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系统解剖期末重点系列_第1页
苏州大学系统解剖期末重点系列_第2页
苏州大学系统解剖期末重点系列_第3页
苏州大学系统解剖期末重点系列_第4页
苏州大学系统解剖期末重点系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动脉1. 试述主动脉的分部,主动脉弓凸侧的分支包括哪些? 主动脉全程可分为三段,即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 主动脉弓的凸侧向上发出 3 个分支, 自右向左依次为头臂干 (分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 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2. 试述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的主要分支。 .颈外动脉: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上颌动脉 .锁骨下动脉: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 .腋动脉: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旋肱后动脉动脉韧带: 在肺动脉分叉处的稍左侧, 连于主动脉弓的下缘的一束短的纤维结缔组织索, 是 胚胎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颈动脉窦: 位于颈总动脉末端和颈

2、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是压力感受器。颈动脉小球: 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后方的扁椭圆形小体, 是化学感觉器, 感受血液中二氧化 碳与氧分压的变化。1. 腹主动脉有哪些脏支?成对: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睾丸动脉 不成对: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2. 试述胃的营养动脉名称及其来源。胃小弯:胃左动脉(源于腹腔干) 、胃右动脉(源于肝固有动脉) 胃大弯:胃网膜左动脉(源于脾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 胃底部:胃短动脉(源于脾动脉)胃贲门部后壁:胃后动脉(源于脾动脉)3. 腹腔干有哪些分支?胃左动脉 (分食管支、胃支) 、肝总动脉 (分肝固有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 、脾动脉 (分

3、 胃网膜左动脉、胃短动脉)4. 试述肠系膜上、下动脉的分支。 肠系膜上动脉:空肠动脉和回肠动脉、回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中结肠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直肠上动脉5. 试述甲状腺、结肠的营养动脉及其来源。 甲状腺:甲状腺上动脉(源于颈外动脉) 、甲状腺下动脉(源于甲状颈干) 结肠:回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中结肠动脉(源于肠系膜上动脉) 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源于肠系膜下动脉)静脉1. 上肢的浅静脉有哪些? 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桡侧,注入腋静脉,是输液的常用血管。 贵要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尺侧,注入肱静脉,是输液的常用血管。 肘正中静脉:在肘窝处,连于头静脉与贵要静脉间

4、,是抽血和注射的常用血管。2. 简述大隐静脉的行径和属支。大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端, 经内踝前方, 沿小腿内侧伴隐神经上行, 经膝关节内 侧逐渐转至大腿前面,于耻骨结节下外侧 34cm 处,穿隐静脉裂孔注入股静脉。有 5 条属支:股外侧浅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阴部外静脉。3. 试述肝门静脉的形成及其属支。肝门静脉高压时,出现呕血、便血及腹壁浅静脉曲张的 解剖学基础是什么?肝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胰颈的后方汇合而成, 斜向右上方进入肝十二指肠 韧带内,在肝门处分左、 右支入肝实质再反复分支,最后汇入肝血窦, 肝血窦最后合成肝静 脉。属支: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

5、肠系膜下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附脐 静脉。正常情况下肝门静脉与上、 下腔静脉的吻合支细小, 血流量少。肝门静脉高压时, 肝门 静脉血液回流受阻, 肝门静脉压力增高, 其内的血液可经吻合途径流向腔静脉系, 从而建立 侧支循环。 形成吻合处的小交通静脉因血流量增多而曲张, 一旦破裂常可导致大量出血。 如 在食管静脉丛发生破裂, 则引起呕血;如在直肠静脉丛发生破裂, 则引起便血;当脐周静脉 曲张时,腹壁上可以见到曲张的静脉。静脉角: 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的汇合处形成的夹角称静脉角, 是淋巴导管注入静脉的部位淋巴系统1. 试述胸导管、右淋巴导管的起止、行径、收纳的淋巴干及收集范围 .胸导

