声,我走过去一步拍了拍他的小肩膀问: 是不是你的蚕宝宝(没等我的话问完,他就说了一句)生5: 我的蚕宝宝都死掉了。(这时我发现,该学生已经伤心的流泪了。)问: 你的蚕是什么时候死的?是怎么死的?生5: “五·一”节放假,就是3号那天;是饿死的。问: 哦。是饿死的,没有桑叶了对吗? 生5: (用袖子擦了一下眼泪说)不是的!那天一大早爸妈就带我去了龙游外婆家,本来是安排好的,将蚕宝宝也带去,我外婆家也有桑叶。可是到了外婆家才发现,把蚕宝宝给忘了(没带上),早上还没喂桑叶呢,我闹着马上要回家,可爸

10、妈死活不让,还说“没事的没事的,今晚就回去,只一天工夫不会饿死的。”等晚上回到家马上打开盒子,16条蚕死了,1条还会动,也不会吃了,最后还是死掉了。问: 你当时就傻了眼,立刻就哭了是吗?生5: 是。我还从龙游带回来好多桑叶,后来都给他们了(指着旁边同学)。问: (我用手指轻轻地点了一下他的鼻子)在外婆家就跟爸爸妈妈赌气,整天都不开心、晚上还死懒着不肯睡觉,对不对?生5: 你怎么知道?是我爸妈和你讲的?问: 嘿 .嘿 。是你自己告诉我的呀!是用你的眼泪告诉我的。那我再问你:你说你的蚕宝宝是饿死的,那原先喂给蚕宝宝的桑叶有没有被吃光?生5: 没有!那些桑叶都干了,好象都有点儿发酥了。问: (朝着其

11、他几位小朋友)你们都听见没有,桑叶没有被吃光,是干了、发酥了,那究竟是饿死的还是怎么死的?生(齐):啊 - - 是渴死的?!。(生5 咪眼一笑,低下头没吱声。)问: 干的桑叶既不能当蚕宝宝的粮食,也不能提供蚕宝宝以水分,所以呀我们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去养蚕。你们呢去想一想,分析分析,碰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好不好?问: (朝着生5)你叫什么名字?(生5又低下头没说,大概是不好意思吧。)看样子你是很喜欢蚕宝宝的。这样吧:等这位叔叔(指着桑农)下一次再送桑叶来的时侯,也就是下星期二,带几条蚕宝宝送给你。20条够了吗? 生5: 够了够了!谢谢老师! (曾在他们班里听过课,所以学生认得本人。)从这个事例中,

12、桑叶没被吃光,“那些桑叶都干了,好象都有点儿发酥了”可以得出:蚕的生存、生长与温度、水分(湿度)密切相关。资料:为了进一步探明影响“上蔟率”不高的原因,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并运用这些资料进行了对照、分析。资料告诉我们,蚕属于变温动物,体温和外界温度基本一致,蚕的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宜温度为2030,其体温因龄期不同而有变化。适宜蚕生长、发育的最佳温、湿度为;小蚕期适宜温度为2627, 相对湿度为85%90%,大蚕期适宜温度为2325, 相对湿度为65%70%。通过以上简单的分析,再对照资料,可以初步得出:要养好蚕、提高存活力、提高上蔟率,蚁蚕阶段的呵护管理是关键;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与改善是重点

13、。根据学生的日记、记录,让孩子们来养蚕,造成“上蔟率”不高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太高、湿度太低如:2006年我区学生养蚕的蚕种于4月29日发放,5月1日基本收蚁。5月1日到5月4日或5日是蚁蚕(一龄蚕)阶段。那几天正是气温超过34的高温,空气很干燥,湿度很低。而学生的蚕宝宝又都在各自的家中饲养,蚕宝宝得不到也不可能得到降温、加湿的应有措施,所以这时的环境温、湿度对蚕宝宝生长极其不利,严重危及着这些小生命的生存。尤其是高温、低湿使桑叶在短时间内干枯,导致蚕宝宝既缺食、又失水,必然要严重影响蚕宝宝的成长,并导致部分蚁蚕夭折。2 食不及时、管理不当蚕在幼虫期就是吃,吃了睡、睡了再吃,它拼

14、命地吃、不断地吃,然后吐丝结茧,最后蜕化为成虫,产卵繁殖下一代。通常,蚕的喂食每天要四次以上,而为数不少的学生家里白天没人(学生在学校读书、家长又要上班,中午不回去), 蚕宝宝放在家中显然就不可能及时得到新鲜食物,这就严重影响了蚕的生长。3 食物不洁 空气不良蚕是“讲卫生、爱干净”的。桑叶上残留农药、有毒蜘蛛的排泄物等等不干净物质,蚕宝宝吃了后会中毒、会犯病;它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很高,空气要新鲜,蚕室中不能抽烟、不能点蚊香,不能喷洒驱蚊剂、灭蟑剂,甚至连香水之类都有损于宝宝的健康。而居住于不同社区不同背景的学生家庭,其环境很难满足上述要求。4 其他因素孩子们在养蚕过程中,影响蚕宝宝生存、生长的