6、管起自第 1 腰椎前方的乳糜池, 自乳糜池上行, 经膈主动脉裂孔入胸腔, 在脊柱的 右前方、食管的后方、胸主动脉与奇静脉之间上行,约在第 5 胸椎高度转向左侧, 沿脊柱左 前方上行, 经胸廓上口至颈根部,转向左侧注入左静脉角。在注入前, 胸导管的末段还接受 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及左支气管纵隔干。胸导管接受 6 条淋巴干的汇入,收集两下肢、盆部、腹部、左上肢、左胸部、左头颈 部的淋巴,约占全身 3/4 部位的淋巴回流。右淋巴导管由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及右支气管纵隔干汇合而成,注入右静脉角。右淋 巴导管接受 3 条淋巴干的汇入,收集右上肢、右胸部和右头颈部的淋巴,约占全身1/4 部位的淋巴回流。乳糜池

7、: 是胸导管的起始处,由左右腰干和肠干在第 1 腰椎前方汇合而成。胸导管: 是全身最大的淋巴管,起自乳糜池,经主动脉裂孔,最终注入左静脉角。视器1. 简述眼球壁的分层及各层的分部。从外向内:外膜(纤维膜) 、中膜(血管膜) 、内膜(视网膜) 。外膜可分为角膜和巩膜; 中膜由前向后可分为虹膜、 睫状体和脉络膜; 内膜由前向后可分 为虹膜部、睫状体部和视部。2. 眼球内容物包括哪些结构? 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3. 眼的屈光装置包括哪些?光线通过哪些结构到达眼底?看近物或远物时,虹膜和睫状体 是如何调节的?眼的屈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看近物 /强光下:瞳孔括约

8、肌收缩瞳孔缩小看远物 /弱光下:瞳孔开大肌收缩瞳孔开大看近物:睫状肌收缩睫状小带松弛 晶状体曲度变大看远物:睫状肌舒张睫状小带拉紧 晶状体曲度变小4. 简述房水的作用、产生和循环。 作用:有屈光作用,维持正常眼内压,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 房水循环:睫状体眼后房瞳孔眼前房虹膜角膜角隙巩膜静脉窦眼静脉5. 简述泪液的作用、产生和排出途径。作用:泪液借眨眼活动涂抹于眼球表面,湿润和清洁角膜, 可冲洗异物。 泪液含有溶菌酶 和免疫球蛋白,具有灭菌作用。泪腺分泌泪液,经排泄管结膜上穹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下鼻道6. 运动眼球的肌包括哪些?它们是如何作用眼球的? 运动眼球的肌有 6条,即 4 条直肌和

9、 2条斜肌。 上直肌:瞳孔转向上内方 下直肌:瞳孔转向下内方 内直肌:瞳孔转向内侧 外直肌:瞳孔转向外侧 上斜肌:瞳孔转向下外方 下斜肌:瞳孔转向上外方巩膜静脉窦: 在角膜缘的巩膜实质内的一个呈环形的小管,为房水流出的通道。视神经盘 (视神经乳头) :在视网膜内面,于视神经起始处的一个直径为1.5mm 的圆盘状隆起,内有视神经、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穿过,此处无感光细胞,又称生理性盲点。黄斑:在视网膜内面, 视神经盘的颞侧稍下方约 3.5mm处的一个直径为 2mm 的黄色圆形区 域,是由视锥细胞密集构成的黄色小区,感光辨色最敏锐。中央凹 :黄斑中央有一凹陷称中央凹,此处感光细胞最密集,是感光最敏锐

10、的部位。前庭蜗器1. 为何检查成人和小儿鼓膜的手法不一样? 成人鼓膜呈倾斜位,其外侧面朝向前外下方,与外耳道下壁约成45° 50°的倾斜角,而婴儿鼓膜几乎呈水平位。故检查鼓膜时,成人将耳廓向 后上方 牵拉,婴儿向 后下方 牵拉。2. 简述鼓室六个壁的名称、结构和毗邻。 上盖下静前动脉,后乳外鼓内侧迷 上壁 (盖壁 ) :由 鼓室盖 构成,分隔鼓室和颅中窝 下壁(颈静脉壁 ):构成颈静脉窝 ,分隔鼓室和颈内静脉 前壁 (颈动脉壁 ): 颈动脉管 的后外壁,分隔鼓室和颈内动脉,上部上方有鼓膜张肌半管 ,下方有 咽鼓管半管 ,构成 咽鼓管 的骨部。后壁(乳突壁 ):乳突窦、乳突小