15、其他因素还很多。因为90%以上的学生、家长和老师都没有养过蚕,对蚕的生活习性、技术要求不懂,缺乏管理经验。如:蚕宝宝在起眠蜕皮前的几十分钟时间内,有一个“僵硬”的小阶段,这个阶段是“蚕”在体内进行着新旧皮分离的时刻。如果学生或他的家长们不懂蚕的这个特性,就会把它当作“僵尸”给丢弃(曾经有一位学生在日记里提到过“妈妈把我的那些死蚕倒掉了。”)等等,等等。以上诸多因素中:“温、湿度”是主要因素,是自然因素。二、学生养蚕,我也来尝试“养蚕”说起来不难,做起来也不复杂,可要养好蚕就不那么简单了。蚕儿虽小,但在养育过程中所牵涉的科学知识却相当丰富,该解决的问题也不少。根据前面分析,一个认识渐渐地明确了:

16、蚁蚕阶段的呵护管理是关键;温、湿度的控制是重点。尤其是让孩子们来养蚕,每人所养的蚕数量不多,而且都在各自的家中进行,不可能与真正的养殖场那样,有专门的人员对蚕进行管理、呵护,还可用较为先进的成套设备来调控温、湿度。所以,前几年学生养蚕的上蔟率都不高,极大地影响了孩子们的情绪、遏制了他们观察与实践的积极性。如何解决这个现实问题呢?“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即自己亲自进行养蚕实践。学生的养蚕时间是四月底到六月初,根据本地区的气候,这时期对于蚕的生长发育最不利的条件是温度高、湿度低。然而根据职业(科学教师)的敏感度立即想到了“水”:“水蒸发”要吸收热量,“水”变成水蒸气可以带走热量,“水

17、”散发水(蒸)气能够增加空气湿度。于是笔者在2006年4月29日给学生发放蚕种之际,也给自己留了三包(54颗蚕卵,出蚕53条。表一中的个人项)。为了寻求如何“改善温、湿度”的方法,做起了学生养蚕,我也来尝试的实验。几经尝试,最后得出了一个取材容易、操作方便,完全适合孩子们动手操作的可行方法。1、材料: 面积稍大的纱布一块。(折叠为4层以后,能覆盖于饲养盒上方即可。) 饲养盒用搪瓷或陶瓷盆替代。且上口大于下部者更佳。2、方法:将蚕宝宝饲养于盆中,盆口上横搁一只筷子,再在上方盖上用清水浸湿的纱布即成了一个新型的“幼蚕饲养盒”(以下仍称饲养盒);根据环境温、湿度的变化,可以将纱布14层随意调节。(湿

18、纱布的浸润度覆盖于饲养盆上后无自然滴水。)3、原理及作用: 饲养盒上覆盖的湿纱布在水分蒸发时带走热量可达到降温作用;同时也能在一定时间里保持盆内湿度,避免桑叶的速干。 饲养盒上覆盖着纱布能防止蚊蝇叮咬蚕宝宝。 若采用纸(木)质类饲养盒,将要吸收纱布上的部分水分而变湿,时间久了会滋生不良细菌危及蚕宝宝,而搪瓷或陶瓷类则不会。 饲养盒的上口大于下部,能使覆盖的湿纱布与盒内气体有相对较大面积的接触,以增强降温、保湿效果。 筷子的作用:a.保证饲养盒的内外有空隙,便于空气流通;b.防止湿纱布因有弛度而碰及饲养盒内的蚕宝宝。4、随着蚕宝宝的不断长大,过了幼蚕期进入三龄及以后,即可转移到其它饲养盒中喂养。

19、本人利用该方法在去年初次尝试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详见以上表一、表二“个人栏”各项数据),同时也为科学老师指导学生养蚕、提高“上蔟率”获得了第一手的经验与依据。三、孩子们的回音问题来自于学生,方法回归给孩子们。今年4月13日,笔者组织三年级科学任课教师进行了一次以“如何养好蚕宝宝”为主题的研讨会。在分析研讨中,与会老师提出的问题焦点就是:“由于气温高,学生养的蚕死亡率高,能够结茧的数量不多”这一棘手的问题。而由于结茧的数量不多,又引起了后续的观察、研讨很难深入,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参与养蚕实践的兴趣和积极性。于是本人就借此机会,将自己尝试后获得的这个简易方法“赠送”给了与会老师,通过这些老师去指导学生,由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再次做检验。至于其他方面的一些不利因素,只要我们的老师能向学生交待、解释清楚,孩子们也都将会各自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进行解决,最终以达到提高养蚕上蔟率的效果。据前几天(5月30日- 6月1日)打电话给部分科学老师,了解今年学生的养蚕情况,回答的结果是:“结茧率肯定在90%以上,学生正在进行蛹的观察。”下面还是来听听学生的回音吧:(6月4日去上浮桥小学时获取)这是上浮桥小学三(1)班吴彦蓉 、张雅慧 、曹李丹三同学合写的庆祝“六·一”儿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