11、房、锥隆起、面神经管 外侧壁(鼓膜壁) :大部分由鼓膜构成,上方是 鼓室上隐窝 的外侧壁 内侧壁 (迷路壁 ):鼓岬、前庭窗、蜗窗、面神经管凸#3. 耳廓收集声波,经过哪些结构传至听觉感受器?(声波的空气传导路径 )P269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前庭窗前庭阶外淋巴蜗管内淋巴螺旋器 蜗神经听觉中枢4. 简述位觉感受器的名称、位置及作用。椭圆囊斑(椭圆囊壁)和球囊斑(球囊壁) ,感受头部静止时的位置和直线变速运动刺激壶腹嵴,位于膜壶腹内,感受头部的旋转变速运动刺激 光锥: 鼓膜紧张部前下方的一个三角形反光区,中耳的一些疾患可引起其改变或消失。 面神经管凸: 前庭窗后上方的一个弓形隆起,内藏面神经

12、,中耳炎症或手术易累及此处。 Corti 器(螺旋器 ):位于基底膜上,是听觉感受器。咽鼓管: 连通鼻咽部与鼓室之间的管道,保持鼓膜内、 外两面的压力平衡, 以利于鼓膜的振 动。小儿咽鼓管较成人短而宽, 接近水平位, 因而咽部感染易经咽鼓管侵入鼓室导 致中耳炎。15神经总论和脊神经1. 脊神经的前支可形成哪些神经丛?各神经丛的组成?颈丛:由第 14 颈神经的前支组成臂丛:由第 58 颈神经的前支和第 1 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组成腰丛:由第 12 胸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第 13 腰神经前支和第 4 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组成 第 4 腰神经前支的余部与第 5 腰神经前支合成腰骶干,加入骶丛骶丛:由腰骶干

13、、骶神经和尾神经的前支组成2. 膈神经的行径、分布如何?损伤后,会引起什么功能障碍? 膈神经先位于前斜角肌上端的外侧, 继沿该肌前面降至其内侧, 于锁骨下动、 静脉之间 进入胸腔,经肺根前方,心包的外侧下行达膈肌。膈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膈肌, 感觉纤维分布于胸膜、 心包和膈下面的部分腹膜。 右膈神 经的感觉纤维尚分布到肝、胆囊和肝外胆道等。膈神经损伤可致同侧膈肌瘫痪, 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 严重者可有窒息感。 膈神经受刺 激时可发生呃逆。灰质: 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元胞体及树突聚集的部位,在新鲜标本上色泽灰暗而得名 白质: 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因髓鞘含有类脂质,色泽亮白而得名 纤

14、维束: 在白质中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成束,称为纤维束 神经节: 周围神经系统内的神经元胞体聚集的部位,分感觉性神经节和内脏神经节 神经核: 在中枢神经系统,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或柱,称为神经核 反射弧: 反射的形态学基础,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脊神经节: 在椎间孔附近,脊神经后根有一膨大,称脊神经节,内含假单极神经元脊神经1. 肩关节脱位、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体中段 / 中下段骨折、桡骨颈骨折、肱骨内上髁骨 折、腓骨颈骨折,各可损伤什么神经?(腋神经损伤:“方肩”)肩关节脱位、 肱骨外科颈骨折 (腋神经 )、肱骨体中段 /中下段骨折、 桡

15、骨颈骨折 (桡神经 )、 肱骨内上髁骨折( 尺神经 )、腕前区割伤( 正中神经 )、腓骨颈骨折( 腓总神经 )2. 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的支配范围如何?受损后的症状如何? 正中神经 :前臂前群肌 (除肱桡肌、 尺侧腕屈肌、 指深屈肌尺侧半) ,鱼际肌 (除拇收肌) , 第1、2蚓状肌;手掌桡侧 2/3 皮肤,桡侧 3个半指掌面及中远节指背面皮肤。 损伤后:前臂不能旋前,拇指不能对掌,屈指屈腕能力下降,出现“猿手”,相应区域皮肤感觉障碍。 (旋前圆肌综合征、腕管综合症) 尺神经 :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小鱼际肌,拇收肌,骨间肌,第3、4蚓状肌 ;手掌尺侧 1/3 皮肤,尺侧 1 个半指

16、掌面及小鱼际肌皮肤,手背尺侧半及尺侧 2 个半 指背面皮肤。损伤后:拇指不能内收,各指的内收与外展运动丧失,屈指屈腕能力下降,出现“爪形 手”, 感觉障碍以手内侧缘为主。 桡神经 :臂、前臂后群肌,肱桡肌 ;臂、前臂后皮肤;手背桡侧半及桡侧 2 个半 指背面 皮肤。损伤后:不能伸肘,不能伸腕,不能伸指,前臂旋后能力下降,出现“垂腕症” , 虎口区 皮肤感觉障碍明显。3. 臂肌、前臂肌各有哪些神经支配? 臂前群肌:肌皮神经支配 臂、前臂后群肌:桡神经支配 前臂前群肌:正中神经支配: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的前臂前群肌 尺神经支配: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 桡神经支配:肱桡肌4. 试

17、述手的神经支配。正中神经:除拇收肌的鱼际肌,第1、2 蚓状肌 ;手掌桡侧 2/3 皮肤,桡侧 3 个半 指掌面及中远节指背面皮肤尺神经:小鱼际肌,拇收肌,骨间肌,第3、4 蚓状肌 ;手掌尺侧 1/3 皮肤,尺侧 1 个半 指掌面及小鱼际肌皮肤,手背尺侧半及尺侧2 个半 指背面皮肤。桡神经: 手背桡侧半及桡侧 2 个半 指背面皮肤。5. 坐骨神经干的行径、分支和分布如何?行径 :起自骶丛,由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后,经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之间降至股后区,在股二头肌与半腱肌、半膜肌之间下行至腘窝,在股后区发出肌支支配大腿后群肌。分支:在腘窝上角处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分布 :大腿后群肌6. 试述胫神经、

18、腓总神经的分布和损伤后出现的症状。胫神经 :支配小腿后群肌,足底的肌和皮肤。损伤后:小腿后群肌无力,足不能跖屈, 不能用足尖站立;足呈背屈和外翻位,出现钩状足畸形;足底皮肤感觉障碍。腓总神经 :腓深神经支配小腿前群肌; 腓浅神经支配小腿外侧群肌。 损伤后:足不能背 屈、足下垂、内翻、趾不能伸,呈马蹄内翻足,行走呈跨阈步态;小腿前外侧、足背和趾背 感觉障碍7. 大腿肌、小腿肌各有哪些神经支配? 大腿肌:股神经支配耻骨肌、缝匠肌、股四头肌;闭孔神经支配大腿内侧群肌和闭孔外肌 坐骨神经支配大腿后群肌小腿肌:胫神经支配小腿后肌群;腓深神经支配小腿前肌群,腓浅神经支配小腿外侧群脑神经1. 试述 12 对

19、脑神经的名称、顺序、性质分类和进出颅的部位。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 叉六外展,七面八 听九舌咽,十迷一副二舌下感觉神经: 1 2 8运动神经: 3 4 6 11 12 混合性: 5 7 9 10进出颅腔的位置: 一嗅筛孔通于鼻, 二视经管眼球起, 三四六眼眶上裂, 上颌下颌圆卵孔, 七八同穿内耳门,茎乳孔出只有七,九至十一静脉孔, 十二出自舌下管2. 含有副交感神经的脑神经有哪些,与之相应的副交感神经节有哪些,分布范围如何? 含副交感纤维: 3 7 9 10 动眼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动眼神经副核(副交感节前纤维)睫状神经节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上泌涎核鼓索神经下颌下神经节下颌下

20、腺、舌下腺岩大神经翼腭神经节泪腺IX. 下泌涎核岩小神经耳神经节腮腺X.迷走神经背核器官旁节或器官壁内节胸、腹腔大部分器官、心肌、腺体3. 试述动眼神经的起核、纤维成分、分布及损伤症状。?性质:运动性 ?组成及分布 动眼神经核 动眼神经副核一般躯体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上支 下支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上直肌 下直肌 睫状神经节 上睑提肌 内直肌 C内ili换ary元ganglion 下斜肌 内换元瞳孔括约肌 睫状肌 ?出颅部位:经眶上裂出颅进入眼眶 损伤症状:伤侧眼睑下垂,瞳孔斜向外下方,眼球不能向上、向内、向下运动;瞳孔散大, 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均消失4. 试述眼的神经支配 (眼外肌、

21、眼内肌、眼球的感觉等神经支配)。眼外肌:动眼神经上睑提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滑车神经上斜肌展神经外直肌眼内肌:动眼神经瞳孔括约肌、睫状肌交感神经瞳孔开大肌眼球的感觉:三叉神经脑神经1. 简述三叉神经三大分支的名称及其分布。 眼神经:眼裂以上额顶部和鼻背皮肤,眼球、泪腺、结膜和部分鼻腔黏膜 上颌神经:眼裂和口裂间的皮肤,上颌牙齿、鼻腔和口腔粘膜 下颌神经:口裂以下的面部和耳颞区皮肤,下颌各牙、舌前 2/3 及口腔底黏膜,咀嚼肌2. 支配舌的神经有哪些? 运动:舌下神经 味觉:面神经:舌前 2/3 的味蕾 舌咽神经:舌后 1/3 的味蕾 一般感觉:三叉神经:舌前 2/3 粘膜舌咽神经:

22、舌后 1/3的黏膜3. 试述鼓索的纤维成分及分布。 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舌前 2/3 味蕾,司味觉 副交感纤维:在下颌下神经节内交换神经元后,分布于下颌下腺和舌下腺,司分泌腺体4. 试述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的支配范围。 喉上神经分内外两支。内支:声门裂以上的喉黏膜 外支:支配环甲肌 喉返神经分两支。感觉支:声门裂以下喉黏膜 运动支: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喉肌5. 头面部的皮肤和肌(面肌、咀嚼肌)由哪些脑神经支配? 头面部皮肤:三叉神经的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面肌:面神经的管外分支 咀嚼肌:三叉神经6. 泪腺、三大唾液腺的脑神经支配? 泪腺:面神经(岩大神经) 腮腺:舌咽神经(岩小神经) 下

23、颌下腺和舌下腺:面神经(鼓索)腹部 有哪些分支,分布如何??行7. 径左、(胸右部迷走) 神经在颈、胸部怎样下行的,有何异同?在经右锁骨下动脉经食管右的后锁前骨右方肺下根动后脉经颈静脉孔 出颅 颈部的颈动脉鞘 左迷走 N 右迷走 N 经主动脉弓的前方左肺根后食管前左肺丛和食管前丛食管后丛和右肺丛迷走神经前干食管裂孔迷走神经后干迷走神经前干:胃前支:分布于胃前壁、幽门部前壁( “鸭爪形”)肝支 .:参与肝丛,分布至肝、胆囊、胆道迷走神经后干:胃后支:分布于胃后壁、幽门窦及幽门部后壁( “鸭爪形”)腹腔支:参与腹腔丛,分布于肝、胰、脾、肾、肾上腺、小肠、结肠左曲以前的大肠内脏神经1. 交感神经及副

24、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周围部各位于何处? 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脊髓 T1/C8L3 节段灰质侧角的 中间外侧核 。周围部:包括 交感干、交感神经节 ,以及由节发出的分支和交感神经丛等。 位于脊柱前或两旁。副交感神经节:低级中枢位于脑干的副交感神经核和脊髓 S2S4 节段灰质的骶副交感核。 周围部:副交感神经节 (器官旁节 +器官内节 )器官内节:所支配器官壁内 器官旁节:所支配器官附近2. 简述椎前节的组成。腹腔神经节 肠系膜上神经节 肠系膜下神经节 主动脉肾节3. 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走在哪些神经内?在何处换元,节后纤维支配情况如何?节前纤维路径换元处支配范围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瞳孔括约肌、睫

25、状肌面神经 (鼓索 )(岩大神经 )下颌下神经节翼腭神经节下颌下腺、舌下腺泪腺、鼻腭粘膜腺舌咽神经 (岩小神经 )耳神经节腮腺迷走神经器官旁节或器官内节胸、腹腔大部分脏器、腺体和心肌盆内脏神经器官旁节或器官内节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和盆腔脏器4. 简述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低级中枢位于 T1 L3 脊髓侧角的中间外 侧核脑干的副交感神经核和脊髓S2 4 骶副交感核神经节的位置椎旁神经节 +椎前神经节 , 离效 应器远 , 节前节后器官旁节 +器官内节 离效应器近或在效应器壁内 , 节 前节后节前 / 节后的比例节前 /节后 1个 /多个节前 /节后 1 个 /少个

26、分布范围较广泛 (几乎所有脏器、全身血 管、汗腺和竖毛肌等 )较局限 (大部分血管、汗腺、竖毛 肌、髓质均无 )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相互拮抗,相互统一5. 试述结肠左曲以上、以下消化道的内脏神经支配来源。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结肠左曲以上内脏大、小神经迷走神经结肠左曲以下腰内脏神经盆内脏神经内脏大神经 : 由节前纤维穿第 5/6 9 胸交感干神经节合成,终于腹腔节内脏小神经 : 由节前纤维穿第 1012 胸交感干神经节合成,终于主动脉肾节 白交通支 :由髓鞘的节前纤维组成, 呈白色, 存在于 T1L3 脊神经前支与交感干神经节之间 灰交通支 :由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组成, 无髓鞘, 色暗灰, 连于交感干与

27、 31 对脊神经前支之间 交感干 : 位于脊柱两旁,交感干神经节借节间支连成左右两条交感干, 两者合并于奇神经节脊髓1. 试述脊髓的位置及分段,并说明选取腰穿的位置及原因。 位置:椎管内,枕骨大孔 第 1 腰椎体下缘 (成人)。 分段:每对脊神经根的最上一根丝与最下一根丝之间的范围。脊髓可分为 31个节段,即颈髓 8个节段( C1-C8),胸髓 12个节段( T1-T12 ),腰髓 5个节段( L1-L5 ),骶髓 5 个节段( S1-S5)和尾髓 1 个节段( Co)因第 1 腰椎以下已无脊髓,故临床上常在第 3、4 腰椎间或第 4、5 腰椎间进行穿刺, 可避免 刺伤脊髓,针尖也不易刺伤飘浮

28、在脑脊液中的马尾。躯体、内脏的感觉信息 脊神经的感觉纤维 脊髓 Spinal cord 上行传导束 脑脑的运动信息 下行传导束 脊髓 Spinal cord 脊神经的运动纤维管理躯体、内脏的运动2. 试述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位置关系。脊髓节段椎骨序数C1-C4C1-C4C5-T4C4-T3T5-T8T3-T6T9-T12T6-T9L1-L5T10-T12S1-CoT12-L13. 脊髓白质内有哪些的上、下行传导束?主要的传导束的位置、功能如何?名称位置功能薄束与楔束脊髓后索,薄束在内 侧,楔束在外侧传导 同侧 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 和精细触觉脊髓丘脑束( 前束和侧束 )脊髓 外侧索前半

29、和 前索传导 对侧 躯干、四肢的痛温觉 (侧束)和 触压觉 (前束 )皮质脊髓束(侧束和前三束 、) 脊位于脊髓侧索、前索髓的功能和脊髓支配骨骼肌的随意运动反射脊4. 髓简述的脊功髓的能功能。(1)上、下行传导通路的中继站2)各种基本反射的中枢颈膨大 /腰骶膨大 : 脊髓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梭形膨大,上方的称颈膨大,自第4/5 颈节到第 1 胸节,下方的称腰骶膨大,自第 2 腰节到第 3 骶节。马尾 : 腰、骶和尾神经根在椎管内几乎垂直下行,围绕终丝集聚成束,形成马尾。脑干1. 试述各脑神经连接脑干的位置。脑干腹侧面与 9 对脑神经相连。延髓: ;脑桥: ;中脑: 中脑:动眼神经、滑车神经 脑

30、桥: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 延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2. 简述脑干内脑神经核所形成功能柱的名称、组成及其作用。一般躯体运动柱: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 展神经核 舌下神经核 特殊内脏运动柱:三叉神经运动核 一般内脏运动柱:动眼神经副核面神经核 疑核 副神经核上泌涎核 下泌涎核 迷走神经背核 内脏感觉柱:孤束核 一般躯体感觉柱: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特殊躯体感觉柱:前庭神经核 蜗神经核3. 试述疑核、孤束核的位置、功能和各自联系的神经。名称位置联系的脑神经功能疑核位于延髓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支配咽喉肌孤束核位于延髓,界沟 外侧面神经 舌咽神

31、经 迷走神经接受味觉和一般内脏 感觉的冲动传入4. 延髓、脑桥和中脑内各有哪些中继核? 延髓:薄束核与楔束核、下橄榄核脑桥:脑桥核、上橄榄核中脑:下丘、上丘、顶盖前区、红核、黑质5. 试述脑干内 4 个丘系的名称、起止、交叉的部位及其功能。名称起止交叉的部位功能脊髓丘系起于脊髓后角固有核, 止于背侧 丘脑的腹后外侧核脊髓传导对侧躯干、 四肢的浅感觉 冲动内侧丘系起于薄束核和楔束核, 止于背侧 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延髓传导对侧躯干、 四肢的意识性 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冲动三叉丘系起于三叉神经脑桥核、脊束核, 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延髓、脑桥传导对侧头面部的浅感觉外侧丘系起于双侧的蜗神经核,止于下丘,

32、或内侧膝状体脑桥传导两侧的听觉冲动内侧丘系 : 起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终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传导对侧躯干、四肢 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冲动。三叉丘系 : 来源于对侧的三叉神经脑桥核、脊束核,上行至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传导对侧 头面部的浅感觉。位置:紧随内侧丘系的背外侧网状结构 :脑干内胞体散在、纤维交错、分布宽广、功能复杂的区域。具有调节躯体运动、 调节内脏活动、影响大脑皮质等功能。脑桥小脑三角 (CP 角 ):延髓、脑桥和小脑的交角处,前庭蜗神经和面神经根位于此处。小脑 间脑1. 简述小脑的分叶和机能分区。 分叶:绒球小结叶 小脑前叶 小脑后叶 (后两者合称小脑体 ) 功能分区古

33、小脑 ( 前庭小脑 ):绒球小结叶旧小脑 (脊髓小脑 ):小脑蚓 (除蚓小结 )+ 半球中间带 新小脑 (脑桥小脑 ):外侧区2. 简述小脑的功能。 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张力,维持骨骼肌随意运动的协调 前庭小脑功能:答应同侧平衡刺激,维持平衡,协调眼球运动 . 脊髓小脑功能:控制同侧肌张力和肌的协调 .大脑小脑功能:协调肢体的精确运动( 保证同侧随意运动的圆滑和协调,也保证了运动力量、方向和范围的精确性 ).3. 简述间脑的分部。 背侧丘脑(丘脑) 上丘脑 下丘脑 后丘脑 底丘脑4. 简述后丘脑的组成及功能。内侧膝状体:听觉传导通路的最后中继站 . 接受下丘经下丘臂来

34、的听觉纤维, 经中继后发 出纤维组成听辐射,投射至颞叶的听觉中枢。外侧膝状体:视觉传导通路的最后中继站 . 接受视束的传入纤维, 中继后发出纤维组成视 辐射,投射至枕叶的视觉中枢。5. 丘脑的特异性中继核团中腹后核主要接受哪些传入纤维 ? 腹后外侧核的传入纤维为 脊髓丘系和内侧丘系 .腹后内侧核的传入纤维是 三叉丘系及孤束核发出的味觉纤维 .小脑扁桃体 : 小脑下面、蚓垂两侧较膨隆的部分,靠近枕骨大孔外上方,颅内压增高时,小 脑扁桃体可嵌入枕骨大孔,形成小脑扁桃体疝,压迫延髓,危及生命。内侧膝状体 :听觉传导通路的最后中继站 . 外侧膝状体 :视觉传导通路的最后中继站端脑(大脑)5 个大脑叶:

35、1. 试述大脑半球是如何进行分叶的? 每侧大脑半球以 3 个较大且恒定的沟(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分成 额叶 顶叶 颞叶 枕叶 岛叶2. 大脑皮质主要机能定位区有哪些,各位于何处 ? .第 1 躯体运动区(运动中枢) :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前部( 4、6 区) .第 1 躯体感觉区(感觉中枢) :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后部( 3、1、 2 区) .视区:距状沟上下的枕叶皮质,包括楔叶和舌回(17 区) .听区:颞横回( 41、42 区) .语言中枢:颞上听,额中书,额下说,角回阅a. 说话中枢:额下回后 1/3处( 44、45 区)运动性失语症b. 听讲中枢:颞上回后部( 22 区)感觉性失语

36、症c. 书写中枢:额中回的后部( 8区)失写症d. 阅读中枢:顶下小叶的角回( 39 区)失读症3. 简述基底核的组成。 纹状体、屏状核、杏仁体4. 试述纹状体的组成、区分和功能。纹状体由 尾状核 和 豆壮核 组成。尾状核: C 形,分头、体、尾;全长与侧脑室相邻,围绕丘脑和豆壮核豆壮核:壳 + 苍白球;位于岛叶深部,背侧丘脑的外侧,与尾状核的头部相连(尾状核和壳是较新的结构,合称新纹状体;苍白球是较古老部分,称旧纹状体)功能:锥体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皮质下调节躯体运动的重要中枢, 主要与 维持肌张力 和协调随意运动 有关5. 内囊位于何处,可分成几部?内囊膝部、后肢各有什么重要传导束通过

37、?损伤后产生什 么症状?为什么?位置: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 . 分内囊前肢 (额部 )、内囊膝、内囊后肢 (枕部 ). 前肢:额桥束、丘脑前辐射膝: 皮质核束 后肢:皮质脊髓束、顶枕颞桥束;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听辐射 损伤后症状:典型可见 “三偏 ”体征:偏瘫、偏麻、偏盲 对侧偏瘫 (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损伤 ) 对侧偏身感觉丧失 (丘脑中央辐射损伤 ) 对侧偏盲 (视辐射损伤 )胼胝体 : 位于大脑纵裂底部的宽厚纤维束板,联系左右大脑半球。纹状体 : 由尾状核和豆状核组成,是锥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躯体运动的一个主要调节 中枢。内囊 : 位于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的白质板。传导通路

38、1. 试述躯干和四肢、头面部浅感觉的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浅感觉:感受器脊 N脊 N 节 脊神经后根脊髓后角固有核白质前联合 对侧的外索和前索脊髓丘脑侧束和前束脊髓丘系 丘脑腹后外侧核 丘脑中央辐射 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头面部浅感觉:感受器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感觉根脑桥 三叉脑桥、 脊束核 三叉丘系 丘脑腹后内侧核 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下部2. 试述躯体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感受器脊 N 脊 N 节脊神经后根脊髓后索薄、楔束 薄、楔束核 内侧丘系交 叉内侧丘系脑干 丘脑腹后外侧核 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 央旁小叶后部3. 试述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一侧视神经、视交叉或视束受损会出现什么 视野缺损?感光细胞 双极细胞() 节细胞() 视神经视交叉视束 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内囊后肢视觉中枢一侧视神经损伤该眼视野全盲;视交叉中交叉纤维损伤双眼视野颞侧半偏盲 视束损伤双眼视野同向性偏盲; 视交叉外侧部不交叉纤维损伤患侧视野鼻侧半偏盲瞳孔对光反射:强光照射一侧瞳孔,引起双侧瞳孔缩小的反射。 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上丘臂顶盖前区双侧动眼神经副核双侧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节双侧瞳孔括约肌两侧瞳孔缩小4. 试述锥体束的组成及各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